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小儿荆杏止咳颗粒联合头孢呋辛酯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及对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头孢呋辛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小儿荆杏止咳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及炎症指标。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IL-6、hs-CRP、TNF-α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IL-6、hs-CRP、TNF-α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啰音、咳嗽、发热症状的消失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对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给予小儿荆杏止咳颗粒联合头孢呋辛酯治疗,可显著缩短症状改善时间、降低炎症指标水平、提升治疗有效率。

  • 标签: 急性支气管炎 小儿荆杏止咳颗粒 头孢呋辛酯 炎症指标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预见性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负性情绪、并发症、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收集时间段2021年7月至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开展常规白血病护理,观察组30例则来战预见性护理联合心理护理。评价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病情变化,评价并发症与负性情绪分析对自身生理、心理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SAS、SDS评分、白细胞计数、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负性情绪效果显著。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心理护理 急性白血病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MP)冲击治疗结合神经节苷脂(GM)对急性脊髓炎(AM)患者疗效及炎性反应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AM患者为例,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大剂量MP冲击治疗,干预组另加用GM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治疗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后,干预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独立行走时间、感觉恢复时间、肢体肌肉恢复>2级时间、排尿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较短(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与干预组11.1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M患者采取大剂量MP冲击结合GM治疗,可显著减轻炎症状态,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临床应用安全性较好。

  • 标签: 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 神经节苷脂 急性脊髓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护理中采纳早期康复护理联合远端缺血适应训练对患者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随机抽取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进行分析与探讨,时间为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就60例患者根据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的30例命名为对照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联合远端缺血适应训练的30例命名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对于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观察组的早期康复护理联合远端缺血适应训练更值得采纳,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早期康复护理与远端缺血适应训练的联合应用在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升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效果。因此,应该深入理解并正确运用这种综合护理方法,以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效果。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远端缺血适应训练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心理疏导配合床旁端坐呼吸训练对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80例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疏导配合床旁端坐呼吸训练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的差异。结果 干预前,两组CAT评分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CAT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EF、FVC、FEV1%pre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疏导配合床旁端坐呼吸训练可有效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疏导 床旁端坐呼吸训练 COPD急性加重期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清气化痰汤合清宁散合方加味佐治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伴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选2022年8月—2023年8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急性支气管炎伴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原则将其分为参照组(n=43)和实验组(n=43)。参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接受清气化痰汤合清宁散合方加味治疗,后续对比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和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临床疗效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伴肺炎支原体感染采取清气化痰汤合清宁散合方加味治疗,能够有效缓解其不适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清气化痰汤 清宁散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肺炎支原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入院时高血糖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纳入85例ACS患者,根据入院时血糖水平分为两组,高血糖组(血糖≥11 mmol/L)和正常血糖组(血糖<11 mmol>)。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临床指标等。结果 高血糖组中,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P < 0.05)。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高血糖组患者的血流再通时间延长,心肌梗死面积增大,心功能恢复较慢。统计学分析表明,高血糖组的t值或X²值均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P值<0.05。结论 入院时高血糖是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应该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降低高血糖对患者预后的不良影响。【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血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心血管事件;预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作为一种危险而迅猛发展的心血管疾病,长期以来一直是临床急救的重要对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已成为ACS患者迅速缓解症状、改善预后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入院时伴随的高血糖状态,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临床问题,其在ACS患者PCI治疗后的影响备受关注。高血糖在心血管事件中的负面影响已广泛研究,但其对于ACS患者PCI治疗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具体影响机制尚不明确。入院时高血糖是否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加、血流再通时间延长、心肌梗死面积增大等因素相关,尚未得到系统而深入的探讨。本研究的目标是在探讨入院时高血糖对ACS患者PCI治疗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潜在影响,并明确高血糖是否可作为AC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详细的临床观察和全面的数据统计,能够揭示高血糖与PCI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联,为制定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提供实证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纳入了85例ACS患者,其中高血糖组42例,正常血糖组43例。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合并症等,两组患者在这些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纳入标准:①年龄在18至75岁之间;②临床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③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研究;④具备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适宜条件。排除标准:①年龄超过75岁或低于18岁;②存在其他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NYHA III-IV级)、主动脉夹层、严重的心律失常等;③其他慢性疾病状态,如晚期肾功能不全、严重的肝功能异常等;④对PCI治疗存在明显禁忌症,例如出血倾向、严重高血压等;1.2方法(1)分组及入院阶段:患者入院时,根据其入院时的血糖水平将其分为两组,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高血糖组定义为入院时血糖水平≥11 mmol/L,正常血糖组定义为入院时血糖水平<11 mmol>。确保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在分组时无显著性差异。(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案设计:①评估患者病情: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进行临床症状评估,包括胸痛、气短、心悸等。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等常规检查,以明确冠心病的诊断和心肌损伤情况。②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准备:评估肾功能,确保患者适宜接受造影剂。对存在过敏史的患者进行抗过敏药物预防。患者术前禁食禁水。③术中导管室准备:确保导管室设备完备,包括X线机、药物、支架等。确保导管室人员配备齐全,包括心血管专家、护士、放射科医生等。④冠状动脉造影:经股动脉或经桡动脉插入导管,引导至冠状动脉。通过造影剂注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程度。⑤血流再通治疗:对于发现的明显狭窄或闭塞,可使用导丝和导管进行扩张治疗。采用球囊扩张术,通过冠状动脉球囊扩张狭窄段。如有需要,植入支架以维持冠状动脉通畅。⑥附加治疗措施:对于复杂病变,可考虑使用切割球、射频导管等进行附加治疗。对于存在血栓的情况,可采用血栓抽吸装置进行处理。⑦术后监测与护理:进行术后观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导管穿刺部位。术后采取防止血栓形成的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康复和护理,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⑧术后随访: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随访患者症状,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根据术后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1.3观察指标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血流再通时间;心肌梗死面积;心功能恢复情况。1.4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或χ²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P值<0.05为显著性差异。2 结果高血糖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血流再通时间延长,心肌梗死面积增大,且心功能恢复情况较差。统计学分析表明,这些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值均小于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下表: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情况指标高血糖组(n=42)正常血糖组(n=43)t/χ²值P值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6(61.9%)12(27.9%)8.74<0.05血流再通时间35.2 ± 8.3 秒28.6 ± 6.9 秒3.81<0.05心肌梗死面积15.4 ± 3.2 cm²11.8 ± 2.7 cm²6.12<0.05心功能恢复情况3(7.1%)14(32.6%)6.95<0.053 讨论本研究通过对85例ACS患者进行观察,着重探讨了入院时高血糖对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影响。观察指标包括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血流再通时间、心肌梗死面积以及心功能恢复情况。首先,研究发现入院时高血糖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这结果与之前的一些研究相一致,提示高血糖可能加重了患者的心血管负担,增加了不良事件的风险。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应当更加重视入院时高血糖患者的管理,通过积极控制血糖水平来改善患者的预后。其次,血流再通时间是评估冠状动脉通畅程度的重要指标,与心肌梗死面积直接相关。本研究发现高血糖组的血流再通时间较长,心肌梗死面积较大,这可能解释了高血糖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升高的原因。通过加强对高血糖患者的血流再通时间监测和管理,有望改善冠状动脉再通畅性,减小心肌梗死面积,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此外,观察到高血糖组患者心功能恢复较差,这与入院时高血糖可能对心肌和心脏功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密切相关。在心功能恢复方面,应考虑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手段,如心功能支持等,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在补充评判标准方面,炎症指标和心血管相关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也支持了高血糖对患者心血管系统的负面影响。这进一步提示入院时高血糖可能通过加重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综合而言,本研究结果表明入院时高血糖对ACS患者PCI治疗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是显著的。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应更加关注高血糖患者的管理,早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血糖水平,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4 结论入院时高血糖是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在治疗ACS患者时,应该密切监测和积极管理高血糖,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降低不良预后的风险。参考文献:[1]孟爱亮,武莉芳,孙伯玉等.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炎性反应、心功能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1, 29 (01): 75-79.[2]许连军,宋莹,许晶晶等. 入院时高血糖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J].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12): 1187-1191.[3]周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高血糖的研究进展[J].  2022(4):-.[4]柴睿,黄辉,张望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糖状态与血小板治疗反应性及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 24(12):1270-1273.[5]唐雪正,黄骁,唐发宽,等.入院时血糖水平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 13(6):5.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