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问题管理模式对急诊科护理质量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未引进问题管理模式)作为对照组,2017年(已引进问题管理模式)作为研究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满意度调查,对照组患者中,非常满意为1320例,较为满意为481例,不满意为1187例,护理满意度为60.27%;研究组患者中,非常满意为1986例,较为满意为973例,不满意为501例,护理满意度为85.52%。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问题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降低医疗风险,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问题管理模式 急诊科 护理质量 满意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细化护理在骨科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骨科手术室接受治疗的患者72例,根据上述患者临床护理的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精细化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在骨科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具有良好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骨科手术室护理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冠心病二科收治的20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00例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100例行综合护理管理,观察比较两种管理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绞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管理应用至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值得应用。

  • 标签: 不稳定心绞痛 综合护理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标责任制在分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诊疗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历号奇偶数的不同分为传统组100例、管理组100例。即传统组使用常规分诊护理,管理组织使用目标责任制分诊护理,评价各组护理总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管理组护理总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传统组,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分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目标责任制管理模式的应用,既可提高护理总满意度,还可改善护理质量评分。

  • 标签: 目标责任制 分诊护理 质量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期间应用强化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9年2月收治的110例黄疸新生儿。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两组患儿均运用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在治疗时,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强化风险管理干预。对两组患儿干预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家属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黄疸新生儿运用蓝光照射治疗期间,运用常规护理干预联合强化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 标签: 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强化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家庭照护者对学龄前哮喘儿童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6月1日—2018年5月31日在上海市某二级医院儿科门诊接受哮喘治疗的90例学龄前(0~7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表法实施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哮喘治疗护理并做好门诊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多途径的护理干预措施加强哮喘儿童照护者(家长)对疾病的认知及气道管理能力,降低患儿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改善肺功能。对两组患儿急性发作及就医情况、干预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以及遵医行为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儿干预后急性发作、急诊就医及住院次数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干预后的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干预后正确用药、避免诱发因素等遵医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提高家庭照护者对学龄前哮喘儿童气道管理,能够降低患儿急性哮喘发生次数,促进患儿肺功能改善,同时降低医疗成本,此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家庭照护者 学龄前哮喘儿童 气道管理 遵医依从性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期间应用强化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9年2月收治的110例黄疸新生儿。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两组患儿均运用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在治疗时,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强化风险管理干预。对两组患儿干预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家属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黄疸新生儿运用蓝光照射治疗期间,运用常规护理干预联合强化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 标签: 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强化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中实施细节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6月-12月期间300例的临床血液标本为对照组,另随机选取2018年1月-6月期间的300例临床血液标本为观察组,对照组血液标本采集中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则实施细节管理,比较两组血液标本质量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血液标本合格率97.67%,对照组合格率85.67%,观察组血液标本合格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1)。观察组7例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中采集环节和送检环节各占比42.86%(3/7),受试者因素占比14.29%;对照组43例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中送检环节占比最高,为37.21%,其次为采集环节25.58%和检验环节23.26%,受试者原因占比13.95%。结论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中实施细节管理能够从各个环节减少血液标本不合格产生几率,从而显著提高血液标本合格率,提高质量控制效果,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液标本 采集 细节管理 合格率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CDA循环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应用数字随机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7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即常规组、研究组,各39例。常规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使用PCDA循环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PCDA循环管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中,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PCDA循环管理 血液透析 护理质量 并发症 护理 影响
  • 简介:摘要探讨采用“体位垫套餐包”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通过改进前后两种管理模式在取用耗时、一次准备正确率比较,发现这种新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减少护士无效劳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手术室体位垫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 标签: 体位 套餐 手术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中全科医生-专家团队的作用。方法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社区中心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220例作研究对象,并根据管理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n=107)由社区全科医师负责执行健康管理,包括合理饮食、运动、定期健康教育等,实验组(n=113)由全科医生-专家团队负责,直接参与健康管理中,予以定期、主动随访。两组管理期限均为2年,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达标率和依从性。结果①实验组患者管理2年后血糖达标率66.37%高于对照组的51.40%(χ2=5.095,P=0.024);②实验组患者护理依从性92.04%高于对照组的81.31%(χ2=5.526,P=0.019)。结论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中应用全科医生-专家团队,对提高依从性、控制血糖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社区 2型糖尿病 全科医生-专家团队 依从性 血糖达标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四肢创伤骨折患者在急性疼痛期开展的护理管理方式进行讨论并对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以56例四肢创伤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系统随机分组下分为常规组、综合组,综合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对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进行调查,同时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综合组患者护理前疼痛评分为(8.2±0.4)分,常规组为(8.4±0.3)分,P>0.05。护理后综合组患者疼痛评分为(4.1±0.6)分,常规组为(5.9±1.3)分,P<0.05。综合组患者对护理管理满意的26例,满意度为92.9%,常规组患者对护理管理满意的20例,满意度为71.4%,P<0.05,卡方值为5.87。结论开展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减轻患者疼痛,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四肢创伤 急性疼痛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目标管理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是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是实施目标管理。结果观察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为(1049.00±249.00)mL较对照组(2315.00±689.00)mL的出血量差异显著(t=11.025,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例数为4例较对照组14例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差异显著(χ2=6.012,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较对照组低且对比差异显著(χ2=7.289,P<0.05)。结论对于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目标管理的护理措施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 围手术期 目标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减少妇产科院内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n=45)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n=45)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院内感染2例(4.44%)、对照组8例(17.76%);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78%(44/45)、对照组71.11%(32/4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开展无缝隙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预防院内感染,深受广大患者的认可与好评。

  • 标签: 无缝隙护理管理 妇产科 院内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节护理管理对住院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年龄≥60岁的老年慢性疾病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细节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管理可以改善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焦虑情绪,值得借鉴和应用。

  • 标签: 慢性病 细节护理 心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药学服务对医保控费管理的影响。方法统计并分析医院在医改前后加强药学服务对医保患者的药品费用、药占比、次均统筹费用等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我院门诊和病房患者的医药费用均明显下降;药品费用所占的比例明显下降。结论医改背景下医院药学服务有利于降低医保患者的药品费用,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 标签: 新医改 医院医保控费 药事管理与药师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管理理念在消毒供应室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本院妇科、儿科中38例患者及60件消毒供应室护理物品作为对照组,采用消毒供应室常规管理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妇科、儿科中40例患者及62件消毒供应室护理物品作为实验组,采用前瞻性护理管理理念,观察两组护理物品管理合格率及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护理物品管理合格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院内感染率为2.6%,对照组13.2%,两组院内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护理中运用前瞻性护理管理理念,提高了消毒供应室物品管理合格率,降低了院内感染率,保障了各项诊疗活动的安全进行,值得采用。

  • 标签: 前瞻性护理 消毒供应室 院内感染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预防手术室医院感染过程中加强手术室人员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与实施手术治疗有关的40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手术室管理干预,对比管理前后的相关人员考核情况以及院内感染情况发生率。结果加强手术室人员管理后,相关人员的考核评分明显提高,和干预前的考核评分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干预前手术室医院感染发生4例,管理实施后未发生,P<0.05。加强管理以后未发生1例院内感染。结论在预防手术室医院感染过程中加强手术室人员管理,能够降低院内感染,提高相关人员知识考核结果。

  • 标签: 手术室管理 预防医院感染 临床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联体辖区内基层医疗机构消毒供应室管理情况,为建立以医联体为载体实行区域化集中消毒供应,实现医疗资源共享,保证病人安全提供依据。方法依照2009版卫生部颁布的消毒供应中心3个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设计调查内容,对21家医疗机构消毒供应室现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中发现所有21家基层医疗机构消毒供应室均存在管理不规范,设施设备落后或欠缺,操作规程不规范、灭菌效果监测不完善、灭菌物品信息无法追溯等缺陷。结论建立以医联体为载体辐射周边基层医疗机构的区域化集中消毒供应模式不但可以彻底解决基层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不规范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基层医疗机构对消毒供应的投入,实现医疗资源共享,促进消毒供应质量同质化,以确保病人安全。

  • 标签: 基层医疗机构 消毒供应室 现状调查 医联体 区域化集中消毒供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使用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开展的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上半年针对护理人员工作期间的各项护理不良事件未做上报管理,下半年采用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机制加强不良护理事件的报告管理,记录及对比两个时间段相关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情况。结果下半年经过对护理不良事件作以非惩罚性管理,该阶段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数量多,处理结果好,患者满意度高且投诉率低,数据较之于上半年差异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开展护理管理工作期间,需要对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情况加强重视,采取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机制效果好,有助于提高不良护理事件上报率,护理人员可就相关事件原因作以分析,从而有效规避事件再次发生,给予患者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 标签: 非惩罚性 护理 不良事件 报告制度 安全管理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