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MRI技术连续采集头颈部肿瘤患者吞咽时图像,观察并测量软腭、舌、喉的运动规律及最大活动度。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7月-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调强放疗的原发头颈部恶性肿瘤20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3例,中位年龄58.5岁(28~78岁)。20例患者中鼻咽癌7例,口腔癌3例,口咽癌5例,下咽癌3例,鼻腔鼻旁窦2例。根据AJCC第八版分期Ⅰ-Ⅱ期患者2例,Ⅲ期8例,Ⅳ期10例。结果吞咽时软腭向上移动移动距离为(1.06±0.31) cm且服从正态分布,向后移动距离为(0.83±0.24) cm且近似正态分布。舌体向后移动距离为(0.77±0.22) cm,且服从正态分布。含压舌板行图像采集患者舌上移位移为0,无压舌板患者舌体中位上移距离为1.23 cm (0.59~1.41 cm)。喉向上移动距离为(1.14±0.22) cm且服从正态分布,向前移动的中位距离为0.4 cm (0.27~0.90 cm)。结论吞咽运动有可能发生于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并引起大体肿瘤体积(GTV)及周围正常组织移动;因此在制定放疗计划时应注意GTV至PGTV的个体化外放距离,以保证肿瘤处方剂量。

  • 标签: 动态磁共振图像 吞咽 器官动度 头颈部肿瘤/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基底节脑出血应用3D-slicer辅助神经内镜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邢台市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6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时机不同将患者分为超早期组(发病时间<6 h,50例)和早期组(发病时间6~24 h,46例)。2组患者均在3D-slicer辅助下行神经内镜手术,对比其并发症、临床预后及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结果超早期组患者的再出血、颅内感染与早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炎、应激性溃疡发生人数少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的GOS评分中轻度残疾多于早期组,重度残疾少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在术后第7、14天脑脊液中NSE的含量低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应用3D-slicer辅助神经内镜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临床预后,减少脑出血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但不增加再出血率。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基底节区 神经内镜手术 3D-slicer 手术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骨吸收对股骨头内应力分布及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8年9月诊断为ARCOⅡ、Ⅲ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94例(155髋),男77例,女17例;年龄(39.90±10.45)岁(范围18~64岁)。依据是否含骨吸收将患髋分为有骨吸收组和无骨吸收组,比较两组ARCO分期的差异。在无骨吸收组选取1例ARCOⅡ期髋关节,模拟5、7、10、14、18、23 mm六个不同直径大小的球形骨吸收,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人在慢速行走时的髋关节负重,观察分析股骨头不含骨吸收以及含不同直径大小骨吸收时坏死区最大应力、平均应力和骨吸收周围1 mm区域内的最大应力值。结果有骨吸收组67髋,其中ARCOⅡ期17髋、ARCOⅢ期50髋;无骨吸收组88髋,其中ARCOⅡ期58髋、ARCOⅢ期30髋。有骨吸收组ARCOⅢ期比例(74.6%,50/67)明显高于无骨吸收组(34.1%,3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3,P=0.000)。有限元应力云图显示在骨吸收的上方存在应力集中区;有骨吸收组的骨吸收周围1 mm区域内最大von Mises应力为(6.94±1.78)MPa,高于无骨吸收组的(5.01±0.35)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9,P=0.026)。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股骨头内坏死区的最大应力、平均应力以及骨吸收周围1 mm区域内最大应力值与骨吸收区直径呈线性正相关。结论骨吸收可增加坏死区的最大应力和平均应力,骨吸收越大应力增加越明显;骨吸收周围可产生应力集中区,加速股骨头塌陷。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骨质吸收 有限元分析
  • 简介:摘要上海市在全国率先成立老年护理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对全市老年医疗护理机构进行质量控制及管理。为充分发挥质控职能,上海市老年护理管理质控中心与各区进行了联动,构建了市、两级联动质控网络体系,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实现了上海市老年护理管理质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

  • 标签: 老年人 老年护理管理 区域联动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8年6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研究组采取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统计两组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T2)、术毕(T3)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后恢复时间(恢复自主呼吸用时、苏醒用时及拔管时间),术前及术后6 h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肾素活性(PR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血流动力学:两组T1、T2、T3时期MAP、HR水平较T0高(均P<0.05),且研究组HR、MAP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术后恢复情况:研究组拔管时间、苏醒用时、恢复自主呼吸用时分别为(12.42±3.27)min、(9.10±1.95)min、(7.32±2.23)min,均短于对照组的(15.30±3.35)min、(12.67±2.18)min、(8.96±2.48)min(t=4.350、8.631、3.477,均P<0.05);(3)血清AngⅡ及PRA:两组术后6 h血清AngⅡ及PRA水平均高于术前,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4)血清NSE及GFAP:两组术后6 h血清NSE及GFAP水平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5)不良反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6/50),低于对照组的28.0%(14/50)(χ2=4.000,P<0.05)。结论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术中采取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方案,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抑制血流动力学波动,抑制血清AngⅡ、PRA、NSE及GFAP增高,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脑出血 麻醉 血压 心率 血流动力学 舒芬太尼 丙泊酚
  • 作者: 宋成璟 尚冉冉 吴海洋 蔡贤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武汉 430061 ,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 湖北省骨创伤救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武汉 430070 ,湖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武汉 430061;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 湖北省骨创伤救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武汉 43007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正常成人完整骨盆CT扫描三维重建数字化测量髂骨翼内板相对于方形的倾斜角度,为临床提高髂骨与髋臼骨折复位质量提供影像解剖学参数支持。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2月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行CT三维重建检查的正常成人完整骨盆数据,其中男60例(120侧)、女40例(80侧),平均年龄42.18岁。将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20.0软件,去除周围软组织、骶骨以及双侧股骨,建立完整双侧独立的三维髋骨模型;将髂骨翼分为前、中、后三,依据骨盆相关骨性标志标记髂骨翼各分区相对于方形的倾斜角并利用Mimics软件进行测量。比较同性别左右侧、不同性别间相应倾斜角的差异,以及不同部位倾斜角的差异。结果男性和女性的前、中、后区倾斜角分别为142.40°±5.62°和142.03°±4.82°,130.78°±5.75°和126.37°±6.17°,101.27°±5.40°和100.46°±5.44°。同性别左、右侧前、中、后区倾斜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性别间前与后区倾斜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性中区倾斜角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6, P<0.05)。髂骨翼内板相对于方形的前、中、后三倾斜角逐渐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髂骨翼内板相对于方形的倾斜角在不同性别、不同部位有一定变化,该解剖学参数可以为术中指导髂骨与髋臼骨折解剖复位提供参考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从整体角度提高骨盆髋臼骨折的复位质量,并能评价骨折的旋转移位情况,弥补Matta评价标准的不足。

  • 标签: 髂骨 髂骨翼 成像,三维 数字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正中和旁正中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松果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同一术者开展的神经内镜下经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松果体肿瘤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头颅MRI平扫+增强扫描,术中采用侧俯卧位全麻下神经内镜下经幕下小脑上入路(旁正中入路3例、正中入路1例)切除肿瘤,术后随访3~12个月并行头颅MRI复查。结果4例患者的肿瘤均完全切除。2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1例为精原细胞瘤,1例为成熟性畸胎瘤。1例术后恢复良好;2例给予全脑全脊髓放疗,其中1例4个月后原病灶处复发,给予全身化疗,至今未复发,另一例恢复良好;1例因经济原因未行放化疗,术后4个月复发。结论神经内镜经正中及旁正中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松果体肿瘤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术前需根据肿瘤的血供情况、大小、部位等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

  • 标签: 松果体区 颅内肿瘤 神经内镜 经幕下小脑上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开放式切除、乳晕切口切除术在乳腺纤维瘤手术患者中的优势价值。方法:收治患者:66例乳腺纤维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开放式切除术,观察组乳晕切口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住院天数较短,手术用时较短,手术出血量较少,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为乳腺纤维瘤手术患者予以乳晕切口切除术治疗,效果比开放式切除好,可缩短住院天数、手术用时,减少手术出血量,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 标签: 开放式切除 乳晕区切口切除术 乳腺纤维瘤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中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监测的相关方法学参数,并探讨其在鞍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86例椎管内占位患者(112侧眼,设为A组)进行F-VEP监测方法学参数研究。将可获得稳定F-VEP波形的参数应用于31例鞍肿瘤患者(62侧眼,设为B组)。所有患者均在全静脉麻醉下行肿瘤切除术,并在术中行F-VEP监测,比较不同导联、不同刺激频率(0.7~1.2 Hz)下所获取F-VEP的波幅。结果A组中,在所有刺激频率下,O2-Fz或Oz-Fz导联的N75-P100峰间值(A1)均高于O1-Fz导联(均P<0.05);0.7~1.0 Hz刺激频率下,O2-Fz或Oz-Fz导联的P100-N145峰间值(A2)均高于O1-Fz导联(均P<0.05);在任一导联中,0.7~1.2 Hz范围内各刺激频率下产生的F-VEP A1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0.7 Hz频率下产生的F-VEP A2均高于其他频率下获得的波幅(均P<0.05)。B组中,61侧眼术中引出稳定的F-VEP波形,引出率为98.4%(61/62)。B组19例患者术中的F-VEP波形无变化,其中13例患者术后的视觉功能较术前无变化,6例患者的视觉功能有所改善。B组12例患者术中的F-VEP波形呈可逆性变化,其中4例术后视觉功能较术前无改变,7例有改善,仅1例视觉功能下降。结论选择合适的电生理刺激参数后,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获得稳定的F-VEP波形;通过在鞍肿瘤手术中应用F-VEP监测,初步证实术中F-VEP监测结果可用于预测患者的术后视觉功能。

  • 标签: 脑肿瘤 监测,手术中 诱发电位,视觉 鞍区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上颌前突患者正颌术后鼻唇软组织的三维变化特点。方法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收治88例女性上颌前突畸形患者,年龄18~42岁,平均28.2岁。所有患者上颌均行Le Fort Ⅰ型分块截骨术,通过拔除2颗上颌第一前磨牙创造间隙后退上颌骨。上颌前突并下颌后缩患者,下颌行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移动下颌体部,双颌前突患者下颌行根尖下截骨术。分别在术前1~3 d及术后至少6个月拍摄3dMD照片,获取面部三维图像,使用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测量手术前、后软组织三维标志点坐标以及线距、角度的变化,并进行三维偏差分析。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上颌前突患者鼻下点在矢状向的距离术前为(-10.90±18.60) mm,术后为(-10.05±18.62) mm(t=-7.66,P<0.001),后退了(0.85±1.00) mm;上唇缘点术前为(-15.18±18.67) mm,术后为(-11.92±18.90) mm(t=-21.97,P<0.001),后退了(3.26±1.40) mm。鼻翼宽度术前为(37.32±2.32) mm,术后为(38.08±2.32) mm(t=-4.85,P<0.001),增加了(0.76±1.47) mm;口角宽度术前为(49.17±3.54) mm,术后为(47.68±3.74) mm(t=5.77,P<0.001),减小了(1.49±2.42) mm;人中长度术前为(15.20±2.32) mm,术后为(15.78±2.17) mm(t=-4.70,P<0.001),增加了(0.58±1.16) mm;鼻唇角术前为101.98°±9.34°,术后为109.05°±8.59°(t=-12.36,P<0.001),增大了6.99°±5.35°。三维偏差分析显示,术后鼻旁软组织前移了(1.54±0.73) mm。结论正颌术后女性患者鼻底及上唇均显著后退,鼻旁出现前移,并伴随鼻翼变宽、口角宽度减小、人中变长、唇红变薄、鼻唇角增大等改变。

  • 标签: 正颌外科 上颌前突 软组织 变化,三维 偏差 鼻唇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社区女性对乳腺癌相关知识及筛查的认知情况,同时依托在海珠建立的"健康小屋"对其进行乳腺癌的健康教育,并普及早期筛查的方法及意义;探讨乳腺癌健康宣教新模式。方法依托海珠12家社区"健康小屋",采用时间相对集中、自愿参加的方式对所在社区的成年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及乳腺癌健康教育科普讲座。结果调查对象获取乳腺癌知识的来源主要有传统媒体(37.2%)、新型媒体(28.9%)。"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乳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95%"的知晓率分别为62.9%、58.5%。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对乳腺癌知识的得分不同,文化程度越高得分越高。调查对象中既往定期行乳腺健康体检者仅202例(21.7%),参加乳腺健康宣教后,有68.3%的人表示以后会定期行乳房健康体检。结论广州市海珠社区成年女性对乳腺癌相关知识认知欠缺,应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护人员的优势,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社区女性的防癌意识。依托健康小屋采用时间相对集中、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宣教模式接受度高、宣教效应好,可以为进一步做好乳腺癌防治工作提供实践经验和参考依据。

  • 标签: 社区女性 乳腺癌 早期筛查 健康教育 健康小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南宁、柳州市MSM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HIV非职业暴露后预防(nPEP)效果。方法搭建社会组织-CDC/医院-药店("三位一体")的服务合作模式,通过社区宣传倡导,现场招募研究对象。收集入组研究满28 d参加者的基本信息、药物使用情况和随访检测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进行分析。结果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共有213名男男性行为者咨询暴露后预防用药,其中159人符合预防用药标准,接受服药154人。入组研究满28 d的132人,其中连续服药满28 d的118人、未服药满28 d的10人、因失访无法证实是否完成服药的4人。服药满28 d的服务对象中,94.1%(111/118)于暴露后4~6周接受了HIV随访检测,75.4%(89/118)于暴露后3个月接受了HIV随访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三位一体"模式下,发生HIV非职业暴露后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预防可以降低HIV感染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HIV新发感染数。

  • 标签: 男男性行为者 HIV非职业暴露后预防 效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和黄斑功能评估仪(MAIA)微视野计分别测定高、中、低度近视及正视者视网膜黄斑微循环及黄斑视功能,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选择2019年2─8月至南昌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患者及志愿者共112例(112眼),其中高度近视组(A组,屈光度≤-6.00 D)46例、中度近视组(B组,-6.00 D<屈光度≤-3.00 D)37例、低度近视及正视组(C组,-3.00 D<屈光度≤+0.50 D)29例。使用OCTA和MAIA微视野计分别测定各组视网膜黄斑微循环及黄斑视功能。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各OCTA参数及各MAIA微视野计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视网膜黄斑微循环与黄斑功能的相关性以及各OCTA参数、各MAIA微视野计参数与眼轴长度(AL)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A组、B组、C组深层黄斑毛细血管密度(MVD)分别为44.5%±6.6%、47.2%±7.4%、48.4%±5.3%;3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49,P=0.035);两两比较中,A组低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A组与B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浅层MVD、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C组视网膜光敏感度(RS)分别为(27.7±2.2)dB、(28.0±1.8)dB、(29.2±1.0)dB,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16,P=0.004);两两比较中,A组低于C组,B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C组黄斑完整性指数(MI)分别为47.7±31.0,40.9±27.2,25.1±22.6,3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18,P=0.004);两两比较中,A组高于C组,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24);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固视稳定性(FS)指标(P1、P2、63%BCEA、95%BCEA)及检测时间(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浅层MVD与RS无相关性(r=0.184,P=0.052),深层MVD与RS呈正相关(r=0.281,P=0.003),FAZ面积与RS呈负相关(r=-0.277,P=0.003)。深层MVD与AL呈负相关(r=-0.254,P=0.007),浅层MVD、FAZ面积均与AL无相关性。RS与AL呈负相关(r=-0.439,P<0.001),MI、t均与AL呈正相关(r=0.386,P<0.001;r=0.276,P=0.003),FS指标(P1%、P2%、63%BCEA、95%BCEA)均与AL无相关性。结论:OCTA联合MAIA微视野计对研究高度近视及其他屈光度近视患者的视网膜形态及功能变化有意义,OCTA检查中的深层MVD以及MAIA微视野计检查中的RS、MI可用于检测不同度数近视患者的视网膜形态及功能变化。

  • 标签: 高度近视 黄斑区毛细血管密度 视网膜光敏感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微视野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眼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对侧眼黄斑血流密度和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8年5~ 11月在长沙爱尔眼科医院临床确诊为单眼RVO的78例患者78只对侧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4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53.17±10.12)岁。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42例(CRVO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36例(BRVO组)。选取年龄和性别与RVO患者相匹配的33名正常健康者42只眼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7例22只眼,女性16例20只眼;平均年龄(53.48±10.84)岁。3组受检眼均行OCT血管成像检查,以仪器自带软件自动识别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直径6 mm区域及FAZ,自动测量黄斑浅层和深层血流密度及FAZ面积。对比分析3组受检眼黄斑浅层、深层血流密度和FAZ面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RVO组(t=-4.26、-4.93)、BRVO组(t=-4.79、-4.74)受检眼黄斑浅层及深层血流密度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VO组、BRVO组受检眼黄斑浅层及深层血流密度降低幅度分别为4.13%、5.51%及3.50%、4.58%,深层血流密度的降低幅度较浅层更大。CRVO组受检眼FAZ面积较对照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P<0.05)。BRVO组与对照组受检眼FAZ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P>0.05)。结论单眼RVO患者对侧眼黄斑血流密度较正常健康眼降低,黄斑深层血流密度的降低幅度较浅层更大。与正常健康眼比较,单眼CRVO患者对侧眼FAZ面积减小,单眼BRVO患者对侧眼FAZ面积无明显变化。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闭塞 局部血流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 2,TREM2)在不同月龄酪氨酸激酶结合蛋白(tyrosine kinase binding protein,TYROBP)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不同脑的表达差异,探讨TREM2、TYROBP与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early onset Alzheimer's disease,EOAD)的关系。方法健康TYROBP基因敲除的小鼠根据基因测序结果分成3组:纯合型(TYROBP-/-)组、杂合型(TYROBP-/+)组和野生型(wild type,WT)组,3组小鼠分别在2、4、6月龄各选10只,运用Western blot和RT-qPCR技术检测TREM2在前额叶、海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在前额叶中:Western blot和RT-qPCR共同显示,与各月龄WT组[2月龄:(0.993±0.048),(1.654±0.033);4月龄:(0.503±0.019),(2.169±0.023);6月龄:(0.600±0.036),(1.468±0.057)]相比,TREM2蛋白和mRNA在2月龄TYROBP-/+组[(0.746±0.062),(1.137±0.067)]和TYROBP-/-组[(0.661±0.028),(0.644±0.012)]的表达均降低,而在4月龄和6月龄TYROBP-/+组[4月龄:(1.140±0.006),(5.483±0.088);6月龄:(0.827±0.043),(3.020±0.082)]和TYROBP-/-组[4月龄:(1.071±0.010),(3.012±0.150);6月龄:(0.627±0.026),(1.633±0.027)]的表达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946,134.445;725.318,289.202;12.172,202.791;均P<0.05),且4月龄小鼠升高更明显。(2)在海马中:Western blot显示,与各月龄WT组[2月龄:(1.268±0.036);4月龄:(0.813±0.010);6月龄:(0.312±0.021)]相比,TREM2蛋白在2月龄TYROBP-/+组[(0.804±0.034)]和TYROBP-/-组[(0.534±0.020)]的表达降低,而在4月龄和6月龄TYROBP-/+组[(0.932±0.011);(0.769±0.031)]和TYROBP-/-组[(0.910±0.014);(0.609±0.018)]的表达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2.807,27.884,94.067;均P<0.05),且4月龄小鼠升高更明显。结论TREM2在2月龄TYROBP基因敲除小鼠脑组织中表达降低,在4月龄和6月龄TYROBP基因敲除小鼠脑组织中表达升高,推测TREM2/TYROBP信号通路参与EOAD的病理过程并且在EOAD的不同病理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 标签: 酪氨酸激酶结合蛋白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 阿尔茨海默病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锥形束 CT在上颌前牙颌骨微种植支抗钉植入时安全区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收治的 32例上颌前牙颌骨微种植支抗钉植入患者,具上颌牙槽嵴顶 9mm水平,以锥形束 CT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上颌前牙颌骨近远中向、唇腭向的骨厚度,分析判断植入的安全区域。结果 经测量,在距牙槽嵴顶 9mm水平,测得不同位置骨厚度存在差异,上颌前牙颌骨近远中向( 4.16±0.35) mm明显低于上颌前牙颌骨唇腭向的( 7.22±0.34) mm,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应用锥形束 CT能够有效获取微种植支抗钉植入前上颌前牙区情况,认为在 9mm以上水平微种植支抗钉植入时,尽可能选择中心点层面,尽量靠近上侧更为安全。

  • 标签: 上颌前牙区 颌骨 微种植支抗钉植入 锥形束 CT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成都市龙泉驿2009—2018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风疹病例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相关疫苗接种率数据来源于四川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利用SaTScan 9.1.1软件,采用基于离散Poisson模型的时空扫描统计量Kulldorff方法,对龙泉驿2009—2018年风疹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时空扫描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8年龙泉驿共报告风疹病例229例,年平均发病率3.48 /10万;4至6月份发病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80.35%(184/229);发病年龄构成以15岁以下居多,占69.87%(160/229);职业构成以学生居多,占51.09%(117/229);龙泉街道平均发病率最高为5.81/10万。20例8~17月龄病例中,有免疫史的9例;8例18~23月龄病例中,0剂次7例、2剂次1例。结论龙泉驿应加强风疹防控力度,并继续做好适龄儿童含风疹类疫苗(rubella cotaining vaccine,RCV)免疫,适时开展重点人群RCV免疫工作。

  • 标签: 风疹 流行病学特征 时空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的吸血昆虫及其携带虫媒病毒的种类及分布,为虫媒病毒病的预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自然界使用灯诱法采集蚊虫标本,形态学分类后分装编号,液氮保存。组织培养法进行病毒分离。使用多种生物学信息软件(BioEdit、MEGA等)对病毒核苷酸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结果2014、2017-2018年在内蒙古自治5个县(旗)的采集点共采集到2属3种蚊虫24 240只,蠓虫17 110只。其中在淡色库蚊标本中检测到乙脑病毒基因阳性,并且获得4株可以稳定传代的病毒分离物,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为盖塔病毒、浓核病毒。盖塔病毒(NMDK1813-1)E2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与甘肃分离株(GS10-2)在同一进化分支,且有6个共同的氨基酸变异位点。结论本研究发现的乙脑病毒和盖塔病毒均是在内蒙古蚊虫标本中新近发现的病毒,这为内蒙古地区的虫媒病毒及其传播疾病的预防及控制提供了基础数据,对内蒙古的虫媒病毒及其病毒病的预防及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 标签: 乙脑病毒 盖塔病毒 虫媒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