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cells,PBMC)中LncRNA PRNCR1作为骨质疏松(osteoporosi,OP)诊断标志的价值及其与炎性因子的关系。方法通过qRT-PCR检测健康对照组和OP患者PBMC中LncRNA PRNCR1的表达并探究其在OP中的诊断价值。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PBMC中IL-6和TNF-α的浓度进行检测,分析LncRNA PRNCR1和IL-6、TNF-α浓度的相关性。过表达或敲减LncRNA PRNCR1且验证其对炎性因子浓度的影响。分析LncRNA PRNCR1的表达与患者治疗天数和复发率的关系,同时通过生物信息学探究LncRNA PRNCR1影响OP进展的可能机制。结果相对于健康对照组,OP组PBMC中LncRNA PRNCR1的表达显著增强并能作为OP诊断的标志(t=8.42,P<0.001)(AUC=0.83,P<0.001)。此外,OP组PBMC中IL-6和TNF-α浓度显著增强且与LncRNA PRNCR1的表达呈正相关(r=0.25,P=0.016)(r=0.21,P=0.037)。过表达LncRNA PRNCR1能促进炎性因子表达而敲减LncRNA PRNCR1则能抑制炎性因子表达。高表达LncRNA PRNCR1的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比低表达患者更长。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PRNCR1可能通过影响干细胞分化通路和雌激素信号通路进而影响OP进展。结论OP患者PBMC中LncRNA PRNCR1表达显著增强,LncRNA PRNCR1能作为OP诊断的重要标志且影响炎性因子的表达。

  • 标签: 骨质疏松 LncRNA PRNCR1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拟益气养阴方对胃癌晚期化疗患者免疫功能、血清肿瘤标志及化疗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胃癌晚期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替吉奥+奥沙利铂化疗,治疗2周,间隔1周为1个化疗周期,连续4个化疗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自拟益气养阴方,3周为1个疗程,连续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IgG、IgA和IgM水平,ELISA法检测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水平,记录并评估治疗期间的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减少、贫血、白细胞降低、神经毒性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8%(36/44)、对照组为61.4%(27/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痛胃胀、食少纳呆、气短乏力、精神萎靡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7.28、11.91、5.02、5.65,P值均<0.001),血清IgG[(9.39±0.46)g/L比(8.54±0.23)g/L,t=10.96]、IgA[(1.35±0.42)g/L比(1.07±0.15)g/L,t=6.90]和IgM[(0.92±0.09)g/L比(0.78±0.10)g/L,t=4.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CEA[(9.07±1.01)μg/L比(14.89±2.13)μg/L,t=16.38]、CA125[(24.87±4.68)kU/L比(30.75±5.33)kU/L,t=5.5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减少、贫血、白细胞下降、神经毒性的毒副作用程度低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18.52、2.54、3.12、3.84、2.34,P<0.05)。结论自拟益气养阴方可明显改善晚期胃癌化疗患者中医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血清肿瘤标志水平,减轻化疗毒副作用。

  • 标签: 胃肿瘤 化学疗法,辅助 益气养阴方 药物相关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免疫功能 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缺血缺氧性损伤标志在烧伤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2018年10月—2021年5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4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烧伤脓毒症患者,其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18~65(35±3)岁。按住院期间是否发生SAE,将患者分为SAE组(21例)及非SAE组(20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深Ⅱ度烧伤面积、Ⅲ度烧伤面积、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 Ⅱ)评分。统计2组患者脓毒症确诊后(以下简称确诊后)12、24、48 h的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确诊后12、24、48、72、120、168 h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au蛋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水平,确诊后1、3、7 d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液流速(VmMCA)、搏动指数、脑血流指数(CBFi)。对数据行χ2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SAE发生的自变量,绘制预测烧伤脓毒症患者发生SAE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和最佳阈值及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深Ⅱ度烧伤面积、Ⅲ度烧伤面积、APACHE Ⅱ评分均相近(χ2=0.02,t值分别为0.71、1.59、0.91、1.07,P>0.05)。确诊后12、24、48 h,SAE组患者血清S100β、NSE水平均明显高于非SAE组(t值分别为37.74、77.84、44.16,22.51、38.76、29.31,P<0.01)。确诊后12、24、48、72、120、168 h,SAE组患者血清IL-10、Tau蛋白、ACTH水平均明显高于非SAE组(t值分别为10.68、13.50、10.59、8.09、7.17、4.71,5.51、3.20、3.61、3.58、3.28、4.21,5.91、5.66、4.98、4.69、4.78、2.97,P<0.01);确诊后12、24、48、72、120 h,SAE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非SAE组(t值分别为8.56、7.32、2.08、2.53、3.37,4.44、5.36、5.35、6.85、5.15,P<0.05或P<0.01);确诊后12、24、48 h,SAE组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均明显高于非SAE组(t值分别为5.44、5.46、3.55,P<0.01)。确诊后1 d,SAE组患者VmMCA、CBFi均明显低于非SAE组(t值分别为2.94、2.67,P<0.05);确诊后1、3、7 d,SAE组患者搏动指数均明显高于非SAE组(t值分别为2.56、3.20、3.12,P<0.05或P<0.01)。确诊后12 h的血清IL-6、确诊后24 h的血清Tau蛋白、确诊后24 h的血清ACTH、确诊后24 h的血清皮质醇为烧伤脓毒症患者发生SAE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2.42、1.38、4.29、4.19,95%置信区间分别为1.76~3.82、1.06~2.45、1.37~6.68、3.32~8.79,P<0.01)。对41例烧伤脓毒症患者,确诊后12 h的血清IL-6预测SAE发生的ROC的AUC=0.92(95%置信区间为0.84~1.00),最佳阈值为157 pg/mL,敏感度为81%,特异度为89%;确诊后24 h的血清Tau蛋白预测SAE发生的ROC的AUC=0.92(95%置信区间为0.82~1.00),最佳阈值为6.4 pg/mL,敏感度为97%,特异度为99%;确诊后24 h的血清ACTH预测SAE发生的ROC的AUC=0.96(95%置信区间为0.89~1.00),最佳阈值为14.7 pg/mL,敏感度为90%,特异度为94%;确诊后24 h的血清皮质醇预测SAE发生的ROC的AUC=0.93(95%置信区间为0.86~1.00),最佳阈值为89 nmol/L,敏感度为94%,特异度为97%。结论血清Tau蛋白和ACTH、皮质醇对烧伤脓毒症患者并发SAE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烧伤 脓毒症 缺血缺氧,脑 脑疾病 血清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HGI)与骨代谢标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6至12月在青岛市即墨区人民医院住院的T2DM患者44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02例,女241例。收集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糖尿病病程、吸烟史、饮酒史,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PG),采用高压液相交换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甲状旁腺激素(PTH)、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25(OH)维生素D[25-(OH)D]。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股骨头骨密度,判断患者是否骨质疏松。根据FPG和HbA1c计算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HGI),按照HGI值进行三分位分组:低HGI组(HGI≤-0.944)148例,中HGI组(-0.944<HGI<0.556)148例,高HGI组(HGI≥0.556)147例。骨代谢指标的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组间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 法,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HGI与骨代谢指标N-MID、PTH、PINP、β-CTX、25-(OH)D 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PTH、N-MID、β-CTX的影响因素。结果3组的性别、年龄、BMI、糖尿病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中,与低HGI组比较,高HGI组患者的PTH水平降低(P=0.026),中HGI组患者的N-MID、β-CTX水平降低(P=0.036、0.047),高HGI组患者的N-MID、β-CTX水平降低(P=0.001、0.028),中HGI组和高HGI组患者的骨质疏松患病率升高(P=0.012、0.010)。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GI与PTH、N-MID、β-CTX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44、-0.227和-0.166,均P<0.05)。以HGI为因变量,校正年龄、BMI、糖尿病病程后,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女性PTH、N-MID和β-CTX与HGI呈负相关(β值分别为-0.152、-0.218和-0.154,均P<0.05)。结论高水平HGI与T2DM女性患者低水平骨代谢标志显著相关。可以为预测T2DM女性患者骨代谢标志变化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糖尿病,2型 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 骨代谢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标志CEA、CA15-3和CA125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提高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检出率,并对影响肿瘤标志阳性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CLIA法测定血清CEA、CA153、CA125水平以CEA>4.8ug/mL、CA15-3>25U/mL、CA125>35U/mL作为诊断阳性标准。将我院在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40例乳腺癌患者归为乳癌组,乳腺良性病变患者53名归为良性组,另将正常者50名分为对照组,并且都为女性。结果:经过不同方式的诊断,检测乳癌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而对于乳癌组采用联合检测方案,其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血清检测对比通过血清检测的结果可以看出,乳癌组在三项指标中均高于另外两组,而剩余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诊断价值对比联合检测诊断符合率达80.32%,明显的高于其余三个单项检测的诊断符合率(P

  • 标签: 早期乳腺癌 CEA CA15-3 CA125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在治疗中,使用CA724,CEA,CA242,CA199四项肿瘤标志共同检验的作用。方法:研究确认在院内消化内科患者中选取并执行,具体时间为2020年5月-2021年12月,研究人员的总数量为100例,根据具体检查结果,将所有研究对象划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前者均患有其他胃病,后者均患有胃癌,以对照组和研究组作为本次研究中的组别名称,将两组患者的各项肿瘤标志水平变化进行评估。结果:经过相关检验后,研究组患者在四种不同肿瘤标志的水平测定中,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论:CA724,CEA,CA242,CA199在胃癌诊断中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经过联合应用后,能够提高胃癌检出率,可以被广泛推广。

  • 标签: CA724 CEA CA242 CA199 胃癌 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粪便常规与血清CEA、CA19-9、CA72-4和CYFRA21-1四项肿瘤标志联合检验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7月-2019年2月收治的7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粪便常规与血清CEA、CA19-9、CA72-4和CYFRA21-1四项肿瘤标志联合检验。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测差异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粪便检测异常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CEA、CA19-9、CA72-4、CYFRA21-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CEA、CA19-9、CA72-4、CYFRA21-1检验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不同临床分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CA19-9、CA72-4、CYFRA21-1水平由高到低为:IV期>III期>II期>I期(P<0.05);联合检验的特异性、灵敏性、准确率均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粪便常规与血清CEA、CA19-9、CA72-4、CYFRA21-1四项肿瘤标志联合检验较正常人存在明显差异,通过粪便常规与血清CEA、CA19-9、CA72-4、CYFRA21-1四项肿瘤标志联合检验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诊断结直肠癌的准确率,其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粪便常规 联合检验 结直肠癌 肿瘤标志物 血清CEA CA19-9 CA72-4 CYFRA21-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炎症标志对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感染(stroke-associated infection, SAI)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至2020年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对SAI组与非SAI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AI的独立影响因素,然后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构建预测列线图并验证其临床应用效能。结果研究期间纳入409例患者,年龄(71.3±11.7)岁,男性250例(61.1%),基线中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it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16分,119例(29.1%)接受静脉溶栓,376例(91.9%)术后血管成功再通,293例(71.6%)发生SAI。单变量分析显示,SAI组年龄、心房颤动比例、入院时NIHSS评分、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以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 PLR)显著高于非SAI组(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空腹血糖、hs-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NLR是SAI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多种炎症标志(hs-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NLR)联合预测SAI的价值显著优于单项炎症标志(P<0.01),其曲线下面积为0.782(95%置信区间0.719~0.846),预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6%和64.5%。决策曲线分析显示,与传统指标相比,基于炎症相关指标(hs-CRP、白细胞计数以及NLR)的预测列线图对预测SAI具有更高的净获益能力。结论hs-CRP、白细胞计数以及NLR可用于预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SAI的风险。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感染 血管内手术 血栓切除术 炎症介导素类 生物标志物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MOGAD)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探讨MOGAD复发的标志。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首次发病并诊断为MOGAD的患儿进行追踪,分析比较单相病程及复发病程患儿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血清及脑脊液免疫标志、治疗及转归。结果入组患儿共22例,其中复发病程8例(36.4%),单相病程14例(63.6%)。两组间性别、发病年龄、首次发作时临床症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影像学病灶、血清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MOG-IgG)滴度、糖皮质激素疗程、是否合并抗核抗体阳性、有无前驱感染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病程组多见抗体滴度持续不降甚至升高,甚至经治疗后仍有升高现象,而单相病程组无血抗体滴度升高病例,且血清抗体滴度下降者比例更高(单相病程组6/8,复发病程组2/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复发病程组患儿首次发病时脑脊液MOG-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相病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相病程组1/10,复发病程组4/6,P=0.036)。两组患儿一线免疫治疗均有效,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较急性期完全或部分恢复;对8例复发MOGAD患儿中7例予吗替麦考酚酯联合免疫治疗,年复发率显著降低[加药前年复发率2.06(1.36,2.34)次/年,加药后年复发率0(0,0)次/年,Z=-3.26,P=0.001]。对服用吗替麦考酚酯患儿定期监测体液免疫状态,随访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超过1/3的儿童MOGAD复发,复发MOGAD患者血清MOG-IgG持续高滴度,甚至经治疗后仍有升高现象;首次发作脑脊液MOG-IgG阳性是复发的高危因素。复发MOGAD患者应用吗替麦考酚酯维持期治疗,可降低年复发率且耐受性良好。

  • 标签: 免疫球蛋白G 脱髓鞘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 儿童 复发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吗替麦考酚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PD-L1、CD4、CD8、CXCL-13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根治切除宫颈癌组织标本77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D-L1、CD4、CD8、CXCL-13表达,分析各项指标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77例宫颈癌(鳞癌59例,腺癌18例),患者年龄29~69岁,平均(49.4±9.8)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PD-L1在宫颈鳞癌与腺癌组织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其表达差异与病理组织学类型有关(χ²=4.975,P=0.026);在癌巢内与癌旁间质中均见CD4+、CD8+、CXCL-13+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宫颈癌组织PD-L1表达与癌巢内CD4+、癌巢内及癌旁间质内CD8+、CXCL-13+TIL数量中度相关,但与患者年龄、有无脉管浸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无关(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PD-L1高表达与癌巢内及癌旁间质中TIL数量增多密切相关,提示PD-L1和TIL可能对预测宫颈癌患者的免疫治疗反应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宫颈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恒古骨伤愈合剂对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骨折愈合及其骨转换标志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4月潍坊市人民医院120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患肢牵引、旋转闭合复位治疗,若闭合复位失败,则行开放解剖复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恒古骨伤愈合剂。2组均连续观察3个月,随访9个月。随访结束后,行X线或CT检测评价骨痂生长及骨折愈合情况,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骨密度;术后3、6个月,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竞争ELISA法检测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结果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3.06±2.35)周、对照组为(17.75±3.56)周,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2,P<0.01)。随访9个月,治疗组骨折愈合率为93.3%(56/60)、骨折不愈合率为1.7%(1/60)、骨折畸形愈合率为5.0%(3/60),对照组分别为75.0%(45/60)、5.0%(3/60)、20.0%(12/60),2组骨折愈合率及畸形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57、6.17,P值分别0.006、0.013)。治疗组随访9个月骨密度[(0.76±0.12)g/cm²比(0.71±0.06)g/cm²,t=2.89]较同组术前升高(P<0.01)。治疗组术后3、6个月血清β-CTX水平[第3个月(186.76±26.23)ng/L比(286.05±23.18)ng/L,t=21.97;第6个月(252.34±21.58)ng/L比(302.52±16.87)ng/L,t=14.19]低于对照组(P<0.01)、PINP水平[第3个月(37.52±7.59)μg/L比(27.59±5.36)μg/L,t=3.56;第6个月(30.54±5.63)μg/L比(25.63±4.98)μg/L,t=2.36]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恒古骨伤愈合剂可有效调控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的骨代谢平衡,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骨折愈合。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恒古骨伤愈合剂 骨折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出前列腺癌预后相关甲基化基因,以期寻找出前列腺癌预后潜在生物标志。方法通过GEO数据库,检索到2个前列腺癌相关基因表达数据集(GSE46602、GSE55945)和2个前列腺癌甲基化数据集(GSE112047、GSE76938),并对两类数据集进行甲基化差异基因筛选。使用DAVID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通路富集分析。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对差异基因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并筛选出关键基因。利用TCGA数据库验证关键基因的表达数据和甲基化数据的相关性,同时利用其临床数据验证关键基因表达对预后的影响,最后再对关键基因的预后价值进行评估。结果共筛选出57个甲基化差异表达基因,其中48个高甲基化低表达基因,9个低甲基化高表达基因。差异基因在代谢途径和肿瘤途径两条通路显著富集。通过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6个关键基因,通过TCGA数据库初步验证和进一步预后价值评估发现PTGDS、AOX1和IGF1甲基化基因与前列腺癌预后显著相关。结论PTGDS、AOX1和IGF1甲基化基因有望成为前列腺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

  • 标签: 前列腺癌 DNA甲基化 预后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给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的效果,分析对于内皮损伤标志水平及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于本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遴选60例为探究对象,全部患者诊疗资料均完整保存,研究分组方式为方便抽样法,将采取常规治疗的30例患者纳入参照组,将采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的30例患者纳入实验组,评估组间临床疗效、血压水平、内皮损伤标志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比研究数据得知,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6.67%,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0.00%,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NO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ICAM-1、vWF、ET-1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SBP、DPB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3.33%,明显较参照组的20.00%低,P<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改善内皮损伤标志,可降低血压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值得认可,临床应用价值理想。

  • 标签: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原发性高血压 内皮损伤标志物 血压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腹腔镜根治术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凝血因子,胃肠道功能及肿瘤标志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科室接受治疗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腹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凝血因子,胃肠道功能及肿瘤标志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凝血因子,胃肠道功能及肿瘤标志指标存在差异(P

  • 标签:
  • 简介: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相关肝细胞癌的筛查和监测策略目前尚不明确。在NAFLD患者中筛查肝细胞癌比在其他肝脏疾病中更具挑战性。因为NAFLD患者在无肝硬化的背景下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更高。液体活检和其他新型标志在肝细胞癌早期预测中体现出一定优势和良好前景。将其纳入现有肝细胞癌风险评估与分层模型对肝细胞癌精准筛查与监测具有潜在的价值,可作为NAFLD患者的补充筛查项目,有望实现肝细胞癌的精准筛查与早期诊治。我们综述了新型标志对NAFLD相关肝细胞癌的风险评估与早期诊断的潜力和最新进展,提出了当前NAFLD相关肝细胞癌风险评估与监测的方法。

  • 标签: 肝细胞癌 风险评估 监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新型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乙肝病毒感染标志检测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以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接诊的94例疑似乙肝病毒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同意实施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将其分别记作A方法、B方法,并以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方法检测结果及其诊断效能。结果:94例疑似乙肝病毒感染者HBV-DNA阳性58例、HBV-DNA阴性36例。在诊断准确率、特异性、灵敏度方面,A方法与B方法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A方法在e抗体(HBeAb)、e抗原(HBeAg)阳性检出率方面高于B方法,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在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核心抗体(HBcAb)阳性检出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在乙肝病毒感染标志检测方面的整体诊断效能较好,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能够提高部分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的阳性检出率,更好的指导乙肝病毒感染者的临床诊治。

  • 标签: 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检测效能 HBV DNA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低剂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联合肿瘤标志检测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88例肺部良性病变、10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数据资料,均予以低剂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肿瘤标志检测、联合诊断,比较诊断结果。结果:低剂量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联合肿瘤标志检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比肿瘤标志检测高,P<0.05。结论:低剂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有着安全性高的优势,与肿瘤标志检测联合用于周围型肺癌诊断中能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 标签: 低剂量CT引导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肿瘤标志物 周围型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D胸腔镜系统对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的效果及各时点免疫功能与相关肿瘤标志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将2017年10月至2021年6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符合本文纳入、排除标准的80例行3D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进行三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75例为对照组。对围术期指标及术前、术后1 d、3 d、7 d、14 d时免疫功能指标与肿瘤标志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值均<0.05)。根据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2组免疫功能指标CD4+T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仅在组别因素中存在差异,肿瘤标志CA50、CEA、CYFRA21-1仅在时点因素中存在差异(P值均<0.05);其中观察组CD4+T细胞在术后1 d、3 d、7 d时明显高于对照组;CD8+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在术后1 d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2组肿瘤标志各指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下降,事后LSD-t检验显示不同时点组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肺癌手术患者采用3D胸腔镜、传统3孔胸腔镜进行手术治疗,前者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在术后各时点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者在术后早期免疫功能会出现紊乱。2组术后肿瘤标志水平均随着时间推移下降,患者上述指标均未出现大幅度波动。

  • 标签: 肺肿瘤 3D胸腔镜 单孔胸腔镜 免疫功能 肿瘤标志物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光明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人群队列的建立与肝癌早筛cfDNA甲基化标志。方法:选取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肝胆外科与肝病门诊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人群队列共500人。建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人群队列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生物标本库,用于构建肝癌早期诊断预测模型。结果:建立光明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人群队列的信息数据库和生物标本库,形成形成“早筛、随访、管理、治疗”四位一体肝癌防控模式。结论:建立慢性肝炎/肝硬化发展为肝癌的早期预警模型,能够解决肝癌风险预测难题。

  • 标签: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肝癌 生物标本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靶向治疗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肿瘤标志水平、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42例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21)。对照组患者给予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观察组患者给予EGFR-TKI靶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肿瘤标志水平及肺功能。结果 经过治疗,对照组患者的总缓解率为 52.3%,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总缓解率76.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的CYFRA21-1、CEA、NS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的CYFRA21-1、CEA、NSE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的平均CYFRA21-1水平(3.25±1.13)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7±1.31)ng/mL,平均CEA水平(26.14±2.56)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22±3.35)ng/mL,平均NSE水平(16.12±1.72)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29±2.31)ng/mL,以上三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FVC、FEV1、MMEF 分别为(2.85±0.36)L、(2.54±0.61)L、(2.68±0.46)L/s,与对照组的(2.88±0.82)L、(2.52±0.44)L、(2.69±0.51)L/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FR-TKI靶向治疗用于肺癌的治疗能够提高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肿瘤标志水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EGFR-TKI 非鳞非小细胞肺癌 治疗效果 肿瘤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