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5 个结果
  • 简介:《下女夫》是唐时敦煌地区民众在举行婚礼时所唱的歌词。敦煌遗书有《下女夫》八件,记载了当时婚仪的“下女夫”之俗。女夫即“女之夫”,通称女婿。但是对“下”的含义,学术界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见解:

  • 标签: 敦煌地区 婚姻习俗 《下女夫词》 中国 门第观念 甘肃
  • 简介:唐高宗朝中书令许敬宗奉敕编撰的大型文学总集《文馆林》,宋初已经散佚。1969年,日本古典研究会出版了《影弘仁本》。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外蒐罗《文馆林》卷帙和佚文最多的一个本子。罗国威先生即以此本为底本,再事整理,於2001年10月由中华书局出版了《日藏弘仁本文馆林校证》一书。

  • 标签: 《日藏弘仁本文馆词林校证》 2001年10月 《文馆词林》 1969年 文学总集 中华书局
  • 简介:中国女性文学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呈现危机意识,研究者立足方法论的反思,重新定位女性文学研究学科建设。本文将方法论的反思切进关键层面的反思,包含三组关键的梳理:"女性意识"与"性别意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女性文学"与"男性文学"之间的对立与统一,"古代女性文学"与"现代女性文学"之间的隔离与传承,表征在跨文化视野之下的本土化思考,意图融合本土的文学与文化传统,突破封闭性的理论内涵,摆脱"再度边缘化"的学科危机。

  • 标签: 女性意识 性别意识 女性文学 男性文学 古代女性文学 现代女性文学
  • 简介:苯教研究是现代藏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古藏文文献中出现的""(苯)一成为苯教学者论证苯教渊源及其早期历史的基本证据之一。但是古藏文中"苯"与苯教典籍中"苯"的含义却相去甚远,与现代藏语中的"苯"也不是一回事。与之相类似,""(辛)也是藏文典籍中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词汇,且与"苯"关系密切。作为西藏早期历史研究之一,笔者梳理和对比敦煌藏文文献与苯教典籍中的""和""的不同含义,通过其词汇意义的历史变迁,结合苯教典籍、教义教理和僧伽组织及寺院的形成时间,结果证明:吐蕃时期的"苯"还只是西藏本土的巫术仪式之一,并非苯教;作为一种系统化的宗教,苯教应是在吐蕃王朝结束之后才正式形成。苯教虽然以西藏本地的原始信仰为基础,且名称也源于古代,但是苯教的"苯"不等于古藏文文献中的"苯"。

  • 标签: 古藏文文献 苯教
  • 简介:滇西北的旅游圣地中甸,为迪庆藏族自治州首府,距昆明709公里,系当今人们来云南探奇访胜的热区。中甸原名大旦当,亦称晏当、吉当,藏语称为建塘。从历史沿革上讲,汉代属牦牛羌地。唐初属吐蕃铁桥节度使。宋为吐蕃边官所占据,称旦当,为藏语建塘之转音。元称大当县,意为“胜利坝”或“王子之地”,后改称且当、节达木或加塘。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藏区属宣政院辖地之吐蕃等路宣慰司;金沙江沿岸则属丽江路之巨津州和宝山州,改称忠甸。明称中甸,按纳西语意为“酋长居住的地方”。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置镇道、扬塘二安抚司,先隶属金齿军民府,后改属永昌府。

  • 标签: 竹枝词 中甸地区 中国 云南 文学研究 诗歌
  • 简介:况周颐和王国维都是中国清末民初的重要论家,二者的论主张集中体现在《人间词话》和《蕙风词话》中。多年来对于二者论的研究,《人间词话》取得的成果相对多,《蕙风词话》则少给人留有鲜明的印象。而况氏所属的临桂派系,有多人发表论辩驳批判王氏论,两者论整体感受也是对抗多,融汇少。笔者希望通过这篇小文,对二位论的异同稍做整理,对中国论的研究提出一点自己的微末见解。

  • 标签: 况周颐 王国维 《人间词话》 《蕙风词话》
  • 简介:2010年10月25日是台湾光复65周年纪念日。台湾光复,洗雪了中华民族在甲午战争中遭受的历史耻辱,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所取得的伟大胜利。为了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特撰拙文,以作纪念。

  • 标签: 台湾府 台湾光复 2010年 日本侵略者 甲午战争 中华民族
  • 简介:秦至帝制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是帝王们口含天宪,朕即法律,诏书、敕令、谕旨、御笔手诏,皇帝任何形式的言语、思想表述,都是法律或法律依据。帝王不仅具有立法的专断性权力,而且具有随时随意立法的便宜。专制帝王是唯一的立法主体,而法律的适用主体则仅仅是臣民,不存在针对天子、帝王犯罪的任何立法,皇帝本人超然于法律之上,享受法权的绝对独裁。立法的核心原则在于维护皇权的尊严,确保皇权对社会的全方位控制,强化帝王的绝对权力。在司法实践中,皇帝直接涉入司法,控制司法最终审判权;在地方政府层面的制度设计中,始终实行政权与司法权的统一,以保证皇权对司法权的绝对控制。帝王对立法权与司法权的独断,从一个方面证明了秦至社会的皇权专制性质。

  • 标签: 中国法制史 皇权专制 口含天宪 以敕代律 朕即法律
  • 简介:本文利用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乾隆年间摹绘《皇职贡图》绘卷,在理清其现存版本及绘制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其满汉文图说,阐明该图绘卷中对各“民族”、“国家”的具体表述及当时的清朝与这些“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实质,并以此探讨清朝是怎样统合国内各“民族”、各“集团”,怎样认识和对待其他“国家”,自身又是怎样的一个“政权”或“国家”的问题。

  • 标签: 《皇清职贡图》 民族 国家
  • 简介:三夏志在1940年代的主要精力都用于求学和苦读,他的享乐时光很短暂,由于长时间沉迷于西洋文学,可能也导致了他性格的偏执,热衷于文学,却不善于交际,尤其在情感表达方面,他的这种内敛、压抑的性格,到了后来却发生了很大转变。夏志曾提到:'从大三开始到离沪赴台的

  • 标签: 交友年代 年代夏志清 读书交友
  • 简介:<正>对中国秘密会党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成果累累,不胜枚举。关于秘密会党的历史地位、会党的产生、组织状况及其性质诸问题。目前,已有大量的专门论著,并给予适当的评价。一些学者公认,中国秘密会党是始见于清代的秘密社会组织,天地会则可推为中国近代秘密会党的鼻祖。近几年来,对天地会的研究更为深入,尤其对天地会起源问题,探讨极为活跃,不同论点,各有依据。笔者认为,既然中国秘密会党起源于,就应对有一代的会党组织,做一全面研究,特别对天地会公开活动前出现的会党组织,应作些分析研究,这将有助于对会党的产生、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笔者从事清政府遗存档案的整理工作,对清代官文书记载有关会党的史料多有接触。本文拟以前期出现的会党史料,分析、论证前期会党的性质及会党的起源,敬祈指正。

  • 标签: 秘密会党 天地会 清政府 十三年 中国近代 诸问题
  • 简介:看过电影《上甘岭》的人,一定不会忘记那位在战火纷飞中坚守在前沿坑道里用悦耳的歌声唱着'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女卫生员刚毅的形象,据演这位女卫生员的演员刘玉茹在《哈尔滨铁道报》载文介绍说:'王兰这个角色原已经有了人选,她是一位歌剧演员,身材修长,

  • 标签: 上甘岭中的 中的卫生员 卫生员原型
  • 简介:本文通过对前期皇宫精典建筑成就的研究,来进一步挖掘本原文化内涵,以发现和确认皇宫早期建筑内檐满族独创的装饰艺术图案.同时,在朝鲜史料中发现前期皇宫彩画颜料的来源,这些填补清宫建筑研究领域空白的"小课题"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 标签: 建筑成就 满族装饰 文化内涵 颜料来源
  • 简介:游览车穿行在山间,一直是高山环绕、丛林密布,忽见一处视野空远、芳草萋萋、游人如织,不用说,这就是传说中高山环抱中的境农场了。蓝天、云海、绿地、阳光、羊群、牧马,还有草地上纵情地翻滚的人……这不是仙境,也不在梦中,它在境农场。农场位于群山环绕之中,北接合欢山系,东可见奇来山等,西临梅溪,与中央东眼山相望,南临万大水库,远望玉山及阿里山山脉,西南望去可见埔里盆地。

  • 标签: 农场 空气 清新 优雅 阿里山 高山
  • 简介:香港的邦地尼奥钱币拍卖会中有一枚大铜币中心小“淮”字十文以四万美金的高价落槌,加佣金两成合计以四万八美金的价格成交。同场一枚精制淮十文合面双面龙加佣金两成合计以三万三美金成交。究竟是怎样的一枚大铜币“淮”字十文能拍出如此令人惊愕的价钱。于是我有幸看到了这枚静静躺在N6C鉴定盒中的大铜币“淮”字十文。

  • 标签: 铜币 大清 制样 拍卖会 成交 合计
  • 简介:季戏剧与社会均面临改革.而戏剧和社会改革同样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优伶结交三教九流,与政治从来渊源甚深,季民初的名伶田际云即是显例。此公一面登台亮相,与文人票友从事戏剧革新,一面广泛交游,凭借出入内廷宫禁之便,相继与维新革命活动发生程度不同的联系。而戏里戏外,情景交融,真假虚实,浑然一体。田际云革新戏剧,

  • 标签: 京剧 社会改革 三教九流 革命活动 情景交融
  • 简介:在学者夏志的人生历程中,有两个时期无疑是最关键的,即1940年代和1950年代。目前,学界重点关注的是夏志在50年代所进行的学术研究活动。1961年,夏志历经数年写作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海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部著作不仅开创了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局面,而且也奠定了他的学术地位,使得他能够立足欧美汉学界。当然,也正是因为这部著作,确保了夏志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教职。此后,尽管夏志

  • 标签: 交友年代 年代夏志清 读书交友
  • 简介:成书于顺治十二年的《御制劝善要言》,是清代内府诸多刻书中的一种,流传下来的内府刻本有汉文本、满文本和满汉合璧本。数百年来对于此书的版本流传出现了两种错误:一是光绪帝误认为此书只有满文本而进行了重新翻译刊布,形成了满汉合璧本;二是近代以来将此合璧本误认作是顺治年刊成的。针对这两种错误认识,需对此书的版本刊布情况进行辨别清理。

  • 标签: 《御制劝善要言》 满汉合璧 顺治帝 光绪帝 劝善
  • 简介:翻译科举是统治者为振兴国语骑射专为旗人而设的选官制度,此制设立之初虽参酌文场例,但许多制度与环节亦尚未规范与完整,雍、乾时期因应试人数不足或认为无法取中真才,使翻译科举未形成体系、时举时停。而嘉、道时期虽然面临着国语衰落的巨大压力,但为使翻译科举能够正常举行下去,做了多方调整,使其更加规范与完整。但此时旗人的国语水平已日落西山,翻译科举的持续举行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维护旗人生计、增广进身之阶的途径。

  • 标签: 嘉道时期 翻译科举 八旗子弟 国语骑射 进身之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