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查阅病案对我院2002年到2009年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入院分娩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有4例在剖宫产术中见子宫疤痕不完全性破裂,发生率为8.3%。结论剖宫产术是产科领域中的重要手术,是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挽救产妇和早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但剖宫产手术后导致子宫疤痕将会为再次妊娠分娩带来一定的隐患,在妊娠中晚期可能会发生子宫破裂危及母婴安全。加强孕期检查及宣传,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社会因素剖宫产,是预防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的主要手段。

  • 标签: 疤痕子宫 再次妊娠 不完全性子宫破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介入治疗用于颅内动脉瘤破裂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1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80例参与本次实验,将8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取不同治疗手段,对比亮转着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评分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采取早期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对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早期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瘤破裂 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合并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病人进行临床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例颈动脉狭窄合并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患者均通过手术治疗啊,并根据随机数表随机平均成A组和B组,每组10例。A组行血管成形术,B组在此基础上行动脉瘤夹闭,电话或者门诊随访,对比治疗疗效。结果A组出现,统计两组患者出现再狭窄、出血以及死亡的人数均多于B组。结论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合并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采用血管成形术联合动脉瘤夹闭术效果更佳,推荐使用。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血管成形术 动脉瘤夹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应用经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11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45例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22例(应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23例(应用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情况,评估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出院时间较观察组更久(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64%,观察组为4.3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应用经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有效控制病情,促进患者恢复,并发症情况也得到改善。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自发性破裂出血 经动脉介入栓塞治疗 治疗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老年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1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124例老年动脉硬化斑块患者,按照临床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给予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硬化斑块指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指标、硬化斑块指数相比,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指标、硬化斑块指数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动脉硬化斑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抑制老年动脉硬化斑块的发展,利于患者血脂水平的改善,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氯吡格雷 老年动脉硬化斑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一例颈部血管多发活动性斑块伴TIA频繁发作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的围手术期观察来探讨此类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的风险与利弊并。方法完善患者术前相关检查,经家属同意后行全脑血管造影,使用机型为飞利浦FD-20。结果造影显示患者左右颈动脉分叉处均有活动性斑块形成并伴有局部管腔狭窄;右侧椎动脉完全闭塞;左侧椎动脉起始处重度狭窄。在左椎造影完毕后,患者开始出现恶心症状,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在返回病房途中,患者症状突然加重并伴有剧烈呕吐,立即行急诊CT,排除脑出血后返回病房,快速给予补液、抗血管痉挛、溶栓等对症支持治疗并连接心电监护,但患者症状持续加重,在一次剧烈打喷嚏后,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紧急给予人工心肺复苏,经短暂抢救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恢复,但进入持续昏迷状态,观察4小时后给患者行MRI检查显示双侧基底节区,右侧顶叶、左侧额叶、左侧小脑均有不同程度的新发梗塞灶,左侧小脑梗塞面积增大。结论全脑血管造影作为血管性疾病诊断金标准,它不仅可以明确TIA患者的发病原因,还可以对血管狭窄的程度、斑块的性质做出准确的判断,并给临床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及方法提供依据,但对于一些高风险患者是否需要或是否适合行全脑血管造影,我们还需要综合评估风险与获益,最后做出正确判断。

  • 标签: 颈部血管活动性斑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全脑血管造影 风险与利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与麝香保心丸联合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4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4例,对照组20例,均给予常规和综合性治疗。实验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14天,100ug/d,同时加用麝香保心丸,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面积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P<0.05)、斑块面积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与麝香保心丸联合治疗可以显著促进颈动脉动脉斑块的消退,降低动脉厚度,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 标签: 前列地尔注射液麝香保心丸颈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免疫比浊法对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4例正常对照者测定血清hsCRP,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类型及斑块形态。结果死组斑块检出率61.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软斑检出率59.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5.0%,正常对照组硬斑检出率66.7%高于脑梗死组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以有软斑者血清hsCRP增高最显著。结论hsCRP作为炎性指标其水平高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及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

  • 标签: 脑梗塞 C反应蛋白质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65例,依照颈动脉超声的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9例患者均未发现粥样硬化斑块,观察组56例患者存在斑块,再依据患者情况分为观察A组42例(不稳定斑块)与观察B组14例(稳定斑块),对所有患者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情况进行检测,并开展比较与分析。结果通过检验得出结果,存在颈动脉斑块的观察组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未见颈动脉斑块的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的观察A组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的观察B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密切的联系,前者可明确的判断后者的稳定程度,是临床诊断老年患者发病的有效手段。

  • 标签: 老年急性脑梗死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TP评分、MELD-Na评分及iMELD评分判断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00例2015年1月-2017年8月因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住院的患者的病历资料。分别计算其入院首次的CTP评分、MELD、MELD-Na评分及iMELD评分.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记录其再出血、生存或死亡情况。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下面积比较4种方法对短期再出血及预后的预测能力。计算四种评分判断预后的最佳界值点。结果再出血组与生存组四种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死亡组与再出血组、生存组四种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CTP评分、MELD评分、MELD-Na评分及iMELD评分短期再出血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7、0.590、0.593、0.532。短期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4、0.934、0.947、0.954。最佳界值分别为9.5、13.5、13.5、30.1。结论CTP评分、MELD评分、MELD-Na评分及iMELD评分能较好预测短期预后,但不能预测短期再出血。iMELD评分能更好的预测短期结局。

  • 标签: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CTP评分 MELD评分 MELD-Na评分 iMELD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胃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护理措施以及效果。方法抽取在我院进行胃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20例患者,将他们随机的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化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住院天数。结果研究组10例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0%,对照组10例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60%;研究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平均为(5.17±2.03)天,对照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平均为(10.79±3.01)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科学、完善、系统的临床护理措施对胃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胃镜 套扎 食管静脉曲张 破裂出血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严重外伤性脾破裂切除加自体脾移植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状态的影响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严重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行脾切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实行脾切除加自体脾移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后14以及28天统计患者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指标,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各项数据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切除加自体脾移植治疗严重外伤性脾破裂效果显著,具有操作简单,移植脾组织成活率高等特点,有效帮助患者实现免疫功能的恢复,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严重外伤性脾破裂 脾切除 自体脾移植 治疗效果 免疫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严重肝破裂及手术修补困难的肝破裂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对肝创面行简单而有效的清创修补,以止血材料及碘伏绷带填塞止血。结果全组12例,均以上述方法治疗,11例治愈,术后恢复良好,1例死亡。结论采用碘伏绷带填塞止血治疗严重肝破裂伤大出血是较为安全、效果显著的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能明显提高严重肝破裂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是救治外伤性肝破裂大出血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外伤性肝破裂 纱布填塞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治疗时,选择显微手术、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介入治疗)和观察组(显微手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实施比较。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则不存在明显差异,但是观察组相对较好;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较短,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5.0%明显少于对照组12.5%,即差异明显(满足P<0.05)。结论显微手术、介入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均可起到一定效果,但是显微手术并发症更少,且患者恢复更快,因此值得优先选择。

  • 标签: 显微手术 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瘤破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127例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1例)单纯予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66例)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性指标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血β-HCG转阴、包快消失、阴道流血、腹痛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且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比较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具损伤小、疗效佳等优点,且安全性高,具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 标签: 甲氨蝶呤 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 米非司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手术切除联合术中腹腔灌注化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4例肝癌合并破裂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分为两组(各32例),研究组行手术切除联合术中腹腔灌注化疗,对照组行单一腹腔灌洗,对比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腹腔转移率为1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0%,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者行手术切除联合术中腹腔灌注化疗可获得显著效果,且安全性高。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自发性破裂 手术切除 腹腔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