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引流联合尼莫地平对脑破裂动脉介入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于2020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破裂动脉介入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实施间断腰穿释放脑脊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实施腰大池置管引流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流速度、脑脊液压力、红细胞计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7d、14d动脉血流速度、脑脊液压力、红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40.00%(P<0.05)。结论:相比较间断腰穿释放脑脊液治疗,应用腰大池置管引流联合尼莫地平对脑破裂动脉介入患者效果更为显著,有效缓解脑血管痉挛情况,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腰大池置管引流 尼莫地平 脑破裂动脉瘤介入患者 脑血管痉挛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介入手术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硬化指标踝肱指数(ABI)、凝血功能指标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跛行距离以及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个月和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ABI、PT和APTT水平均较参照组高,FIB水平和跛行距离较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时间变化,表现出显著的时间×组间交互作用(P<0.05)。研究组胃肠道反应、头痛、咽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参照组为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拉鲁肽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术后可能通过改善血液微循环、增强血管功能来发挥其疗效。

  • 标签: 利拉鲁肽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糖尿病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手术室全程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自我院2023年1月到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92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用红蓝双色球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手术室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状况和生活质量,心功能的状况。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状况和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 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采用手术室全程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稳定患者的情绪和心功能,提高生活品质。

  • 标签: 手术室全程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行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以JCI标准为基础的标准化护理方案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间接收的颅内动脉瘤患者92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JCI标准指导标准化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从护理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的角度分析,均显示研究组的表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基于JCI标准的标准化护理方案可以提高患者在医护期间的配合度,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 标签: JCI标准 标准化护理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护理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不同球囊预扩张直径对颈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效果及对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时间为2023年2月-2024年2月。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应用4mm球囊预扩张方法)、实验组(38例,应用5mm球囊预扩张方法)。比较两组介入治疗的效果以及对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手术前,两组血管狭窄率、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明显低于手术前,其中实验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4mm以及5mm球囊预扩张方法用于介入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中均具有较高价值,但是5mm球囊预扩张方法对血管狭窄改善情况高于4mm球囊预扩张方法。

  • 标签: 球囊预扩张直径 颈动脉狭窄 介入治疗效果 神经功能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预见性护理结合优质护理对肺栓塞或有肺栓塞高危因素患者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之间我院收取的62例肺栓塞或有肺栓塞高危因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随机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n=31)及研究组(n=31),对照组采用优质护理,研究组采用预见性护理结合优质护理,期间收集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数据。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呼吸频率、心率等指标数据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预见性护理结合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肺栓塞患者的生命体征,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建议在实际护理中借鉴。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优质护理 肺栓塞 生命体征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对于预防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出血的效果,对血管痉挛和血压波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月至202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患者共计4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治疗组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注意预防血管痉挛,控制血压。经过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血压、心率、呼吸),对比感染、再出血等并发症概率等。结果:干预后,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并发症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血管栓塞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概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围手术期 颅内动脉瘤 血管栓塞 术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超早期高分级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58例超早期高分级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主要于2023年4月-2024年4月于本院入院诊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与研究组29例。对照组实施开颅夹闭术,研究组实施血管内栓塞术。观察指标:术中耗时与出血情况、疗效、术后脑神经缺损程度、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术中耗时与出血情况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疗效总有效率的96.55%高于对照组的93.10%,但差别性不大,P>0.05。两组患者术后中度脑神经缺损程度机率差别不大,P>0.05;轻度脑神经缺损程度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脑神经缺损程度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的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7%,P<0.05。结论:超早期高分级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可减少创伤性,减轻脑神经缺损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机率,更利于获取更优质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

  • 标签: 超早期 高分级破裂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开颅夹闭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介入术后高血压患者接受个体化延续护理干预对其血压水平和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88例在我院接受颅内动脉介入术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高血压,参考数表法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个体化延续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体化延续护理应用在颅内动脉介入术后高血压患者可以取得良好的降压效果,康复效果较好,可推广。

  • 标签: 个体化延续护理 颅内动脉瘤介入术 高血压患者 血压水平 康复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缩短压迫时间联合手指操运动护理对经桡动脉介入术(TRI)后穿刺部位皮下血肿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03月-2024年03月到本院TRI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穿刺部位皮下血肿发生率低,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缩短压迫时间联合手指操运动护理方式可降低TRI术后穿刺部位皮下血肿发生率,提升患者舒适度,干预效果理想。

  • 标签: 缩短压迫时间 手指操运动护理 经桡动脉介入术 穿刺部位皮下血肿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源CT造影对冠心病诊断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内再狭窄评估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了从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期间,医院中88位计划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分析诊断结果。结果:对比两者的评估结果,差异并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0.088、0.013和0.450,所有P值均大于0.05。结论:DSCTA对冠脉内皮内再狭窄的评估与 PCI术中血管内皮内再狭窄的评估结果吻合较好,且安全,价格便宜,能为患者的病情评估提供更为完整的影像学资料。

  • 标签: 双源CT造影 冠心病诊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评估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颅内动脉瘤疾病多以30岁-60岁的中年群体为主,在脑血管意外疾病当中,颅内动脉瘤发病率占据第三位。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占比是5-20/100000人,34%左右的患者都是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造成的。对于此类疾病应该加强临床防治工作,本次就以颅内动脉介入治疗期间实施瑞马唑仑的效果进行了临床研究。方法:主要以科室接收的病例进行筛选,共计是66例,患者入院时均给予各项检查,以检查结果和患者实际状况制定治疗方法,全部给予介入治疗,在给患者治疗前执行麻醉诱导,使用药物依托咪酯、舒芬太尼、库溴铵,治疗期间持续泵注瑞马唑仑及瑞芬太尼,以瑞马唑仑使用剂量对患者实施分组,每分钟体重每千克0.3 μg,确定是低剂量组,每分钟每千克给予0.45 μg,归为中剂量组,每分钟每千克控制在0.6 μg,纳入高剂量组。对此次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估分析。结果:各小组患者HR、SpO2 、EtCO2各指标无显著区别;相比较来讲,栓塞时,高剂量组患者MAP 显著降低,手术结束30分钟,该组患者的MAP 为升高状态。每个小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方面无较大的区别;对患者去甲肾上腺素的用量进行评估,低剂量组剂量相对偏低(P<0.05)。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期间,麻醉维持药物的选择,运用瑞马唑仑能够确保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对处于稳定状态,保持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 标签: 瑞马唑仑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论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医治的脑血管介入术患者100例,按随机方式分组,其中50例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另50例实施介入护理(观察组),经观察对比,得出结论。结果: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本研究方法进行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2年8月-2023年4月收入的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随机抽取7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结果:对比综合护理满意率:对照组综合满意32例(84.21%),观察组综合满意37例(97.37%),观察组综合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10例(26.32%),观察组并发症3例(7.89%),观察组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护理方式可满足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护理需求,患者护理结果较好,可推广。

  • 标签: 介入护理 脑血管介入治疗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