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颈动脉狭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评估中CT血管成像(CTA)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 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拟诊为颈动脉狭窄患者筛选60例作为回顾性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CTA及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检查,以DSA为依据判断CTA诊断准确性。结果 在诊断准确性上,CTA和DSA无显著差异( P>0.05);以DSA结果为依据,CTA在轻度、中度、重度狭窄、闭塞上检出准确率分别是95.42%、88.00%、94.74%、86.67%、100.00%;光滑斑块、不规则斑块、溃状斑块分别为55例、21例、8例。结论 CTA技术诊断颈动脉狭窄效果理想,可了解狭窄程度及斑块形态,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粥样硬化斑块 CT血管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检查与CT血管造影的影像表现,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危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8月我院神经科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7d内进行超声以及CT血管造影检查。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检查与CT血管造影影像表现进行对比,基于Kappa进行一致性检验,同时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年龄、吸烟等危险性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位于颈总动脉窦部,斑块无一致性信号,可见低、强、强弱不等回声信号。超声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阴性预测值为92.86%(22/28),CT血管造影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阴性预测值为95.45%(21/22)。两组数据有良好一致性,Kappa值为0.8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在高血脂、糖尿病方面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多因素回归性分析结果进行研究,提示高血脂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性因素。结论 超声检查以及CT血管造影均可应用于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检查中,且高血脂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性因素。临床需通过合理调控血脂水平,指导合理饮食以及规律生活等方式,预防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或其他血管并发症发生。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超声 CT血管造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三维高分辨MR血管壁成像(3D HRMR-VWI)的影像组学方法鉴别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责任斑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因脑血管病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诊治的117例患者的139个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按照7∶3的比例将139个斑块分为训练集(97个斑块)和验证集(42个斑块)。根据MR图像和临床症状将斑块分为69个责任斑块和70个非责任斑块。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χ2检验对责任斑块及非责任斑块的临床及影像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责任斑块的独立预测因子。基于训练集斑块在平扫3D HRMR-VWI、增强3D HRMR-VWI、平扫+增强3D HRMR-VWI上提取并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并构建模型。最后联合责任斑块的独立预测因子及平扫+增强3D HRMR-VWI特征构建融合模型。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模型的效能,以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效能的差异。结果责任斑块与非责任斑块斑块内出血、狭窄处管腔面积、狭窄处血管直径、狭窄率、斑块负荷、强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斑块内出血是预测责任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OR=7.045,95%CI 1.402~35.397,P=0.018)。验证集中,平扫3D HRMR-VWI模型预测大脑中动脉责任斑块的AUC低于增强3D HRMR-VWI模型(Z=-2.01,P=0.044,),平扫+增强3D HRMR-VWI模型预测大脑中动脉责任斑块的AUC与增强3D HRMR-VW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9,P=0.427),融合模型预测大脑中动脉责任斑块的AUC与平扫+增强3D HRMR-VWI模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9,P>0.05);融合模型预测大脑中动脉责任斑块效能最好,AUC为0.939,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24%、76.19%、85.71%。结论基于3D HRMR-VWI的影像组学方法对识别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责任斑块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大脑中动脉 影像组学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钙化斑块对冠状动脉CTA诊断中的影响因素。方法:本次研究将选择2022年12月~2023年7月期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100例冠状动脉患者作为研究试验对象,采用CTA方法来诊断钙化斑块对冠状动脉的影响因素。结论:不同容积可以划分不同的等级,其中,当钙化容积达到79mm 的时候可以确定为敏感性,这个钙化容积已经表明了患者存在冠状动脉疾病,因此处于这个容积的时候可以确诊为患有冠状动脉疾病,但是为了更准确的进行判断还需要进行CTA诊断,而当钙化容积达到88m 的时候可以诊断为患有冠状动脉疾病,不需要进行CTA诊断,当钙化容积达不到65分的时候,或者当钙化积分已经达到180分的时候,诊断准确性大打折扣。结论:通过试验表明了CTA在诊断的过程中不同钙化的负荷对于它的诊断准确性会带来不同的影响,且影响程度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之处,应对钙化斑块负荷与冠状动脉官腔狭窄进行研究,更有利于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的准确性。

  • 标签: 钙化斑块 冠状动脉 CTA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分布和管腔狭窄程度以及不稳定斑块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观察组,收治的60例非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展开超声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了解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分布情况以及管腔的狭窄程度。结果: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单发和多发的斑块分布均高于对照组,且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也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分布情况较为复杂且不稳定,不稳定斑块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吸烟以及血脂异常等几种,因此患者治疗中也应该注重这些方面的问题。

  • 标签: 超声检查 急性缺血性卒中 颈动脉斑块 超声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2020年我院心内科慢性病随访中心人群1050例,调查人群的患病史,测定生理、生化指标,并对所有人群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将研究人群分为颈动脉斑块患病组,无颈动脉斑块的为正常对照组;依据代谢综合征的定义,评价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结果: (1) 患病组270例,正常对照780例,两组人群的年龄、吸烟、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素、尿酸、肌酐等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0-4个组分的人群的颈动脉斑块疾病患病率分别为14.99%、21.11%、25.85%、31.60%、32.12%,随MS组分的增加,颈动脉斑块疾病的患病率逐步增高;(3)校正年龄、性别后,1个组分的风险为1.53(1.29~1.81)、2个组分的风险为 1.99(1.70~2.34)、3个组分的风险为 2.65(2.25~3.13)、4个组分的风险为 2.71(2.22~3.30),随着MS组分的增加,颈动脉斑块的发生风险逐步增高;(4)颈动脉斑块疾病患病风险依次为血糖异常>血脂异常>BMI>血压异常;其中血脂异常+血糖异常并+血压异常者的患病风险最大,OR值为2.99(2.23~4.01)。结论:代谢综合征影响对颈动脉斑块疾病的发生,血糖异常的影响较大,并随着组分的增加,颈动脉斑块疾病患病风险增大。

  • 标签: [] 代谢综合征 颈动脉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开始时间为2021年7月,结束时间为2022年8月,通过回顾性分析在该段时间内我院接受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作为入组成员,对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使用MRA诊断以及多层螺旋CT诊断两种方式进行检查,对最终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检出率更高的一个诊断方式为MRA(P<0.05)。结论:相较于多层螺旋CT进行疾病诊断,在使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下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

  • 标签: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多层螺旋CT 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实施司库奇尤单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21年3月-2023年5月作为研究时段,抽选该时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50例,经药物风险评估后,在皮下静脉注射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记录治疗前和注射第4周和第8周各个阶段的PASI银屑病严重指数人数。结果:50例患者中,从第4周开始PASI严重指数人数明显改善,第8周则起效更多,严重指数人数较未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实施司库奇尤单抗治疗的治疗效可明显见效,能改善银屑病临床症状,降低皮肤病变程度,药学效果显著,可进行应用。

  • 标签: 司库奇尤单抗治疗 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 严重指数 用药疗效 牛皮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