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及相关的动脉硬化疾患尤其冠心病已成为中老年人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心脑血管病在我国人口死亡原因中已上升为第一位,占人口死亡率40%。心血管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而心肌梗塞在心血管发病中尤其不容忽视。那么,如何才能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呢?

  • 标签: 心肌梗塞 预防 心血管疾病 人口死亡率 中老年人群 心脑血管病
  • 作者: 黎文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金堂医院四川金堂610400)【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30-02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进步、人们知识、观念的提升,当再遇到比较难以治疗的疾病时大家也不再显得那么惊慌失措,开始变得能够从容面对。但是,对于一些较为重大的一些疾病我们还是必须要认真对待、及时防御的,接下来我们就以近几年来发病率逐渐提升的心肌梗塞为例,来具体聊一聊对心肌梗塞的预防方式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挽救心肌梗塞患者和其它工业国一样,在德国心脏循环系统疾患也是最常见的致死之因。所谓的“心脏猝死”很多情况下会降临到表面上看完全健康的人的身上。在我国(指德国)每年死于这一疾病者达一万人。一个人是否正受到心脏猝死的威胁,传统的方法如心电图并不能作出可靠...

  • 标签: 心肌梗塞患者 急性心肌梗塞 天文物理学 心脏猝死 救心 混沌系统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及相关的动脉硬化疾患尤其冠心病已成为中老年人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心脑血管病在我国人口死亡原因中已上升为第一位,占人口死亡率40%。心血管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而心肌梗塞在心血管发病中尤其不容忽视。那么,如何才能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呢?

  • 标签: 心肌梗塞 预防 心血管疾病 人口死亡率 中老年人群 心脑血管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4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记录,并分析接受不同治疗方法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疗效。结果48例患者,显效44例,显效率91.7%;实验组有效23例,有效率95.8%,对照组有效21例,有效率87.5%,实验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内科一般治疗+尿激酶溶栓+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有效方案,可行性高,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患者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综合治疗、观察、总结、评价疗效,探讨临床价值。方法对6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综合治疗,连用10~14天为1个疗程,评价疗效。结果显效率83.33%,好转率10.00%,总有效率93.33%。结论临床采用多种方法即再灌注心肌治疗(溶栓疗法)、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抗凝治疗、调脂治疗、ACEI或ARB、抗心肌缺血药物等综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疗效满意,并且安全可靠。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治疗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循证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行循证护理。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卧床时间都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大大提高护理效果,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以及卧床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循证护理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与急救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20例,对患者的急救流程与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患者的急性抢救结果、初步诊断结果与发病原因。结果纳入本次调查研究的120例患者中包含4例放弃治疗患者、96例继续治疗患者以及20例急性猝死患者。结论对现场抢救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准确、快速地完成诊断工作,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急救措施 院前急救 急性心肌梗塞
  • 简介:心电图检查是心肌梗塞主要诊断依据之一。在心肌梗塞诊断上具有特征性改变,可以做为明确诊断的依据。一般情况下AMI(Acutemyocardialinfarctim)早期出现S—T段的抬高及T波的变化,继之出现梗塞性Q波,以后心电图表现一定的演变规律。近年来发现非Q波性AMI,约占AMI的20%左右。本文统计了近三年102例急性AMI患者,其中非Q波性AM121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特殊表现形式 左室前壁 特征性改变 胸前导联 特殊改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70例急性心肌梗塞急救与护理体会进行探讨。方法:收集2009年我院收治的急诊住院病70例临床资料,其男性54例,女性16例,年龄42~69岁,对其进行急救与护理。结果:7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经过上述急救与护理方法,病情稳定68例(97.14%),并发症2例(2.86%),其中1例死于途中,1例入院后13h死亡。结论:上述急救与护理方法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31例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和抢救措施及心理护理。结果31例患者经抢救和康复护理后,治愈7例,好转22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94%。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院前急救的转运程序及护理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患者的院前急救就和直接入院急救的病例资料。采取心电监护,院前溶栓处理,避免干扰,保持安静,及时吸氧,镇静止痛,安全转运。结果45例患者中42例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急救下,被送进医院手术室,溶栓33例,死亡7例,院前急救死亡4例,入院24小时内死亡2例,入院7天内死亡1例。院内接诊25例,溶栓18例,死亡10例,其中24小时死亡5例,住院7天死亡3例,住院10天死于合并症2例。结论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和救治就有明显的效果,死亡率明显低于直接入院没有进行院前急救的患者。

  • 标签: 心电监护 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观察。方法:随机选择 2019年 1月 -2020年 2月被我院收治的 5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加以分析,根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选择的不同护理干预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循证护理组,比较不同护理干预下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常规护理组无论是非常满意例数还是一般满意例数均要少于循证护理组,常规护理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 76.00%,循证护理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 96.00%,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 P< 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循证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循证护理 常规护理 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