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益生菌是一类能够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功能性食品领域。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益生菌和益生元产品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并且在我国的发展日新月异。

  • 标签: 益生菌 益生元 功能性食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孕不育与营养的关系及特医食品(培精素、培卵素)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到2015年3月对北京、上海和广州等10城市医院不孕不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搜集和分析,并将236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培精素、培卵素和维生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精子质量、卵子质量、试管婴儿和人工授精成功率。结果2367例患者中以原发性不孕症为主,所占比例为60.4%,不孕症患者的年龄集中在31-35;肥胖者为684例,消瘦者190例,所占比例分别为28.9%和8.0%。男性体脂率大于20%为473例,女性体脂率大于25%为591例;经过培精素、培卵素治疗后,患者在精子质量、卵子质量、试管婴儿和人工授精成功率上显著高于维生素治疗组(P<0.05),并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培精素、培卵素治疗后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怀孕率,值得临床参考。

  • 标签: 不孕不育 营养 培精素 培卵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食品微生物检验,做好疾控检验工作。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检验样品,做好样品保存工作,采用微生物检验技术,检测食品的微生物情况,明确食品安全情况。结果在疾病控制方面,通过食品微生物检验,可以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工作。结论微生物检验技术在疾病控制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在食品检验中,应该推广应用。

  • 标签: 食品微生物 样品 采集 保存 检验技术
  • 简介:摘要: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发展关注的主要问题,其不仅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也影响经济的稳定发展。信息化技术在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的应用,能促进检验检测机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保证了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的质量。

  • 标签: 信息化技术 食品药品 检验检测 时效性
  • 简介:摘要:现阶段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的食品药品检测需求,对新型管理实验室制度的要求也愈来愈高。相关负责人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应对当下的实验室质量管理模式做出改变。合理分配检测资源,提升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更科学、更精准的食品药品检测报告回馈国家与社会。

  • 标签: 细节管理 食品检验实验室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下,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关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在食品质量检验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分析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在食品质量检验中的应用。首先,对常用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和原理了介绍;其次,阐述了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在食品质量检验中的具体应用;最后,展望了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检测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促进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在食品质量检验中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升我国食品质量。

  • 标签: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 质量检测 具体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成年人对营养与食品卫生知识的认知、态度和相关行为。方法将本市内几个社区的成年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向其发放自拟的《营养与食品卫生知识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对营养与食品卫生知识的认知情况和态度、日常膳食营养行为等,总分为100分,然后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调查总共发放了《营养与食品卫生知识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814份,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总分达到合格线(60-79分)的居民共有218人,约占总数的26.8%,达到良好线(80-89分)的居民共有102人,约占总数的12.5%;达到优秀线(90-100分)的居民只有36人,约占总数的4.4%。男性的平均分数为(44.2±5.4)分,女性的平均分数为(56.8±8.2)分,男性分数低于女性,其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水平越高的居民则分数越高,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或中专、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居民分数呈递增趋势,其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我国成年人对营养与食品卫生知识的认知较不足、态度较不重视、日常膳食营养行为较不科学,因此我国尚需进一步加强对营养与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号召人们重视营养与食品卫生问题,改善人们的日常膳食营养行为,从而增强国民体魄。

  • 标签: 成年人 营养 食品卫生知识 认知 态度 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污染情况,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关资料,为控制由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各类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方法采用GB4789.10-2010第一法对四类食品共303组样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性检测,并对分离的阳性菌株进行肠毒素检验。结果303份样品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82株,总检出率为27.06%,金葡肠毒素阳性23株,阳性率为28.05%。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的是速冻面米制品(40%)、其次为其它食品(33.87%),生肉制品(30.49%)、熟肉制品(14.42%)。金葡肠毒素阳性率最高的是其它食品(52.38%),其次为生肉制品(32.14%),熟肉制品(13.33%),速冻面米制品(5.56%)。不同地区,不同季度的食品金葡检出率及其肠毒素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成都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品程度较高的是速冻面米制品、生肉制品;产金葡肠毒素较高的食品包括其它食品、生肉制品,提醒我们除了要关注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外,还更应该关注哪类食品易受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毒菌株的污染。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毒素 监测 分析
  • 简介:摘要:在“放管服”大背景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按照实施更加规范、要求更加明确、准入更加便捷和运行更加高效的原则,优化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准入程序,这对检验检测机构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检验检测机构如何加强自律,如何配合监管部门做好事中事后管理?以期发展壮大,提出了一个新课题。本文试着讨论把《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中的部分食品特殊条款,对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 214-2017)要求,实现两者质量管理活动合二为一,使质量管理工作更加有效、简便、合理。

  • 标签: 检验检测机构 资质认定 食品
  • 简介:摘要:我国食品药品安全性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食品药品检验实验室作为保证食品药品安全的重要阵地,迎来了更严峻的挑战。为了提高食品药品检验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效果,强调食品药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运用细节管理,为食品药品检验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保障成为了必要的举措。本文对食品药品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中的细节管理优势进行了探讨,详细分析了细节管理在食品药品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 标签: 细节管理 食品药品 检验 实验室 质量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关注不断增加,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微生物污染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和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标准与管理制度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分析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标准与管理制度的优化与完善研究。

  • 标签: 食品微生物检验 质量控制标准 管理制度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营养与食品卫生检测中应用大肠菌群快速检测技术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的 400份饼干、糖果、果冻、面包、饮料及饮用水六种食品为研究对象,大肠菌群快速检测技术采用乳糖胆盐发酵法、最可能数法,两种方式检测结果比较。结果:大肠菌群检测结果符合率 94.00%;检测结果不符合率 6.00%,乳糖胆盐发酵法检测合格率是 87.00%;最可能数法检测合格率 87.00%,两种检测方式合格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大肠菌群快速检测技术应用于营养与食品卫生检测能为食品安全提供可靠性保障、值得推崇。

  • 标签: 营养与食品卫生检测 大肠菌群 快速检测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儿科护理过程中相关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 ,结合大量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和实践案例研究 ,提出相应的安全护理建议。方法:选择在 2017年 2月~ 2018年 2月于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儿科患者共计 1382位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情况进行监督和分析 ,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 ,来充分研究儿科护理过程中的安全影响因素。结果:在对这 1382位儿科患者进行监督研究的过程中 ,一共发现存在的可能导致或者已经导致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问题共计有 732件次。在这其中 ,以护患之间的交流关系出障碍和隐患最为显著 ,占据了总体比例的 30.6%;儿科护理人员专业性不强、能力不足和技术问题的缺陷分别占据了总体比例的 19.8%、 14.6%、 11.6%;而患者极其家属可能会出现的影响因素也会对儿科护理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影响 ,比例不大 ,仅仅只有 9.5%比例。结论:通过对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 ,发现容易造成严重影响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分别是儿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责任心不强、相应的技术能力不充足、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程度不够等。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些影响因素带来的问题 ,不仅仅需要通过科学化的手段来促进护理人员和患者、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 ,在充分取得其信任的基础上 ,更好地深入了解患者的内心环境和病情 ,帮助其尽快痊愈 ,而且还需要对儿科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减少可能会初夏难度安全隐患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

  • 标签: 儿科护理安全 影响因素 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以阻断护理危机发生的源头,确保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高效。方法通过制度保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严格手术记录、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加强业务学习等途径。结果有效预防了手术室护理危机的发生。结论通过了解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加强手术室不安全因素的管理,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提高综合素质,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保证安全防范措施的执行,保证患者生命安全。这种管理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 标签: 手术室 安全护理 隐患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儿科护理过程中相关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 ,结合大量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和实践案例研究 ,提出相应的安全护理建议。方法:选择在 2017年 2月~ 2018年 2月于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儿科患者共计 1382位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情况进行监督和分析 ,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 ,来充分研究儿科护理过程中的安全影响因素。结果:在对这 1382位儿科患者进行监督研究的过程中 ,一共发现存在的可能导致或者已经导致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问题共计有 732件次。在这其中 ,以护患之间的交流关系出障碍和隐患最为显著 ,占据了总体比例的 30.6%;儿科护理人员专业性不强、能力不足和技术问题的缺陷分别占据了总体比例的 19.8%、 14.6%、 11.6%;而患者极其家属可能会出现的影响因素也会对儿科护理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影响 ,比例不大 ,仅仅只有 9.5%比例。结论:通过对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 ,发现容易造成严重影响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分别是儿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责任心不强、相应的技术能力不充足、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程度不够等。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些影响因素带来的问题 ,不仅仅需要通过科学化的手段来促进护理人员和患者、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 ,在充分取得其信任的基础上 ,更好地深入了解患者的内心环境和病情 ,帮助其尽快痊愈 ,而且还需要对儿科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减少可能会初夏难度安全隐患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

  • 标签: 儿科护理安全 影响因素 安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