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药物食管炎的病因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9例药物食管炎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发病原因和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通过治疗后,在4个小时到3天的时间内,患者的临床症状逐渐缓解,症状全部消失的平均时间为(6.12±1.32)天。其中有6例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进行胃镜复查,13例患者在治疗后2-3个月进行胃镜复查,胃镜显示食管黏膜光整,没有充血、糜烂的现象发生。结论对患者进行服药指导,可以有效的预防药物食管炎的发生。同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综合性护理,有利于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药物性食管炎 原因分析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在我国医学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口服固体药物属于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以及在制药行业中具有较高的生产量,而且因为不同的药性物质、生产工艺等,都会等口服固体的药物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导致我国制药行业越来越重视因不同药物质与生产工艺等因素造成药物质量的问题。所以我国制药行业需要不断分析口服固体制剂成型技术存在的问题,确保根据相关的实验,对药物成型后的水分比例、抗张强度等情况进行研究,从而确保为相关的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

  • 标签: 口服固体制剂 成型 药物性质 工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药物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某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76例急性药物肝损伤住院患者资料,对所用药物、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转归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引起急性药物肝损伤常见三类药物依次为抗生素(42.1%)、中草药(23.7%)和感冒药(10.55%)。急性药物肝损伤的临床类型以肝细胞型多见(51.3%),混合型次之(28.9%),胆汁淤积型相对较少(19.7%),其中,肝细胞型和混合型的重症肝损伤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20),而肝细胞型和胆汁淤积型及混合型和胆汁淤积型的重症肝损伤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84和P=0.516)。此外,有慢性基础病的急性药物肝损伤患者与无慢性基础病患者相比,其短期预后不良的发生率增加(P=0.001)。结论国内外各地区引起药物肝损伤的药物谱并不一致。混合型药物肝损伤较易发展为重症肝损伤。慢性基础疾病是影响药物肝损伤患者短期临床预后的因素之一。

  • 标签: 急性药物性 肝损伤 临床特点分析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药物肝损伤患者中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护肝片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给临床治疗提高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药物肝损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依据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护肝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肝功能的改善程度和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药物肝损伤患者中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护肝片,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多烯磷脂酰胆碱 护肝片 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药物肝损伤(DILI)是新药上市前研发失败、上市后增加警示以及撤市的最主要原因,是药物安全性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药物的肝脏安全性,开展相应的转化研究,对科学监管和临床实践至关重要。科学监管的前提是必须具备对DILI的发生机制、风险因素、临床诊断和评估、预后预测、有效干预措施以及风险/获益整体评估等的全面了解。DILI的发生机制,涉及药物代谢、肝细胞死亡机制及相应的信号传导调控途径、线粒体功能损伤、免疫损伤、遗传和环境因素等诸多环节。预测DILI发生风险的生物标记物研究,一直是DILI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对某些药物而言,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22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的联合检测,有望成为筛查DILI高风险人群的重要手段。由于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标记物,DILI的诊断面临挑战。DILI复杂的临床表型也给诊断增加了困难。欧美国家相继建立了专门的DILI协作网络,前瞻性地纳入DILI患者进行随访并建立生物样本库,有效推动了DILI领域的研究进展。我国专门针对DILI建立的Hepatox网络平台(www. hepatox.org)已上线并建立了超过3万例真实世界DILI患者的数据库,为后续的转化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标签: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组织和管理 转化医学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致药物肝损害的门诊护理.方法针对大多数结核病患者居家治疗的特点,进行患者及家属结核病防治知识系统性整体教育、药物肝损害患者的心理护理,指导家庭护理,让患者及家属参与治疗与护理.结果382例结核药物肝损患者,除6例入院,1例转院,其余均在门诊接受治疗.结论药物肝损害重在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和合理的护理,能减轻患者药物肝损害程度,使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

  • 标签: 肺结核 抗结核药 药物性肝损害 门诊护理
  • 简介:摘要药物肝损伤(DILI)发病率较高,中医对其有独特的认识,中药对其治疗疗效可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就现代医学、中医学对对药物肝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ury,DILI)的认识,以及中药复方、中药活性成分、中成药对其防治的现状进行阐述。

  • 标签: 中医药 药物性肝损伤 复方 活性成分
  • 简介:摘要目的抗结核药所致的药物肝损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中出现药物肝损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了解其治疗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发生药物肝损与其治疗方法、乙肝病毒携带、年龄、喝酒史相关。乙肝病毒携带患者占据43.33%(26例)。年龄>60岁的占据56.67%(34例),同时患者年龄越大发生肝损伤概率越高。喝酒史患者占据46.67%(28例)。利福平、乙胺丁醇、异烟肼、吡嗪酰胺等药物治疗方法相比,四联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药物肝损的发生概率最高,高达50.00%。结论抗结核药物均会对肝脏造成损伤,及时发现治疗均能良好恢复。

  • 标签: 抗结核药 药物性肝损 结核病
  • 简介:目的了解2002—2007年国内药物肝损害文献期刊分布和文献类型特点。方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2002—2007年药物肝损害文献及其题录,对照2000版、2004版中国核心期刊目录和2002—2007各年统计源期刊目录统计文献期刊分布情况;按文献内容将各年文献归为病例分析、个案报道、疗效观察、综述、专家经验、科普通报六种类型,统计文献类型情况。结果2002—2007至今文献总数依次为102、128、142、161、174和100,核心期刊文献构成比为8.7%~19%,统计源期刊文献构成比为23.6%~36.7%。病例分析类的文献构成比在总文献、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中分别为34.0%~41.2%、35.7%~47.6%、35.5%~45.8%。结论药物肝损害国内文献数量逐年递增.病例分析是目前国内文献的主要类型。

  • 标签: 肝疾病 药物毒性 分析 文献
  • 简介:目的:探讨护肝宁片防治抗精神病药致肝功能异常的疗效。方法:将204例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护肝宁片及葡醛内酯片治疗8周,观察第4、8、20周末临床症状及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在治疗后第48、周末,ALT、AST、GGT及恢复正常率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0周末,ALT、AST、GGT及恢复正常率方面,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肝宁片具有明显的防治抗精神病药致肝功能异常的疗效,相比于葡醛内酯疗效更稳定。

  • 标签: 护肝宁片 抗精神病药 肝功能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药物肝损害患者进行甘草酸制剂的治疗,分析对转氨酶、PAF以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本课题主要针对本院收治的药物肝损害的患者,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共纳入90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进行治疗,剂量为150mg,并加入葡萄糖注射液(浓度为5%)剂量为250ml,并进行静脉滴注,1天进行1次治疗。观察组使用硫普罗宁注射液,进行效果对比。结果:通过对两组别各项指标治疗前后ALT、ALB、TNF-α以及PAF变化进行分析,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情况好转,相比较对照组患者来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血清抗氧化指标变化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SH-PX、 MDA、SOD分别为44.26±2.04kkat/L、107.12±22.06ukat/L、2370.30±541.13ukat/L,相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对药物肝损害患者进行甘草酸制剂的治疗后,患者情况明显改善,整体效果较优,肝损伤情况明显减轻。

  • 标签: 甘草酸制剂 药物性肝损害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药物肝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ury, DILI)属于一种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肝损伤疾病。药物肝损伤会导致患者引起急性肝衰竭,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早期确定药物肝损伤,及时的停止使用肝毒性药物对于控制病情持续进展具有重要意义。而药物肝损伤的有效诊断是及时干预药物肝损伤的关键所在。本文将通过对药物肝损伤的实验诊断方法进行分析讨论,为促进预防及治疗药物肝损伤提供新的参考。

  • 标签: 药物性所致肝损伤 肝毒性药物 实验诊断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水飞蓟宾在治疗药物肝损害中的临床疗效。通过综述药物肝损害的病因、临床表现及现有治疗方法,探讨水飞蓟宾的药理作用和应用现状。研究采用系统的文献回顾和临床试验分析,总结水飞蓟宾在改善肝功能和减轻肝损伤方面的效果,并评估其安全性和适用性。结果显示,水飞蓟宾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炎和促进肝细胞修复的作用,有望成为药物肝损害治疗的有效选择。

  • 标签: 水飞蓟宾 临床疗效 肝细胞修复
  • 作者: 刘沁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7-06
  • 机构:长沙市望城区康乃馨老年病医院院感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对儿童抗菌药物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3年01月至2024年06月期间抗菌药物腹泻患儿50例,将全部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并对两组患儿在护理结束后的效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成效,然而对比之下,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和满意度评价均高于对照组。这些差异均经过统计学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抗菌药物腹泻的临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显著增强护理效果,提高患儿及家长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皮损伴系统性损害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药物皮损伴系统性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痊愈78例,平均住院19.4天,激素用量120mg~2160mg,平均621.7mg,死亡5例,其中大庖性表皮坏死松解型及红皮病型各1例,重症多形红斑型1例,均属重症皮疹类型,麻疹型伴重症肝炎类型2例。结论红皮病型,剥脱性皮炎型,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重症多形红斑型及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红斑型,均有半数以上的病例伴有肝肾损害,而荨麻疹型均有超过半数以上的病例累及心脏,紫癜型多伴有血尿和(或)血小板减少。

  • 标签: 药物性皮损 系统性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芩苷对急性药物肝损伤小鼠的保护机制。方法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以陕西省人民医院实验中心提供的6~8周C57BL/6雄性小鼠进行实验。采用腹腔注射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小鼠急性药物肝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药物肝模型组(APAP组)及黄芩苷治疗组(BA+APAP组),处理16 h后取血标本及肝脏组织,检测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检测肝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及磷酸化ERK(p-ERK)的表达变化。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光镜下黄芩苷治疗组肝损伤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黄芩苷治疗组血清ALT、血清AST明显低于模型组[(614.2±132.9)、(498.7±52.8) U/L比(6 826.4±684.2)、(5 860.7±464.8) U/L,t=44.862、67.850,P均<0.05];黄芩苷治疗组血清TNF-α、血清IL-6明显低于模型组[(156.8±44.3)、(673.1±43.7) pg/ml比(334.3±36.8)、(899.8±98.9) pg/ml,t=18.702、3.644,P均<0.05];芩苷治疗组肝匀浆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6.3±1.6) nmol/mg蛋白比(9.7±1.6) nmol/mg蛋白,t=38.524,P<0.05];黄芩苷治疗组肝匀浆SOD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12.7±1.7) U/mg蛋白比(8.0±0.6) U/mg蛋白,t=4.854,P<0.05];黄芩苷治疗组肝组织p-ERK/ERK蛋白比值明显低于模型组(0.4±0.2比1.0±0.1,t=18.974,P<0.05)。结论黄芩苷对APAP诱导的急性药物肝损伤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ERK磷酸化有关。

  • 标签: 黄芩苷 对乙酰氨基酚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肝损伤
  • 简介:摘要肝样细胞由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外周血单核细胞或其他成体细胞等非肝脏来源的细胞在不同诱导培养条件下逐步分化而成,其形态类似于原代肝细胞,具备合成、摄取、分泌和药物代谢等功能,是体外预测和评估药物肝损伤的理想细胞模型。不同来源的肝样细胞在研究药物代谢和毒性方面各有优缺点,改进诱导策略和培养体系有助于获得功能更加成熟的肝样细胞。

  • 标签: 肝样细胞 药物 肝损伤 体外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易善复)治疗药物肝损伤的疗效。方法将96例药物肝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护肝片治疗,治疗组在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药物肝损伤有较好疗效且安全。

  • 标签: 多烯磷脂酰胆碱 药物性 肝功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