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外泌体是由细胞通过旁分泌途径产生的一种直径在30~100 nm的囊泡结构。作为活细胞分泌的一种亚细胞成分,外泌体广泛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多项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性外泌体调控创面修复的多个过程。它可以通过抑制创面过度炎症反应,促进创面血管新生,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以及抑制创面瘢痕形成来促进创面的修复与再生。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性外泌体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为外泌体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外泌体 干细胞 伤口愈合 炎症 瘢痕 血管新生
  • 简介:摘要报道1例伴有EWSR1断裂的上颌骨非透明细胞性牙性癌。患者男,43岁。肿瘤组织学及形态学改变均具有硬化性牙性癌的特征,但与目前所报道的硬化性牙性癌的EWSR1基因重排结果有所不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联合电针治疗急性神经性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急性神经性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治疗组给予半导体激光(每日治疗1次,每次照射2部位,每次10 min,连续治疗2周)联合电针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连续治疗2周),对照组仅给予电针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颈椎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NDI、SF-36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VAS、NDI、SF-36评分分别为(2.38±1.11)分、(3.11±3.15)分、(96.81±19.12)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电针可显著缓解急性神经性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源性胸廓出口综合征 半导体激光 电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经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尿性脓毒性休克的预后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877例经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2例发生尿性脓毒性休克。在性别一致、年龄相差1岁以内的基础上,按照1∶4个体匹配,选取88例对照患者,就所有患者术前的一般资料、血常规、尿常规、止凝血、血型、肝肾功、结石情况及手术过程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和总结。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嗜酸粒细胞数减少(P=0.020,OR=0.001)、尿亚硝酸盐阳性(P=0.052,OR=17.841)、多重耐药菌感染(P=0.067,OR=8.283)、较大的结石表面积(P=0.024,OR=1.157)及结石位置(P=0.023,OR=0.037)是经尿道输尿管镜术后脓毒性休克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另外,结石位置越靠近肾脏,术后脓毒性休克的发生率也越高。结论经输尿管镜碎石术后脓毒性休克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围手术期可通过积极有效地抗感染、改善患者应激状态、降低结石负荷等措施降低术后脓毒性休克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肾结石 输尿管镜检查 休克,脓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鉴定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的CD8+ T细胞表位,为了解抗病毒免疫机制和疫苗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在SFTSV非结构蛋白中预测潜在表位,利用酶联免疫斑点吸附试验、胞内因子染色、四聚体染色验证表位的免疫原性,体外复性试验验证表位与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结合力。结果NS-3多肽能刺激特异性CD8+ T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且诱导CD107a表达水平升高。康复病例中检测到NS-3表位特异性CD8+ T细胞分群。NS-3与HLA-A*3001能稳定结合。结论从SFTSV的NS蛋白中鉴定到首个人HLA-A*3001限制性CD8+ T细胞表位NS-3,为疫苗开发提供依据。

  • 标签: SFTSV 非结构蛋白 CD8+ T细胞表位 HLA-A*3001 四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胃癌的人肿瘤异种移植(PDX)动物模型,探讨化疗药物在该模型中的抑瘤效果。方法将人胃癌组织接种于NOG小鼠两侧腋窝皮下,传3代。挑选第3代NOG小鼠肿瘤组织,接种于21只重度联合免疫缺陷-非肥胖糖尿病(SCID-NOD)小鼠左腋皮下,建立胃癌PDX小鼠模型。将接种后的小鼠分为对照组(仅用0.9%氯化钠注射液处理)、奥沙利铂组、顺铂组、紫杉醇组、氟尿嘧啶组、替吉奥组、卡培他滨组,每组3只,给予相应药物。记录不同时间小鼠存活情况、瘤体积及瘤质量,给药第61天后处死小鼠,评价6种化疗药物对该胃癌PDX模型的肿瘤抑制效果。结果胃癌组织传3代后PDX动物模型传瘤稳定性提高,肿瘤生长初期均一性良好。该模型用药前期对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和卡培他滨较为敏感,第31天的肿瘤生长抑制指数(TGI)分别为63.37%、52.11%和78.48%;用药末期,模型对卡培他滨的敏感性最好,第61天TGI为59.22%,抑瘤率为58.65%。用药后TGI曲线显示,紫杉醇对模型无明显抑瘤效果,顺铂抑瘤效果最差,模型对替吉奥的耐受性较差。结论成功建立胃癌PDX动物模型,卡培他滨对其抑瘤效果最好。

  • 标签: 胃肿瘤 异种移植模型抗肿瘤试验 小鼠,近交NOD 疾病模型,动物 抗肿瘤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急诊护士共情疲劳现状,分析工作压力、心理资本与共情疲劳的路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3—4月青岛市19家综合医院的453名急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护士工作压力量表、救助人员生活质量量表(ProQOL)及心理资本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453名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总分为(103.68±17.56)分,心理资本总分为(82.20±16.70)分,共情满意、倦怠和二次创伤得分分别为(31.67±7.48)、(26.89±6.03)、(25.59±6.25)分。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与心理资本、共情满足呈负相关(P<0.01),与职业倦怠、二次创伤呈正相关(P<0.01);心理资本与共情满足呈正相关(P<0.01),与职业倦怠、二次创伤呈负相关(P<0.01)。结构方程显示,心理资本在工作压力与共情疲劳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4.676,P<0.05)。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及时识别急诊护士的共情疲劳,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其心理资本,从而降低共情疲劳,稳定急诊护理队伍,确保护理质量。

  • 标签: 护士 急诊 工作压力 共情疲劳 心理资本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利用骨导耳机振子、激振器输出振动直接刺激颅骨记录眼肌前庭诱发肌性电位(bone conducted 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 BC-oVEMP),为BC-oVEMP的临床应用提供最理想的振动刺激参数;比较骨导振动刺激和气导声刺激引出电位波形的参数差异。方法2017年3—5月,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招募的健康志愿者共20名,其中男10名,女10名,年龄20~25(22.05±2.01)岁。声学分析仪采集骨导耳机振子、激振器的输出振动刺激的信号频谱和瞬态波形,依据国际标准计算得到输出的振动作用力的峰值等效力值(peak-to-peak equivalent force level,peFL)。分析选择可以获得稳定骨导振动刺激的最优参数。20名志愿者同时接受最大输出强度的气导声刺激、振动力刺激,记录双侧oVEMP波形及N1潜伏期、P1潜伏期、振幅等参数。数据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分析,正态分布两组间数值方差齐采用t检验,不齐则采用校正t检验。偏态分布两组间数值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不同频率的原始声刺激信号经声学分析仪记录到输出振动刺激的时域波形图、频谱图,输出振动的峰值频率与原始声信号频率一致。相同的原始信号强度时,500 Hz信号对应的频谱图输出峰值最高。原始声刺激参数频率相同时激振器的输出振动刺激的峰值等效力值随刺激声强度增加而增加,相同强度时激振器的输出振动刺激的峰值等效力值随频率增加而减小;以500 Hz短纯音输出的峰值等效力值最大,为139.8 dB peFL;同时大于相同原始声刺激信号时通过骨导耳机振子输出的峰值等效力值130 dB peFL。40耳中5耳在气导声刺激下未记录到对侧oVEMP电位波,即气导刺激和骨岛刺激的N1-P1波引出率分别为87.5%(35/40)和100%(35/40)。气导声刺激和骨导振动刺激N1的潜伏期分别为(11.33±1.05) ms和(10.14±0.38) ms,P1潜伏期分别为(16.24±1.56) ms和(15.65±1.19) ms,波间期分别为(4.59±1.26) ms和(5.55±0.81) ms,左右耳对称性系数分别为12.22%[5.5%,21.85%]和8.74%[3.37%,14.08%],振幅分别为3.07[2.05,4.43] μV和11.96[7.42,14.75] μV;N1潜伏期、P1潜伏期、波间期、振幅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500 Hz短纯音原始刺激经激振器获得振动输出能最大,优于B-81骨导耳机振子;与传统气导声刺激相比,BC-oVEMP的引出率更高,波形幅度更大,更稳定可靠,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骨导 振动 前庭功能试验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椭圆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轴、双轴循环拉力对小鼠肌腱性干细胞(TDSCs)分化的影响,为临床肌腱损伤后的康复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取6~8周龄C57BL/6小鼠10只,无菌条件下暴露双侧后腿至脚掌,显微镜下解剖收集小鼠髌腱和跟腱组织块,体外分离培养细胞,观察第3代细胞的形态特点。(1)取传代至第3代的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CD44、CD90、Sca-1)、内皮细胞标志物(CD34、Flk-1)、造血细胞标志物(CD45),鉴定细胞是否符合TDSCs特点。(2)取传代至第3代的TDSCs进行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培养,分别采用茜素红、油红和阿尔新蓝染料对培养的三系细胞进行染色,鉴定细胞是否具有多向分化潜能。(3)取传代至第3代的TDSCs接种到硅胶底培养皿上,分为双轴循环拉力组、单轴循环拉力组、对照组3组。双轴循环拉力组细胞使用Flexcell® FX-4000TM柔性基底拉伸加载系统,单轴循环拉力组细胞使用自制拉伸力生物反应器,对照组细胞无拉力。双轴循环拉力组、单轴循环拉力组施加机械负荷组的参数均设置为0.25 Hz、6%的循环拉力,在培养期间进行机械负荷加载,每天加载8 h,共加载6 d。第6天机械负荷刺激结束后,收集3组细胞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检测肌腱、成骨、脂肪和软骨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结果显微镜下观察第3代TDSCs形态一致,呈梭形纤维状。(1)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果显示,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CD44、CD90和Sca-1表达阳性、内皮细胞标志物CD34和Flk-1表达阴性、造血细胞标志物CD45表达阴性,符合TDSCs标记鉴定特点。(2)三系分化细胞检测结果显示,提取的细胞成功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验证了提取的细胞具有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潜能。(3)对照组、单轴循环拉力组、双轴循环拉力组3组间比较,肌腱、成骨、软骨、脂肪相关转录因子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间两两比较:单轴循环拉力组与对照组比较,肌腱、成骨相关转录因子以及脂肪相关转录因子PPARγ的相对表达均增高,软骨相关转录因子的相对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脂肪相关转录因子CEB/P的相对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轴循环拉力组与对照组比较,肌腱相关转录因子Scx、Mohawk的相对表达降低,成骨相关转录因子Runx2的相对表达增高、碱性磷酸酶(ALP)的相对表达降低,软骨相关转录因子Sox9相对表达增高、Col2a1的相对表达降低,脂肪相关转录因子的相对表达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轴循环拉力组与双轴循环拉力组比较,双轴循环拉力组肌腱相关转录因子Scx、Mohawk、Col1a1的相对表达均降低,成骨相关转录因子ALP的相对表达降低,软骨、脂肪相关转录因子的相对表达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单轴循环拉力诱导TDSCs向肌腱细胞、成骨细胞分化,而双轴循环拉力诱导TDSCs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分化。单轴循环拉力的作用下可以促进体外TDSCs向肌腱细胞分化,有利于肌腱组织的再生和损伤后的修复,为临床肌腱损伤后的康复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多潜能干细胞 肌腱源性干细胞 细胞分化 单轴循环拉力 双轴循环拉力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近视眼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周边视网膜血管FFA的图像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78例(78只眼)单眼近视眼单侧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对侧眼的临床资料。根据眼轴长度,将患者分为3组:A组,24例(24只眼)其眼轴长度为24.0~26.0 mm;B组,23例(23只眼)其眼轴长度26.1~28.0 mm;C组,31例(31只眼)其眼轴长度≥28.1 mm。所有患者均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观察周边视网膜血管情况及其可能影响因素。结果A、B、C 3组均见周边视网膜血管荧光渗漏,3组发生率依次20.83%、26.09%、19.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0,P=0.831)。周边视网膜血管荧光渗漏发生率为21.79%,渗漏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减少,≤45岁者发生率高于>45岁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3,P=0.014)。不同性别组周边视网膜血管荧光渗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9,P=0.410)。结论近视者孔性视网膜脱离的对侧眼部分出现周边视网膜血管荧光渗漏,且年龄越小出现的可能性越大,而与眼轴长度、性别无关。

  • 标签: 近视 视网膜脱离,孔源性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眼底 渗漏,血管,视网膜,周边
  • 简介:摘要胰岛素抵抗作为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特征在老年人中常见。然而,对衰老相关的胰岛素抵抗的深层机制的研究很少。在2019年4月,本研究团队在ACS Nano杂志发表了1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iR-29b-3p调节衰老相关胰岛素抵抗"文章[Su T, Xiao Y, Xiao Y, et al.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derived exosomal MiR-29b-3p regulates aging-associated insulin resistance. ACS Nano, 2019,13(2):2450-2462. DOI: 10.1021/acsnano.8b09375],本研究组在获得原杂志授权后,对该文进行中文编译。该文研究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释放的纳米化外泌体在衰老过程中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均表明由老年小鼠的BM-MSCs外泌体被脂肪细胞、肌细胞和肝细胞摄取后通过MiR-29b-3p/SIRT1信号通路诱导胰岛素抵抗。利用核酸适配体介导的纳米复合物递送系统下调BM-MSCs外泌体中MiR-29b-3p的水平,可使老年小鼠的胰岛素抵抗改善。同时,特异性过表达BM-MSCs中的MiR-29b-3p可诱导年轻小鼠的胰岛素抵抗。所以BM-MSCs外泌体MiR-29b-3p可能为衰老相关胰岛素抵抗的潜在治疗靶点。

  • 标签: 胰岛素抵抗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microRNA SIRT1
  • 简介:摘要血管新生是创面修复的核心步骤,血管内皮祖细胞(EPC)在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新近研究显示,血管EPC性外泌体(EPC-Exo)能保护血管,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抗炎、抗氧化及抗凋亡等作用。本文就近年来血管EPC-Exo在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及创面修复领域的潜在应用研究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外泌体 基因表达 内皮祖细胞 创面修复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CT(DS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在先天性心脏病(CHD)大血管异常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经手术或心导管造影检查确诊的CHD患者67例,入院时行DSCT、MRI检查初步判断大血管异常状况。回顾性统计DSCT、MRI单项及联合检查结果与手术或心导管造影结果的符合率,应用Kappa检验分析结果一致性程度。结果67例CHD患者经手术或心血管造影共检出144处大血管异常,其中心脏与大血管连接部位54处,心脏与大血管部位62处,其他28处。DSCT、MRI单项及联合检查对CHD大血管异常类型诊断总符合率分别为80.56%(116/144)、83.33%(120/144)、91.67%(132/144),联合检查的诊断总符合率高于单项检查(χ2=7.630,P=0.022)。DSCT、MRI单项检查诊断CHD大血管异常与手术或心血管造影检查的一致性(K>0.75为一致性极好),K=0.738、0.749;二者联合检查诊断结果的一致性,K=0.896。结论DSCT联合MRI检查用于CHD大血管异常诊断有一定应用价值,可判断CHD心脏与大血管异常部位、类型,为早期诊治CHD提供参考。

  • 标签: 心脏病 大血管异常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二代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对子宫间叶性肿瘤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将介绍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平滑肌瘤、PGR重排上皮样平滑肌肉瘤、PLAG1重排黏液样平滑肌肉瘤、SMARCA4缺失未分化子宫肉瘤、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类似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子宫肿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伴NTRK融合或COL1A1-PDGFB融合的子宫肉瘤等新近认识的子宫间叶性肿瘤,重点讨论其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相关分子遗传学改变对肿瘤的精准诊断、预后评估和靶向治疗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窦椎神经阻滞治疗颈椎间盘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六盘水市首钢水钢总医院疼痛科住院明确诊断为颈椎间盘性疼痛并排除禁忌证的216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臭氧溶核组(n=103),行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阻滞组(n=113),行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窦椎神经阻滞治疗。首先对病变椎间盘施行椎间盘造影,明确病变椎间盘后开始注射臭氧,首次注射臭氧2 ml时观察复制疼痛反应情况。联合阻滞组在常规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结束后,针尖继续穿刺到椎间隙后缘,进行窦椎神经阻滞。两组治疗结束后,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随访7 d、1和6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行VAS加权值处理以评价各时点的疗效。结果联合阻滞组失访4例,臭氧溶核组失访2例。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臭氧溶核组比较,联合阻滞组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均较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阻滞组在治疗后7 d、1个月、6个月时的优良率分别为80.7%(88/109例)、81.6%(89/109例)、88.1%(96/109例),均高于臭氧溶核组治疗后各时点的优良率55.4%(56/101例)、60.4%(61/101例)、66.3%(67/10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臭氧溶核组术后6个月时的优良率[66.3%(67/101例)]、总有效率[74.2%(75/101例)]明显高于治疗后7 d时的优良率[55.4%(56/101例)]、总有效率[59.4%(60/101例)]。联合阻滞组内治疗后各时点优良率、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窦椎神经阻滞治疗颈椎间盘性疼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

  • 标签: 颈椎间盘源性疼痛 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 颈椎间盘窦椎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老年人压力评估指标体系,为老年人全面、有效的压力评估提供依据。方法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理论指导,通过文献分析法、半结构式访谈法拟定老年人压力评估指标体系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13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及其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6.67%和100.00%,权威系数均为0.889,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339和0.361(P<0.05)。构建的老年人压力评估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65个三级指标。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老年人压力评估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能够为老年人压力评估提供统一的标准。

  • 标签: 老年人 德尔菲法 压力源 指标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胆囊癌人性肿瘤异种移植(PDX)模型,筛选胆囊癌相关突变基因,为胆囊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有效的临床前模型和新的治疗靶点。方法取10例手术切除的胆囊癌新鲜组织建立裸鼠胆囊癌PDX模型。通过对其中两例PDX肿瘤组织进行HE染色、Ki67免疫组化染色和全外显子测序(WES),比较其在组织结构和分子病理方面与原代供体肿瘤的生物学性状差异,高通量筛选肿瘤突变基因。结果胆囊癌PDX模型构建成功率为70%(7/10),PDX肿瘤组织与供体肿瘤的病理组织结构和生长特征基本相似;经WES测序的2例建模患者中,PDX模型有害突变基因与原代供体肿瘤相同率为71.4%(15/21)和65.2%(15/23),相同基因分别占模型有害突变的93.8%(15/16)和71.4%(15/21)。两例供体肿瘤与PDX模型肿瘤共同的突变基因包括TP53、ABCC4、AMPD1等22个;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最终筛选出可能与胆囊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TP53、ABCC4等10个基因。结论胆囊癌PDX模型可以有效替代胆囊癌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的临床前研究,TP53、ABCC4等10个突变基因可能成为胆囊癌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 标签: 胆囊肿瘤 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模型 全外显子测序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期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单核细胞样髓抑制细胞(monocytic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MDSC)改变及其在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期KD患儿38例,分别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前、后直接取血备检,32例正常同龄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HLA-DR-CD11b+CD33+CD15-CD14+M-MDSC和CD4+CD25+CD127-调节性T(Treg)细胞比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浓度及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CD39、CD73、CD40、CD40L、CCR5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ymphocyte-activation gene 3,LAG3)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NO、CCL3、CCL4、CCL5、IL-10、TGF-β浓度。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急性期KD患儿外周血M-MDSC比例、胞内ROS浓度及iNOS、CD39、CD7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经LPS刺激后M-MDSC培养上清中NO、IL-10、TGF-β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IVIG治疗后呈不同程度恢复(P<0.05)。各组间Arg-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急性期KD患儿M-MDSC共刺激分子CD40表达显著降低(P<0.05),LPS刺激后M-MDSC培养上清中趋化因子CCL3、CCL4、CCL5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经IVIG治疗后显著上调(P<0.05),但CD40表达仍低于对照组(P<0.05);(3)与对照组比较,急性期KD患儿外周血CD4+CD25+CD127- Treg细胞比例及CTLA4、LAG3、CD40L、CCR5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Treg和M-MDSC比例呈正相关关系(r=0.58, P<0.05),经IVIG治疗后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M-MDSC数量不足及功能障碍可能是导致急性期KD患儿免疫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单核细胞样髓源抑制细胞 川崎病 iNOS 共刺激分子 调节性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早期(1 h)血清白蛋白水平对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后尿性脓毒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60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10例,女50例。平均年龄(51.8±11.9)岁。伴高血压病68例,糖尿病26例。既往有内镜取石手术史16例。术前有发热病史12例,术前置管6例。24例术前尿细菌培养阳性,12例术前尿亚硝酸盐阳性,32例术前尿常规白细胞(+++)。160例均行单通道钬激光mPCNL。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输液量。所有患者均术后1 h留取血液标本,检测血常规、白蛋白,计算血白细胞变化幅度△WBC和白蛋白变化幅度△Alb。术后行结石成分分析。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尿性脓毒症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mPCNL术后尿性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比较曲线下面积(AUC),分析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对术后尿性脓毒血症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160例,脓毒症组13例(8.1%),男7例,女6例;平均年龄(53.1±8.2)岁;非脓毒症组147例(91.9%),男103例,女44例;平均年龄(51.7±12.1)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在结石性质[感染性结石占比:38.5%(5/13)与8.8%(13/147)]、手术时间[(94.6±26.2)min与(63.6±24.5)min]、尿细菌培养阳性率[46.2%(6/13)与12.2%(18/147)]、尿亚硝酸盐阳性率[30.8%(4/13)与5.4%(8/147)]、尿白细胞定性强阳性率[61.5%(8/13)与11.3%(24/147)]、术后早期白蛋白[(34.2±2.7)g/L与(40.7±6.2)g/L]和术后早期△Alb [(18.3±4.6)%与(3.8±14.3)%]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白细胞定性强阳性(OR=57.704,95%CI 2.407~1383.427,P=0.012)、术后早期血白细胞计数(OR=2.406,95%CI 1.154~3.627,P=0.014)和术后早期△Alb(OR=1.373,95%CI 1.083~1.740,P=0.009)是术后发生尿性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Alb的曲线下面积为0.926,明显大于术后早期血白细胞计数(0.603)和尿白细胞定性(0.726)(P<0.01)。△Alb的临界值为14.6%,预测术后尿性脓毒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8%和84.6%。结论尿白细胞定性强阳性、术后早期△Alb和血白细胞计数是mPCNL术后发生尿性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术后早期△Alb对术后尿性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肾结石 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 尿源性脓毒症 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棕色脂肪性神经调节蛋白4(NRG4)对糖尿病肾病(DN)小鼠炎症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N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野生型(WT)和NRG4基因敲除(KO)小鼠分为WT-DN+绿色荧光蛋白(D-WT-GFP)组、KO-DN+绿色荧光蛋白(D-KO-GFP)组、KO-DN+NRG4(D-KO-NRG4)组,D-WT-GFP组和D-KO-GFP组在小鼠肩胛间区棕色脂肪一次性注射腺相关病毒绿色荧光蛋白,D-KO-NRG4组注射腺相关病毒转录NRG4。另设普通饲料喂养WT小鼠作为对照组(WT-CON)。每组6只。8周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采用过碘酸希夫染色和电镜观察足细胞损伤情况及肾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F4/80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析各组小鼠肾组织IL-1β、IL-6、TNF-α mRNA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D-KO-GFP组与D-KO-NRG4组小鼠各组织NRG4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NRG4水平与血清炎症因子、UACR、肾组织F4/80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D-WT-GFP组相比,D-KO-GFP组小鼠UACR明显升高(P<0.01),肾小球面积增大,系膜基质增生和足细胞损伤,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且肾组织中IL-1β、IL-6、TNF-α的mRNA表达也升高(P<0.01),同时肾组织F4/80表达增加(P<0.01)。此外,与D-WT-GFP组相比,D-KO-GFP组小鼠HbA1c、TG、TC、FFA、LDL-C水平升高且体重增加(P<0.01)。而与D-KO-GFP组相比,D-KO-NRG4组小鼠UACR水平降低(P<0.01),肾脏炎症指标F4/80表达降低(P<0.01),HbA1c、TG、TC、FFA、LDL-C水平下降且体重降低(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RG4与IL-1β、IL-6、TNF-α、UACR、肾组织F4/80表达呈负相关(r=-0.548、-0.637、-0.553、-0.503、-0.554,均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D-KO-NRG4组小鼠棕色脂肪中NRG4蛋白表达水平较高,而肝脏、肾脏、骨骼肌和白色脂肪中NRG4的表达水平较低(P<0.05)。结论棕色脂肪性NRG4可以降低DN小鼠抑制肾脏炎症反应,降低蛋白尿,减轻DN肾脏损伤。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炎症 神经调节蛋白4 棕色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