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各序列成像在诊断脑弥漫轴索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0例脑弥漫轴索损伤患者(45个非出血性病灶和32个出血性病灶),分别采用常规序列、场回波序列(FE)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扫描病灶,分析各序列对出血性病灶和非出血性病灶的检出情况及信号特点。结果各序列在非出血性病灶的信号差异较大,其中常规、FE和FLAIR序列分别为长T1长T2、略高及高信号,在出血性病灶上常规序列与FLAIR差别不大,但FE序列为环状或片状低信号。FLAIR序列非出血性病灶检出率高于其余两序列,FE序列出血性病灶检出率高于其余两序列,且常规序列出血性病灶检出率高于FLAIR序列,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各序列成像诊断脑弥漫轴索损伤的价值信号有差异,建议根据病灶是否出血选择相应序列。

  • 标签: MR序列 成像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方法对85例骨与关节损伤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治疗后有3例患者分别死于失血性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FES)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死亡率3.53%,行二次手术4例(4.71%),膝关节功能下降6例(7.06%),漏诊5例(5.88%),截肢3例(3.53%),延迟愈合6例(7.06%),康复58例(68.24%)。结论科学分析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漏诊原因以减少漏诊发生、坚持一定手术治疗原则以及积极开展术后功能锻炼对挽救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患者的生命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骨与关节损伤 多发性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精神压力的分析,阐述了精神压力对人体的生物学作用,包括积极及消极影响,在此重点阐述了通过神经-内分泌作用,使人体致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并适当的给予了避免过度精神压力的建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医疗压力带配合迈之灵治疗单纯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单纯下肢静脉曲张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医疗压力带和口服迈之灵片治疗,对照组仅口服迈之灵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医疗压力带配合迈之灵治疗单纯下肢静脉曲张疗效较好。

  • 标签: 医疗压力带 迈之灵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期女性压力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绝经期女性压力尿失禁患者进行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0例。对实验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参照组患者仅采取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3.33%),经统计学检验,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尿失禁程度改善情况,实验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结论对绝经期女性压力尿失禁患者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尿失禁程度,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绝经期女性 压力性尿失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门诊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与工作压力源的相关。方法本次研究时间2018年6月—12月,我院儿科门诊与非儿科门诊护士为研究对象,其中儿科门诊护士共40名,非儿科门诊护士65例;工作压力源量表两组调查结果比较,并对儿科门诊护士心理状态评分与国内常模评分比较。结果儿科门诊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量表评分均高于非儿科门诊护士,差异显著(P<0.05)。儿科门诊护士心理状态各项症状评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儿科门诊护士心理健康水平需要给予重视,医院管理层应注重对护理人员工作合理分配以及心理状态的改善。

  • 标签: 儿科 门诊护士 心理健康水平 工作压力源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透析护士工作中存在的压力的调查、分析,为以后有效防范可能出现的职业损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宝鸡市八家综合医院的113名透析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就不同医院、不同资历护士的工作压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相比透析护士在从事本专业工龄、文化程度、职称、家庭支持度、满意度、改行或离职意愿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2)不同级别医院之间透析护士工作压力来源以及焦虑状态存在显著差异(P<0.05);(3)不同级别护士之间工作压力来源以及焦虑、抑郁状态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透析护士工作压力大,一方面需要提高自身专业技术素质,医院管理者应关心护士,及时帮助她们解决困难,避免职业危害发生。

  • 标签: 透析护士 工作压力 焦虑 抑郁状态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卫生体制的改革,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的开展,护理要求不断提高、病人人数大幅增加,临床护士工作量急剧增大,促进护理事业发展的同时大家却忽略了护士群体的承受力。过重的工作负荷,复杂的人际关系等护士日益增加的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危险,不仅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也影响着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因此,正视护士压力,分析并提高护士群体压力的应对力,是改善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

  • 标签: 护理压力护患纠纷优质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乳腺癌术后切口缝合中,一次皮肤缝合器与可吸收缝线行连续缝合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3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运用可吸收缝线行连续缝合,观察组运用一次皮肤缝合器,观测两组手术情况、切口愈合情况以及皮瓣坏死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总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甲级愈合率为75.00%,对照组甲级愈合率为31.25%;观察组1例发生皮瓣轻度(6.25%);对照组5例发生皮瓣坏死(31.25%)。结论一次皮肤缝合器可提高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切口愈合效果,减少皮瓣坏死率。

  • 标签: 乳腺癌 切口愈合 一次性皮肤缝合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方案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4-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尿毒症伴有皮肤瘙痒患者44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给予优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45.45%;患者治疗后皮肤瘙痒评分中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的PTH、β2-MG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TH、β2-MG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方案可以有效改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适用于临床。

  • 标签: 优化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滤过方案 维持性血液透析 皮肤瘙痒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中医理论,用艾灸的方法应用于皮肤病病人的护理,减轻病人的刺激性反应-瘙痒。方法先对病人的病情辨证论治,艾灸相关穴位,分析自2008年至2013年间的43例皮肤病病人,观察艾灸护理的有效。结果观察43例皮肤病病人中,荨麻疹20例,风疹10例,湿疹8例,顽固皮肤瘙痒症5例。结论艾灸以温热的刺激作用于经络,通过温经通络,行气活血,营卫和畅的作用,对于血虚、血瘀﹑湿滞引起的皮肤病有良好的效果,尤其对皮肤瘙痒症状有较快的改善,并以取材便捷,用料简单,操作易学,价格便宜,刺激小,易为广大病人所接收。

  • 标签: 温热 艾灸 穴位 瘙痒
  • 简介:摘要激光是受激辐射而产生的放大了的光辐射。1961年,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首次提出了“受激辐射”的概念,从而奠定了激光的理论基础。1960年美国梅曼公司第一台激光仪器(红宝石激光)终于问世,激光便进入了一个长期快速发展的阶段,各种激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激光以其独特的性质,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此促成并诞生了一个新的医学学科——激光医学1。

  • 标签: 皮肤科 激光医学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淋巴瘤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从2005年7月到2012年4月这三年的时间里所收治的原发性皮肤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在本组的9例原发性皮肤淋巴癌患者中,完全缓解的患者4例,部分缓解的患者是3例,无效的患者是2例,总有效率是77.7%。结论原发性皮肤淋巴瘤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疾病,在临床治疗上,仍然需要不断探求新的治疗方法,以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 标签: 原发性 皮肤淋巴瘤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诸如索拉菲尼、舒尼替尼等多激酶抑制素属于新型多靶点抗肿瘤药物,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此类多靶点抗肿瘤药物效果明显,但同时会导致手足皮肤反应等毒性反应,影响患者生理及心理,并对药物临床应用造成一定限制。本文将分别从靶向药物的手足皮肤反应临床特征、发生机制、分级、临床护理等方面对现有关于靶向药物的手足皮肤反应护理的研究情况予以综述。

  • 标签: 靶向药物 手足皮肤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被动过敏试验的剂量设计。方法以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为供试品,设计被动过敏试验,并观察试验结果。结果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被动皮肤过敏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抗肿瘤类药物的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应按动物暴露剂量下的实际耐受情况,合理设计PCA试验的暴露剂量水平。

  • 标签: 被动皮肤过敏 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 剂量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点刺试验在变应鼻炎(AR)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用标准化皮肤点刺液对成人组和儿童组共160例变应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最常见的变应原依次为屋尘螨、粉尘螨、霉菌、杂草、树I、动物毛、蟑螂,其中屋尘螨和(或)粉尘螨阳性者均在50%以上,为主要变应原。未发生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变应原 皮肤点刺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皮肤病的患病种类、例数,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有效降低儿童出现皮肤病的机率。方法将100例接受住院治疗的皮肤病儿童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其中有53例男孩,47例女孩,男女之间的例数并没有出现显著的差异性。儿童年龄在5个月至15岁之间,年龄的平均值为6.2岁;患病时间在3小时至11年之间,平均值为3.1年。分析这100例儿童皮肤病的种类、例数。结果在本次作为观察对象的100例儿童中,有21例属于细菌性感染范围,占总数的21%;12例属于真菌型感染范围,占总数的12%;18例属于病毒性疾病范围,占总数的18%;剩余49例儿童全部都属于过敏皮肤病范围,占总数的49%。结论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儿童皮肤病学诊断及治疗的水平及质量同时获得了显著的的提高,相信在树立正确预防皮肤病理念的前提条件下,儿童出现皮肤病的机率一定会呈现逐年下降的理想趋势。

  • 标签: 儿童皮肤病 100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为挽救患者的生命,减轻患者的痛苦,针对骨科损伤患者损伤控制骨科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入住我院的80例骨科损伤患者,采取损伤控制骨科原则进行治疗。结果68例患者伤愈出院,随访2—20个月,平均随访11个月,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4.5—10个月,均无畸形愈合与远期并发症发生,12例治疗无效死亡(15%);骨科损伤控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值得在骨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推广使用。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