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月妊娠引产产妇应用宫颈双囊扩张联合小剂量缩宫素促宫颈成熟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抽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孝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足月妊娠引产产妇68例,按照促宫颈成熟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小剂量缩宫素促宫颈成熟,观察组予以宫颈双囊扩张与小剂量缩宫素促宫颈成熟。回顾性比较两组促宫颈成熟效果、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产妇并发症、新生儿结局以及随访半年时产妇性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6.341,P<0.05)。观察组经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χ2=5.904,P<0.05),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2.527,P<0.05),产妇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χ2=5.247,P<0.05)。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观察组产妇性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双囊扩张联合小剂量缩宫素用于足月妊娠引产,可促宫颈成熟,提高阴道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与产妇并发症,且能提高产后性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

  • 标签: 引产 足月妊娠 促宫颈成熟 宫颈双球囊扩张 小剂量缩宫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Jack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DKP)与Kyphon囊扩张后凸成形术(B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术后伤椎高度丢失与邻近椎间盘退变的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5月至2016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94例OVCF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DKP组(采用DKP治疗)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72.4±9.2)岁,骨密度值(-3.99±0.88)SD,病程(0.7±0.4)个月。BKP组(采用DKP治疗)64例,男28例,女36例;年龄(71.6±14.3)岁,骨密度值(-4.08±0.63)SD,病程(0.6±0.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 d及术后36个月伤椎高度变化、邻近椎间盘高度指数百分比(DHIP)和椎间盘退变的Pfirrmann分级。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伤椎前缘、中间高度及DHIP均低于术后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KP组、BKP组术后36个月椎间盘高度指数百分比(79.86%±4.48%、80.24%±6.8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7,P=0.782)。DKP组、BKP组分别有36、84例患者Pfirmman分级发生退变,两组椎间盘退变发生率(60.0% vs. 6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0,P=0.454)。结论DKP和BKP治疗OVCF远期均可能出现伤椎高度丢失和相邻椎间盘退变,但两组椎间盘退变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折,压缩性 椎体成形术 Jack椎体扩张器 椎体高度丢失 椎间盘退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血管壁MRI(VW-MRI)评估药物涂层囊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7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资料,年龄22~73(49±15)岁,其中男15例,女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SeQuent Please药物涂层囊再通治疗并在术前1周及治疗后2~3个月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常规MRI及VW-MRI。评估血管内治疗前后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长度、强化幅度及管腔狭窄率的变化。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以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斑块特征预测术后疗效的价值;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法对VW-MRI与DSA测量管腔狭窄率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VW-MRI显示药物涂层囊血管内治疗后斑块的面积[(1.86±1.28)mm2]、长度[3(2,4)mm]、强化幅度[(60±20)%]及管腔狭窄率[(28±16)%]均小于治疗前[分别为(5.97±1.15)mm2,t=10.93,P<0.001;7(6,9)mm,Z=-3.94,P<0.001;(107±46)%,t=4.26,P<0.001;(89±5)%,t=17.27,P<0.001]。斑块的面积、长度、强化幅度对评估血管内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86、0.74)。血管内治疗前后VW-MRI和DSA对管腔狭窄率的测量呈正相关(r治疗前=0.66,P<0.001;r治疗后=0.96,P<0.001),并具有一致性。结论VW-MRI可以从粥样硬化斑块基本特征及管腔狭窄程度的变化评估药物涂层囊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是一种较好的影像学随访手段。

  • 标签: 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选择不同直径胸管是否加负压引流对胸腔引流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行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300例患者,将其分为A和B两组,每组150例,A组术后放置1根28#胸腔引流管,B组术后放置1根20#胸腔引流管+1根沟槽负压引流。结果分别比较A、B两组间患者手术后胸腔引流量、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疼痛、术后需行胸腔穿刺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A、B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术后病理类型、手术切除范围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胸腔引流总量[(1 010.31±525.29)ml对(985.35±403.93)ml]和胸腔引流管总留置时间[(5.69±2.55)天对(5.42±1.94)天]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直径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5.69±2.55)天对(2.88±0.6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12.64±2.89)天对(11.25±1.62)天]与总住院费用[(64 327.00±3 587.04)元对(62 899.00±1 588.8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VAS评分方面,术后1天(3.66±0.51对3.57±0.49)、术后2天(4.09±0.48对4.17±0.53)、术后3天(5.62±0.87对5.85±1.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天(4.47±1.01对3.51±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需行胸腔穿刺发生率A组为10%,B组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使用细管引流,并加用1根负压引流,不会导致患者术后疼痛加重,负压引流可带管出院,从而节省患者住院时间,并可显著控制术后患者行胸腔穿刺发生率,进而降低患者所需术后总费用。

  • 标签: 细管 单操作孔 肺癌根治术 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下输尿管成形术与输尿管镜下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84例良性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下输尿管成形术治疗,研究组行输尿管镜下囊扩张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血液学指标水平变化和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有效率及并发症(血尿、发热、疼痛)发生率。结果手术前、后,两组的血液学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的血肌酐、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白细胞计数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的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输尿管成形术与输尿管镜下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均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术后并发症少,但输尿管镜下囊扩张术可进一步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且患者术后恢复更为迅速。

  • 标签: 尿道狭窄 输尿管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 扩张术 输尿管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祛痰清窍汤联合咽鼓管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咽鼓管囊扩张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祛痰清窍汤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4.029,P=0.044,P

  • 标签: 祛痰清窍汤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脂表皮生长因子8(MFG-E8)抑制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对Toll样因子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MFG-E8组,每组30只,Reyers法制备大鼠DVT模型,MFG-E8组大鼠每日给予rhMFG-E8 20 μg/kg尾静脉注射,连续7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采取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及内容物组织病理学变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细胞TLR4、NB-κBp65(p65)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10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模型组可见腔静脉内广泛血栓形成,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第3天达到高峰,血栓湿重[(23.6±2.42) mg],干重[(4.32±0.39) mg],而MFG-E8组腔静脉内血栓明显减少,第3天血栓湿重[(14.37±1.85) mg],干重[(3.02±0.27) mg],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82、8.667,P<0.05);模型组TLR4表达术后第3天达高峰(1.39±0.15),MFG-E8组TLR4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0.51±0.03,t=18.192,P<0.05);模型组NF-κBp65表达术后第3天达高峰(1.25±0.13),MFG-E8组NF-κB p65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0.57±0.04,t=15.810,P<0.05);模型组TNF-α表达术后第3天达高峰[(358.1±12.36) pg/ml],MFG-E8组TNF-α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205.12±7.33) pg/ml,t=33.665,P<0.05];模型组IL-1β表达术后第3天为(52.73±5.33) pg/ml,MFG-E8组IL-1β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30.14±2.97) pg/ml,t=11.708,P<0.05];模型组IL-4表达术后第3天达低峰[(28.11±4.34) pg/ml],MFG-E8组IL-4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48.23±4.90) pg/ml,t=9.720,P<0.05];模型组IL-10表达术后第3天达低峰[(13.82±2.53) pg/ml],MFG-E8组IL-10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30.87±3.42) pg/ml,t=12.674,P<0.05]。结论MFG-E8可能通过下调TLR4/NF-κB信号通路,降低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水平,提高抑炎细胞因子IL-10、IL-4水平来抑制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 Toll样因子受体4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囊肺动脉成形术(BPA)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EA)术后残余/复发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纳入2004年11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PEA的CTEPH患者76例,其中发生PEA术后残余/复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17例,9例采用BPA治疗。收集患者基线资料、PEA及BPA前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超声心动图、WHO功能分级、N末端脑钠肽前体等数据,并在末次BPA后进行至少6个月的随访。采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EA术后残余/复发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率为22.4%(17/76)。9例残余/复发肺动脉高压患者在PEA术后进行了BPA治疗,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52.6±10.8)岁,年龄范围为36~71岁。PEA术后与BPA治疗前的间隔时间为(54.9±64.5)个月,进行BPA次数为(2.7±1.1)次。末次BPA后与首次BPA治疗前相比,mPAP从(41.1±9.1) mmHg降低至(35.0±5.6) mmHg(t=3.21,P=0.012),PVR从(601.3±289.4) dyn·s/cm5降低至(414.5±284.1) dyn·s/cm5(t=1.10,P=0.386)。BPA前后右心室结构和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PA治疗前WHO功能分级Ⅰ/Ⅱ级患者7例,Ⅲ/Ⅳ级患者2例,治疗后均达到Ⅰ/Ⅱ级(Z=1.41,P=0.157)。在BPA治疗过程中,1例出现咯血,经内科治疗后改善。1例患者在BPA术后4个月后死于脑出血。结论BPA可进一步降低CTEPH患者PEA术后的肺动脉高压及改善右心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血栓栓塞 效率,有效性 安全性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球囊肺动脉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经皮穿刺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应用效果。方法: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取样65例,双盲信封法分组,于2019年12月至2022年02月给予PKP治疗(n=34,试验组)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n=31,参照组),对比中线高度、伤椎前缘、ODI评分、Barthel 指数。结果:治疗1年,试验组中线高度(25.87±1.43)mm,伤椎前缘(24.89±0.87)mm,Barthel 指数(81.89±4.77),比参照组高,ODI(34.47±4.83)分,比参照组(42.18±4.70)分低,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应用PKP术可优化疗效,减轻伤椎功能障碍,促进伤椎高度恢复,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功能障碍 压缩性骨折 手术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构建的负载局部缓释给药的唑来膦酸(ZOL)-明胶纳米微(GNPs)聚多巴胺(PDA)涂层多孔钛合金支架对破骨细胞的生物学影响。方法基于电子束熔融技术构建多孔钛合金支架,利用去溶剂化法制备不同ZOL浓度(0、1、10、50、100、500 μmol/L)的ZOL-GNPs,两者复合构建负载ZOL-GNPs的PDA涂层多孔钛合金支架并进行表征分析,并对3种不同状况支架(裸多孔钛合金支架、PDA涂层多孔钛合金支架、负载ZOL-GNPs的PDA涂层多孔钛合金支架)进行生物力学检测,分别在第1、4、7、14、21、28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药物释放检测。将破骨细胞与上述不同ZOL浓度的新型支架相复合,利用实时定量(RT)-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破骨细胞相关基因表达;利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破骨细胞相关蛋白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负载ZOL-GNPs的PDA涂层多孔钛合金支架,电镜扫描显示GNPs成性好,表面光滑,分散均一,粒径为(243.6±63.4)nm,ZOL-GNPs均匀复合于支架的表面及孔隙内,球形规整无粘连。生物力学实验结果显示3种不同状况下多孔钛合金支架的弹性模量分别为(1.81±0.12)、(1.80±0.23)、(1.81±0.15)G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孔钛合金支架在第1天的释药百分比明显较高,在随后的27 d中,药物释放逐渐缓慢增加。低浓度ZOL支架组中,细胞黏附增殖较多;50 μmol/L组中则出现球状细胞;随后随着浓度的升高,球状细胞增多,甚至发生凋亡。RT-PCR结果显示Ctsk基因和TRAP基因在随着ZOL浓度升高而升高,其中在50 μmol/L时表达最高,然后随浓度升高而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Ctsk与TRAP的表达水平与其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趋势相似。结论构建的一种负载ZOL-GNPs的PDA涂层多孔钛合金支架不但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还具有局部药物缓释抗OP作用;当ZOL浓度为50 μmol/L时,更有利于抑制破骨细胞生成。

  • 标签: 骨质疏松 破骨细胞 纳米粒子 唑来膦酸 多孔钛合金支架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主支支架联合边支预埋囊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PCI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纳入研究,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单导丝边支保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主支支架联合边支预埋囊术治疗。从多角度进行治疗效果分析。结果 观察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皮冠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主支支架 边支预埋球囊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主支支架联合边支预埋囊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PCI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纳入研究,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单导丝边支保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主支支架联合边支预埋囊术治疗。从多角度进行治疗效果分析。结果 观察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皮冠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主支支架 边支预埋球囊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边支斑块主动转移单支架术与拘禁囊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展开对比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使用拘禁囊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则使用边支斑块主动转移单支架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更低,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更好。(P<0.05)结论 同拘禁囊技术相比,边支斑块主动转移单支架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支病变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更好的保证手术效果,对主边支再次狭窄等不良情况进行预防。

  • 标签: 临床应用效果 边支斑块主动转移单支架术 拘禁球囊技术 冠状动脉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Bakri囊填塞术治疗中央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68例中央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时间2021年02月-2022年02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4例,行宫腔填纱术治疗,观察组34例,行Bakri囊填塞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输血量、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4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中央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Bakri囊填塞术治疗安全性高,有效性高,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Bakri球囊填塞术 宫腔填纱术 中央型前置胎盘 剖宫产术 产后出血 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采用导尿管囊扩张术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患者对其吞咽功能改善效果。方法 抽选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患者94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措施,观察组加用导尿管囊扩张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中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脑卒中 环咽肌失弛缓 吞咽障碍 导尿管球囊扩张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级递增运动对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联合主动脉囊反搏(intra 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IABP)支持下高危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效果。方法采用四级递增运动训练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1例ECMO联合IABP共同保护下PCI治疗的高危冠心病患者,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66±18)岁。回顾总结对其进行早期分步运动训练干预,一级运动术后至ECMO拔出前,二级运动ECMO拔出后至拔出后48 h,三级运动ECMO拔出后48 h至搬出冠心病监护室(CCU),四级运动搬出CCU后。经过四级递增运动训练,总结评价患者术后器械应用情况、导管应用情况、并发症、术前及递增运动训练后出院前的深静脉血栓评分、下肢肌力、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评分等。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11例患者,应用ECMO最长时间139 h,IABP最长206 h;导管应用情况:11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9例留置有尿管,2例应用无创呼吸机。运动结局:7例患者顺利完成运动训练,4例在输血治疗后完成;深静脉血栓评分术前与出院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1±1.37)分比(10.00±1.26)分,P=0.012],在焦虑自评量表结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27±11.58)分比(48.54±8.67)分,P<0.001],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结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18±4.81)分比(13.18±3.97)分,P=0.045]。结论在全面评估和监护下,四级递增运动训练方法能够对高危冠心病行PCI患者在ECMO联合IABP的器械支持保护下,改善其心肺运动,提升下肢运动耐力,减少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可以在严密评估和监护下开展早期运动训练。

  • 标签: 冠心病 运动训练 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球囊反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行体外心肺复苏(ECPR)的院内心搏骤停患者使用主动脉内囊反搏(IABP)对住院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原始研究连续纳入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韩国三星医疗中心进行ECPR的696例院内心搏骤停患者,按照是否使用IABP分为ECPR组和ECPR+IABP组。采用Cox回归和倾向性评分匹配(PSM)评估患者使用IABP与住院病死率之间的独立关联性,使用标准化均数差(SMD)检查PSM程度。绘制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将倾向分数作为权重,采用多元回归模型、逆概率加权(IPW)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体外膜肺氧合(ECMO)撤机成功率以及神经系统功能预后情况。结果最终纳入199例行ECPR的院内心搏骤停患者,其中男性120例,女性79例;年龄(60.0±16.8)岁。31例(15.6%)联合使用IABP,168例(84.4%)单纯行ECPR。总体住院病死率为68.8%(137/199)。使用1:1近邻匹配算法,卡钳值为0.2。选择以下变量生成倾向得分,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婚姻状况、保险、入院类型、服务单位、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白细胞计数。倾向性评分后,24对患者成功匹配,其中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龄(63.0±12.8)岁。ECPR组和ECPR+IABP组住院病死率分别为72.6%(122/168)、48.4%(15/31)〔风险比(HR)=0.48,95%可信区间(95%CI)为0.28~0.82,P=0.007〕。与单独使用ECPR相比,多元回归模型、调整倾向性评分、PSM和IPW模型分析显示,使用IABP的ECPR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明显降低(HR分别为0.44、0.50、0.16和0.49,95%CI分别为0.24~0.79、0.28~0.91、0.06~0.39和0.31~0.77,均P<0.05)。联合应用IABP可提高成人心搏骤停患者的ECMO撤机成功率〔优势比(OR)=8.95,95%CI为2.72~29.38,P<0.001〕,改善神经系统预后(OR=4.06,95%CI为1.33~12.40,P=0.014)。结论对于行ECPR的院内心搏骤停患者,联合使用IABP与较低的住院病死率、较高的ECMO撤机成功率以及较好的神经系统预后独立相关。

  • 标签: 体外心肺复苏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住院病死率 倾向性评分匹配
  • 简介:【摘要】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与椎体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性单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邻近椎体骨折、伤椎再骨折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为病例搜集时间段,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性单椎体压缩骨折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KP组22例和PVP组23例,分别行椎体囊扩张后凸成形术、经皮椎体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cobb角度、伤锥前缘高度及其邻近椎体骨折、伤椎再骨折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PKP组cobb角度小于PVP组,伤锥前缘高度高于PVP组(P<0.05)。两组邻近椎体骨折、伤椎再骨折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PVP相比,PKP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性单椎体压缩骨折,具有更好的效果。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 原发性骨质疏松性单椎体压缩骨折 邻近椎体骨折 伤椎再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