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深低温体外循环术温度管理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09年5月~2012年1月收治的体外循环行深低温循环技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系统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停循环时间、手术中最低鼻咽温度以及最低肛温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自动复苏率更好,并发症更少,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术中温度管理时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期复苏,降低患者并发症,使深低温技术更加有效。

  • 标签: 体外循环 温度管理 护理 深低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成形术(Vertebral-basilararterystenosisstentangioplasty)对后循环供血障碍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评价其治疗价值。方法对于诊断明确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60名,随机分为血管内支架置入成形术治疗组及内科药物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结果支架置入成形术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内科治疗可发生TIA、后循环梗死等并发症。结论椎-基底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成形术安全可靠,可明显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能给后循环供血障碍患者带来更好远期预后,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后循环供血障碍 椎-基底动脉支架置入成形术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体腔热灌注治疗机(VCHPM)循环热灌注化疗方法在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确诊为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6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手段的差异性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患者应用体腔热灌注治疗机(VCHPM)胸膜腔循环热灌注化疗方法,对照组应用单纯胸腔灌注化疗进行治疗,采用随访方式对患者恶性胸腔积液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治疗方案,经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出院,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等恶性事件。治疗组胸腔积液的有效率为94.1%,与对照组76.9%相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腔热灌注治疗机(VCHPM)下循环热灌注化疗方法在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临床治疗期间的应用,能够有效优化临床治疗效果,且治疗过程中安全、快捷,在肺癌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具有普及与应用价值。

  • 标签: 体腔热灌注治疗机 热灌注化疗 肺癌 恶性胸腔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四川省卫计委对规培护士培训目标要求和实际临床需求,探讨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及规培护士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我院心内科2015年3月—2017年3月共87名规培护士在带教工作中实施PDCA循环理论,制定教学计划(选老师、选教材、课前集体备课、集中授课等),实施教学计划,评价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反思),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认真分析并提出对策予以改进。结果提高了全体带教老师及规培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调动了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了带教工作的满意度和规培护士的自我管理能力,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最佳效果。结论PDCA循环理论在规培护士教学工作中能提高教学质量和带教工作的满意度,并能提高规培护士的自我管理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 规培护士 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进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72例患者在手术中的配合措施。结果该72例患者的手术在术中配合默契、流畅,对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术后康复率有极大的帮助,目前72例患者均已康复出院。结论护理人员是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重要环节,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地配合医师,重视手术流程和细节,为患者的术后康复做好一切准备。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手术配合 心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宫颈癌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临床路径中的应用。方法将54例符合宫颈癌临床路径的患者按住院号的单双号分为2组,单号为实验组,共29人,双号为对照组,共25人,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配合宫颈癌临床路径健康教育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随机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掌握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健康教育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对宫颈癌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进行质量管理,可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掌握情况,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PDCA循环 宫颈癌 临床路径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加强体外循环管理安全防范意识与措施的重要性。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接受体外循环的心脏手术患者517例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手术过程中全面加强体外循环管理安全防范意识与措施,分析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体体外循环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恢复情况良好。3例患者因手术需要接受二次转流,且体外循环顺利,患者均安全停机。体外循环手术时发生7起意外事故,3例为转机中电源脱落,事故几率为1.35%。经过紧急处理后,7例意外事件均未出现不良后果。结论体外循环实施者加强体外循环管理安全防范意识和做好体外循环术前准备、术中规范操作及术后学习,可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提高防范安全风险的能力,避免和杜绝体外循环事故引起的不良后果。

  • 标签: 体外循环 安全防范意识 安全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CDA循环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应用数字随机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7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即常规组、研究组,各39例。常规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使用PCDA循环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PCDA循环管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中,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PCDA循环管理 血液透析 护理质量 并发症 护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血管紧张素-2(Ang-2)的浓度与脓毒症病人的关系。方法把43例收入ICU的重症病人同时进行APACHEII,SOFA评分,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2组,应用放免法分别测定他们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血管紧张素-2(Ang-2)的浓度,并对2组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血管紧张素-2(Ang-2)的浓度进行比较。结果脓毒症组病人的血清降钙素原(PCT),循环血管紧张素-2浓度明显增高。结论脓毒症组病人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血管紧张素-2浓度水平升高,可以作为反映脓毒症病人病情的指标。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PCT) 血管紧张素-2(Ang-2) 脓毒症
  • 简介:摘要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2年2月-2006年12月66例冠心病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制定科学的术前和术后护理计划。结果66例冠心病手术患者通过心理护理、管道护理、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的监测,临床效果良好,均痊愈出院。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PDCA循环管理法在我院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实施管理后随机抽取的13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实施管理前随机抽取的13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在实施管理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相对比,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我院抗菌药物管理中可采取PDCA循环管理方式,管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我院抗菌药物管理 Ⅰ类切口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快速维护循环与重建呼吸在重症胸外伤患者救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重症胸外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分析采用快速维护循环与重建护理来进行抢救的成功率和死亡率,以及患者后期的住院时间。结果抢救成功的患者有58例,占96.67%;死亡的患者有2例,死亡率为3.33%;患者的住院时间为(6.42±1.08)d。结论采用快速维护循环与重建呼吸来对重症外伤患者进行抢救,具有较好的效果,抢救成功率较高,并且患者的住院时间也较少,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为患者减轻痛苦,具有较高的医学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快速维护循环 重建呼吸 重症胸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吸收止血膜在在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止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两组术后24h引流量、总引流量及拔管时间。结果试验组术后24h引流量、总引流量和拔管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确使用可吸收止血膜可明显减少体外循环手术后的引流量,止血效果明确安全,有利于患儿术后康复。

  • 标签: 体外循环 婴幼儿 可吸收止血膜 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016年我院接收的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组护理,实验组给予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能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PDCA循环 护理干预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儿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职业防护意识的可行性。方法应用PDCA循环法对34名儿科医护人员洗手行为进行循环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过半年的手卫生持续质量改进,儿科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认知度提高,洗手执行率、正确性明显提高,低、中、高风险护理手卫生依从率干预后分别达到39.8%、77.1%、92.1%。结论应用PDCA循环可有效地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 标签: PDCA循环 儿科医护人员 手卫生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DCA循环法在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100张门诊药房处方作为研究对象,收取时间在2016年5.25日至2017年6.28日),选择随机的方式对本院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方式、PDCA循环法应用于观察组的管理中,每组各50张处方,比较2组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结果观察组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2.00%,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PDCA循环法在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中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同时效果较好,值得研究。

  • 标签: PDCA 门诊药房处方 调配差错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术后心跳骤停的原因,为临床预防与急救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2013年12月心脏直视术后发生心跳骤停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心跳骤停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前心功能状态、心电图情况、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氧和指数(PaO2/FiO2)、低心排综合征、电解质紊乱、心包填塞、失血性休克与心脏直视术后心跳骤停有关。结论通过对心脏直视术后心跳骤停潜在高危因素的认识,并进行早期干预,为预防和抢救心跳骤停赢得宝贵时间。从而降低心脏直视术后心跳骤停的发生率,以期提高心脏直视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心脏直视手术 心跳骤停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构筑PDCA循环为基础的医院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促质量、服务、安全管理等持续改进,不仅适用于二级医院评审准备工作,而且有助于巩固医院质量管理长效机制。

  • 标签: PDCA 管理 评审准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媒体循环教育模式在肠镜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我科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肠镜治疗患者120例,按治疗先后顺序列号,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以床位护士口头宣教为主的常规术前宣教方法,观察组每个患者由床位护士采用多媒体形式对患者进行术前宣教,肠镜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肠道准备情况、术中配合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肠道准备情况优于对照组(P<O.05),观察组术中配合度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多媒体循环教育模式可以提高肠镜治疗患者的肠道准备质量,有效降低肠道准备不合格率,增加肠镜治疗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健康教育 肠镜治疗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病房管理的护理流程对改善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方法针对新生儿病房选取不同层次护士18名对治疗新生儿病房管理护理流程再造前后进行两次问卷调查。随机抽取住院超过5天的患儿家属53人,对治疗新生儿病房流程再造PDCA循环管理模式前后进行两次问卷调查。结果自从施行新生儿病房流程再造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由80.2%上升到98.3%,护士的满意度由80%上升到98%,护理质量反馈由91.5分上升到98.5分,健康教育知晓率由78.3%上升到98.3%。结论新生儿病房流程再造PDCA循环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以新生儿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加强了环节质量控制,保证了护理医疗安全,实现了护理质量和新生儿家属、护士满意度的整体提高。

  • 标签: 护理流程再造 新生儿 PDCA循环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