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 T2-mapping定量成像对监测和评估兔小肠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 AMI)肠壁损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将36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18)和对照组(n=18)。实验组行外科手术结扎第2~5支肠系膜动脉弧形血管网以及相应肠管两端供血血管,随后分别于6个时间点(1 h、2 h、3 h、4 h、5 h、6 h)进行MR T2-mapping成像,每个时间点3只。扫描完成后分别对3只兔施行安乐死,取出肠系膜动脉弧形血管网第3分支所供应的肠管病理标本,评估小肠肠壁缺血损伤的严重程度和病理特征变化。对照组进行假手术,开腹不做结扎处理。各个时间点实验组与对照组定量数值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各时间点T2值的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用高斯拟合模型对T2值与缺血时间点进行拟合,显示小肠缺血肠壁的演变规律,并用病理组织学进行相关验证。T2值与缺血时间点间的拟合方程为f(x)=145×exp{-[(x-3.475)/4.297]2},拟合系数R2=0.79。结果实验组6个时间点的T2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T23h与T21h、T22h、T25h、T2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缺血时间的进展,T2值先升高后降低,前3 h病理表现以水肿炎细胞浸润为主,影像上缺血近3 h时的T23h值达到峰值(151.50±2.90)ms;缺血4 h时肠壁损伤到达肌层,此时出血面积大大增加,T24h值降为(142.50±4.30)ms,此后T2值持续降低。结论MRI T2-mapping定量成像有助于定量评估AMI小肠肠壁损伤,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具有一定的优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T2-mapping 定量技术 磁共振成像 急性肠系膜缺血 新西兰兔模型 小肠肠壁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线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T2WI图像纹理分析在晚期直肠癌转化治疗原发灶疗效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及病理证实为晚期直肠癌的患者66例,基线行盆腔MRI平扫、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根据平扫及增强图像明确肿瘤的部位及范围,运用Mazda软件提取T2WI图像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纹理,分别运用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非线性判别分析(non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NDA)和主要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3种提取方法进行判别分类,筛选出最优方法进行纹理提取。结合术后病理,比较晚期直肠癌患者原发灶疗效敏感组与不敏感组基线形态学特征,比较两组T2WI序列图像纹理特征,构建疗效预测模型。结果66例晚期直肠癌患者原发灶术后病理肿瘤退缩分级(pathological tumor regression grade,pTRG)显示:pTRG 0级9例,pTRG 1级8例,pTRG 2级35例,pTRG 3级14例,其中敏感组(pTRG 0~2级) 52例和不敏感组(pTRG 3级) 14例。两组患者原发灶累及肠段、与腹膜反折关系、纵向累及长度、占肠腔环周比例、斜轴位最大厚度、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Fisher纹理特征提取法下的NDA分类方法误判率最低,故运用该方法提取图像纹理。晚期直肠癌转化治疗原发灶不同疗效组别各纹理特征单因素分析显示:第一百分位数(Percentile,Perc 1%)、S (2,0) DifEntrp、S (3,0) InvDfMom、S (3,-3) SumAverg、S (4,0) InvDfMom、S (4,-4) SumAverg、S (5,0) InvDfMom、S (5,-5) SumAverg、S (2,2) SumVarnc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 (2,2) SumVarnc、S (3,0) DifEnt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052);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Perc 1%、S (5,0) InvDfMom为晚期直肠癌原发灶转化治疗不敏感的独立预测因子,运用上述因子构建晚期直肠癌原发灶转化治疗不敏感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12,敏感度为92.90%,特异度为60.80%。结论基于MRI Fisher提取法所提取的T2WI图像纹理特征有助于预测晚期直肠癌原发灶转化治疗疗效,为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 标签: 晚期直肠癌 磁共振成像 转化治疗 病理分级 纹理分析 疗效预测
  • 简介: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云南 昆明650000保山市人民医院  云南 保山 678000【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增强T2 FLAIR序列在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47例确诊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都采用磁共振增强T1和增强T2 FLAIR序列进行检查,结合病理,对比分析两种序列的差别;

  • 标签: 磁共振,增强T2 FLAIR序列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T2mapping成像在膝关节骨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06月至2022.03月到医院诊治的48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组;另选择同时间段内到医院行健康体检的48例受检者,列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磁共振T2mapping成像检查,对比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在胫骨内侧前区、胫骨内侧中区、胫骨内侧后区、胫骨外侧前区、胫骨外侧中区、胫骨外侧后区、股骨内侧中区、股骨内侧后区、股骨外侧中区、股骨外侧后区的T2值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磁共振T2mapping成像用于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诊断价值良好。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及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算法探讨EC-T (E:表柔比星,C:环磷酰胺,T:紫杉醇)化疗后乳腺癌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的自发脑活动异常。材料与方法纳入29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女性患者(病例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的EC-T序贯化学治疗。同期选择30例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女性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所有受试者首先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及听觉词语测试-华山版(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Huashan version,AVLT-H),然后行3D脑容积成像及rs-fMRI扫描。最后采用DPARSF软件包对静息态图像进行处理,使用SPSS 19.0软件包对临床资料及量表得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MoC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组间AVLT-H各子项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左侧背外侧额上回(Frontal_Sup_L) ALFF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小脑蚓_6 (Vermis_6)、左侧前扣带回(Cingulum_Ant_L) ALFF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左侧前扣带回ALFF值与MoC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89,P<0.001)。结论接受EC-T化疗后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存在整体认知功能障碍,关键脑区出现自发神经活动异常并与整体认知功能损伤密切相关,这些脑区的自发神经活动异常有望成为EC-T化疗后乳腺癌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监测及治疗的影像学标记。

  • 标签: 乳腺癌 认知功能障碍 化疗 低频振幅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FLAIR)序列错配征是常规MRI中易于识别的影像学征象,表现为胶质瘤瘤体在T2WI序列上呈均匀高信号,且能被FLAIR序列部分抑制。大量研究表明,该征象能有效预测较低级别胶质瘤的分子分型,尤其是对预测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IDH)突变伴1p/19q未联合缺失型较低级别胶质瘤具有较高的特异性。T2-FLAIR错配征因其无创性、高特异性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潜力。本文就T2-FLAIR错配征的定义、病理—影像相关机制以及该征象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T2-FLAIR错配征 较低级别胶质瘤 分子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失眠(primary insomnia,PI)患者不同脑区(丘脑、海马、壳核)代谢特点。材料与方法采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检测38例PI患者(PI组)和39例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HC)组丘脑、海马区、壳核区的氮-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胆碱复合物(choline-containing compounds,Cho)和肌酸(creatine,Cr)浓度,并计算NAA/Cr和Cho/Cr。采用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技术监测客观睡眠参数;采用神经心理量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和睡眠严重程度指数评定所有受试者的主观睡眠质量和失眠严重程度;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和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评定受试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结果(1)代谢物浓度比较:与HC组对比,PI组左侧丘脑Cr、Cho浓度升高(P=0.040,P=0.007),右侧丘脑Cho浓度升高(P=0.039),双侧海马和壳核区的代谢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all>0.05)。(2)相关性:PI患者左侧丘脑NAA值与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呈负相关(r=-0.384,P=0.017),左侧丘脑NAA/Cr值与REM%呈负相关(r=-0.387,P=0.016);右侧丘脑Cho/Cr值与SL%呈正相关(r=0.380,P=0.019),丘脑NAA、Cr、Cho、NAA/Cr、Cho/Cr值与各量表评分未见明显相关。PI患者左侧海马Cho值与ArI呈正相关(r=0.348,P=0.044);右侧海马Cho值(r=-0.334,P=0.047)、Cr值(r=-0.445,P=0.007)与BDI评分呈负相关。PI患者左侧壳核NAA值与N3%呈正相关(r=0.340,P=0.037);左侧壳核Cr值与特质焦虑量表(Trait Anxiety Inventory,TAI)呈正相关(r=0.447,P=0.005);左侧壳核NAA/Cr值与N1% (r=-0.344,P=0.047)、TAI评分(r=-0.521,P=0.001)、状态焦虑量表(State Anxiety Inventory,SAI)评分(r=-0.400,P=0.013)呈负相关;左侧壳核Cho/Cr与TAI评分(r=-0.527,P=0.001)、SAI评分(r=-0.434,P=0.007)呈负相关。组间差异的参数与各量表评分及PSG参数未见明显的相关性。结论PI患者丘脑Cho及Cr代谢紊乱;客观睡眠影响丘脑区域代谢,而患者情绪障碍与海马和壳核区域的代谢有关。

  • 标签: 原发性失眠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 代谢 丘脑 海马 壳核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RI与CT在诊断细微肋骨骨折上的对比研究,探讨MRI对细微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招募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轻度胸外伤患者25例,于受伤后3周内给予患者首次CT及MRI检查,伤后4~8周行CT复查。以复查CT有骨痂生长为金标准,对细微肋骨骨折进行分型,比较MRI与首次CT检查在细微肋骨骨折上的诊断准确率及敏感度,利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MRI与首次CT检查诊断结果的差异性。结果细微肋骨骨折分为两型,Ⅰ型为骨皮质断裂伴骨痂形成,MRI上表现为骨髓水肿伴骨膜下积液;Ⅱ型为骨皮质显示完整伴有骨内骨痂形成,MRI上仅有骨髓水肿。复查CT共确诊91处细微肋骨骨折,其中Ⅰ型骨折共86处(占94.51%),Ⅱ型骨折共5处(占5.49%)。MRI检查共诊断90处骨折,3处为假阳性,其诊断准确率为92.55%,敏感度为95.60%,其中Ⅰ型骨折共85处(3处假阳性),在压脂序列上表现为“三明治”征,即内层为高信号的骨髓水肿影,中层为低信号的骨皮质,外层为高信号的骨膜下积液;Ⅱ型骨折共5处,在压脂序列上表现为高信号的骨髓水肿影,无骨膜下积液。首次CT检查发现55处骨折,全部为Ⅰ型骨折,诊断准确率及敏感度均为60.44%。MRI与首次CT检查检出的骨折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MRI检查对细微肋骨骨折具有高度敏感性及诊断准确率,可作为除CT检查以外的常规补充检查项目应用于轻度胸外伤患者。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肋骨骨折 斜横断位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诊断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92例肛周脓肿及肛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两组均为46例。参照组给予超声检查,实验组给予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实验组诊断正确率为95.65%,参照组诊断正确率为82.61%,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磁共振 肛门脓肿 肛瘘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对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设置研究时间段为2020年07月至2022年07月,选取此间我院接收的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46例作为研究样本,均经手术确诊,且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46例患者的最终检查结果、诊断符合率。结果:46例患者经过检查后,手术检查结果显示23例为I型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15例为II型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8例为III型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0例为漏诊患者;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显示22例为I型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14例为II型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8例为III型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2例为漏诊患者。磁共振成像检查和手术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和手术均是诊断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的方式,两者的诊断符合率相近,但相近后者而言,前者具有无创性、准确性高的优势,值得借鉴。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剖宫产术 瘢痕妊娠 诊断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标:研究MRI检查失败的原因和应对策略,并找出提高住院儿童磁共振检查成功率的方法。方法:这项研究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住院但未通过MRI检查的儿童分析了住院儿童磁共振检查失败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在儿童检查失败后,通过磁共振操作技术人员,探讨了提高我院住院儿童MRI检查成功率的途径。结果:住院儿童磁共振检查失败的原因有多种:在本研究中,共有106例失败。其中37人(34.90%)、19人(17.92%)因病情变化而无法接受检查、11人(10.38%)平静病人预约再次检查7人(6.60%)、6人(5.66%)、病人出院5人(4.72%)和病人要求转诊需要冷静和非镇静3(2.83%)、3次检查当天干预(2.83%)、3次临床错误(2.83%)、2次外聘审计团(1.89%)、国家原因、无法合作3次(2.83%)、请求暂停2次检查(1.89%)、拒绝1次检查(0.94%)、重复请求1次(0.94%)和死亡1次(0.94%)。结论:安静序列提高了儿童磁共振成像的成功率,同时保证了图像质量,减少了不适合儿童使用的镇静剂剂量。

  • 标签: 儿童 磁共振 不成功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调脂治疗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影响。方法2009年3月—2012年2月进行的REACH研究纳入了核磁共振证实有明确颈动脉AS斑块、从未服用调脂药物的无症状患者,予中等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24个月。分别于基线、治疗后3、24个月检测血脂水平,行颈动脉核磁共振检查,并采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颈动脉管壁及脂核体积。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REACH研究的患者,按照病史分为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比较调脂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及颈动脉AS斑块核磁共振参数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颈动脉AS斑块患者38例,其中糖尿病组13例(34.2%),非糖尿病组25例(65.8%)。基线时糖尿病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自身基线比较,两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甘油三酯(TG)水平在3、24个月时均下降(P均<0.05),糖尿病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不明显;非糖尿病组该指标在24个月升高[(1.38±0.33)mmol/L比(1.26±0.26)mmol/L,P<0.05]。核磁共振结果显示,糖尿病组脂核体积及其百分比在3个月时无明显改变,24个月时呈轻度下降趋势,分别为64.86(45.37,134.56)mm3比75.76(48.20,115.64)mm3和15.84%(11.47%,24.85%)比16.95%(11.64%,22.9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糖尿病组脂核体积及其百分比则在治疗3个月时即降低,分别为63.01(44.25,188.64)mm3比72.49(51.91,199.59)mm3和13.76%(8.81%,27.64%)比16.04%(11.18%,27.05%),24个月时进一步下降至55.63(27.18,179.40)mm3,以及12.71%(8.39%,24.41%)(P均<0.05)。治疗后两组管壁体积、管腔体积及管壁体积百分比(PWV)未发现明显变化(P均>0.05)。两组颈动脉AS斑块各参数的变化与血脂各参数的变化在3、24个月时均未发现相关性(P均>0.05)。结论调脂治疗对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颈动脉AS斑块影响不同,糖尿病组脂核改善劣于非糖尿病组。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降血脂药物 磁共振成像 颈动脉斑块
  • 简介:摘要缺血性卒中是一种多病因疾病,准确鉴别病因是制定治疗策略及评估转归的重要环节。血管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识别血管壁病变特征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为探索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随访监测和转归判断提供信息。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磁共振成像 脑动脉
  • 简介:摘要磁共振多种成像序列和后处理技术的结合可以定性和定量评估心血管疾病,但如何才能在报告中将影像学发现更好地呈现给临床医生,这个问题仍然困扰着许多放射科医生。而心血管磁共振学会(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SCMR)于2022年发布的这篇指南则详细解答了这一困惑,它为心血管临床与影像的交互提供了契机,也为在多单位之间转诊的患者影像报告的前后对比提供了方便。为促进本领域同行交流互通,笔者结合阜外医院经验对报告指南进行解读与分析。

  • 标签: 心血管磁共振 心血管磁共振学会 指南解读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诊断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2月至2021年5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脑梗死患者189例,均行DWI、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扫描,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WI、常规MRI诊断脑梗死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和不同序列检出情况,并比较不同部位、不同时期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189例疑似脑梗死患者经DSA检查结果证实脑梗死162例,其他高血压性脑病27例;DWI诊断出脑梗死161例,非脑梗死28例;常规MRI诊断出脑梗死156例,非脑梗死33例。DWI诊断的灵敏度为98.77%(160/162),准确度为98.41%(186/189),高于常规MRI诊断的93.21%(151/162)、91.53%(173/189),P<0.05;DWI检查的漏诊率(1.23%,2/162)低于常规超声检查(6.79%,11/162),P<0.05。DWI诊断方法T1加权像、T2加权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检出率分别为93.21%(151/162)、89.51%(145/162)、95.06%(154/162),高于常规MRI的62.96%(102/162)、56.79%(92/162)、67.28%(109/162),P<0.05。不同b值下患侧ADC值均低于健侧(P均<0.05),不同b值下超急性期ADC参数均低于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P均<0.05)。结论DWI诊断脑梗死可提高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降低漏诊率,不同序列检出率高,且患侧和疾病发病早期ADC值显著降低,DWI技术能为临床诊断脑梗死提供更多信息支持。

  • 标签: 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诊断效能
  • 作者: 张连江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09-19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第9期
  • 机构:仁怀人民医院,贵州仁怀564500
  • 简介:目的:对早期宫颈癌磁共振影像表现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探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在早期宫颈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30例宫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磁共振检查结果和内镜下宫颈病理活检结果及术后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I检查分期Ⅰa1-2期患者4例,Ⅰb1期患者7,Ⅰb2期患者有12例,宫颈炎4例,宫颈正常磁共振表现3例;临床病理分期Ⅰa1-2期患者6例,Ⅰb1期患者有4例,Ⅰb2期患者有11例,CIN III期有6例,宫颈局灶炎性病变3例;MRI分期诊断准确率为76.66%。结论:在早期宫颈癌的筛查中,核磁共振有较高的准确性,在宫颈癌的治疗和预后中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可以将MR检查作为宫颈癌筛查及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 标签: 宫颈癌;核磁共振;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原发性夜间遗尿症(PNE)是一种学龄期儿童常见的排泄障碍,指在睡眠中不能因尿意自觉醒来而出现不自主排尿的现象,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PNE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造成临床出现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的现象。近些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在PNE的神经机制研究中得以应用,发现PNE患儿存在脑结构、脑功能和脑代谢异常,其中整个排尿控制脑网络的异常是导致遗尿发生的重要原因。本文主要对儿童PNE的磁共振成像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磁共振同步非对比剂血管成像和斑块内出血(simultaneous non-contrast angiography and intraplaque hemorrhage,SNAP)成像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分辨率高、同时获得固定多对比图像集、扫描时间较短的优势,适用于病变范围较长且走行曲折的头颈部血管,为头颈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与动脉夹层等疾病的检查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临床应用日益增多。本文对SNAP技术原理以及在头颈部血管病变的应用和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同步非对比剂血管成像和斑块内出血成像 头颈部血管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夹层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癫痫是一种由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引起大脑短暂性功能障碍的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反复发作性抽搐和运动功能障碍,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要对其进行及时诊断和尽早治疗。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是一种无创成像技术,可以利用水分子的扩散信息反映出癫痫患者大脑组织微观结构变化。DWI技术自被提出以来不断得到发展,出现了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 DKI)及扩散频谱成像(diffusion spectrum imaging, DSI)等技术,在癫痫的诊断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常见的几种DWI相关技术做简要介绍,并就其在癫痫灶的定位、癫痫的诊断、癫痫的网络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癫痫 扩散加权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扩散频谱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