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临床药学服务的有效性和对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以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51例分成两组(2020年5月-2022年5月),其中25例参照组实施常规门诊用药咨询管理,26例研究组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用药依从性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临床药学服务用在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管理中的效果显著,能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

  • 标签: 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 临床药学服务 疗效 用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阴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中兰索拉唑和硫糖铝混悬凝胶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110例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幽门螺杆菌阴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依据为治疗方案的差异性,组名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组内病例均纳入55例。对照组采取雷尼替丁和果胶铋联合治疗,观察组实施兰索拉唑与硫糖铝混悬凝胶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总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状况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占比更高P<0.05;在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治疗前组间比较P>0.05,治疗后比较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观察组更好P<0.05;用药不良反应比较,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幽门螺杆菌阴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予以兰索拉唑和硫糖铝混悬凝胶联合治疗,更加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较低,患者生活质量能够得以更好的改善。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阴性 兰索拉唑 硫糖铝混悬凝胶
  • 简介:摘要探讨血清幽门螺杆菌(Hp)抗体和可溶性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sLAG-3)用于早期胃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发现胃癌、胃良性病变及健康对照组血清Hp抗体阳性率、sLAG-3、癌胚抗原(CEA)、胃蛋白酶原比值(PG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其表达与早期胃癌分化程度相关(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Hp抗体联合sLAG-3诊断早期胃癌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抗体 可溶性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 早期胃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近10年消化性溃疡出血(PUB)患者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和相关药物使用的变化趋势。方法纳入2010—2019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PUB患者,对其H. pylori感染、相关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糖皮质激素)使用及非H. pylori-非药物性溃疡的构成进行时间变化趋势分析。结果2010—2019年共收治PUB患者1 140例,其中男925例、女215例;年龄M(Q1,Q3)为53.5(33.0,66.0)岁,<65岁患者833例。H. pylori阳性率逐年分别为79.3%、75.7%、73.1%、71.6%、77.0%、70.4%、69.7%、63.1%、51.4%、50.9%,呈下降趋势(χ²=32.386、P<0.001),且下降趋势在不同溃疡位置、年龄和性别分组的分析中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UB患者中至少使用上述1种药物的比例分别为23.1%、28.6%、34.0%、39.5%、33.8%、35.9%、28.7%、39.8%、40.9%、41.8%,呈上升趋势(χ²=6.857、P=0.009),其中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的使用比例呈上升趋势;非H. pylori-非药物性PUB患者的比例分别为12.3%、22.1%、14.6%、13.2%、7.7%、13.0%、16.9%、18.7%、22.6%、20.9%,呈上升趋势(χ²=4.808、P=0.028)。与此相应,PUB患者中高龄(≥65岁)患者比例(χ²=4.608、P=0.032)及大溃疡(≥2 cm)比例(χ²=8.173、P=0.004)亦呈上升趋势。结论近10年PUB患者H. pylori阳性率呈下降趋势,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用药史患者比例以及非H. pylori-非药物性患者比例呈上升趋势。

  • 标签: 消化性溃疡出血 幽门螺杆菌 非甾体类抗炎药 变化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依卡倍特钠联合常规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6月期间诊治的12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工作,随机将其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四联疗法进行治疗,即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奥美拉唑。观察组将此作为基础联合依卡倍特钠进行治疗。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炎性因子指标变化情况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选择四联疗法联合依卡倍特钠进行治疗能够使自身治疗有效率得以提升,改善血清炎性因子指标,该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应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 常规四联疗法 依卡倍特钠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3C呼气试验、胃镜及病理确诊的80例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口服雷贝拉唑、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比较两组用药期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临床疗效及Hp根除率。结果:研究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临床有效率及内镜评价治疗有效率、Hp根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雷贝拉唑四联疗法基础上联合康复新液可提高Hp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有效率,促进溃疡愈合,提高Hp根除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康复新液 雷贝拉唑 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此文探析临床药学服务对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用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入组样本选自本院在2020年2月-2022年2月期间诊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10例,对比两组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用药依从性和HP根除率。结果:常规护理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为74.5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区中老年患者患有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时,为其实施左氧氟沙星治疗的效果(对比不同用药方案下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社区内收治的42例中老年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分组,对照组(常规疾病治疗),观察组(常规疾病治疗+左氧氟沙星治疗)。结果:用药后经对比,观察组临床效果指标、不良反应指标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对照组实施的用药方案,增加左氧氟沙星后治疗效果更好,患者机体炎症下降,且不良反应相对稳定(两种用药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研究有较大价值。

  • 标签: 社区 中老年 幽门螺杆菌阳性 慢性萎缩性胃炎 左氧氟沙星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克拉霉素,替硝唑,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疗效分析。方法:此次研究对象筛取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6例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儿,依照接受医治方案的不同归为两个小组,对照组(实行常规医治方案)与实验组(采用克拉霉素、替硝唑、奥美拉唑联合用药),每小组内部存在38例。分析两小组患儿的医治疗效。结果:实验组病人的医治总有效、症状改善得到有效提升且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更低,组间对比表明(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对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儿实行联合药物医治,医治效果得到显著提升,病情症状有效改善,值得扩大临床推广范围。

  • 标签: 克拉霉素 替硝唑 奥美拉唑 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味六君子汤联合西药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相关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幽门螺杆菌阳性相关性胃炎患者152例,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采用西药四联疗法治疗)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六君子汤治疗)各7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加味六君子汤联合西药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相关性胃炎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加味六君子汤 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阳性相关性胃炎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腹腔镜下保留幽门胃切除术与远端胃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及对营养状态、术后生活质量、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2018年8月至2022年4月之间住院治疗的36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其中甲组患者18例实施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乙组患者18例则实施腹腔镜下保留幽门胃切除术。评价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等手术相关指标,对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等情况,分析手术的优势及安全性。结果 乙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营养指标(TP、ALB、Hb)高于甲组,远端切缘、倾倒综合征及生活不满量表低于甲组(P

  • 标签: 早期胃癌 腹腔镜 胃切除术 幽门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溃疡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以单双号形式分为两组各为39例,将采用奥美拉唑诊治的纳入对照组,同时将采用埃索美拉唑诊治的纳入观察组,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97.44%,较对照组患者的84.62%明显更高;同时患者的Hp清除率为97.44%,较对照组患者的82.05%明显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诊治较奥美拉唑具有更高的疗效,在促进患者症状改善的同时,有助于提高Hp清除率,值得采纳。

  • 标签: 埃索美拉唑 奥美拉唑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含有艾普拉唑肠溶片的标准四联方案基础上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胶囊在二次补救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临床效果,同时对比分析两者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差异。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幽门螺杆菌专病门诊及消化内科就诊经胃镜检查确定为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且在首次根除Hp治疗后停用抗生素及铋剂4周、停用质子泵抑制剂(PPI)2周以上复查14C呼气试验或经胃镜病理检查证实幽门螺杆菌仍为阳性的600例患者,男265例,女335例,年龄(42.91±12.96)岁,年龄范围为18~80岁,进行补救性二次根除Hp治疗,根据是否加用益生菌将患者分为四联方案组(n=317)与益生菌组(n=283)。四联方案组予以含有艾普拉唑的标准四联方案根除Hp治疗,益生菌组在服药初期开始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根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益生菌组Hp意向性分析根除成功率[82.7%(234/283)]高于四联方案组[73.5%(233/317)],益生菌组Hp方案分析根除成功率[87.6%(234/267)]高于四联方案组[78.5%(233/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生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9%(13/267)]低于四联方案组[17.2%(51/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艾普拉唑的标准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首次根除失败的患者有较好的根除率,同时联合益生菌治疗可进一步提高其二次根除成功率,可有效减轻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提高其依从性,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艾普拉唑 益生菌 根除率 不良反应
  • 作者: 杨桂彬 胡伏莲 成虹 高文 盛剑秋 张振玉 杜奕奇 左秀丽 李岩 陈烨 王邦茂 赵子涵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2年第18期
  • 机构:航天中心医院消化科,北京 100049,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北京 100034,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北京 100700,南京市第一医院消化科,南京 210006,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科,上海 200433,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科,济南 25001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消化科,沈阳 110801,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消化科,广州 510515,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天津 300052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三联疗法作为一线方案对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的根除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全国9个中心接受胃镜检查并诊断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的H. pylori阳性患者共497例,采用分段随机法分为3组,进行H. pylori初次根除治疗。A组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三联疗法(10 d后继续仅予布拉氏酵母菌至14 d);B组采用铋剂四联疗法(10 d);C组采用三联疗法(10 d)。患者均在第44天行13C-尿素呼气试验。分别观察H. pylori根除率、第14及44天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纳入的497例患者中,男229例,女268例,年龄18~69(46.1±11.8)岁,共472例(A组158例、B组159例、C组155例)完成试验。意向性(ITT)分析:A组H. pylori根除率为77.8%(126/162),B组为80.1%(137/171),C组为65.2%(107/164)。符合方案集(PP)分析:A组根除率为79.7%(126/158),B组为86.2%(137/159),C组为69.0%(107/155)。三组间ITT及PP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TT:χ2=11.14,P<0.01;PP:χ2=13.86,P<0.01)。各组两两比较,ITT及PP分析A、B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第14天时,A、B组嗳气症状评分缓解程度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44天时,A组腹胀、嗳气症状评分缓解程度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纳入本研究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A组腹泻发生率低于另外两组(均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三联疗法作为一线方案对NUD患者初次H. pylori治疗具有较好的根除效果,并在症状缓解上有优势,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临床安全性。

  • 标签: 螺杆菌,幽门 布拉氏酵母菌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以拥有不同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幽门螺杆菌(H.pylori)临床菌株为研究对象,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探索H.pylori对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LVX)耐药相关新基因。方法纳入2016年9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消化及肝脏科因上消化道相关症状就诊且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的1 749例患者,在行胃黏膜活体组织检查后进行胃黏膜组织H.pylori分离培养,成功保存H.pylori菌株90株。依据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分别筛选克拉霉素单耐药(克拉霉素组)10株,LVX单耐药(LVX组)10株,克拉霉素和LVX双重耐药(双重耐药组)10株,克拉霉素、LVX、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甲硝唑全敏感(全敏感组)10株,总计40株H.pylori菌株。通过全基因组测序,与综合抗性基因数据库(CARD)进行比对,分析单核苷酸变异(SNV)和插入缺失突变情况,筛选H.pylori对克拉霉素和LVX耐药相关基因并分析耐药相关新基因在4组间的表达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数法和卡方检验。结果克拉霉素组、LVX组、双重耐药组、全敏感组SNV位点数[(74 952.00±8 755.21)、(77 128.10±3 191.35)、(78 639.90±601.23)、(77 474.60±2 421.05)个]和插入缺失突变数[(2 582.20±265.45)、(2 653.60±108.37)、(2 667.10±43.82)、(2 641.10±80.25)个]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ARD进行比对,共检出223个耐药相关基因,其中克拉霉素组克拉霉素单耐药相关基因19个,LVX组LVX单耐药相关基因24个,双重耐药组中有克拉霉素单耐药相关基因16个,LVX单耐药相关基因14个,双重耐药相关基因12个;全敏感组中有克拉霉素单耐药相关基因11个,LVX单耐药相关基因17个,双重耐药相关基因13个。克拉霉素单耐药相关基因中,红霉素酯酶基因(ere)B在克拉霉素组、LVX组、双重耐药组、全敏感组的检出率(0/10、0/10、3/10、0/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P=0.049);红霉素核糖体甲基化酶基因(erm)家族在克拉霉素组和双重耐药组中的检出率高于LVX组和全敏感组[45.0%(9/20)比10.0%(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P=0.013),游离甲硫氨酸-(R)-亚砜还原酶基因(msrC)在克拉霉素组、LVX组、双重耐药组、全敏感组检出率(10/10、7/10、6/10、4/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7,P=0.030)。LVX单耐药相关基因中,喹诺酮抗性五肽重复蛋白基因(qnr)家族在LVX组和双重耐药组的检出率高于克拉霉素组和全敏感组[60.0%(12/20)比25.0%(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P=0.025);qnrB4在克拉霉素组、LVX组、双重耐药组、全敏感组检出率(1/10、3/10、7/10、1/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7,P=0.010)。4组中克拉霉素单耐药相关外排转运的基因个数少于LVX单耐药和双重耐药相关基因个数(11个比29个,11个比2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7、5.80,P=0.001、0.016)。LVX相关外排转运基因在克拉霉素、LVX组、双重耐药组、全敏感组检出个数(28、40、24、27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P=0.016)。结论erm家族和msrC可能是介导H.pylori对克拉霉素耐药的重要基因,qnr家族与介导H.pylori对LVX耐药相关。外排转运基因可能在药物外排过程中有协同作用,其更倾向介导H.pylori对LVX耐药。

  • 标签: 螺杆菌,幽门 克拉霉素 左氧氟沙星 msrC qnr家族 外排转运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含呋喃唑酮的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初次根除失败的疗效,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在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期间,选取本院诊治的幽门螺旋杆菌初次根除失败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方式进行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颗粒、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口服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Hp根除率以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Hp根除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95.00%VS8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幽门螺旋杆菌初次根除失败患者采用含呋喃唑酮的四联疗法治疗,效果好,值得推荐患者使用。

  • 标签: 呋喃唑酮 四联疗法 幽门螺旋杆菌初次根除失败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胃癌抗原(CA72-4)、糖链抗原12-5(CA12-5)四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山东省立第三医院2021年 9月至2022年2月就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0例就诊的胃癌患者为实验组,5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主要为胃溃疡)为良性病变组,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150名研究对象通过使用卡式幽门螺杆菌测试仪进行碳-14尿素呼气试验来检测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CEA、CA19-9、CA72-4、CA12-5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然后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经检测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与选定的CEA、CA19-9、CA72-4、CA12-5四种肿瘤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幽门螺杆菌、CEA、CA19-9、CA72-4、CA12-5五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性高达92%,特异性高达93%,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远远高于幽门螺杆菌以及CEA等单一指标检测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论:由此可知,幽门螺杆菌与CEA、CA72-4、CA12-5、CA19-9这四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胃癌筛查过程中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适用于对胃癌高风险人群进行检测。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癌胚抗原 癌抗原72-4 胃癌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西医四联疗法结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病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病人,结合不同的治疗方式,为病人进行分组,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前者实施四联治疗法,后者给予西医四联疗法结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分析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血清IL-2、IL-4水平,观察比较结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的血清IL-2、IL-4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病人的血清IL-2水平高于参照组,其IL-4水平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西医四联疗法 半夏泻心汤 慢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四联疗法为主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及对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率、胃泌素-17和胃蛋白酶原I(PG I)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2016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对照组采取西药四联疗法为主方案治疗,试验组采取西药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HP根除率、胃泌素-17和胃蛋白酶原I水平差异。结果:配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有效率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半夏泻心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疗效 幽门螺旋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四联疗法为主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及对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率、胃泌素-17和胃蛋白酶原I(PG I)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2016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对照组采取西药四联疗法为主方案治疗,试验组采取西药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HP根除率、胃泌素-17和胃蛋白酶原I水平差异。结果:配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有效率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半夏泻心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疗效 幽门螺旋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