学科分类
/ 12
236 个结果
  • 简介:俄罗斯诗歌史上有过三次发展高潮,第一次高潮以普希金为代表,被后人誉为“黄金时代”;第二次高潮一般指“白银时代”;最近一次,“即第三次,当代研究家称之为‘诗歌时代’(B.B.科瑞诺夫),发生在上个世纪中叶,即六十年代,尽管这里所说的‘六十年代’诗歌按年历在五十年代初期便已显露”。显然,俄罗斯诗歌的第三次发展高潮与赫鲁晓夫掌权时的“解冻”不无关联。

  • 标签: 俄罗斯 行吟诗歌 生活体验 艺术风格 语言
  • 简介: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后黎朝文臣阮廌所作的,被誉为越南史上'第一雄文'的《平吴大诰》也不例外。正如陆凌霄在《越南汉文历史小说研究》中说的'《平吴大诰》在1600字中概述了整个安南起义及安南军队作战特点及战绩,笔力雄健,是一篇难得的越南古代军事文献'。此外,该文还是越南古代重要的政治文告,对研究15世纪上半中越交战这一史实具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本文拟以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平吴大诰》一文为基础,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探究15世纪上半中越交战中越方胜利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平吴大诰 15世纪上半叶 中越交战 越方胜利 主要原因
  • 简介:<正>诗,是一种最具主观色彩的艺术样式。在众多时代、不同国度,诗都被目为文学之首,诗人甚至被尊为诗、诗王,人们佩服诗人对诗这一奇特形式的把握。因为诗能在尺幅之内道出广博的内心宇宙之秘密,因而被认为是最纯化的艺术。最有个性意味的艺术,所以任何想把此诗与他诗做对应比较的尝试,从一开始就有失败的可能。尤其在近代社会,诗人追求个性化,追求差异乃至自栩一派,唯恐效颦。这样,从表面上看来,不同诗人的创作就犹如不同骑手驾驭的骏马,腾挪飞跃、轻踱慢步是各各不同的。然而艺术

  • 标签: 里尔克 郑敏 象征主义诗歌 中国诗歌传统 九叶诗人 象征派
  • 简介:在祖国南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这片热土上,有一条奔奔沸沸、永不干涸的河流,它的名字叫黑水河!说起这条黑水河,也许大家还陌生。黑水河的源头来自石灰岩形态的深山间,水清得见底,两岸有青山的倒影,再加上绿色的树林的掩映,水的颜色变得深蓝深蓝近于黑色。黑水河在人们的心目中,带有几分神秘感。但它与生活在河

  • 标签: 小说题材 黑水河 地域文化 心理描写 九十年代 民族文学
  • 简介:杜运燮以“九诗人”之名蜚声中国诗坛,因为艺术流派的“聚结”作用,其“九诗派”成员的身份几乎成了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名片”。但他的马来西亚归侨作家和海外华文作家的身份及其大量的海外华文文学创作和“回归”写作个性却长久以来被忽略或者遮蔽,由他的诗歌《秋》而得名的“朦胧诗”派更是将其遗忘。因此,还原华文诗人杜运燮的真实文化面貌,并由此及于其他类似作家的同样境遇,弥补文学史“漏洞”,有其必要性并大有可为。

  • 标签: 海外华文文学 归侨作家 杜运燮 九叶诗人 朦胧诗
  • 简介:在众多中国现当代新诗的英文译者中,维廉是最主要的代表之一。的学术成就比他的创作成就更丰、影响也更广,但在他的诗歌翻译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他作为诗人而非学者的身份特征和身份意识。关于在中国现当代诗歌的英文翻译方面的研究,至今成果寥寥,本文试图理论联系实际,客观地论述并评价译中国现当代诗歌的若干问题。

  • 标签: 叶维廉 诗歌 翻译 现代主义
  • 简介:维廉译中国现当代诗歌开始得比较早,可追溯到他在台湾大学外文系上大学的时候,他的学士论文就是把冯至等四位现代主义诗人的一些作品翻成英文。1963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项目的主任保罗·安格尔看了的英文诗,邀请他去爱荷华大学访学并攻读艺术学硕士学位。

  • 标签: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 叶维廉 台湾大学 英译 新诗 翻译
  • 简介:摘 要:在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八年日本早期无产阶级文学时期,山嘉树以其代表作《生活在海洋上的人们》这部日本早期无产阶级文学里程碑式的作品,当之无愧成为无产阶级文学先驱者。这部作品虽广受好评,但其也被多数学者以其艺术性弱、不具美感所诟病,又以其受众的局限性,而被抨击很难在广阔的时间与空间内唤起更多受众共鸣。即便如此,无产阶级文学者仍坚持大众化文学的创作。针对这一现象,本文选取《生活在海上的人们》的前身,同为山嘉树所做的《没有劳动者的船》为切入点,探寻无产阶级文学大众化的缘由。

  • 标签: 《没有劳动者的船》 叶山嘉树 无产阶级文学 文学大众化
  • 简介:“读懂中国人的乡愁,认识巨变中的中国”,这是炜乡土三部曲——《富矿》《后土》和《福地》封皮上最耀眼的字句。正如王晓明在《九十年代与新意识形态》中所表达的那样:“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正在向人们提出一系列堪称重大的疑问:‘如何认识今日中国的巨大变化?’‘中国现在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在‘全球化’的世界格局中,中国的‘现代化’与资本主义是个什么关系?

  • 标签: 乡土中国 三部曲 乡土文学 自主性 社会现实 新意识形态
  • 简介:“读红楼只能作红楼读”是民国小说家楚伦的观点。理论上说,这样的提法与民初索隐派的理念形成直接对立,对于细读《红楼梦》文本的提倡带有建设性。本文还通过比较成之与楚伦的说法,分析楚伧出现解读偏执的原因,并由此展开,在“民初”的时代范畴内与“晚清”、“五四”的历史视野下,《红楼梦》接受与小说理论发展的相互关联与相互促进,印证“民初”在小说理论发展史上表现出来的过渡性质。

  • 标签: 叶楚伧 小说理论《红楼梦》 索隐派
  • 简介:2009年9月13日,红女性诗奖决审会议于台北耕莘文教基金会举行。台湾的三位评委与大陆的二位评委,通过视讯会议(或国际长途电话)参与会议及讨论,最后评定出以下获奖者及获奖篇目。依据惯例,得奖名次将于颁奖典礼现场宣布,以下顺序依得奖人姓氏笔划排序:

  • 标签: 颁奖典礼 台湾 大陆 女性 国际长途电话
  • 简介:1916年5月6日,在回答初登文坛的作家阿尔汗格尔斯基关于生命的意义时,列·安德列耶夫说道:“生命是很难用几个简单的词来表述的。”事实上,这位表现主义大师在自己的一系列作品中早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在他的笔下,生命的意义存在于生命的极端死亡之中,而《列阿扎尔》和《人的一

  • 标签: 安德列耶夫 文坛 生命 作家 表现主义 作品
  • 简介:一近几年,炜的长篇小说创作可谓是风生水起,连续出版了7部,特别是《富矿》1、《后土》2更是引起了读者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相比之下,他的中短篇小说却似乎是"销声匿迹"了。因而,当读到炜的短篇新作《市井两题》3时,便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同时又充满了更多的期待。果然,炜没有让我们失望。与以前的短篇小说不同,炜在《市井两题》中将目光聚焦在市井中的一个人物和街头的一个生活画面,选择在一种沉默的对视中,对时代变迁中的物质

  • 标签: 叶炜 长篇小说创作 小说叙事 赵本夫 生活画面 汪曾祺
  • 简介:王国维和嘉莹先生,俱是上个世纪在词学研究中开风气之先的著名学者。两人的治词观念与方法也原则上相似,这是因为他们在学术上都很有渊源。据先生自述,在词学理论与词学研究上,她受王国维的影响最深。

  • 标签: 词学研究 叶嘉莹 王国维 词学理论 略论 风气
  • 简介:作为“70后”乡土文学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作家炜的“乡土中国三部曲”——《富矿》《后土》《福地》细致真实地展现了“70后”一代复杂而又独具个性的乡村记忆和经验。“三部曲”既是作者有意识的依托乡村记忆对乡土风物的呈现和乡土精神的反思,又是作者承续千百年来的乡村集体记忆在作品中的无意识表达,还原展现作家自我内化的生命体验对乡土中国古老文明深层的关怀、投射和凝思。这极大地丰富了当下乡土文学表达的现代经验,拓展了乡土文学创作的多维空间。

  • 标签: 乡土文学 叶炜 乡土中国 集体无意识
  • 简介:作为学科的比较文学自19世纪形成以来,其研究方法大体上经历了三次转型,即影响研究、去政治化的审美研究和跨学科比较,以及后殖民研究(巴斯奈特37-47)。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的每一次转型都回应了特定的历史脉络。影响研究回应了民族国家(在欧洲)确立的问题。在"二战"之后的反民族主义思潮(张隆溪12)中,美国学派的学者倡导一种"去政治化"(巴斯奈特39)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其哲学背景是形式主义对实证主义的取代。

  • 标签: 去政治化 主体性 后殖民研究 巴斯奈特 中国学术 美国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