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膝关节外伤诊断中磁共振、螺旋CT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2021年8月至2022年6月,膝关节外伤患者共收治60例,就诊患者以磁共振、螺旋CT方式进行检测,结果比较。结果:磁共振疾病检出率较螺旋CT疾病检出率略高(P<0.05),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磁共振疾病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等良好(P<0.05)。结论:膝关节外伤检测,以磁共振疾病检测作用及诊断效果更具优势性,检测开展后,能够准确检出患者所患外伤类型,疾病诊断精准度较高。

  • 标签: 磁共振 螺旋CT 膝关节外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颅脑外伤术后脑积水患者的高危因素开展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2年3月在我院行颅脑外伤手术治疗的患者共20例,对患者手术后的脑积水因素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患者的Logistic分析结构中主要危险因素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结论:对患者行妥善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脑积水 颅脑外伤 高危因素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重症脑外伤手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收治的重症脑外伤手术患者7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抽签法分成各有35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护理前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重症脑外伤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外科临床治疗方案及效果,以期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治疗危重颅脑外伤患者。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50例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研究。将双盲对照原则作为本次实验所选患者的分组依据,在本次实验中,研究人员应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常规治疗联合手术治疗来完成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治疗任务,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改良巴氏指数)及意识状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变化情况,并实施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及实验组所选患者中治疗效果优异及治疗效果一般的人数分别为19人及23人,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00%及92.00%,组间数据之间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p<0.05);对照组及实验组所选患者治疗前改良巴氏指数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得分之间不存在突出的差距,(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改良巴氏指数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得分均出现了明显的提升,且组间数据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距,(p<0.05)。结论:在危重颅脑外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规治疗联合手术治疗的应用价值较高,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单一实施常规治疗。

  • 标签: 神经外科 危重颅脑外伤 常规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外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表现症状,探讨分析法医学伤残鉴定的依据和方法。方法:选择某市于2019年1月-2021年1月发生的外伤性胫骨平台骨折的60例伤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回顾性分析伤者的案例资料,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论证,得出以下结果:60例病例中有11例(18.33%)未达伤残等级,48例(80.00%)为10级伤残,1例(1.67%)为9级伤残。60例伤者中十级伤残案例最多48例(80.0%2),未达伤残11例(18.33%),九级伤残1例(1.67%)。X检查有47例(78.33%)鉴定为九级与十级伤残者,CT检查有13例(21.66%),合并MRI检查有韧带损伤有38例(63.33%)。结论:外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法医学的伤残鉴定应建立在了解伤者的关节活动度的状态下进行,同时经过辅助检查后,对伤者的严重程度、诊断方法、治疗的方法、年龄、性别等进行综合评估,以《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为依据,以期提高外伤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法医学伤残鉴定的准确度。

  • 标签: 外伤性胫骨平台骨折 法医学 伤残 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早期康复护理在颅脑外伤术后患者中的意义展开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本院进行颅脑外伤手术的82名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采用奇偶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名,对照组使用术后常规性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格拉斯昏迷评分(GCS),满分为15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意识越清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外伤术后患者的护理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预后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效果理想,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肝脾外伤患者临床诊断过程中超声造影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22年01月--2023年01月我院急诊接收132例疑似肝脾损伤患者作为临床诊断对象,入院之后均进行常规超声检查、超声造影检查,参照手术病理,比较常规超声、超声造影诊断效能。结果:常规超声确诊101例肝脾损伤患者,占76.52%;超声造影确诊122例肝脾损伤患者,占92.42%,二者结果差异明显(P

  • 标签: 肝脾外伤 临床诊断 超声造影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焦点式心理护理在眼外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6-2022.6在我院医治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焦点式心理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与总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情绪分数低于对照组,满意度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理眼部外伤手术患者中,采用焦点式心理护理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升满意度。

  • 标签: 焦点式心理护理 眼外伤手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抢救护理在重症颅脑外伤(SCT Severe cranial trauma)患者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在我院急诊室2020年12月份至2022年12月份收治的SCT者中选出70例,参照组35例SCT者接受常规急诊护理(2020.12-2021.12),急诊急救组患者自2022年1月份应用急诊抢救护理对策,比较GOS评分比例与满意率、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参照组与急诊抢救组STC患者GOS5分占比率45.71%、77.14%;患者家属满意率74.29%、97.14%,急诊急救组数据偏高;干预后VM值(58.44±4.51)cm/s、(62.99±4.61)cm/s,PI值(0.91±0.12)、(1.15±0.14),急诊急救组偏高,RI值(0.57±0.06)、(0.41±0.06),急诊急救组数据较低,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小于0.05)。结论:急诊急救护理对策有改善SCT者神经状态,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作用。

  • 标签: 急诊抢救护理 重症颅脑外伤 血流动力学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致迟发性脾破裂的临床法医鉴定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我中心对21例外伤致迟发性脾破裂患者采取外伤史采集、病情了解、静脉血生化检验、腹部B超、CT扫描以及手术病理学研究等手段进行临床法医鉴定措施,分析各项临床措施对提高外伤致迟发性脾破裂临床法医鉴定的作用。结果:外伤致迟发性脾破裂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表现,静脉血生化检验指标中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值,B超提示存在腹腔积液,CT扫描结果可见脾实质存在低密度区,脾脏轮廓模糊;结合手术治疗措施及病理结果验证,本组患者脾破裂等级结果为Ⅰ级破裂、Ⅱ级破裂、Ⅲ级破裂、Ⅳ级脾破裂,法医鉴定伤残等级情况如下:八级伤残8例、九级伤残5例、十级伤残6例、不构成伤残2例。结论:外伤致迟发性脾破裂的临床法医鉴定难度较大,结合患者腹痛症状、静脉血生化检验结果、腹部影像学特征以及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可提高外伤致迟发性脾破裂的临床法医鉴定质量,确保法医鉴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 标签: 外伤 脾破裂 临床特征 法医鉴定
  • 简介:【摘要】探索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非手术治疗期间的有效护理方法,避免突然大出血而导致意外的发生,保证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 标签: 外伤性脾破裂 非手术治疗 综合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即刻种植及延期种植美学修复治疗用于上前牙外伤脱落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10例上前牙外伤脱落患者为研究主体,时间2020年4月-2021年4月,5例开展即刻种植美学修复、5例开展延期种植美学修复,对比即刻种植及延期种植修复效果。结果:即刻种植美学修复后,患者骨高度高于延期种植修复、骨长轴的角度低于延期种植修复,P<0.05;即刻种植美学修复后,患者牙齿色泽、附着高度、整体美观度、咀嚼功能等评分均高于延期种植修复,P<0.05。结论:上前牙外伤脱落患者选取即刻种植修复,可提升牙齿美观度、增强修复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上前牙外伤脱落 即刻种植修复 延期种植修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用于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入组时间:2020.2--2022.12,脑外伤患者40,随机分组(试验组、对照组),分析护理价值。结果:护理后,试验组NIHSS评分与GO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早期康复护理方式对脑外伤患者提供服务,可改善其症状功能评分,提升护理效果。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外伤 NIHSS评分 GOS评分 血流动力学指标
  • 作者: 陈红梅 朱倩 蔡霞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07-07
  • 出处:《健康女性》2021年51期
  • 机构:南充市中心医院 四川南充 637000
  • 简介:摘要:目的:就优质护理服务对急诊脑外伤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诊脑外伤患者,对其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结果:经相应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明显改善,进一步促进了其护理满意度的提高。结论:在急诊脑外伤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有利于改善整体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急诊脑外伤 效果
  • 简介:摘要探讨学龄前儿童面部外伤美容缝合术后如何预防感染,达到有效的延续护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全军烧伤整形外科中心经治面部外伤急诊行清创美容缝合术学龄前患儿630例,男412例、女218例;年龄3~6岁,平均4.4岁。通过常规术前、术后护理,重点开展伤口延续护理管理模式,对患儿行术后延续护理3个月,观察延续护理模式的效果。630例患儿中,术后伤口感染12例、痂下愈合8例、瘢痕形成14例、色素沉着36例,其余患儿伤口均一期愈合,且无瘢痕形成及色素沉着,达到患儿家长要求及预期效果。高质量延续护理有利于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可降低患儿再复诊率、入院率、急诊率,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面部外伤 美容缝合 延续护理
  • 简介:摘要外伤后破伤风是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最主要类型。伤口处置和合理使用破伤风免疫制剂对预防外伤后破伤风、降低破伤风发病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中华预防医学会组织专家组制定了外伤后破伤风预防处置和预防接种门诊建设专家共识,本共识依据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破伤风立场文件,结合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介绍了外伤后破伤风预防处置的基本流程、破伤风主动和被动免疫制剂的合理使用方法以及预防接种门诊设置基本要求,以指导外伤后破伤风预防工作。

  • 标签: 破伤风 外伤后破伤风 伤口预防处置 破伤风免疫制剂 预防接种门诊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开放性眼外伤无光感者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8年间开放性眼外伤无光感者723例(729只眼)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年龄、性别、致伤原因、治疗方式及治疗效果等,随访6~12个月。结果患者年龄4~93(40.5±16.5)岁。其中4~7岁者44例、8~18岁者35例、19~40岁者233例、41~60岁者329例、60岁以上者82例。男598例(82.7%),女125例(17.3%)。穿孔伤者504只眼(69.1%),眼内异物者103只眼(14.1%),贯通伤(二次穿孔伤)者31只眼(4.3%),眼球破裂者91只眼(12.5%)。二期手术治疗者574例(580只眼):360只眼行眼内容摘除术或眼球摘除术,220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术。末次随访时视力为光感64只眼(29.1%),手动~数指者42只眼(19.1%),0.02及以上者11只眼(5.0%)。闭漏斗样视网膜脱离及脉络膜脱离是玻璃体切除术后视力无改善的影响因素(OR=8.56,95% CI:4.47~16.37,P<0.001;OR=2.51,95% CI: 1.27~4.93,P=0.008),伤口位于Ⅲ区者较Ⅰ区者治疗结果差(χ2=7.66,P=0.022)。结论部分开放性眼外伤无光感眼通过玻璃体手术有可能获得一定的视力。眼外伤无光感者发病年龄呈现两高峰,分别为4~7岁、41~50岁。伤口分区、闭漏斗样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可影响治疗效果。

  • 标签: 眼损伤,穿透性 玻璃体切除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高压氧疗在手外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选取在2020.8--2021.6期间就诊治疗的46例手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均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临床联合高压氧疗,同时实施高压氧疗护理保障,探究对于手外伤患者临床疾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外伤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拆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度对照组患者短,P<0.05;实验组手外伤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91.30%高于对照组患者65.21%优良率,P<0.05。结论:手外伤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高压氧疗联合采取护理措施,能够优化患者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手外伤患者 高压氧疗 临床应用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