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胆管细胞是常见的肝内原发肿瘤类型,其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具有预后差、死亡率高的特点.数据调查显示,近年来该疾病发生人数持续增加,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医疗技术的进步为该疾病的诊断提供了科学基础,本文为了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该疾病的诊断价值,首先概述了胆管细胞瘤和播散方式,然后分析总结了CT诊断特征,最后提出鉴别注意事项.关键词胆管细胞;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317-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升前列腺小细胞的临床诊疗水平。方法采用核磁共振及病理活检辅助诊断,采用放射疗法。结果2017.01.05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为前列腺小细胞,免疫组化显示CD56阳性,Vimebtin阳性,其他均为阴性。放疗前MRI显示前列腺明显不规则增大,右侧髂血管间隙间增大淋巴结影,盆腔少量积液。放疗后MRI显示前列腺不规则增大,其内部有肿块大约9.7cm*6.8cm*9.4cm,可见包膜,膀胱充盈不佳,提示放疗无效。结论当前前列腺小细胞依赖病理检查确诊,临床放疗尚无较好疗效,其治疗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前列腺小细胞癌 病理 诊断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对于囊性肾细胞诊断价值,提高对囊性肾细胞的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分析我院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囊性肾细胞,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5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9岁,均为单侧,4例占据部分肾脏,1例累及全肾,并侵及输尿管;其中1例合并输尿上段结石;增强扫描表现为全肾或部分肾脏囊实性病变或囊壁不规则增厚,CT增强检查囊壁及实性成分均示不同程度强化,囊内液体成分无强化。结论囊性肾细胞在螺旋CT有较为特征性表现,CT增强扫描对囊性肾细胞的定性诊断及术前评估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细胞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术后病理证实的肾细胞,术前行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肾细胞表现为圆形、类圆形、稍低密度影为主,增强后实质部分强化,液化坏死区未强化。对减薄后的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显示下腔静脉及肾静脉内充盈缺损及动静脉瘘。术后病理证实为肾细胞29例,肾乳头状瘤7例。结论肾细胞的CT表现有明显特征性,多层螺旋CT对肾细胞的影像特征显示及诊断价值高。

  • 标签: 肾脏肿瘤 肾细胞癌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细胞食管的临床特征、治疗措施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3例小细胞食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普通组和综合组,普通组36例行常规手术治疗或放射治疗或化疗,综合组57例在常规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放化疗等进行综合治疗,最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存期。结果综合组近期临床疗效有效率为66.67%,显著高于普通组85.9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1);综合组中位生存期达到(18.3±2.4)个月,而普通组中位生存期仅(6.7±1.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1)。结论在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的基础上,采用有效的措施对小细胞食管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疗效显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小细胞食管癌 综合治疗 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不典型肺巨细胞一例。患者男,63岁,因体检发现肺占位1周就诊,4年内因多关节肿痛伴晨僵,多次就诊我院。2019年11月11日胸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示左肺下叶胸膜下病灶呈纵向附壁生长,见偏心性坏死,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见截断的小肺动脉分支。术后病理确诊为肺巨细胞

  • 标签: 肺肿瘤 巨细胞癌
  • 简介:摘要膀胱原发性透明细胞罕见,是泌尿外科的诊疗难题,目前大部分为个案或少量病例报道。膀胱原发性透明细胞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来源于米勒管上皮恶变。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查,临床表现主要为血尿,治疗主要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大部分病例预后不佳。

  • 标签: 膀胱 原发性透明细胞癌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检出最大径(超声测值)≤15 mm的微小肾细胞(minute renal cell carcinoma,MRCC)的应用价值及策略。方法分析2007年11月至2019年10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超声造影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MRCC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观察病灶常规超声及CEUS的声像图表现。常规超声观察肾肿瘤的大小、部位、回声、形态、边界及有无彩色血流信号。CEUS主要观察占位有无增强、增强减退表现及病灶内部灌注和均匀度。结果手术后病理证实透明细胞48例,乳头状4例,嫌色细胞1例。常规超声发现肿瘤完全位于肾内12个,余均稍凸向肾外;位于背侧的肿块10个,显示非常困难,需要仔细对照CT/MRI才能发现。常规超声显示MRCC多为实质高回声肿块,边界清或欠清,部分可伴有囊性成分,多数伴有不同丰富程度的血流信号。CEUS时MRCC主要表现为皮质期同步增强、达峰值呈富血供、实质期快速消退为主。比较MRCC常规超声和CEUS的表现,两者在肿块边界、血供和均匀度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425、20.247、7.185,均P<0.01)。结论CEUS能明显提高MRCC的检出率,优于常规超声。

  • 标签: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肾细胞癌
  • 简介:目的评价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HCC)的严重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5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1000次TACE术后出现的近期严重并发症.结果本组TACE包括上消化道大出血3次(0.3%),肝功能衰竭26例(2.6%),碘油肺栓塞5例(0.5%),碘油脑栓塞2例(0.2%)及肝脓肿2例(0.2%).结论肝癌TACE术后严重并发症直接影响到病人的预后,应重视并预防其发生,给予适当处理.

  • 标签: 肝细胞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并发症 TACE术 HCC 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肝细胞(HCC)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及序列测定法检测65例HBVDNA阳性的HCC和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基因型。结果在65例肝细胞患者中,B型16例(24.62%),C型49例(75.38%);在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B型42例(58.33%),C型30例(41.67%),肝细胞患者C型感染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x^2=15.91,P〈0.05);在肝细胞患者,B型感染者的平均年龄为40.12±8.91岁,C型为42.24±11.23岁(t=1.68,P〉0.05)。在B型感染者中男性14例,女性2例,C型中男性43例,女性6例(x^2=7.27,P〉0.01)。结论HBVC基因型与肝细胞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肝细胞癌 乙型肝炎病毒DNA 基因分型
  • 简介:背景和目的胃癌中印戒细胞(signet-ringcell,SRC)的预后及其化疗耐药性已有文献报道并存在争议。对此类肿瘤围手术期化疗的作用仍然存在质疑。本研究意欲评估在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SRC的预后。同时,比较非SRC和SRC的预后影响因素(其中包括围手术期化疗)。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参加单位包括法国的19个医疗中心。共纳入接受手术治疗的1799例连续胃腺癌病例,手术方式包括胃次全切除和全胃切除术。对胃窦行D2淋巴结清扫,对胃上部行改良的D2淋巴结清扫。SRC的诊断依据为病灶中存在含黏蛋白的孤立细胞群。结果共979(54.4%)例患者接受全胃切除。共899(50%)例患者诊断为SRC。较非SRC相比,SRC多发于女性、青年及营养不良患者,并ASA评分较低、肿瘤更大。非SRC及SR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1个月、26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SRC为胃癌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HR=1.182)。年龄〉60岁、皮革胃、邻近脏器侵犯为SRC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但不是非SRC胃癌患者的预后因素。相比于非SRC患者,术前及术后化疗对接受切除手术的SRC患者的预后无显著影响。结论相比于非SRC,SRC的预后不良、预后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围手术期的化疗敏感度差。因此,在将来的治疗相关研究中,非SRC及SRC应作为不同类型处理。

  • 标签: 印戒细胞癌 全胃切除术 胃窦癌 胃腺癌 预后影响因素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肝癌和肝癌破裂发生率差异很大。同肝癌一样,肝癌破裂病死率很高。肝癌破裂的原因,推论很多而且十分具有争议性。肝癌破裂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率很高。肝癌破裂的治疗主要分为3个处理阶段:(1)急症阶段。主要通过复苏治疗,稳定病人和停止肝癌破裂出血。停止肝癌破裂出血的方法包括改善病人凝血功能障碍,介入治疗(肝动脉栓塞)和手术治疗(围肝脏纱布填塞、肝动脉结扎、使用能量器械或化学制剂直接止血和急症期肝部分切除术)。(2)评估阶段。病人肝癌破裂停止出血后进行评估,包括病人整体情况、肝功能、肿瘤分期、肝癌(包括肿瘤位置)能否切除、剩余肝脏体积情况、是否伴有肝硬化或门静脉高压症。(3)决定性治疗阶段。该阶段主要分为治愈性和非治愈性。由于肝癌破裂是肝移植的禁忌证,肝部分切除术是唯一治愈性手段。术中使用蒸馏水或5-氟尿嘧啶灌洗腹腔,可有效降低术后肝癌腹膜转移率。肝部分切除术可在急症期(出血期间),延迟早期(肝癌破裂时间≤8 d)或延迟晚期(肝癌破裂时间>8 d)施行。在急症期或延迟早期施行肝部分切除术,术后肝癌腹膜转移率比延迟晚期低。肝癌破裂停止出血后,对于无法施行肝部分切除术的病人,其治疗方法与没有肝癌破裂的病人无较大差别。在可施行肝部分切除术的病人中,手术是最好的治疗手段。肝部分切除术病人的远期生存率高于其他任何非手术治疗(包括经肝动脉栓塞或化疗栓塞)。

  • 标签: 肝肿瘤 肝癌破裂 破裂机制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1例膀胱大细胞未分化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加强对该病的认识。膀胱大细胞未分化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须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肿瘤侵袭性强、进展快,治疗上以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为主。

  • 标签: 膀胱 未分化癌 大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经过对比分析,切实地分析印戒细胞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我院从1996年12月至2012年10月间收治的胃印戒细胞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A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非印戒细胞患者,作为对照组(B组),对这两组受检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男女比例上,观察组为1.51,对照组为2.3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病年龄上,观察组的<60岁的患者有44例(44%),对照组的<60岁的患者有30例(30%)(P<0.05);在Ⅰ期的胃癌患者中,观察组有31例,为31%,Ⅰ期以上的,观察组占据所有晚期胃癌患者的23%(P<0.05);在肿瘤浸润深度达T1以上的比较中,观察组为69%,对照组为87%(P<0.05);在淋巴结转移率和肿瘤发生部位上,这两组比较没有显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青女性的胃印戒细胞发病率比较高,需要慎重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治、早治疗的原则,尽量在病情早期进行治疗。

  • 标签: 胃印戒细胞癌 病理特征 肿瘤浸润深度 淋巴结转移率
  • 简介:摘要肝细胞(HCC)是肝脏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在慢性肝脏损害基础上由肝硬化结节发展演变为HCC的多步癌变模式和主要病理改变已得到公认,这些改变成为了影像学检出、诊断和评价HCC的重要依据。本文拟对肝硬化结节多步癌变的病理特征、HCC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归纳总结,旨在加深影像医师对HCC影像表现的认识,帮助提高影像诊断HCC的能力。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硬化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诊断,鉴别
  • 简介:目的提高对膀胱小细胞的认识水平。方法对4例膀胱小细胞的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中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69.5。其中3例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加化疗,1例行姑息性膀胱全切。3例死于肿瘤复发,平均生存20个月,1例存活7年。结论原发性膀胱细胞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根治性膀胱全切加联合化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膀胱肿瘤 小细胞癌
  • 简介:目的分析手术治疗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8月至2006年6月26例行手术治疗的食管小细胞患者,所有患者均随访1~5年,对手术治疗后的效果,患者1、3、5年生存率进行观察.结果26例食管小细胞患者后术后TNM分期Ⅰ期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6/6),66.67%(4/6),33.33%(2/6).TNM分期Ⅱ期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2.86%(6/14),7.14%(1/14),0(0/14).TNM分期Ⅲ期生存率分别为33.33%(2/6),0(0/14),0(0/14).患者死亡原因均为肿瘤转移至肝、肺等部位.结论原发性食管小细胞预后极差,外科手术是治疗I、Ⅱ期病例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后化疗可提高疗效;对于Ⅲ、Ⅳ期病例,则应以化疗和放疗为主要治疗手段.

  • 标签: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 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TACE和微波固化消融联合治疗肝细胞的疗效。方法治疗组:TACE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微波消融(PMCT)联合治疗肝细胞46例;对照组:TACE治疗肝细胞40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1a、2a、3a生存率分别是65%、30%、15%和30%、10%、0,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5)。两组的局部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20%、85%和25%、70%,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0.013,P=0.6,x^2=1.35,P=0.25)。结论TACE和微波固化消融联合治疗可望成为肝细胞的治疗途径之一。

  • 标签: 肝细胞癌 TACE 经皮肝穿刺微波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