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先兆流产在行保胎治疗后继续妊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30例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作为甲组,选择30例早期先兆流产在行保胎治疗后继续妊娠的患者作为乙组,对比两组产妇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指标,总结结果。结果:对比两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几率,对比后乙组的效果明显。对比两组妊娠结局,其中甲组和乙组出现新生儿畸形、新生儿窒息、巨大儿等分别是3例和1例,发生几率分别是10%和3.3%。结论:保胎治疗模式有重要的作用,在当前过程中合理进行干预后,不会出现明显的异常反应,整体优势明显,能促进患者恢复。

  • 标签: 早期先兆流产 保胎治疗 继续妊娠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症状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2月我院接受的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28例患者为对象,结合不同的治疗方式分组,甲组实施常规治疗,乙组实施的是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两组患者治疗之后,总结效果。结果:分析和对比具体的治疗结果,乙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分别是90.4%和66.7%。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评分和肢体肿胀评分,治疗前各项评分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的评分低于甲组。分析和对比不良反应情况,乙组的发生几率低于甲组,数据分析乙组效果明显。结论:针对股骨干骨折实施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采取当归补血汤加味进行后续干预,整体上有重要的作用,能缓解不良症状,值得实施和借鉴。

  • 标签: 当归补血汤加味 股骨干骨折 内固定术 早期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胸腔置管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80例,患者入院后全部用全身抗结核治疗,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0例,在全身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用尿激酶治疗和间断胸腔穿刺抽液治疗。观察组40例,用早期胸腔置管治疗并结合尿激酶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胸膜厚度、住院时间及费用、两组治疗后临床表现。结果:治疗前,两组胸膜厚度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胸膜厚度比对照组小(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住院费用比对照组小(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胸腔积液引流量比对照组小,胸闷持续时间和发热持续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在结核性胸膜炎治疗中使用早期胸腔置管,可调节改善患者临床表现,患者胸膜厚度减小,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可推广。

  • 标签: 结核性胸膜炎 早期胸腔置管 胸膜厚度 住院时间 住院费用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 CT 与 MRI 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多中心对比价值。 方法: 择取 2017.08 到 2019.1 时段内收治的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病理证实)患者共 58 例,均施行 CT 诊断、 MRI 诊断,比较各诊断方式阳性检出率。 结果: CT 组阳性检出率为 56.20% , MRI 组阳性检出率为 96.55% ,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过程中,虽 CT 与 MRI 均可起到诊断效果,但后者阳性检出率较高,可推广。

  • 标签: CT MRI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阳性检出率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尿毒症患者接受早期护理干预对动静脉内瘘成熟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40例入组,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成熟性。结果:观察组内瘘成熟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尿毒症 动静脉内瘘 早期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研讨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应用的满意度。方法:对2018年1月-2020年1月间在我院治疗的74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随机抽取,各抽取37例,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研究组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运动功能、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BI指数以及SF-36评分无明显差异,经过护理,研究组Fugl-Meyer评分、BI指数、SF-36评分及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应用,可明显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急性脑卒中偏瘫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病人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2019年3月-2020年3月数据采集时间,44例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对应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分析对肢体功能的影响。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肢体功能评分上升,观察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上升,观察组B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病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糖尿病 脑梗死偏瘫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研究资料共选择本院于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作为资料,共 94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7例,分别行常规康复护理、早期肢体康复训练,评价两组神经功能改善及疗效。结果:护理 14d、 21d观察组 NIHSS评分持续降低,且低于同时间段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 95.75%,对照组为 76.00%,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开展护理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可促使患者神经功能快速改善,减轻病残程度,护理价值较高。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偏瘫 早期肢体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于早产儿中早期训练与抚触护理对体格和智能发育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早产儿进行分组(双盲法)研究,乙组和甲组,各40例。乙组以常规护理为主,甲组以早期训练、抚触护理为主,比较体格发育情况、智能发育情况。结果: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后,甲组运动发育指数大于乙组(P<0.05);甲组精神发育指数大于乙组(P<0.05);甲组头围大于乙组(P<0.05);甲组身高高于乙组(P<0.05);甲组体重重于于乙组(P<0.05)。结论:于早产儿中,实施早期训练与抚触护理可促进其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

  • 标签: 早产儿 早期训练 抚触护理 体格发育 智能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股骨颈骨折(FNF)联合采用中医护理与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阶段共挑选100例FNF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中医护理与早期康复护理)两组,n=50。分析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1/3/6个月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FNF的相关护理中结合早期康复与中医理论有助于加快相关功能恢复,这使得患者康复阶段的生活质量更有保障。

  • 标签: 老年股骨颈骨折(FNF) 中医护理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早期卵巢癌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 2017年 8月 -2019年 1月间我院收治的早期卵巢癌患者 76例,按照不同的护理措施分为常规组( n=38,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与实验组( n=38,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分析两组的各项手术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常规组,( p<0.05)。结论 在早期卵巢癌围术期护理中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早期卵巢癌 围术期护理
  • 简介:  摘要:目的 对应用早期经鼻饲方式对 NICU危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 82例 NICU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 41例。采用输液器持续滴注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肠内营养支持;采用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对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对两组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指标改善情况、病情稳定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 治疗组患者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病情稳定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应用早期经鼻饲方式对 NICU危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经鼻饲; NICU;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     NICU病房中收治的危重症患者大多数情况下通常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在治疗过程中通常以综合治疗为主。使患者的预后得以改善,提高其生存质量是临床治疗的一个重点性问题。该类患者病情的恢复是建立在人体的内环境正常的基础至上,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患者机体的实际营养状态 [1]。我院对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收治的 82例 NICU危重症患者在治疗期间分别通过输液器持续滴注方式和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并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治疗效果,现汇报研究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抽取 82例 NICU危重症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将本组的 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 41例,其中包括 23例男性患者和 18例女性患者;年龄为 46~ 82岁,平均年龄( 61.5±1.2)岁;发病时间 1~ 14h,平均发病时间( 4.7±0.5) h;治疗组患者 41例,其中包括 24例男性患者和 17例女性患者;年龄为 48~ 81岁,平均年龄( 61.7±1.1)岁;发病时间 1~ 13h,平均发病时间( 4.5±0.6) h。本次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自然指标方面进行组间比较 P<0.05,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营养支持方式 采用输液器持续滴注方式在治疗期间实施肠内营养支持 [2]。     1.2.2治疗组营养支持方式 采用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在治疗期间实施肠内营养支持 [3]。     1.3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病情稳定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指标改善幅度、病情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2 结果     2.1病情稳定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后( 5.62±1.03) d病情表现恢复稳定,共计住院接受治疗( 13.47±3.06) d;治疗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后( 2.84±0.61) d病情表现恢复稳定,共计住院接受治疗( 8.94±3.28) d。两组患者病情稳定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2.2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变化幅度 对照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前 Hb水平为( 138.94±2.41) g/L,营养支持后 Hb水平为( 104.57±3.16) g/L,组内差异显著( P<0.05);营养支持前 ALB水平为( 40.74±3.11) g/L,营养支持后 ALB水平为( 31.26±2.85) g/L,组内差异显著( P<0.05);营养支持前 TP水平为( 68.32±4.15) g/L,营养支持后 TP水平为( 57.48±3.36) g/L,组内差异显著( P<0.05)。治疗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前 Hb水平为( 139.05±3.04) g/L,营养支持后 Hb水平为( 131.18±2.95) g/L,组内差异显著( P<0.05);营养支持前 ALB水平为( 41.03±2.56) g/L,营养支持后 ALB水平为( 38.68±3.03) g/L,组内差异显著( P<0.05);营养支持前 TP水平为( 67.96±3.64) g/L,营养支持后 TP水平为( 63.42±3.04) g/L,组内差异显著( P<0.05)。两组营养支持前营养状况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营养支持后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2.3病情治疗效果 对照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后, 11例患者的病情达到临床治愈标准, 17例患者的病情达到有效治疗标准, 13例患者的病情达到无效治疗标准,该组患者病情治疗有效率为 68.3%;治疗组采用肠内營养支持后, 16例患者的病情达到临床治愈标准, 21例患者的病情达到有效治疗标准, 4例患者的病情达到无效治疗标准,该组患者病情治疗有效率为 90.2%。两组病情治疗效果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采用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对 NICU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主要具有以下几大优点:①无论进食的多少,胃和小肠的运动形式都会始终存在,输液泵可以通过持续给食原理进行营养支持,与胃肠的运动形式最为相近;②持续泵注鼻饲可以使营养液以缓慢均匀的速度进入到患者的消化道,既可以对各种营养成分缓慢均匀的吸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营养液对消化道产生的刺激减轻,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度,而使机体的应激性得到有效控制,还能够充分的避免由于短时间内大量进食而导致胃肠的张力水平过高,使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降低,对胃肠黏膜的正常生理结构的功能进行维持;③泵注法鼻饲可以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不仅仅减少了污染的操作环节,还进一步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结合本次研究课题所得的相关数据,对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明显更高,病情稳定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更短,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变化改善程度明显更大,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 P<0.05),有统计学意义。因此,笔者认为:采用输液器持续滴注方式和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均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的效果更为显著,有效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支持方式,为临床治疗 NICU危重症损害提供了一种更加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9, 29( 6): 379.     [2]李鸿宇 .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对呼吸内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19( 25): 254-255.     [3]熊爱民,龙英华 . 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早期经鼻饲管肠内营养的相关研究 [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17( 32): 175-176.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早期认知语言训练与康复治疗联合应用在改善发育迟滞患儿病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抽签法将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4例发育迟滞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对常规组实施康复治疗,对研究组实施早期认知语言训练联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智能发育情况和社会适应能力。结果:研究组治疗前的智能发育评分、社会适应能力评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治疗后的上述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早期认知语言训练 康复治疗 发育迟滞 智能发育 社会适应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期间接治的 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 50例和对照组 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施行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髋关节功能评分要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疼痛评分要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其护理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改善患者疼痛状况,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对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昏迷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于失禁性皮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116例患者均为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昏迷病症患者,均存在失禁性皮炎表现,入组时间为2018年5月-2020年5月,分组方式以电脑等量随机方式开展,分别采用早期护理(实验组,n=58)及常规护理(对照组,n=58)开展临床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临床治护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昏迷失禁性皮炎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优化临床疗效。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神经外科 重症医学科昏迷 失禁性皮炎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 将我院 2016 年 2 月至 2017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108 例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 n=54 )和参照组( n=54 ),并分别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 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表明统计学意义显著( p<0.05 ),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参照组,差异表明统计学意义显著( p<0.05 )。 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可明显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并且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促进患者恢复。

  • 标签: 常规护理 早期康复护理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对急诊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及准确性。方法 将我院急诊科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3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应用白细胞计数进行早期诊断,同时选择我院急诊科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3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对其应用降钙素原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性、特异性以及敏感性。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诊断特异性和研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诊断敏感性以及准确性和研究组比较,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诊脓毒症患者,早期应用降钙素原诊断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性,诊断应用价值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急诊 脓毒症 降钙素原 早期诊断 诊断准确性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出现偏瘫肢体病症时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法,观察该种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重度脑损伤手术后出现偏瘫肢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时间段为2017年1月到2019年12月,并且根据患者使用的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使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法。结果:(1)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中护理12周后为76.32±7.83,对照组护理12周后生活质量评分为56.25±6.34,(P

  • 标签: 偏瘫肢体 重型颅脑损伤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各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入我院于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期间治疗的80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分析,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分别为40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肢体恢复优良率。结果:试验组总优良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同质性(P<0.05 )。结论:对于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促进肢体各项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颅脑外伤 运动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