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管壁成像技术(HR-VWI)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XX院40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情况分为急性脑梗组(n=2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n=20),40例患者均接受HR-VWI检测,对比两组患者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急性脑梗组患者斑块分布在腹侧壁、上侧壁人数分别为7例、9例多于短暂脑缺血组3例、5例,短暂脑缺血组患者斑块分布在背侧壁、下侧壁人数分别为8例、6例;急性脑梗组患者血管重构率为95.00%高于短暂脑缺血组55.00%(P<0.05)。结论:HR-VWI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诊断,能有效的将患者的斑块位置、血管重建情况显示出来,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度。

  • 标签: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管壁成像技术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7月-2022年4本院收治的42例疑似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接受血管超声检查。以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作为金标准,探究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结果 超声检查的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2.86%、6.45%、9.09%,与DAS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应用价值显著,其诊断准确性虽然较DSA较差一些,但是差异并不显著,可作为临床疾病确诊、治疗的诊断依据。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血管超声 应用效果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重点探讨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在眼科护理中的关键应用和价值。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是一项使用荧光素钠作为造影剂,通过荧光相机捕捉眼底血管循环的检查技术,尤其对于诊断和管理各种视网膜病变有着显著的作用。方法:首先,本文探讨了 FFA 在眼科疾病诊断中的价值。通过 FFA,护士可以及时发现视网膜疾病的早期征象,从而促进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视力损失。其次,文章阐述了 FFA 在监控疾病进程中的作用。通过定期的 FFA 检查,可以跟踪视网膜病变的进展,为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提供参考。再次,我们还深入分析了 FFA 在评估治疗效果方面的应用。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 FFA 图像,可以直观评估治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最后,本文强调了 FFA 对于护理实践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患者教育、疾病管理和心理支持等方面。本文旨在为眼科护士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理解和利用 FFA 在眼科护理中的各种可能性,以提升护理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同时,我们也期待这项技术在未来能进一步发展,为眼科护理开辟新的可能。

  • 标签: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眼科护理 护理实践 视网膜病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质量,目前药物治疗是控制和管理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心血管疾病用药的复杂性和潜在风险,安全管理成为确保药物疗效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关键。基于此,文章从心血管疾病内科用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入手,进一步探究了心血管疾病内科用药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内科用药 安全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应用辛伐他汀具有的药理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03月-2022年0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心血管疾病病人进行实验,将其随机分为均匀两组后,使用不同的药物对病人进行治疗,观察病人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病人血脂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血管疾病预防用药中采取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病人较少出现并发症,同时显著改善其血脂指标,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心血管疾病 药理机制 血脂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主要是为了研究能量多普勒血管成像在甲亢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本次实验选择从 2022年5月到2023年6月来我院就诊,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甲亢未经治疗的患者100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实验组,另随机抽取100例排除甲状腺及其他内分泌代谢异常疾病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对照组,使用成都思多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掌上彩超设备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成像图以及血流特点,并根据两组患者的实验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灰阶、血管指数、血流指数以及血流血管指数的检测结果具有差异性,p<0.05,数据对比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别,具有统计学上的研究价值。结论:能量多普勒(PDI)可以定性定量判定甲状腺腺体的回声水平和血流情况,可作为二维超声的有益补充,对正确诊断甲亢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能量多普勒 甲亢诊断 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药物治疗策略在心血管疾病管理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通过选择适当的药物、个体化设计治疗方案,并且严格监测治疗效果,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和降低死亡率。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治疗的积极影响,我们还需要优化药物治疗策略,合理使用药物,以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并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因此,临床指南的参考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药物治疗策略 个体化设计治疗 不良反应 临床指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血管内科的患者与其他科室的患者相比,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该科室的患者的病情较重,病种较复杂,死亡率较高,总之是医院医疗纠纷的常发科室之一[1]。护理作为心血管内科治疗环节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管理工作存在着一系列风险因素,一旦发生护理不当的问题,很容易引起纠纷,加大医患之间的矛盾。提高心血管科护理质量,一直是心内科护理人员的研究重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院将风险管理加入了心血管护理的管理中,取到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 标签: 心血管 护理问题 护理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如何对其综合管理和早期干预是临床关注的重点。基于心血管代谢的慢性疾病的概念有助于对代谢性心血管疾病进行诊疗阶段划分和精细管理。具体的防治手段上,新型降糖药物、降脂药物以及盐皮质激素拮抗剂的循证医学证据不断涌现,生活方式以及减重手术治疗的获益在高质量研究中被证实。此外,对于心血管残余风险的治疗也有新的进展和突破。本综述回顾了2022年代谢性心血管疾病领域发表的重要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代谢性心血管疾病 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改善 心血管残余风险
  • 作者: 肖俊彦 曲艺 赵潺 宋航 梁安怡 张美芬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 北京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 眼底疾病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730 肖俊彦现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科医院眼科, 上海 200031,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 北京 100730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 北京 100191,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 北京 10073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单侧儿童葡萄膜炎(PU)患眼及对侧健康眼黄斑区微血管结构变化。方法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单侧炎症安静期PU患者21例21只眼(PU组)纳入研究。将PU患者未受累对侧眼作为对侧眼组;选取同期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1名21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仪对受检眼黄斑区6 mm×6 mm范围进行扫描,测量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深层毛细血管丛(DCP)血管密度以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采用设备自带软件测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直径分别为1.0、1.5、3.0 mm环形区域的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CCD),分别记录为CCD-1.0、CCD-1.5、CCD-3.0。三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若三组数据方差不齐则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CCD的潜在相关因素。结果与对侧眼组、NC组比较,PU组SCP(H=-13.857、-25.500,P=0.043、P<0.001)、DCP(H=-15.333、-31.595、P=0.007、P<0.001)血管密度和CCD-1.0(H=-14.000、-16.214,P=0.040、0.012)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U组、NC组CRT、FAZ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55,P=1.000、0.661)。与NC组比较,对侧眼组SCP、DCP血管密度均降低,其中DCP血管密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6.262,P=0.004);两组受检眼CC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与NC组比较,PU组SFCT更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52,P=0.004);与对侧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552,P=0.27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CD-1.0、CCD-1.5、CCD-3.0与FAZ面积(β=-0.494、-0.527、-0.566,P=0.015、0.009、0.010)、CRT(β=-0.322、-0.466、-0.342,P=0.026、0.002、0.028)呈线性相关;CCD-1.0、CCD-1.5与DCP血管密度(β=0.277、0.275,P=0.047、0.045)呈线性相关。结论安静期PU患眼的视网膜和脉络膜微血管结构均存在异常;未受累对侧眼可能存在黄斑循环障碍。

  • 标签: 儿童 葡萄膜炎 黄斑 微血管结构 血管密度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诊断颈动脉狭窄临床应用血管超声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4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根据诊断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参照组采用血管造影检查,观察组应用血管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 两组检查方式对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对比,观察组检查方式对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颈总动脉检出率明显优于参照组检查方式,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诊断颈动脉狭窄临床应用血管超声准确率明显提高,诊断效率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血管超声 诊断结果 颈动脉狭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