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急诊科医院感染现患的影响。方法本院医护人员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严格督查手卫生执行情况,对手卫生用品用量进行统计,同时增设乙醇擦手液的摆放点,对比2014年我院感染现患。结果干预后医护人员手卫生达标、乙醇擦手液平均消耗量均要显著高于干预前,医院感染现患低于干预前,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手卫生依从性的提升对降低急诊科医院感染现患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手卫生依从性 急诊科 医院感染现患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落实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10月期间在本院分娩的11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产妇按常规进行产科护理,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观察两组产妇的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落实情况,并比较两组产妇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百分比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早接触早吮吸落实为92.73%,对照组为74.55%,组间差异P<0.05。产后3个月随访显示观察组纯母乳喂养(70.91%)显著高于对照组(52.73%),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混合喂养(16.36%)与对照组(18.18%)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人工喂养(12.73%)显著低于对照组(29.09%),组间差异P<0.05。结论产科护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落实效果,并提升纯母乳喂养,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纯母乳喂养 品管圈 产科护理 新生儿 早接触早吸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初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的效果。方法择选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分娩新生儿的初产妇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初产妇新生儿护理知晓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新生儿基础护理、母乳喂养方法、环境护理知识、疫苗接种及体检意识知晓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初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的效果甚佳。

  • 标签: 品管圈 初产妇 新生儿护理 知识知晓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和血糖控制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选取本社区2016年1月—2016年7月期间的180例糖尿病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90例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都接受比较系统的健康教育,在出院以后,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糖尿病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每月进行一次。然后对两组患者出院后的遵医和血糖控制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90例患者在复查、服药、饮食控制、运动、自我检测等方面的遵医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此同时,实验组患者在空腹喝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比出院时明显下降,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降低程度很显著,并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采取社区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遵医和血糖控制水平,这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糖尿病患者 遵医率 血糖控制 社区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老年病科患者意外发生的探索。方法选择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00例老年病科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品管圈活动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意外发生、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意外发生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00%(χ2=4.7138,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00%(2=4.9155,P<0.05);研究组患者的工作量评分为(28.35±0.75)分,工作质量评分为(8.65±0.70)分,医德规范评分为(9.32±0.91)分,考核总评分为(95.50±1.55)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45±0.65)分、(7.80±0.55)分、(8.01±1.02)分、(91.43±1.30)分(t=10.9975,5.4850,5.5053,11.5573,P<0.05)。结论老年病科患者应用品管圈活动可以明显降低意外发生,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评分。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老年病科 意外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心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知晓应用及效果,旨在增强心内科患者对于跌倒发生的意识。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2月~3月住院患者,对他们跌倒危险因素知晓进行现状调查,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观察实施前后心内科患者跌倒危险因素知晓、心内科护士能力水平。结果实施活动后,心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知晓、护士能力水平较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心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知晓,提高护士防跌倒知识水平,增强圈员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跌倒 危险因素 心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对于老年胆囊结石患者对控制并发症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61例老年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患者进行治疗。结果61例老年胆囊结石患者经过治疗,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手术切口长度、以及手术出血量、住院的时间和手术结束后的排气时间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使用腹腔镜手术应用于老年胆囊结石患者治疗效果佳,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老年胆囊结石 并发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方案预防手术治疗混合痔患者尿潴留发生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行手术治疗混合痔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2例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28例给予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第一次排尿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尿潴留发生为15.63%(5/32),低于对照组46.43%(13/28),护理满意度为90.63%(29/32),高于对照组71.43%(20/2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预防手术切除混合痔患者术后尿潴留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 标签: 混合痔 尿潴留 临床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及对患者并发症改善情况。方法本次实验展开的基础病例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手术的患者96例,研究采用分组方式进行,患者采用单双号抽取方式进行平均分组,按照n=48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布比卡因进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则使用罗哌卡因麻醉,分析两组的麻醉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起效时间方面效果无显著差异,并发症方面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麻醉消退时间方面观察组效果更加明显,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不论是采用布比卡因还是采用罗哌卡因进行麻醉,效果均较为理想,可改善麻醉后的并发症,整体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超声引导 下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的开展,可以明显降低初产妇会阴切开及裂伤程度。方法从2014年5月—11月在我科住院的孕产妇中,挑选低危、首次妊娠的初产妇252例进行自然分娩与传统接生的比较,将其分为观察组(126例)和对照组(126例),观察组使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对照组使用传统托肛保护会阴接生法,比较两组产妇会阴切开及裂伤程度。结果观察组会阴切开为46.03%,I度裂伤13.50%,Ⅱ度裂伤占0.79%;对照组会阴切开为76.98%,I度裂伤43.65%,Ⅱ度裂伤2.38%;观察组会阴切开及裂伤程度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保护会阴接生法与传统托肛接生法相比,无保护会阴接生法明显降低初产妇会阴切开及裂伤程度。

  • 标签: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 初产妇 会阴切开率 裂伤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是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查找出影响器械清洗合格的最主要的真因,利用品管圈开展活动。方法通过对复用手术器械预处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及工作流程的完善;加强设备仪器的维修、维护与保养,时时保证清洗设备处于有效地功能状态;同时加强清洗员、包装员的责任性培养、环节质量控制及流程规范化且流程上墙等方法,将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由活动前80.85%提高到94.14%。结论应用品管圈理念,针对现有问题进行流程的改进和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提高手术器械清洗合格,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 标签: 品管圈,器械清洗,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对品管圈应用SBAR沟通模式对护士床旁交接班缺陷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感染科床旁交接652例中共有379例缺陷例数(该阶段为未实施品管圈活动阶段),同时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感染科床旁交接631例中共有159例缺陷例数(该阶段为未实施品管圈活动阶段);对比品管圈应用SBAR沟通模式对护士床旁交接班缺陷的影响。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交接班缺陷得到显著的降低,活动实施前缺陷为58.55%,实施后缺陷为25.19%,P<0.05。结论品管圈应用SBAR沟通模式对护士床旁交接班缺陷具有降低的作用,从而提高护理治疗,确保护患之间的良好关系。

  • 标签: 品管圈 SBAR沟通模式 床旁交接班 缺陷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留置导尿患者漏尿发生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100例老年留置导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均为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漏尿发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漏尿发生明显高于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老年留置导尿患者漏尿发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老年 留置导尿患者 漏尿发生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患与抗菌药物使用的现状,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14年8月28日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调查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应查当日全院住院患者964例,实际调查948例,实查98.34﹪;发生医院感染12人,感染例次12例次,现患为1.26﹪;存在社区感染137人,社区感染为14.45﹪。主要的感染部位是下呼吸道占66.67%,当天使用抗菌药物者228人,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4.05%。其中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占74.56%,预防性使用占25.44%。一联用药145人,占63.60%;二联用药79人,占34.65%;三联用药4人,占1.75%;标本送检25.29%。结论该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在规范控制范围内,但需要提高标本病原学送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医院感染 现患率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分型与厚度对不孕患者促排卵治疗后妊娠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不孕患者,共86例,收治时间在2015年7月-2016年6月期间,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根据子宫内膜分型的不同分为3型,即A型、B型和C型,其中,又将A型和B型按照子宫内膜厚度的不同进行分组。比较每个组别中患者经过治疗之后的妊娠。结论与C型相比,A型的促排卵治疗后妊娠明显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B型与C型之间的妊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型中,8~10.9mm的子宫内膜厚度的治疗后妊娠明显与其他厚度组别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型中,7~8.9mm的子宫内膜厚度的治疗后妊娠明显与其他厚度组别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分型与厚度对不孕患者促排卵治疗后的妊娠有影响,孕前可以通过阴道B超检测患者的子宫内膜分型与厚度,以此指导患者选择最为适合的受孕时机,进而提高妊娠

  • 标签: 子宫内膜分型 子宫内膜厚度 不孕 促排卵治疗 妊娠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Cordis血管封堵器、Perclose血管缝合器和徒手压迫法在股动脉穿刺止血后患者睡眠变差、腰背酸痛的发生。方法比较我院神经科进行全脑血管造影、血管内治疗的患者使用血管封堵器、血管缝合器和徒手压迫法对股动脉穿刺成功进行止血后当天睡眠变差、腰背酸痛的发生。结果血管封堵器组与血管缝合器组相比,P>0.05;血管封堵器和血管缝合器两组分别与徒手压迫组相比,均为P<0.05。结论股动脉穿刺成功止血后当天睡眠变差、腰背酸痛发生,血管封堵器组和血管缝合器组无明显差异,血管封堵器组和血管缝合器组的发生均明显低于徒手压迫组。在临床工作中,因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意愿,选择不同的股动脉穿刺止血方法。对于有高血压、心理素质较差的患者,应建议其使用血管封堵器或血管缝合器,以避免出现脑出血、心理疾患等并发症。

  • 标签: 血管封堵器 血管缝合器 徒手压迫 股动脉穿刺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时段、类型均不相同的临床标本进行微生物检验后其阳性的分布状态,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4年1月~2014年6月对30例时段、种类各不相同的临床标本行以微生物检验后获得的结果,对照分析其阳性的分布情况。结果血培养标本和其他标本的先时间段比后时间段具有更低的阳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粪培养标本先后两个时间段的阳性相近,对比结果无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时间段、类型各不相同的临床标本进行微生物检测,并分析其阳性的分布情况,有助于临床领域微生物检测的提高。

  • 标签: 临床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对照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新入患者接诊合格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精神科新入患者接诊合格为活动主题,采取拟定活动计划、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等措施对就诊流程进行持续改进。结果开展品管圈后精神科新入患者接诊合格目标达标为101%。进步为49.1%,均达到预期目标。精神科新入患者接诊不合格人数由开展前的(15.4±3.34)人,降到开展后的(6.1±2.36)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P<0.05)。护理工作满意度由实施前的68.5%,提高到开展后的94.3%,显著高于实施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精神科新入患者接诊合格,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精神 精神科住院 接诊 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对手足口病患儿溃疡愈合及护理满意的影响。方法研究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在我院进行手足口病治疗的患儿130例当做研究对象,用数字法将两组患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6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儿采用综合全面护理,观察两组患儿口腔溃疡的愈合情况以及护理的满意。结果实验组口腔溃疡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98.46%)明显优于对照组(89.23%)(x2=4.795,P=0.029)。结论通过综合全面护理,能够促进手足口病患儿的康复,同时也能够提高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应在临床中积极推广。

  • 标签: 综合全面护理 手足口病 溃疡 护理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倍他乐克与地高辛控制老年患者长期持续性房颤心室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78例老年长期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39)单纯应用地高辛治疗,研究组(n=39)应用倍他乐克与地高辛联合治疗。结果(1)研究组整体治疗有效率是94.87%,同对照组整体治疗有效率79.49%相比较高(P<0.05);(2)治疗前,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心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心室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倍他乐克与地高辛控制老年患者长期持续性房颤心室的临床效果肯定,可借鉴。

  • 标签: 倍他乐克 地高辛 老年患者 长期持续性房颤 心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