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联合VerifyNow-Aspirin与尿11-脱氢-血栓烷B2测定,评估阿司匹林血小板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至少两周的冠心病患者264例,年龄33~86(65.31±10.23)岁,其中男147例(55.7%),女117例(44.3%)。阿司匹林标准剂量组(100mg/d)241例,低剂量组(25~75mg/d)23例。采用VerifyNow-aspirin系统测定服用阿司匹林后血小板残余活性(用ARU表示),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11-脱氢-血栓烷B2(11-DH-TXB2)浓度,并记录入选人群的基线资料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结果以ARU≥550为切割值定义阿司匹林低反应性(ALR)人群,标准剂量组人群中ALR发生率为8.6%(23例)。ALR人群尿11-DH-TXB2显著高于正常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5±0.73pg/mlvs2.51±0.49pg/ml,P〈0.05),但二者之间相关性较差(r=0.18,P=0.04)。女性、高血压及糖尿病均为ARU升高的预测因素(均P〈0.05),但其组间尿11-DH-TXB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阿司匹林标准剂量组比较,低剂量组人群残余血小板活性显著增强,同时伴有尿11-DH-TXB2升高(均P〈0.05)。结论阿司匹林血小板效应存在个体差异,且具有一定量效关系,而VerifyNow和尿11-DH-TXB2对评估阿司匹林血小板效应及其发生机制具有一定互补性。

  • 标签: 阿司匹林 血小板残余活性 VerifyNow 尿11-脱氢-血栓烷B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血小板聚集药物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纳入研究时间与研究范围为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期间纳入的 94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治疗同时服用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冠心病患者,分析服用血小板聚集性药物对于消化道出血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 94例患者当中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有 10例,结果显示疾病史、吸烟史、药物使用时间、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肌酐表达水平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 患者在使用血小板聚集药物之后,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情况,而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因素比较多,必须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帮助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有效降低。

  • 标签: 抗血小板聚集 上消化道出血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介绍新型的口服血小板药物普拉格雷的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结果与结论普拉格雷在治疗冠状动脉综合症方面有巨大的潜力。

  • 标签: 普拉格雷 抗血小板 冠状动脉综合症
  • 简介:摘要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利益。斑块破裂、血小板异常激活是整个发病过程中关键环节,也是冠心病的始作俑者。因此,及时、有效地抑制血小板激活在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尤为重要。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基石,不仅能够有效、显著地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可降低支架植入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是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但随着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的出现,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替格瑞洛优于氯吡格雷。但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替格瑞洛对于东亚患者易发生出血,因此替格瑞洛对于东亚患者的应用仍不明确。回顾了目前血栓素A2抑制剂、P2Y12受体拮抗剂、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的临床研究等并对口服血小板治疗的益处和风险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相关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 标签: 冠心病 抗血小板药物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CD20抗体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A、PAIgM)水平的影响,为临床应用CD20抗体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30例,对照组10例为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正常的缺铁性贫血病人,进行骨髓体外培养,分为3组(加CD20抗体、加半量CD20抗体、不加CD20抗体)。于培养前、培养3d、6d、9d,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A、PAIgM)。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培养前骨髓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A、PAIgM)水平差别有显著性(P<0.01)。加全量及加半量CD20抗体组培养前后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lgA、PAIgM)水平差别有显著性(P<0.01)。结论CD20抗体能够降低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CD20抗体量至少在每4×10^6白细胞计数加0.05mg时即可达到有效浓度。CD20抗体可以应用于临床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

  • 标签: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骨髓 血小板相关抗体 抗CD20抗体 临床应用 治疗
  • 简介:摘要血小板治疗(DAPT)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治疗的基础用药之一,在降低患者缺血风险的同时也增加了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如何平衡这两种风险一直是血小板药物应用研究的焦点。目前已有诸多研究对DAPT应用提出了新的观点,本文对ACS患者DAPT期间消化道出血的认识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消化道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血栓弹力图(TEG)评价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效果,以指导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的个体化调整。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予阿司匹林100mg和氯吡格雷75mg联合治疗7d后,采用TEG仪检测花生四烯酸(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和腺苷二酸(ADP)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比较患者经两种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以及患者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反应的差异。同时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100mg血小板治疗7d,对比两组TEG参数(R值、K值、angle角、MA值)。结果急性脑梗死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血小板,阿司匹林对AA途径的抑制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对ADP受体途径的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阿司匹林反应良好的患者,4例对氯吡格雷无反应,15例反应低下;对氯吡格雷反应良好的患者,仅1例对阿司匹林反应低下。对氯吡格雷反应低下者,3例对阿司匹林无反应,5例低下,6例对阿司匹林有效,15例良好。两种疗效有一定关联性(P〈0.01)。对阿司匹林反应良好+有效为62例,反应低下+无效者20例;氯吡格雷反应良好+有效者42例;反应低下+无效者38例,两种药物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用阿司匹林组与血小板组比较两组患者R值、K值、α角、MA值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采用TEG仪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治疗的疗效评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血小板中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强于氯吡格雷。患者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的反应有差异性,部分对氯吡格雷反应低下者,可能对阿司匹林反应良好或有效。血小板治疗对血凝的影响较单用阿司匹林无明显差别。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 简介:目的探讨并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服用血小板药物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情况及影响因素,以预防老年冠心病(CHD)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连续诊治的CHD服用栓药物治疗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7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期连续诊治的CHD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9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调查法观察2组患者基本情况,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患者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测定血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C反应蛋白(CRP)浓度.并按照年龄进一步分为2组(60~80岁老年人群和>80岁高龄人群),比较这2组人群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体质指数(BMI)、谷丙转氨酶(ALT)、TG、TC和LDL-C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CRP为(26.00±12.67)mg/L,高于对照组的(22.20±10.9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肌酐(Cr)为(97.74±25.49)mg/L,高于对照组的(88.75±21.20)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80岁、有吸烟史、有消化疾病史、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比例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有吸烟史、有消化疾病史、136尿素呼气试验阳性是CHD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吸烟、既往有消化疾病史及存在Hp感染是接受血小板治疗的CHD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上治疗CHD同时应积极干预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冠心病 上消化道出血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与分析他汀类及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对脑血管意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于2016年10月-2017年5月脑血管意外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运用他汀类及血小板聚集类组和选用安慰组,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症状、治疗效果、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前者改善症状明显,且安全、稳定、不良反应少。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心率、意识变化上,两组没有明显变化。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管意外作用明显、耐受性、安全性高、不良反应低。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干预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血小板药物治疗行为改变阶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126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1例)与对照组(65例),干预组给予为期6个月的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导向的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则给予常规健康宣教与出院指导。观察两组患者6个月后行为变化阶段、服药依从性、生存质量评分、血栓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差异。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P<0.05),生存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支架血栓事件与再入院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宣教干预强化了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血小板治疗效果,改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远期预后。

  • 标签: 行为转变理论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服药依从性 生存质量
  • 简介:近年来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的血液存在高凝状态及纤溶功能低下[1]。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ABG)前暂停还是继续使用阿司匹林,以及术后如何优选血小板药,一直是困扰临床治疗的问题。本文结合行CABG病人的围手术期治疗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并借助有效的血小板检测方法辅助栓方案实施,提出临床药师的监护建议。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术 阿司匹林肠溶片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血栓弹力图 临床药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强化血小板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共80例,平均分组,对照组进行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更高,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以及人血小板活化因子等的实验室与心脏功能检测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明显(P<0.05),但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强化血小板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加明显,可提供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强化抗血小板 急性心肌梗死 糖尿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丁苯酞与负荷剂量血小板药物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我院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纳入观察组(n=25)与对照组(n=25),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负荷量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组间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4.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采用丁苯酞与负荷剂量血小板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可取得理想临床疗效。

  • 标签: 丁苯酞 负荷剂量抗血小板药物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丁苯酞联合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随机抽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8例作为实验目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24例,研究组:24例。常规组采用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联合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有助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丁苯酞 抗血小板 效果 联合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小板药物口服治疗对脑出血急诊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文中抽取脑出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例数为100例,2019年4月-2021年5月为病例选取起始时间,采用常规治疗者设为对照组,采用血小板药物口服治疗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分别治疗后总有效率计算后分别为90%和72%,组间数据对比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急诊手术患者采用血小板口服治疗可将手术效果优化。

  • 标签: 抗血小板药物 脑出血 急诊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应用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激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50例作为此次报告的研究对象,均分成两组,每组患者各2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泼尼松进行治疗,而试验组患者给予泼尼松联合升血小板胶囊进行干预。结果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红肿、局部出血等不良状况人数均少于对照组,存在可见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在用药后的治疗满意度、生活质量等临床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存在可见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应用泼尼松联合升血小板胶囊进行治疗有着较好的临床价值,可以明显的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泼尼松 升血小板胶囊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