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例全面发育落后的婴儿进行临床和遗传学分析,明确其病因。方法采集患儿及其家系成员的病史,应用实验室检查、遗传代谢病筛查和新一代测序技术对该家系进行临床和遗传学分析。结果先证者临床表现为对声音反应不灵敏,竖头不稳,不能翻身、逗笑,不认识母亲。实验室检查血乳酸、血糖等正常,尿有机酸中3-甲基戊烯二酸、3-甲基戊二酸水平增高,提示为"3-甲基戊烯二酸尿症可能"。头颅磁共振扫描显示胼胝体压部T1W信号偏低,髓鞘化落后于月龄。高通量测序发现CLPB基因存在复合杂合变异c.1085G>A和c.1700A>C,分别遗传自父亲和母亲,二者均为新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标准,两个变异均预测为疑似致病变异。结论该患儿可能为CLPB基因变异引起的3-甲基戊烯二酸尿症Ⅶ型。高通量测序技术为分析该类疾病提供了有力的诊断工具。

  • 标签: 3-甲基戊烯二酸尿症 CLPB基因 新一代测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 C检测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笔者医院2017年 3月 -2019年 3月 70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同时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的 700例健康人群,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 C检测,并将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27.8±5.6) mg/L;血清胱抑素 C水平为( 1.96±0.52) mg/L; β2微球蛋白水平为( 0.21±0.08) mg/L;患者 IgG水平为( 4.79±1.13) 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P<0.05。 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疾病发作24h内,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 C水平明显升高,因此,可以将其作为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检测指标。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 血清胱抑素 C 慢性肾小球肾炎
  • 简介:摘要 留置导尿是临床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广泛的应用于骨科大手术前后 ,但留置 导尿 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有诸多并发症。同时插管后还可引起患者不适、妨碍早期活动 ,影响康复进程 。本文主要对加速康复外科 理念 下 创伤 骨 折 患者留置尿管舒适度作一 综 述,加速 创伤骨折 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围手术期 留置尿管 舒适度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尿沉渣计尿器采集尿液标本在尿液有形成分检测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尿液检查的 2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患者分别使用不同尿液收集设备采集中段尿液,以尿液尿沉渣计尿器采集的尿液标本作为观察组,以一次性中段尿液收集器采集的尿液标本作为对照组,采集尿液后使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进行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并镜检。以镜检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两组对红细胞、白细胞、管型诊断的准确度。结果:使用尿液尿沉渣计尿器采集尿液标本进行尿液有形成分检测对红细胞准确度( 94.6% vs 90.6%),白细胞的准确度( 95.0% vs 91.7%),管型的的准确度( 97.1% vs 94.9%)均高于使用一次性中段尿液收集器采集尿液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尿液尿沉渣计尿器采集尿液标本有利于提高对尿液有效成分分析的准确性,值得临床实践应用推广。

  • 标签: 尿液尿沉渣计尿器 一次性中段尿液收集器 尿液标本 尿液有形成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uNGAL)、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及尿肾损伤分子-1(uKIM-1)的联合检测老年急性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泰山疗养院住院的老年患者184例,根据急性肾损伤网络(AKIN)标准为诊断标准,诊断AKI组116例(1期55例、2期39例、3期24例),非AKI组68例,检测并比较各组尿NGAL、NAG、KIM-1水平,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3项生物学标志物对AIK的诊断价值。结果①AKI组尿NGAL、NAG、KIM-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期尿NGAL、NAG、KIM-1明显高于2期和1期,2期明显高于1期(P<0.05);②尿NGAL、NAG、KIM-1单独诊断AKI的AUC分别为0.734、0.804、0.705;③3项标志物联合诊断AKI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9%、90.7%,高于各单项诊断。结论尿NGAL、NAG、KIM-1是诊断AKI的较好指标,联合诊断对高龄老年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有着更重要的价值。

  • 标签: 急性肾功能不全 老年人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膜糖蛋白类 肾损伤分子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尿醛固酮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诊断性能评价。选取2019年1月到10月间符合入组标准的住院患者413例,其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53例。测定立位2 h血浆醛固酮浓度(PAC)及肾素浓度(DRC),留取24 h尿液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尿醛固酮。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尿醛固酮及尿醛固酮与肾素浓度比值(UADRR)在筛查PA中的价值,并与血浆醛固酮肾素浓度比值(ADRR)筛查PA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考察尿钠大于200 mmol/24 h、老年患者或低血钾患者中尿醛固酮在筛查PA中的应用价值。结果LC-MS/MS检测尿醛固酮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5(95%CI 0.679~0.767),最佳切点为7.13 μg/24 h,低于ADRR的ROC曲线下面积(0.958, 95%CI 0.934~0.975)。UADR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7(95%CI 0.920~0.966),最佳切点为1.11(μg/24 h)/(μIU/m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7%和89.0%,与ADRR无统计学差异。当24 h尿钠含量大于200 mmol时,尿醛固酮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4(95%CI 0.730~0.910),最佳切点值为9.31 μg/24 h,该切点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9%和68.7%。对于60岁以上老年患者,尿醛固酮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0(95%CI 0.770~0.925),最佳切点值为6.91 μg/24 h,该切点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和81.3%。当入院血钾水平小于3.50 mmol/L时,尿醛固酮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2(95%CI 0.684~0.917),最佳切点值为10.63 μg/24 h,该切点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和66.7%。结论LC-MS/MS检测尿醛固酮可为临床筛查PA提供参考,且在24 h尿钠大于200 mmol、老年患者或低血钾患者中筛查性能更优,若联合肾素浓度检测可提供与ADRR相当的筛查价值。

  • 标签: 醛固酮增多症 醛固酮 尿分析 串联质谱法 色谱法,液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早期尿管拔除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0月在某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3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术后留置尿管时间>12 h;观察组采用ERAS理念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术后留置尿管时间≤12 h。比较两组患者排尿相关评价指标和顾客满意度量表得分。结果研究过程中,每组各有1例患者因并发症退出。观察组患者首次拔除导尿管后小便自解59例(92.19%)、尿潴留重新置管5例(7.81%)、尿路刺激征8例(12.50%)、尿常规异常7例(10.9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334、0.083、0.094、0.403;P>0.05)。观察组排尿疼痛评分为(3.22±0.68)分,低于对照组的(3.41±0.7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0,P>0.05)。观察组患者的顾客满意度量表总分、沟通、安全、症状控制、指导得分分别为(129.05±17.14)、(28.06±3.68)、(24.48±3.59)、(7.82±1.19)、(15.93±2.14)分,高于对照组的(123.02±16.36)、(26.59±3.72)、(23.11±3.46)、(7.16±1.07)、(14.47±2.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44、2.256、2.207、3.314、3.714;P<0.05)。结论ERAS理念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早期拔除导尿管是安全可行的,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加速康复外科 导尿管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脑卒中患者无症状菌尿症与有症状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月12月30日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87例尿微生物培养阳性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无症状菌尿症组(192例)和有症状尿路感染组(95例),分析两组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血清降钙素原、尿白细胞计数和抗菌药物使用。结果287例患者共检出细菌323株,其中以大肠埃希菌(48.92%、158/323)、肺炎克雷伯杆菌(7.12%、23/323)、屎肠球菌(12.07%、39/323)和粪肠球菌(4.64%、15/323)为主。无症状菌尿组与有症状尿路感染组患者尿微生物培养显示,大肠埃希菌(40.68% vs. 53.66%)、阴沟肠杆菌(9.32% vs. 3.41%)和屎肠球菌(18.64% vs. 8.29%)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50、P = 0.025,χ2 = 4.915、P = 0.027,χ2 = 7.559、P = 0.006)。287例患者尿微生物培养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和头孢呋辛耐药率分别为46.20%(73/158)、51.27%(81/158)、55.70%(88/158)和57.59%(91/158)。屎肠球菌对庆大霉素、呋喃妥因、左氧氟沙星、青霉素、氨苄西林和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54.55%(18/33)、71.79%(28/39)、94.87%(37/39)、97.37%(37/38)、97.44%(38/39)和97.44%(38/39)。无症状菌尿组与有症状尿路感染组患者尿白细胞异常比例(57.81% vs. 87.37%)、尿白细胞计数中位数(35.70个/μl vs. 547.60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25.346、P < 0.001,Z = -9.246、P < 0.001)。ROC曲线显示两组患者尿白细胞的Cut-off值为261.34,95%CI为0.78~0.89。无症状组与有症状尿路感染组患者导管留置率(50.52% vs. 80.00%)、抗菌药物使用率(61.46% vs. 91.58%)以及使用天数中位数(4 d vs. 9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23.067、P < 0.001,χ2 = 28.253、P < 0.001,Z = 7.110、P < 0.001)。结论脑卒中患者尿白细胞数对无症状菌尿和有症状泌尿道感染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应根据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无症状菌尿患者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 标签: 脑卒中 无症状菌尿 抗菌药物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头孢曲松相关性急性梗阻性无尿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报告1例青少年头孢曲松相关性急性梗阻性无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患者急诊行双侧输尿管支架引流术后痊愈。术后3个月复查泌尿系统彩超未见明显结石及肾、输尿管积水。结论虽然头孢曲松相关性泌尿系统结石是一种少见病,但因其病因尚不明确且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任何人在应用头孢曲松治疗时都应警惕该并发症的发生。当发生急性梗阻性无尿时,解除梗阻(输尿管镜/膀胱镜下D-J管置入)是最迫切的治疗手段。

  • 标签: 尿路结石 头孢曲松 尿道梗阻 无尿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选取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 70 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 n=35 例)和对照组( n=35 例),分别实施西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 2 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 24h 尿白蛋白、血清肌酐( SCr )、血尿酸( UA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含量。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94.29% ,高于对照组的 74.29% ( P<0.05 )。观察组治疗后 24h 尿蛋白定量、 SCr 、 UA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 ); 2 组治疗后 HbA1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尿微量白蛋白,降低血清肌酐、尿酸含量。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中西医结合 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肌酐 尿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程5年以下的成年1型糖尿病(T1D)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因素,为成年T1D患者的糖尿病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广东省T1D转化医学研究数据库中2011至2017年入组的病程5年以下的成年T1D患者,对其入组时的横断面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入组时均记录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并收集血、尿标本进行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及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测量,以估算葡萄糖处置率(eGDR)评估胰岛素抵抗程度。根据UACR将患者分为无微量白蛋白尿组(UACR<30 mg/g)和微量白蛋白尿组(UACR≥30 mg/g),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成年T1D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病程5年以下的T1D患者384例,女197例,占51.3%。患者起病年龄(24.6±12.5)岁,病程2.1(0.6,3.5)年,体质指数(BMI)(19.8±3.2)kg/m2,腰臀比0.85±0.21,入组时糖化血红蛋白(9.8±3.3)%。62例患者(16.1%)有微量白蛋白尿。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较高,收缩压较高和胰岛素抵抗程度较重是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影响因素(t值分别为2.322、2.868和-2.373,均P<0.05)。结论短病程的成年T1D患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并不罕见,血糖控制差及胰岛素抵抗是微量白蛋白尿的独立相关因素。

  • 标签: 糖尿病,1型 糖尿病肾病 微量白蛋白尿 病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苏蝉益肾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缬沙坦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苏蝉益肾汤。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BUN、SCr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17、TNF-α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4%(38/43)、对照组为67.4%(29/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4,P=0.038)。治疗后,观察组24 h尿蛋白定量[(0.82±0.13)g比(1.04±0.17)g,t=6.009]、BUN[(6.12±0.71)mmol/L比(6.60±0.75)mmol/L,t=6.411]、SCr[(82.87±10.43)μmol/L比(94.11±11.17)μmol/L,t=17.43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981、8.904,P<0.01),CD8+水平低于对照组(t=8.933,P<0.01);血清IL-6、IL-17、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983、49.005、13.994,P值均<0.01)。结论苏蝉益肾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纠正T细胞亚群失衡状态,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肾小球肾炎 蛋白尿 苏蝉益肾汤 T-淋巴细胞亚群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7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使用厄贝沙坦辅助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及对尿白蛋白 (mAlb) 的影响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 80 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降压与降糖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治疗,对两组治疗 1 个月的效果及治疗前后血尿指标变化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2.50% ,显著高于对照组 75.00% 的总有效率 (P<0.05) ;治疗后两组 mAlb 降低,观察组治疗后指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 (P<0.05) ,治疗后血肌酐 (Scr) 水平、血尿素氮 (BUN) 均降低,但治疗后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在常规降压降糖基础上,辅以厄贝沙坦用药可取得更满意的降压效果,且改善患者尿白蛋白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厄贝沙坦 高血压 糖尿病 疗效 尿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留置输尿管支架和经皮肾造瘘两种肾盂减压方式治疗上尿路结石合并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29例上尿路结石合并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肾盂减压方式,将患者分为留置输尿管支架(US)组和经皮肾造瘘(PCN)组。US组304例,男94例,女210例;年龄(56.2±9.4)岁;体温(39.1±2.4)℃;体质指数(BMI)(25.6±6.3)kg/m2;191例合并糖尿病;血白细胞计数(16.2±4.2)×109/L,C-反应蛋白(CRP)(67.2±14.2)mg/L;结石位于左侧155例,右侧149例;肾积水程度为轻度147例,中度99例,重度58例;结石位于肾盂输尿管连接处(UPJ)15例,输尿管上段167例、中段80例、下段42例;结石最大径(1.4±0.5)cm;121例存在休克。PCN组125例,男35例,女90例;年龄(58.5±13.1)岁;体温(38.7±1.9)℃;BMI(26.6±4.6)kg/m2;77例合并糖尿病;血白细胞计数(15.7±6.4)×109/L,CRP(69.1±15.6)mg/L;结石位于左侧61例,右侧64例;肾积水程度为轻度56例,中度44例,重度25例;结石位于UPJ 5例,输尿管上段71例、中段34例、下段15例;结石最大径(1.5±0.5)cm;56例存在休克。记录合并休克与非休克患者采用两种肾盂减压方式的成功率、感染相关指标(体温、血白细胞计数、CRP)恢复正常的时间、减压后30 min内感染进展率、控制感染住院天数及并发症情况。比较US组和PCN组二期输尿管镜碎石术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软镜使用率及术后发热率。结果非休克患者中,US组的肾盂减压成功率(165/183)低于PCN组(68/69)(P=0.025);减压后30 min内感染进展率(25/183)高于PCN组(3/69)(P=0.036)。US组和PCN组感染性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及控制感染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S组二期输尿管镜碎石术的手术时间[(38.5±6.9)min]长于PCN组[(32.8±4.5)min](P=0.000),软镜使用率(53/183)高于PCN组(7/69)(P=0.0002),结石清除率(163/183)低于PCN组(67/69)(P=0.044)。合并休克的患者中,US组的肾盂减压成功率(106/121)低于PCN组(55/56)(P=0.022);感染相关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长于PCN组[体温恢复正常:(49.1±5.7)h与(40.6±4.8)h,P=0.000;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5.4±1.7)d与(4.8±0.9)d,P=0.003;CRP恢复正常:(6.9±2.2)d与(5.2±2.2)d,P=0.000];减压后30 min内感染进展率(16/121)高于PCN组(2/56)(P=0.048)。US组二期输尿管镜碎石术的手术时间[(36.6±7.3)min]长于PCN组[(33.8±6.1)min](P=0.017),软镜使用率(45/121)高于PCN组(9/56)(P=0.005),结石清除率(111/121)低于PCN组(54/56)(P=0.024)。结论治疗上尿路结石合并脓毒血症时,US和PCN均能有效地控制感染。对于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经PCN缓解感染的速度快于US,且PCN有利于提高二期输尿管镜碎石术的结石清除率,减少软镜使用率。

  • 标签: 结石 尿源性脓毒血症 感染性休克 支架 经皮肾造瘘
  • 简介:摘要: 目的 : 探讨 尿路感染中 应用 尿白细胞、细菌及亚硝酸盐 检测的临床诊断效果 。 方法 : 将 90 份患者中段尿标本做定量细菌培养,并采用 UF-1000i 尿沉渣分析仪和 AX-4030 尿干化学分析仪进行常规检测,记录亚硝酸盐( NIT )结果 、 白细胞( WBC )计数 、 细菌( BAC )计数,将上述结果同尿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 。 结果 : NIT 定性试验的灵敏度为 38.1% ,特异度为 97.5% ,阳性预测值为 92.25 % ,阴性预测值为 64.25 % ,准确度为 70.21 % 。 WBC 计数和 BAC 计数试验的灵敏度 、 特异度 、 阳性预测值 、 阴性预测值 、 准确度分别为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析早期腎功能损害诊断中应用尿微量蛋白( U-MTB)与血清胱抑素 C( Cys C)联合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 2016年 1月— 2019年 4月期间来该院就诊的 62例疑似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合并疾病不同分为两组,合并糖尿病者 31例,定为观察组 A,合并高血压者 31例,定为观察组 B,同时选取同一时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者 31名为参照组,对所有对象的 U-MTB、 Cys C水平进行检测,观察比较各组检测水平及检测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观察组 A、观察组 B的 U-MTB、 Cys C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观察组 A显著高于观察组 B( P<0.05)。在阳性率检测方面,二者联合检测高于单独检测( χ2=4.010、 4.060、 4.520、 4.630, P<0.05)。 62例患者中,确诊为阳性者 56例, U-MTB检测确诊为阳性者 47例,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 72.58%、 76.79%、 33.33%;Cys C检测确诊为阳性者 45例,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 64.52%、 71.43%、 16.66%;二者联合检测确诊为阳性者 55例,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 91.94%、 94.64%、 66.67%,二者联合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单独检测结果( P<0.05)。结论 早期肾功能损害诊断中应用 U-MTB与 Cys C联合检验的准确性更高,可为临床工作提供可靠参考。     [关键词 ] 早期肾功能损害 ;尿微量蛋白 ;血清胱抑素 C;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在糖尿病肾病(DKD)足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在足细胞损伤及蛋白尿缓解中的作用。方法(1)本研究纳入了65例诊断患有2型糖尿病(伴或不伴蛋白尿)的患者,并纳入了25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白蛋白/肌酐(ACR)的尿排泄比例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无蛋白尿(ACR<30 mg/g,n=24)、微量白蛋白尿(ACR 30~300 mg/g,n=18)和临床蛋白尿(ACR>300 mg/g,n=23)。另选择25例经肾活检确诊的DKD患者作为DKD组。正常肾脏组织标本均取自泌尿外科同一时期肾脏肿瘤切除患者10例。将各组检测指标进行对比,同时采用实时定量PCR、ELISA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VDR在各组患者的血液、尿液样本和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VDR与尿蛋白的相关性。(2)在2型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中对上述结果进行验证,将遗传背景均为C57BLKs/J的雄性db/db小鼠及同窝出生的db/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DKD对照组(B组)、DKD二甲基亚砜处理组(C组)、DKD帕立骨化醇(VDR激动剂)处理组(D组),C、D组连续腹腔注射处理8周,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小鼠10周龄时开始连续干预8周,在小鼠22周龄(开始干预后12周)检测各组小鼠体重、血、尿生化指标对比;Western印迹法检测β-catenin、VDR的变化;免疫荧光观察足细胞标志蛋白podocin及足细胞损伤蛋白α-SMA的表达变化。结果(1)与正常健康对照组相比,无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的糖尿病患者血浆中VDR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低(均P<0.05);与无蛋白尿组的糖尿病患者相比,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的糖尿病患者血浆中VDR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低(均P<0.05)。(2)与正常健康对照组相比,无蛋白尿糖尿病组和DKD组患者血浆中VDR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低(均P<0.05);与无蛋白尿糖尿病组患者相比,DKD组患者血浆中VDR的mRNA和蛋白水平亦较低(均P<0.05)。(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KD组肾组织中VDR的表达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4)DKD患者血浆中VDR mRNA相对水平与ACR呈负相关(r=-0.342,P<0.05)。(5)各组尿液上清液中VDR的水平与血浆中的水平呈相反趋势。(6)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B组、C组肾小球足细胞β-catenin蛋白表达高于D组(均P<0.05),VDR蛋白的表达低于D组(均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B组、C组肾小球足细胞podocin的表达低于D组(均P<0.05),α-SMA的表达高于D组(均P<0.05)。结论VDR高表达缓解DKD足细胞损伤及蛋白尿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受体,骨化三醇 足细胞 蛋白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肌肉量减少与白蛋白尿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96例老年T2DM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白蛋白尿组(ACR≥30 μg/mg,41例)与非白蛋白尿组(ACR<30 μg/mg,55例),比较两组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SMI)、年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HbA1c等,以及肌肉量减少的检出率。并按SMI分为4组,比较白蛋白尿检出率,最后分析肌肉量减少与白蛋白尿的相关性。结果与非白蛋白尿组相比,白蛋白尿组SMI降低(Z=4.700,P<0.05),而肌肉量减少检出率升高(χ2=5.525,P=0.019),随着SMI降低,白蛋白尿检出率升高(χ2=20.230,P<0.05)。SMI下降是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OR=0.438,95% CI: 0.292~0.658,P<0.001)。结论老年T2DM患者出现白蛋白尿时肌肉量减少检出率升高,肌肉量减少是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白蛋白尿 肌少症 2型糖尿病 骨骼肌质量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镜、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行经皮肾镜、输尿管镜碎石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情况分为尿源性脓毒血症组45例和未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75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经皮肾镜、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45例,未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75例;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性别、糖尿病、结石大小、术中冲洗量、手术时间、肾功能不全、泌尿系统感染、术前抗菌药物应用、尿常规及尿培养阳性均可能是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患者肾积水程度与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糖尿病、结石大小、术中冲洗量、手术时间、肾功能不全、泌尿系统感染、术前抗菌药物应用、尿常规及尿培养阳性均是经皮肾镜、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性别、糖尿病、结石大小、术中冲洗量、手术时间、肾功能不全、泌尿系统感染、术前抗菌药物应用、尿常规及尿培养阳性均可能导致经皮肾镜、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

  • 标签: 碎石术 输尿管镜检查 肾造口术, 经皮 脓毒症
  • 作者: 张盈莹 卓永 欧佩 李晨光 赵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27
  • 出处:《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检验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 300134,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藏医院检验科 854000,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检验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 300134;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藏医院检验科 854000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藏区糖尿病肾脏病患者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及尿肾损伤分子-1(KIM-1)的水平,评估尿NGAL及KIM-1水平对藏区糖尿病肾脏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6月在昌都市藏医院住院的糖尿病肾脏病患者150例,根据24 h尿检连续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分为:正常白蛋白尿(DM1)组、微量白蛋白尿(DM2)组、临床白蛋白尿(DM3)组,每组各50例,同时随机选取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一般资料、相关生化指标及尿NGAL、尿KIM-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尿NGAL、尿KIM-1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24 hUAER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尿NGAL、尿KIM-1对藏区糖尿病肾脏病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DM3组、DM2组、DM1组、对照组尿NGAL及尿KIM-1水平逐渐降低(P均<0.001);尿NGAL及尿KIM-1与eGFR呈负相关(r=-0.798、-0.845,P均<0.05);尿NGAL及尿KIM-1与24 hUAER呈正相关(r=0.792、0.821,P均<0.05);尿NGAL单独用于诊断糖尿病肾脏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6,尿KIM-1单独用于诊断糖尿病肾脏病的AUC为0.861,尿NGAL、尿KIM-1联合应用于糖尿病肾脏病的诊断AUC为0.914。结论尿NGAL及KIM-1均可用于藏区糖尿病肾脏病的早期诊断和疾病进展预测,且两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更高。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肾损伤因子-1 糖尿病肾脏病 2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