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复刺激对抑郁症患者SSI评分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2月到20183月我医院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应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重复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SSI评分。结果:观察组S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S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激可以将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缓解,值得推广。

    【关键词】重复刺激抑郁症SSI评分治疗效果

    抑郁症属于常见临床疾病其复发率相对较高,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种。有研究显示,一般有过一次抑郁症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已经达到50%,因此应重视对抑郁症的治疗,减少抑郁症复发情况[1]。有资料显示,重复刺激对抑郁症治疗有一定效果。本研究针对重复刺激对抑郁症患者SSI评分的影响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患者自愿加入,纳入时间:20182月到20183月;分组形式:随机分组;组名称:对照组以及观察组(n=40);对照组采取米氮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利用重复刺激。对照组抑郁症患者年龄20~63岁,平均(39.62±2.87)岁;观察组年龄22~64岁,平均(40.23.4±2.26)岁;将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常规资料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可参与比较。纳入标准:选择的患者均已经经过医院明确诊断;患者已经与医院签订合同同意书,愿意参与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以及认可生命体征以及心电图等指标正常。排除标准:孕妇以及哺乳阶段的女性;由于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或是非依赖性物质导致抑郁;研究之前的两个月接受过电休克治疗;脑电图检查结果呈现出中度或是以上的异常。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选择的抗抑郁症的药物是米氮平,剂量是15-30mg/d,医生应根据患者服药实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观察组是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重复刺激治疗仪器需要选取圆形线圈,直径是9cm,刺激部位选择患者的左侧额叶背外侧(DLPFC)将线圈在左前额部位放置,并与头皮相切,线圈柄向后。将阈刺激强度根据患者实际反应调节,调节范围是80%MT/周~110%MT/周,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持续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SSI评分

    两组SSI评分一般以自杀意念量表为判断基础,评分值是0-100分,分数越高,患者自杀的意向就越强烈。

    2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linicalGlobalImpressionCGI为评估标准,评定量表分值是0-7分,评分越高,抑郁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行t检验、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SSI评分。

    治疗前,对照组SSI评分(90.62±30.25)分,观察组SSI评分(89.67±2.55)分,观察组SSI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t=0.198p=0.422

    治疗后对照组SSI评分(57.23±5.21)分,观察组SSI评分(21.32±7.65)分,观察组S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4.538p=0.000)。

    2.2比较两组的CGI

    两组治疗CGI评分显示:观察组CGI评分(3.23±0.3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6.65±0.19)分,(t=58.121,p=0.000

    3讨论

    抑郁症产生与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神经系统可塑性损害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会严重要影响患者生活,甚至很多中度抑郁症患者经常出现自杀倾向[2]。重复刺激属于医学临床上一种常见治疗方式,其可以越来治疗抑郁症。本研究中,观察组SSI评分(21.32±7.65)分低于对照组SSI评分(57.23±5.21)分,可见经过观察组的治疗,患者出现自杀的情况已经有所减少,抑郁得到缓解。这与重复刺激有较大关系,其利用磁场产生的电流对抑郁症进行专门治疗,加强神经组织与细胞联系,将突出阈值降低,缓解患者抑郁情况,将自杀SSI评分降低。观察组CG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主要由于观察组患者经过重复刺激治疗后,患者神经元兴奋型极大增加,使抑郁得到较好治疗[3]

    本研究针对抑郁症患者实施重复刺激治疗,将患者自杀意念降低,缓解抑郁症状,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段惠峰,甘景梨,史振娟,.重复刺激对抑郁症患者磁共振波谱和疗效的影响[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8.159.85-86.

    [2]张永珍,孙剑,徐乐平,.重复刺激治疗对单相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7,20(3):250-252.

    [3]秦碧勇,戴立磊,郑艳.重复刺激对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及自杀意念的疗效[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7.9(1).98-99.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米氮平联合重复刺激(rTM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干预(包括基础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米氮平口服(每晚口服1次,每次15 mg)及rTMS治疗(刺激频率包括1 Hz、5 Hz),对照组患者则给予米氮平口服(每晚口服1次,每次15 mg)及假rT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静息运动阈值(RMT),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睡眠障碍及抑郁程度进行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半球RMT值[68.78%(46.71%~74.30%)]明显降低(P<0.05),右半球RMT值[50.49%(42.42%~78.59%)]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两侧脑半球RMT值均未发生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2组患者PSQI、HAMD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8.1±2.1)分]、HAMD评分[(10.3±3.0)分]、SDS评分[(51.40±5.7)分]亦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米氮平联合rTM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显著,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抑郁程度。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后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氮平联合重复刺激(rTMS)治疗老年焦虑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抽取临汾市中心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67例伴睡眠障碍的老年焦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米氮平治疗,观察组34例患者采用米氮平联合rTMS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焦虑自评表(SAS)及多导睡眠图检测结果。结果治疗前,两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479);治疗后,两组S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SAS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PSQI各指标及PSQI总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SQI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其PSQI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多导睡眠图各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睡眠潜伏期较短,睡眠总时长较长,快速眼运动睡眠潜伏期较短,睡眠效率较高,夜晚睡醒次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伴睡眠障碍的老年焦虑症患者的治疗中,米氮平联合rTMS可有效改善其焦虑情绪,并提升睡眠质量。

  • 标签: 米氮平 重复经颅磁刺激 睡眠障碍 老年焦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m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治疗首次发病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筛查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的首次发病老年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真rTMS+SSRIs,n=26)和对照组(伪rTMS+SSRIs,n=25),治疗4周,治疗后随访4周。rTMS治疗刺激强度120%运动阈值,刺激频率10 Hz,每周5次。在治疗第1、2、3、4周末及治疗后随访第4周末,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和患者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2组显效率和治愈率的差异。采用χ2 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比较。结果(1)治疗第4周末,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69.23%(18/26)和36.00%(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649,P=0.017);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随访第4周末,试验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和治愈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整个观察期间,时点与组别在HAMD17总分及PHQ-9总分存在交互作用(F=66.313,P=0.008;F=8.571,P<0.01)。结论120% 运动阈值的rTMS联合SSRIs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存在潜在优势,起效较单纯药物治疗快,但仍需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进行验证。

  • 标签: 抑郁症 老年人 经颅磁刺激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复刺激(rTMS)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大学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非器质性失眠症大学生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给予rTMS治疗刺激部位为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区,刺激频率1 Hz,刺激强度为120%静息运动阈值水平,对照组给予假刺激。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抑郁(17项)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发现观察组PSQI各项指标评分(除催眠药物指标外)均较入选时及同期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其PSQI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均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2组患者HAMD评分及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及HAMA评分[分别为(5.6±2.0)分和(6.2±2.3)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oCA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评分、注意评分、延迟记忆评分及总分[分别为(4.43±0.69)分、(5.31±0.67)分、(4.19±0.74)分和(26.40±2.54)分]均较治疗前、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MoCA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rTMS治疗可显著改善非器质性失眠症大学生患者睡眠质量、情绪障碍及认知功能,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非器质性失眠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大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频重复刺激(rTMS)联合音乐生物反馈治疗失眠症的效果。方法选取东阳市第七人民医院2021年1-8月门诊治疗的失眠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音乐生物反馈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rTMS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多导睡眠图(PSG)睡眠结构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SE)、快动眼睡眠相(REM)、非快动眼睡眠相第二阶段(N2%)和非快动眼睡眠相第三阶段(N3%)分别为(419.87±42.63)min、(83.69±13.39)%、(25.27±3.26)%、(53.75±11.36)%、(16.27±2.25)%,对照组分别为(388.74±40.39)min、(76.38±13.17)%、(23.16±2.68)%、(51.62±12.27)%、(14.36±2.21)%,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0、-2.13、-2.22、-2.26、-3.31,P=0.005、0.037、0.030、0.027、0.002);观察组睡眠潜伏期(SL)、觉醒时间(AWT)、觉醒次数(AT)、非快动眼睡眠相第一阶段(N1%)和PSQI总评分分别为(24.16±7.82)min、(23.18±6.95)min、(1.76±0.28)次、(9.74±2.12)%、(9.17±1.56)分,对照组分别为(28.35±7.74)min、(28.36±7.21)min、(2.25±0.79)次、(11.12±1.17)%、(10.26±1.42)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9、2.83、3.20、3.12、2.83,P=0.041、0.006、0.002、0.003、0.038)。结论rTMS联合音乐生物反馈治疗失眠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 标签: 入睡和睡眠障碍 经颅磁刺激 音乐疗法 多导睡眠描记术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CBT-I)对更年期女性失眠的疗效。方法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筛选76例更年期女性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均给予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低频重复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伪刺激,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评定患者的睡眠情况;并记录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1)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ISI评分[(16.39±4.03)分,(15.66±4.89)分]、PSQI评分[(14.97±2.70)分,(14.11±3.6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6,-1.190,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SI、PSQI评分[(10.08±3.65)分,(9.58±1.73)分]均低于对照组[(12.82±4.47)分,(12.13±2.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6,5.440,均P<0.05)。(2)治疗后观察组的所有睡眠参数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对照组的睡眠效率、觉醒时间、觉醒次数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观察组的睡眠效率、N3期百分比和REM期百分比[(79.52±9.31)%,(22.80±6.05)%,(18.78±6.6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0.38±12.99)%,(17.39±11.75)%,(13.98±6.35)%],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6,-2.524,-3.212,均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rTMS联合CBT-I可显著改善更年期女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安全性高,可作为更年期女性失眠较理想的非药物治疗方案。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 更年期女性 失眠 睡眠质量 多导睡眠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皮质脊髓束完整性对重复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伴偏侧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重建患者双侧皮质脊髓束(CST),分别选取CST完整性高(rFA>0.5)及CST完整性低(rFA≤0.5)患者各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一步细分为高频组(10例)、低频组(10例)及对照组(1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传统康复干预,在此基础上高频组、低频组患者分别给予健侧M1区5 Hz或1 Hz rTMS治疗。于干预前、干预3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Wolf运动功能量表(WMF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各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对CST完整性高各亚组患者比较后发现,治疗后高频组、低频组及对照组FMA-UE、WMFT、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低频组FMA-UE、WMFT及MBI评分[分别为(38.10±5.71)分、(43.20±5.32)分和(78.00±11.35)分]亦显著优于高频组及对照组水平(P<0.05)。对CST完整性低各亚组患者比较后发现,治疗后高频组FMA-UE、WMFT及MBI评分[分别为(12.00±1.40)分、(15.10±1.99)分和(49.00±5.68)分]均优于治疗前及低频组、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对于CST完整性高的患者,低频rTMS刺激健侧半球M1区对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可能更好;对于CST完整性低的患者,高频rTMS刺激健侧半球M1区对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可能更有效。

  • 标签: 脑卒中 皮质脊髓束 弥散张量成像 重复经颅磁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行重复刺激治疗的影响。结果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行重复刺激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5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干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阴性、阳性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刺激治疗完成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行重复刺激治疗时对患者进行干预护理,可以提高治疗的完成度,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刺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抑郁疗效。方法将56例PSD患者分为研究组(n=28)和对照组(n=28),均给予缺血性脑卒中常规及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给予频率为10Hz的rTMS治疗,对照组接受伪刺激治疗。结果rTMS治疗第2周,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周时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2周时HAMD评分均较前降低,P<0.05,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BI评分均增加,P<0.05;第4周末结束时,两组HAMD量表评分、NIHSS评分及BI评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rTMS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PSD患者具有改善抑郁情绪和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双重获益。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 艾司西酞普兰 重复经颅磁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频重复刺激治疗广泛性焦虑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试验组(n=52)与对照组(n=48),试验组给予低频重复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对比两组患者治疗6周前后生活质量、焦虑和抑郁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6.54%(45/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30/52),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8/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8.33%(28/52),P<0.05。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试验组SF-36为(96.58±11.3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59±11.89)分,P<0.05;试验组SAS为(45.56±5.45)分、SDS(46.47±5.39)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5.56±5.14)分、(56.56±5.41)分],均P<0.05。结论低频重复刺激治疗可以增加疗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焦虑抑郁状态。

  • 标签: 低频重复刺激 广泛性焦虑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重复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采集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64例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状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舍曲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高频重复刺激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PANSS量表、YBOCS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1.88%;观察组治疗后PANSS总分、阴性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Y-BOC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重复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状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高频 重复经颅磁刺激 精神分裂症 强迫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刺激结合针灸治疗老年焦虑症继发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8老年焦虑症继发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重复刺激治疗法,观察组给予重复刺结合针灸治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焦虑及抑郁评分,实际睡眠总时间、睡眠潜伏期、REM潜伏期、夜间觉醒次数等睡眠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实际睡眠总时间、睡眠潜伏期、REM潜伏期、夜间觉醒次数等睡眠质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复刺激结合针灸治疗老年焦虑症继发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经颅重复磁刺激 针灸 老年焦虑症继发睡眠障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合并失眠患者应用重复刺激技术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方法 2019年5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刺激治疗对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血清BDNF和5-H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200例重症抑郁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时立刻采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BDNF和5-HT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5.0%),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5—HT和血清BDNF水平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5—HT和血清BDNF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激联合帕罗西汀可以有效的改进患者的抑郁症状,并且改善患者的躯体症状,改善患者抑郁状态,疗效明显主要和刺激可以有效的改进大脑组织释放血清BDNF和5-HT相关。

  • 标签: 经颅磁刺激 重症抑郁障碍 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5&mdash 羟色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普拉克索联合刺激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80名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人,对照组接受普拉克索药物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普拉克索联合刺激治疗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指数评估量表(PSQI)评分、Epworth 嗜睡量表(ESS)评分、统一PD评定量表运动检查(UPDRS-Ⅲ)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神经精神调查问卷(NPI)评分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 评分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NPI、PSQI、ESS、UPDRS-Ⅲ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普拉克索 经颅磁刺激 帕金森病 睡眠障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重复刺激技术治疗帕金森病(PD)合并失眠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对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2月本科收治的80例PD合并失眠患者纳入研究,计算机单盲法均分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复刺激技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更高,PSQI评分比较,观察组更低(P

  • 标签: 帕金森病 失眠 重复经颅磁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