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龋齿引发颌骨炎症患者的社区治疗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18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龋齿引发颌骨炎症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40)及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则给予社区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展开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龋齿 颌骨炎 社区治疗
  • 简介:摘要细胞焦亡是一种主要依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的促炎程序性细胞死亡,特征是快速的膜破裂和促炎细胞内容物的释放。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消化炎症,可能与肠道的上皮屏障功能、共生微生物群、饮食和免疫系统的改变等有关。目前很多研究证明细胞凋亡、细胞自噬在IBD中的作用,而区别于前两者但有与之具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细胞焦亡也逐渐被发现,并证实可能存在于IBD的病程之中。本文将针对细胞焦亡与IBD的联系进行综述。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细胞焦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 Gasdermin D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术前炎症指标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9年7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73例行根治性肝部分切除术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7例,女16例;中位年龄为58岁,年龄范围为33~81岁。收集病人术前入院第1次血液检测指标。观察指标:(1)最大选择秩统计计算炎症指标最佳截断值。(2)随访情况。(3)肝细胞癌病人预后影响因素分析。(4)肝细胞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比较。(5)总体生存预测效能比较。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9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依据随访截至时间病人生存状态,采用最大选择秩统计计算计量资料最佳截断值。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采用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独立预后因素的预测效能。结果(1)最大选择秩统计计算炎症指标最佳截断值:最大选择秩统计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预后营养指数(PNI)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46、131.05、45.65。(2)随访情况:73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个月(2~57个月)。随访期间20例病人死亡。(3)肝细胞癌病人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PNI、肿瘤长径、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病人预后的相关因素(χ2=10.213,4.434,5.174,4.306,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和肿瘤分化程度是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4.429,13.278,95%可信区间为1.662~11.779,1.056~10.169,P<0.05)。(4)肝细胞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比较:73例病人中,64例NLR<3.46,9例NLR≥3.46。64例NLR<3.46病人肿瘤长径(>5 cm和≤5 cm)、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分别为23例和41例、(2.9±1.2)×109/L、(1.7±0.6)×109/L;9例NLR≥3.46病人上述指标分别为8例和1例、(5.8±2.9)×109/L、(1.0±0.3)×109/L,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17,t=2.982、 -3.168,P<0.05)。(5)总体生存预测效能比较:NLR和肿瘤分化程度时间依赖性ROC预测病人1、2、3、4年总体生存情况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5、0.611、0.596、0.574和0.554、0.583、0.572、0.556。NLR对病人总体生存的预测效能较肿瘤分化程度高。结论术前NLR是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其预后预测效能优于肿瘤分化程度。

  • 标签: 肝肿瘤 最大选择秩统计 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炎症指标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 预后
  • 简介:摘要研究显示,2型炎症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13等在特应性皮炎(AD)中起关键作用。Th2细胞及2型细胞因子是2型炎症反应的核心驱动因素,主要通过3条路径参与AD发病:加重皮肤屏障缺陷;激活和强化瘙痒反应;调节性T细胞(Treg)病理性重编程为Th2样Treg细胞,从而放大2型炎症反应。本综述探讨2型炎症与AD的关系,希望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为AD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炎症 T淋巴细胞,调节性 生物制剂 2型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参芪固肾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阴两虚证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6月-2021年1月本院82例CR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参芪固肾汤。2组均治疗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SCr、BUN,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采用ELISA法检测IL-6、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5%(33/41)、对照组为46.3%(19/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1,P=0.01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t=23.468,P<0.01);血清SCr[(421.19±43.82)μmol/L比(488.71±48.39)μmol/L,t=6.623]、BUN[(19.54±1.26)mmol/L比(24.12±2.42)mmol/L,t=10.74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eGFR[(47.71±4.68)ml/min比(42.51±4.55)ml/min,t=5.101]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IL-6、TNF-α及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412、3.714、2.466,P<0.01或P<0.05);Hb、Alb、PA水平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462、5.807、2.256,P<0.01或P<0.05)。结论参芪固肾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改善CRF阴两虚证患者临床症状、肾功能、微炎症反应及营养状况,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肾功能衰竭,慢性 参芪固肾汤 气阴两虚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系统性炎症水平与肺气肿程度、骨密度改变的相关性及机制探讨。方法招募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符合入组条件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90例(慢阻肺组),其中男63例,女27例,年龄(71±9)岁;招募同期体检中心的50名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其中男32名,女18名,年龄(68±7)岁。所有入组对象均采集一般临床资料、外周血标本,根据胸部螺旋CT检查完成肺部低衰减区域的百分比(LAA%)及腰1椎体CT值(L1-CT)的测定,根据LAA%测量值将慢阻肺患者分为非肺气肿组(36例)、轻中度肺气肿组(32例)和重度肺气肿组(22例)。分析比较各组间L1-CT值和LAA%、外周血炎症指标、肺功能指标等。结果慢阻肺组L1-CT(107±32)HU值与对照组(153±30)HU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阻肺患者LAA%越高,L1-CT值越低,组间L1-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肺气肿组的患者相比,肺气肿组(轻中度+重度)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C反应蛋白(CRP)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1-CT值与LAA%、PLR、NLR及CRP均呈负相关,与血清钙、磷浓度无明显相关。结论慢阻肺患者骨密度与肺气肿程度呈负相关,与慢阻肺疾病本身导致的系统性炎症水平升高有关。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系统性炎症 骨密度 肺气肿 CT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红霉素是否通过增强FoxO1蛋白的表达减轻烟草烟雾暴露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外周血炎症反应。方法 入选非吸烟且肺功能正常的健康志愿者20例,吸烟且肺功能正常者20例,吸烟的COPD稳定期患者40例,抽取适量外周血,分离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分离得到的细胞分为健康对照组、吸烟肺功能正常组,COPD组及红霉素组。应用MTT法确定实验中应用的烟草烟雾提取物(CSE)及红霉素浓度。红霉素组的细胞给予红霉素孵育2小时后予CSE刺激过夜,之后再给予TNF-α刺激过夜;COPD组应用细胞培养液代替红霉素,其余不变;吸烟肺功能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应用细胞培养液代替CSE及红霉素。应用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8水平,应用NF-κB p65检测试剂盒检测NF-κB p65蛋白的活性,应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FoxO1蛋白及p-FoxO1蛋白的水平,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OPD组及红霉素组细胞上清液中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吸烟肺功能正常组,但红霉素组IL-8水平较COPD组降低,p均

  • 标签: 红霉素 FoxO1蛋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烟草烟雾提取物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性别12~16岁青少年上、舌骨及牙颌软硬组织差异及其相关性,为临床制定具有性别差异的诊疗参考。方法选择70例骨性Ⅱ类青少年患者,男女比例为1∶1,年龄、垂直骨面型严格匹配。用Invivo 5进行三维重建并测上、舌骨及牙颌软硬组织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男、女性患者舌咽体积分别为[(6.68±2.71) cm3、(5.36±1.73) cm3,P=0.019],男、女性患者舌骨垂直距离分别为[(101.56±16.72) mm、(92.44±19.11) mm, P=0.037],具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性Y轴角、NP-FH、RH、PFH、AFH、FHR、OP-SN、IOB、U1-E、Sn-G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上与颌骨有显著相关性,女性上与牙齿角度及软组织有显著相关性。结论男性舌咽体积更大,牙颌软硬组织趋向于平面平整且上唇及颏部靠前的水平生长型。临床上制定不同性别的诊疗方案时,男性趋向于着重考虑颌骨指标对上及舌骨的影响,女性着重考虑牙性指标对上及舌骨的影响,旨在逐步建立反映不同性别患者特征的颌骨及牙性指标,为预判不同性别患者治疗后上形态及舌骨位置的改变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 标签: 性别 上气道 舌骨 软硬组织 锥形束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鼻在建立人工的危重新生儿中对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9月60例建立人工的危重新生儿,双盲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人工,实验组于人工中实施人工鼻干预。比较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鼻在建立人工的危重新生儿中可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人工鼻 建立人工气道 危重新生儿 肺部感染发生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炎症标志物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7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38例给予常规抗感染、解痉、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CD3+、CD4+、CD8+、CD4+/CD8+)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TNF-α、IL-6、CRP、PCT水平与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CRP、PCT水平低于治疗前,CD3+、CD4+、CD4+/CD8+水平高于治疗前,CD8+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TNF-α、IL-6、CRP、PCT水平低于参照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参照组,CD8+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有利于降低炎症标志物水平,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改善机体炎症反应,提高免疫机能。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血必净注射液 炎症标志物 细胞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沙必利对慢性肾衰竭患者消化症状、胃肠激素相关指标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中心于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109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对照组54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5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西沙必利。观察两组患者消化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胃肠激素相关指标和肾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55% vs 81.48%,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胃胀气等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泌素(GAS)、血清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胃动素(MO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BU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沙必利能够通过促进胃肠运动、改善临床症状及MOT水平增强临床疗效,且不影响患者肾功能。

  • 标签: 西沙必利 慢性肾衰竭 胃肠激素 消化道症状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炎症性肠病是一类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在疾病治疗方面存在的性别差异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综述就炎症性肠病在治疗策略选择、治疗效果、预后及药物依从性等方面存在的性别差异,总结了目前相关研究进展,为实现炎症性肠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 标签: 炎性肠疾病 生物制剂 药物依从性 性别差异
  • 简介:摘要瘢痕疙瘩是由感染、创伤、手术诱发或不明诱因导致机体自发形成的过度增生的病理性瘢痕,是机体对真皮损伤的过度组织反应。本文从炎症诱发因素、炎症细胞、炎症介质、炎症效应器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介绍了炎症反应参与瘢痕疙瘩形成及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治疗瘢痕疙瘩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结果提示炎症反应既是创面正常愈合的必要环节,也是瘢痕疙瘩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 标签: 瘢痕疙瘩 炎症反应 炎症细胞 炎症介质 病理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疼痛护理对胃肠外科术后炎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胃肠外科就诊的手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疼痛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疼痛指标、护理质量评分以及炎症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轻于对照组(P

  • 标签: 疼痛护理 胃肠外科术后炎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MSO提取的香烟尘雾颗粒(DSP)暴露对小鼠反应性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实验性研究。将32只8周龄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DSP (0.75 ml/L)组、中剂量DSP (1.5 ml/L)组、高剂量DSP(3 ml/L)组。每组小鼠自鼻腔滴入含0.3% DMSO无菌生理盐水或含不同浓度的DSP溶液(每只20 μl),连续处理7 d。Myograph测定ETA受体激动剂ET-1和ETB受体激动剂蝰蛇毒素对气管环收缩的作用。Western blot检测气管中ETA、ETB、ERK1/2、p-ERK1/2、p65、p-p65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SP滴鼻浓度依赖性增强蝰蛇毒素和ET-1对气管环的收缩效应,气管环浓度-收缩曲线左移。DSP滴鼻浓度依赖性增加小鼠气管ETA、ETB蛋白水平。高剂量DSP滴鼻显著升高小鼠气管p-ERK1/2和p-p65水平。结论香烟尘雾颗粒可能通过激活ERK1/2/NF-κB和上调内皮素受体表达引起高反应性改变。

  • 标签: 香烟尘雾颗粒 内皮素 气道高反应性 核转录因子κB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用于儿童急性呼吸衰竭无创持续正压通气(noninvasive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收集湖南省儿童医院PICU 2018年1月~2020年3月行NCPAP并需镇静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病例资料。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共100例患儿入组。比较两组镇静后0.5 h(t1)、1 h(t2)、2 h(t3)、6 h(t4)、12 h(t5)、24 h(t6)、48 h(t7)7个时间点的镇静深度、达适宜镇静时间、NCPAP时间、NCPAP失败率、镇静前(T0)和镇静后1 h(T1)、24 h(T2)、48 h(T3)的氧合指数(P/F值)及主要生命体征,以及不良反应。结果(1)D组T4、T5、T6、T7时适宜镇静比例高于M组[98%(49/50)比84%(42/50)、94%(47/50)比90%(45/50)、96%(48/50)比88%(44/50)、90%(45/50)比88%(44/50),χ2=6.538、8.043、8.174、7.678,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组与D组相比,达到适宜镇静时间明显缩短[(58.6±7.9)s比(66.7±9.3)s,t=4.682,P<0.01];(2)D组NCPAP治疗时间、失败率低于M组[(134.9±25.5)h比(147.8±24.3)h 、10%(5/50)比28%(14/50),P均<0.05];两组治疗后P/F值均较治疗前改善(P均<0.01),D组T2、T3时P/F值较M组改善更显著[(199.3±26.1)mmHg比(188.5±24.2)mmHg(1 mmHg=0.133 kPa)、(212.2±25.4)mmHg比(200.8±24.8)mmHg,t=2.132、2.278,P均<0.05];(3)两组镇静前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镇静后HR、RR均较镇静前下降(P<0.01),D组T1、T2、T3时的HR较M组明显下降更显著[(116.3±17.6)次/min比(124.8±14.1)次/min、(110.2±18.4)次/min比(121.9±15.2)次/min、(108.5±18.7)次/min比(117.6±12.8)次/min,t=0.479、-3.474、-2.840,P均<0.05];两组镇静后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2、1.632、1.675,P均>0.05); D组T1时MAP较T0下降(P<0.01),D组T1时MAP低于M组[(65.5±5.1)mmHg比(68.0±5.7)mmHg,t=-2.297,P=0.024];(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0/50)比14%(7/50),P=0.595],D组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M组[16%(8/50)比2%(1/50),P=0.031]。结论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用于儿童急性呼吸衰竭NCPAP镇静时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但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更好,对肺部氧合作用改善更显著。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急性呼吸衰竭 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咪达唑仑 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MLKL)介导的肺脏细胞坏死激活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引发的炎症反应在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及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只BALB/c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致脓毒症模型组(CLP组)和特异性抑制剂坏死抑制素-1(Necrostatin-1)干预组(CLP+Nec-1组,制模前10 min经尾静脉注射Necrostatin-1溶液20 mg/kg),每组6只。术后2 d,经眼眶取血并断颈处死小鼠取肺组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干湿重法检测肺组织含水率,伊文思蓝(EB)法检测肺血管通透性,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MLKL和NLRP3的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HE染色显示,Sham组肺组织形态学正常;CLP组肺泡腔和肺间质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侵润,肺泡壁明显增厚;CLP+Nec-1组肺组织形态学改变较CLP组明显好转。与Sham组比较,CLP组肺组织含水率明显增加〔(88.00±0.00)%比(78.00±0.01)%〕,肺血管通透性明显增加〔EB含量(mg/L):11.82±1.15比4.00±0.71〕,坏死性炎症反应相关分子,即肺组织磷酸化MLKL(p-MLKL)和NLRP3的蛋白表达及血清IL-1β水平明显升高〔p-MLKL/GAPDH:0.34±0.04比0.12±0.01,NLRP3/GAPDH:0.47±0.07比0.16±0.04,IL-1β(ng/L):183.56±9.61比44.14±6.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CLP组比较,CLP+Nec-1组肺组织含水率明显下降〔(81.00±0.01)%比(88.00±0.00)%〕,肺血管通透性降低〔EB含量(mg/L):7.90±0.00比11.82±1.15〕,肺组织p-MLKL和NLRP3的蛋白表达及血清IL-1β水平明显下降〔p-MLKL/GAPDH:0.13±0.03比0.34±0.04,NLRP3/GAPDH:0.18±0.04比0.47±0.07,IL-1β(ng/L):113.81±6.62比183.56±9.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坏死性炎症反应信号通路蛋白MLKL和NLRP3的表达水平在脓毒症小鼠肺组织中显著上调;特异性抑制剂Necrostatin-1可明显减轻脓毒症小鼠肺组织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与MLKL-NLRP3通路被抑制有关。

  • 标签: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程序性坏死 炎症 坏死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