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医护人安全注射知识、注射态度与注射行,为安全注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随机抽样法对我省基层医院实施问卷调查。结果基层医院医护人的平均注射知识得分为(9.26±1.26)分结,进行评分多元线性回归现实,培训方式、频率,知识、科别以及医院类别对医院人员的注射、态度行为与安全性存在一定的影响。结论基层医院医护人对安全注射知识掌握不足,态度基本肯定,但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提升基层医护人安全注射意识,规范注射行为。

  • 标签: 基层医院 安全注射 注射行为 态度 知识
  • 简介:[目的]了解医护人对于分级护理实施现状的体验.[方法]采用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法对15名医护人进行访谈,了解其对实施分级护理的看法.[结果]共提炼出3个主题:分级护理的作用;分级护理决策者;手术分级对分级护理的指导意义.[结论]分级护理能够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决策者仍是医生,医护合作决策分级护理是比较理想的方式,手术分级系统对手术科室的分级护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分级护理 医师 护士 实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科医院感染的特点,探讨加强感染科医护人职业防护的有效措施。方法针对感染科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医护人职业防护的具体措施,严格执行。结果感染科医护人职业防护意识增强,防护措施执行良好。无职业伤害事件。结论制定并健全医护人的职业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加强医护人的培训,是减少感染科医护人职业伤害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感染科 医院感染 医护人员 职业防护
  • 简介:目的探讨医护人锐器伤的职业危害、处理原则和预防控制策略。方法锐器伤的紧急处理,应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挤出部分血液,在反复挤压的同时用流水冲洗伤口,再用3%的碘伏消毒浸泡3min,待干燥后再贴上无菌敷贴;在伤后的6个月内定期进行血清学随访检测;进行伤后预防性治疗。结果多种疾病经锐器伤传播,对医护人的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结论应包括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强制性使用医疗安全器具,执行锐器安全操作规范,实施强制性法律干预以及医疗机构的行政干预。

  • 标签: 医护人员 锐器伤 职业性损伤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重症监护医护人手卫生的现状,为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13~2015年期间对我院重症监护采取多项手卫生干预措施,随机对每年7月1~31日医护人手卫生依从性和各年度医院感染发生率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13~2015年期间我院重症监护医护人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59.55%、62.135和65.16%,呈逐年升高(χ2=10.018,P=0.002);医院感染率分别为2.13、1.48和1.06,呈逐年下降(χ2=82.377,P<0.001);2015年手卫生依从率为65.16%;医生的手卫生依从率显著低于护士,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97vs65.97,χ2=5.241,P<O.05);操作前(接触患者前和无菌操作前)与操作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体液后、接触患者环境后及脱手套后)的依从率分别为57.54%、67.4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354,P>0.05)。结论我院重症监护医护人的手卫生干预措施已见成效,提高医护人手卫生依从性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手卫生 依从性 医护人员 医院感染
  • 简介:目的了解急诊医护人手套应用的现状,探讨有效的干预方法。方法对在急诊工作的医护人,在未干预、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观察,记录更换手套的应用情况。结果医生在接触病人时的手套使用正确率显著高于接触自身时的正确率;护士在接触自身时的手套使用正确率显著高于接触病人时的正确率;在接触自身时手套使用的正确率上,护士显著高于医生。结论急诊医护人手套使用是职业防护的薄弱环节。

  • 标签: 急诊科 手套
  • 简介:摘要: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但是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常成为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媒介。因此,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现状及影响原因,寻找有效的干预措施非常重要。

  • 标签: 医院感染 手卫生 依从性 提高   
  • 简介:近年来,随着高校师生医学知识普遍提升、医疗健康意识和需求日趋丰富,到校医院就医已从传统的“求医问药”的1.0版“进阶”为更加注重医疗服务质量和满意度的2.0版,从而对校医从业者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医护人身兼多职、一岗多能、“全科”作业等迥别于社会化医疗机构医护人的定位和特色更加凸显,所承受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也随之显著增强,多维度对高校医护人心理压力源条分缕析,提出因应纾解和改善的策略。

  • 标签: 医护人员 心理压力 因应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从柳叶刀一篇关于一线医护人的调查报告看出,在疫情下一线医护人普遍患有心理困扰,其中抑郁症发生的概率为 34.6%,焦虑症状发生的概率为 16.0%,心理困扰发生的概率为 15.9%,需要对这些医护人进行心理护理。

  • 标签: 新型肺炎 医护人员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医护人对医院内感染知识的认知程度、自身职业防护现状等.方法选择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00名医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医护人对医院内感染有关知识欠缺;防护行为差;过去1年中医护人针刺伤发生率为77.0%;被调查者有162人在过去1年中所管理的病人发生医院内感染,占58.3%,其中呼吸道感染101例,占62.3%.结论提高医护人的安全防范意识,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医护人员 医院内感染 认知程度 防护行为
  • 简介:摘要基层医院由于条件限制,设备相对简陋,威胁医护人健康的危险因素相对增加,手术室的职业防护问题更是不容忽视。我从事基层手术室工作多年,对手术室医护人的职业防护问题提几点看法,以供同行参考。

  • 标签: 医院 职业防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疫情期间做好医护人心理疏导的要点。方法:对我院56名医护人为研究对象,在疫情发生时(2020年1月)采取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心理状态,并根据心理特点采取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心理健康管理,实施一个月后再次分析心理状况。结果:实施心理健康管理后医护人躯体化、抑郁焦虑以及偏执得分显著改善。结论:疫情期间基层医护人明显出现烦躁、焦虑、自我否定等情绪,需要加以心理健康管理,改善情绪使其更积极投身工作。

  • 标签: []疫情 基层医院 心理疏导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医护人对按病种付费的认知度。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本地区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按病种付费相关科室医护人进行调查。结果医生与护士对按病种付费了解程度有明显差异,医护人对按病种付费实施效果持不肯定、不否定观点,从总体上看大部分医护人能接受按病种付费的推行。结论提高医护人认知水平,建立补偿机制保证其积极性,实施临床路径保证医疗质量,以达到按病种付费的最佳实施效果。

  • 标签: 医护人员 按病种付费 认知调查 临床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了解当前我国的医护人对于手卫生的认知、依从性情况,并研究影响因素,从而科学指导医护人的手卫生问题。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一共2家医院,共计186名护人,对其进行调查,了解医护人手卫生知识理解,执行情况。结果 只有60%的户户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达标,不同的医护人手卫生的依从率情况,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手卫生方面的知识得分,平均只有88.2±7.8,不同职业差异与年龄段拥有统计学意义(P<0.05)。看到手部有污染物的时候,穿戴无菌手套之前、接触病患的体液、侵入性的操作前、排泄分泌物和排泄物前后,依从率为90%。手从患者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洗手用时、饭前便后与感受措施的依从率60%。超过90%的医护人表示,洗手池的旁边没有设置感受设备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洗手依从性。 结论 目前我国的医护人普遍存在没有手卫生意识,知识了解不深刻问题,很多医护人的手卫生依从性非常差,原因为没有完善的感受设备,且没有洗手意识,有些则是压力大和工作繁忙。为此有必要增加一些干手设施,并重视医护人的洗手意识和知识教育,提高洗手依从性,保障健康与卫生。

  • 标签: 医护人员 手卫生 认知 依从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科医护人的职业危害因素,探讨防护措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通过了解眼科医护人的手卫生依从性,探寻相应的管理办法进行分析。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浙江省永康市眼科医护人的手卫生依从性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医护人具备医院感染基本知识,日常工作中能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但也有部分医护人的手卫生依从性较低。结论眼科疾病的发生与医护人手部带菌情况直接相关,眼科医护人必须重视手部卫生,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

  • 标签: 眼科医护人员 手卫生依从性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介入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现状及影响防护水平的有关因素。方法:选取某三级医院 94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工作量、个人防护用品及辅助防护设施使用、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康检查、影响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因素等信息。结果: 2017年心血管、肿瘤、神经介入诊疗工作量较大;个人防护用品中铅围裙使用率最高为 100%,其次为铅围脖 97%,铅防护眼镜、铅橡胶帽、铅橡胶手套、铅内裤的使用率较低,分别为 52%、 23%、 10%、 3%;铅悬挂防护屏 (帘 )、床侧防护屏 (帘 )及可移动铅屏风的使用率分别为 84%、 62%、 69%;每次介入诊疗过程中均会佩戴个人剂量计人数占 78%,铅衣内外均佩戴个人剂量计人数占 49%;职业健康检查率为 100%;六类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中肿瘤介入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及辅助防护设施综合使用率、个人剂量计佩戴率均最高。防护用品配置不平衡及对防护重视程度不同是导致不同介入诊疗放射工作人员间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结论:医疗机构应加强辐射安全文化建设,进一步普及铅围脖及辅助防护设施的使用。

  • 标签: 三级医院 介入放射 职业危害 放射防护
  • 简介:摘要:中国医院协会自2007年发布《患者安全目标》以来,其重要目标就是要把“加强医护人之间的有效沟通”作为核心内容在实践的过程中有效落实,进而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医护服务,通过医护人之间的有效沟通,以此有效规避医患纠纷或者医疗差错等相关方面的问题。因此,在当前的医院患者安全管理过程中,这也是重点内容,必须着重做好控制和管理工作,使医护人的有效沟通体现出应有的价值。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重点分析医护人之间有效沟通的影响因素以及管理策略等相关内容。

  • 标签: 患者安全目标 医护人员 有效沟通 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