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底静脉泵预防骨科下肢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预防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足底静脉泵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测患者在术后是否出现深静脉血栓来评定足底静脉泵的预防疗效。结果对照组有9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而观察组只有1例出现深静脉血栓,有效预防率为97.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足底静脉泵能够有效预防骨科下肢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 标签: 足底静脉泵 骨科 下肢关节置换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关节脱位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方法我院2010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实施了43例全髋关节置换,对术后脱位的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术后关节脱位的原因。结果全髋关节置换后脱位发生率4.6%,主要原因为髋关节周围肌肉萎缩、术后体位控制不当等。预防措施为术前指导患者下肢肌锻炼,训练床上排便;术后正确安置患者体位,重视疼痛护理,按步骤实施康复锻练,并加强出院指导。结论全髋关节置换后脱位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影响的过程,只有医、护、患之间加强配合,以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关节脱位的发生。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关节脱位 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膝关节置换后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对58例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情况进行观察和护理,进行宣传教育,预防性的抗凝措施等。结果在对58例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进行观察和预防后发现,DVT的发生率仅为6.9%左右。结论采用一定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快速康复理念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相关的护理经验和体会,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8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行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外,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理念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模式的护理后在住院时间以及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结果通过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而且在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等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快速康复理念的运用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快速康复理念 人工髋关节置换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患者髋骨关节置换后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均为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行髋骨关节置换的高龄患者,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划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要后加强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干预,回顾相关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感染、褥疮形成、髋关节脱位)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高龄患者髋骨关节置换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手术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高龄 髋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 预防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促进置换髋关节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护理人员根据老年患者的个性、心理特点,采取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心理干预,使功能锻炼计划得到有效实施。通过对老年患者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及时解决患者心理、认知、行为、家庭关系方面出现的问题,使功能锻炼计划得到有效实施,促进置换髋关节功能的康复,增加患者功能锻炼的信心,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 标签: 老年患者 功能锻炼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分别应用Redon高负压闭合引流系统与普通引流瓶在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10月在我院髋部损伤中心行全髋关节置换的46例股骨颈骨折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应用Redon高负压闭合引流系统引流,而对照组应用普通负压引流袋引流,分别记录术后总引流量、术后12小时引流量,术后体温变化、持续引流时间、创口感染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术后总引流量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持续引流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平均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切口感染仅对照组有1例发生,行手术清创后放置Redon闭合高负压引流瓶,术后切口甲级愈合,对照组发生创口延迟愈合4例,而试验组无一例发生。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后采用Redon高负压闭合引流系统,引流效果较普通引流袋相比更好,可以减少术后引流量,降低术后发热的发生,有利于预防术后伤口感染和伤口延迟愈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人工肘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围手术期对患者优质到位的护理及术后分阶段实施有效的功能锻炼。结果尽早进行,循序渐进,直至能正常关节活动。结论围手术期优质的护理及术后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全肘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冰袋冰敷在减轻膝关节置换后患者疼痛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六安市人民医院骨科中心3个病区中行单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30例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5例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15例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常规护理加自制冰袋冰敷护理。按照“长海痛尺”术后疼痛评估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疼痛分级。结果经对照表明,观察组疼痛程度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冰袋冰敷能有效减轻膝关节置换后患者的疼痛。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 冰敷 疼痛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对膝关节表面置换后出院患者中应用的影响。方法将96例膝关节表面置换后患者随机分为回访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进行系统的膝关节表面置换相关知识宣教,回访组患者出院后给予电话回访。1年后评价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情况。结果回访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膝关节表面置换后患者进行电话回访,提供知识和心理援助能提高膝关节表面置换后患者的遵医率及满意度。

  • 标签: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电话回访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工膝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从2010年2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42位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并随机分成两组,即康复锻炼组与对照组,两组人数均为21人。对照组的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康复锻炼组的患者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康复锻炼,评价与分析对照组和康复锻炼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手术以后的伤口引流量、平均速度以及股静脉血流峰速度。结果在将两组的患者在手术以后的伤口引流量进行比较以后,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采取了经围期护理以后对照组与康复锻炼组患者的平均速度与一周峰速都有明显升高的趋势,同手术以前相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锻炼组的患者更为明显(P<0.05)。手术以后在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方面,对照组明显要高于康复锻炼组,将两组进行比较以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期预防性护理对膝关节置换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有直接的影响,同时进行手术以后的康复训练,使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能够降到最低,这种方法,安全有效。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冰敷法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后出血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56例THR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改良冰敷组28例,对照组28例),分别于术后2h、24h对两组患者引流量及疼痛分级进行统计学比较与分析。结果术后2h引流量,改良冰敷组(101.6±8.4)ml,对照组(159.7±7.9)ml;术后24h引流量,改良冰敷组(190.8±5.6)ml,对照组(236.5±9.7)ml,改良冰敷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疼痛分级,改良冰敷组(2.14±0.13)分,对照组(4.07±0.47)分;术后24h疼痛分级,改良冰敷组(4.79±0.38)分,对照组(6.61±1.26)分,改良冰敷组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冰敷法可明显减少THR患者术后出血量,并有效减轻疼痛及患肢肿胀程度,有利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并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改良冰敷 失血量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见性护理。方法对628例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预见性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345例患者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273患者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的预防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发生。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见性护理
  • 简介:目的探索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D-二聚体(D—dimer,DD)、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degradationproduct,FDP)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和各自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科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totalhipartbroplastic,THA)的168例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1、3、7天进行血浆DD、FIB、FDP的检测;术前和术后第3、7天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检测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的形成。按照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DVT阳性组和DVT阴性组,分析DD、FIB、FDP对于全髋人工关节置换后DVT形成的诊断价值和各自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术后32例患者发生DVT,占19.1%。在检测的3个指标中,DD、FD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下面积分别为81.8%(P=0.002)和68.4%(P=0.009oFIB曲线下的面积仅为56.3%(P=0.31o结论DD和FDP在全髋人工关节置换后DVT的形成中有诊断意义。FIB对于在全髋人工关节置换后DVT形成中的诊断意义较低。术后及时检测DD和FDP可以及时发现DVT,避免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vthromboembolism,PTE)的发生。

  • 标签: 全髋人工关节置换 深静脉血栓 诊断 低分子肝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髋关节置换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体会。方法分析、总结260例患者术后护理观察及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措施,对所有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物理预防、抗凝药及细致的观察护理。结果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经早发现,早治疗后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细致的观察护理,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后 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并存其他心脏病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探讨分析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41例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并存其他心脏病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对症临床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并高血压、并心律不齐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为92.31%、78.57%和87.50%。结论对于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并存其他心脏病的患者,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对保证疗效、减少病痛、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 心脏病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在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下实施的心脏手术,对心肺功能都有较大影响。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功能尚不稳定,需用机械通气辅助以减轻呼吸做功,减轻心脏负担,保证全身氧的需求,防止二氧化碳的蓄积,顺利渡过术后早期危险期,因此,呼吸道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心脏直视术后人工气道患者的呼吸道管理方法,拔管后的护理以及怎样预防肺部并发症。方法对21例心脏直视术后人工气道病人的呼吸道管理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21例患者中20例无并发症顺利拔管,1例并发肺部感染。结论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机体提供氧和排出二氧化碳,该系统任何环节的功能障碍均会影响气体交换,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储留。心外科治疗的临床业已证实,呼吸系统功能对手术是否能获得最终的成功有绝对的重要作用。心脏术后病人早期呼吸功能极不稳定,做好呼吸机管道的管理和人工气道护理以及拔管后护理是十分重要的。肺不张和肺部感染是心脏术后较常见的主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之一,积极有效的预防和科学的护理可杜绝此并发症,以达到预防肺部感染、窒息、呼吸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从而增强护理工作的预见性和科学性,心外科护士应熟练掌握呼吸系统术后护理。

  • 标签: 心脏直视术 人工气道 呼吸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