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研究了人口老化的近期文献,发现人口老化可以通过影响要素供给和生产力两大增长源泉影响经济长期增长能力。人口老化会使劳动供给减少,但未必使储蓄率下降(从而资本积累减少)。人口老化会使个体生产力下降,但未必使总生产力下降,对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增强甚至可以提高生产力。人口老化会增加社会福利支出,进而对国家财政产生压力,但这种压力在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下对社会福利影响也有所不同。因此,人口老化并不必然对经济增长具有负效应,我们应对人口老化持谨慎科学的态度。

  • 标签: 人口老化 经济增长 社会福利
  • 简介: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并呈蔓延趋势,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性别比为108,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为111,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已达到117。除少数地方外,全国大多数省市出生人口性别比超出正常范围(103—107)之间。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将产生严重的社会后果,影

  • 标签: 乌海市人口 人口性别比 性别比超出
  • 简介: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在不断增大,但是,现行的以国有、集体单位职工为主体、以户籍制度为边界、以正规就业岗位和稳定劳动关系为基轴建立起来的失业保险制度并不适合流动人口参加。它引起了流动人口大量欠缴失业保险费,失业保险金领取的严重缺位错位等问题。文章认为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和流动人口对失业保险制度的认识。同时,进一步加强失业保险的法制建设,建立流动人口所特有的失业保险制度从而逐步健全我国的失业保险体系。

  • 标签: 流动人口 失业保险问题 解决对策
  • 简介:我国特大城市人口调控已经成为城市治理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特大城市人口的国际比较,发现中国特大城市无论是数量、规模、集聚程度,还是人口密度并不明显偏高。中国较短的海岸线、紧张的人地关系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特殊发展阶段,也决定城市化更应该趋向集约化、紧凑化方向发展。

  • 标签: 特大城市 人口规模 国际比较
  • 简介:印度的劳动年龄人口将很快达到世界总量的五分之一。为这些劳动力提供更好的工作是社会的当务之急。巴特那(Patna)是比哈尔邦(Bihar)的首府(这是个位于印度东部贫穷且人口稠密的邦);印度较大的私营雇主之一就位于这座城市。

  • 标签: 劳动年龄人口 印度 时间 浪费 比哈尔邦 劳动力
  • 简介:文章阐述了外籍人口聚居区治理面临的挑战,社区治理能力与多元化需求不匹配,不同族裔形成“分隔型社区”阻碍移民融入,外籍人口聚居社区有效治理的制度供给不足。分析了网格化治理对于外籍人口聚居区治理的优势与问题,认为网格化治理有利于打破外籍人口治理中的“信息孤岛”,有利于弥补外籍人口治理中的“空白区”,有利于建立外籍人口治理中的“风险预警器”,同时也存在外部技术管控的网格化治理中的困境。并进一步探讨外籍居民自治的有利条件和实现路径:在外籍人口聚居区治理中应该充分借鉴“网格化”治理这种外部技术管控模式,力保风险防控的有效性;同时充分调动外籍居民内在的积极性,开展外籍人口自治,形成”网格化防控+外籍居民自治”的复合治理路径。

  • 标签: 外籍人口 聚居区 网格化 居民自治
  • 简介:民政部最近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城市人口出现三个比较明显的变化趋势:一、人口老龄化。一部分特大城市迅速变成老龄化城市。老年人口明显增加。二、“无单位归属人员”日益增多。除过去少数未就业的家庭妇女和个别社会闲散人员外,又增加了大量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待业青年和失业人员等。三、外来人口大量增加。被调查的居民委员会平均有暂住人口115人,最多达1000人。我国城市人口的这一变化,对城市微型社区建

  • 标签: 城市人口结构 人口老龄化 私营企业主 外来人口 社区建设 暂住人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所取得的成绩是非常瞩目的,但是在经济的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人口、资源、环境等众多领域的问题,而为了使这些方面与经济的发展相协调,我国开始建立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并通过相关举措的落实,来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从而在立足于本国国情的基础上 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进而通过解决在此过程中的发展问题和矛盾,来更好地实现更各方面的综合协调发展。基于此,本文以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现状为切入点,来进一步分析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更深层次地探讨彼此相协调的发展实施策略,希望能为该领域提供一些有帮助性的意见。

  • 标签: 人口 资源环境 经济 社会 协调发展 
  • 简介:摘要: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所取得的成绩是非常瞩目的,但是在经济的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人口、资源、环境等众多领域的问题,而为了使这些方面与经济的发展相协调,我国开始建立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并通过相关举措的落实,来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从而在立足于本国国情的基础上 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进而通过解决在此过程中的发展问题和矛盾,来更好地实现更各方面的综合协调发展。基于此,本文以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现状为切入点,来进一步分析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更深层次地探讨彼此相协调的发展实施策略,希望能为该领域提供一些有帮助性的意见。

  • 标签: 人口 资源环境 经济 社会 协调发展 
  • 简介: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这一转变涉及到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以及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变。然而,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政策不完善、城市接纳能力不足以及农民转型困难等。本文旨在探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 标签: 农业转移人口  城市接纳  市民化
  • 简介:摘要:建立基于人口和经济变化的能源消费量预测模型和区域碳排放量预测模型(问题二)。对于人口和经济变化的能源消费量预测模型,本题首先运用ARIMA、GM(1,1)和Logistic模型对人口总数进行预测,运用ARIMA和GM(1,1)模型对GDP总量进行预测。其次,通过MAE、RMSE和R^2对不同模型预测效果进行评估,选取最优模型预测的人口和经济指标建立能源消费回归模型,结果显示,2010-2020年使用标定后的回归模型计算能源消费结果与真实能源消费结果拟合较好,2035年该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36000万tce左右, 2050年将达到38000万tce左右,并且“十四五”到“二十一五”期间能源消费增长逐渐放缓。

  • 标签: 能源消费预测 ARIMA GM(1 1) Logistic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这些人被称为农业转移人口。在这种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在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会参与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市民化进程。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农业转移人口深度市民化发展困境及对策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制定更为全面和人性化的市民化策略,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全面融入和社会和谐。

  • 标签: 农业转移人口 深度市民化 对策研究
  • 简介:摘要:人口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人口流动直接影响地区经济发展。近十年来,甘肃省经济增速放缓,农村人口流失。文章从甘肃省经济发展、人口流动现状展开分析,得出甘肃省人口流动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建议,要积极引导人口合理流动,优化人口环境,利用好新的人口红利,推动甘肃省经济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 标签: 人口流动 经济增长 甘肃省
  • 简介:2009年美国共有26万多个天使投资人,约300家天使俱乐部,为55000个项目提供了总计约190亿美元的投资。而中国的天使投资却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到新创企业总数的1%。如果天使投资人高调表明自己的身份,那么第二天早上他家门口是否会等满了创业者呢?

  • 标签: 天使投资 投资法则 投资人 2009年 新创企业 俱乐部
  • 简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群众的婚育观念、法制意识、政策水平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深圳市福田区人口计生工作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优质服务树形象,依法行政树权威,改革创新树品牌”的工作思路,抓基层、攻难点、求真务实,大胆探索,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 标签: 深圳市福田区 服务品牌 计划生育局 人口 侧记 乐章
  • 简介:当前我国在推进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发现贫困人口存在着一些不良心态,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扶贫模式弊端、相对剥夺感与贫困人口自控感降低等因素造成的,消解贫困人口的不良心态,不仅需要提高贫困人口的心理素质,更需要正确处理好政府、社会和个体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关系,不断完善利益分配制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 标签: 精准扶贫 贫困人口 不良心态
  • 简介:本文从现代协整理论出发,研究了中国人口转变、实际工资与实际产出之间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及信息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在出生率、婴儿死亡率、实际人均工资、实际GDP之间,至少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对数序列均为非平稳Ⅰ(1)序列。长期来看,死亡率的降低将导致出生率的降低。此外,还证明了出生率与死亡率均为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

  • 标签: 中国 人口转变 经济增长 的实证分析 死亡率 出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