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应用肌骨超声检测的血流及超声特征变化及意义。方法:抽取40例RA患者,调取时间为2020.02~2021.09范围,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患者均根据RA疾病活动度评分系统(DAS)(欧洲风湿病防治联合会(EULAR)推荐)28评分划分为分析组(活动期,20例)和对比组(缓解期2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肌骨超声监测480个关节(掌指关节400个、腕关节80个),对患者各关节骨侵蚀、关节积液、滑膜厚度等评分进行计算,并采取多普勒血流信号对滑膜增生部位实施分级。对比组间各项评分及血流分级等指标。结果:对比组骨侵蚀、关节积液、滑膜厚度等评分与对比组比较显示,分析组前述指标的结果更高(P<0.05)。与对比组比较显示,分析组关节血流分级指标的结果更高(P<0.05)。结论:RA应用肌骨超声检测的价值较高,且活动期与缓解期患者的血流及超声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有利于判断患者病情,可做进一步借鉴推广。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肌骨超声 血流信号 超声特征 检测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脏炎症痛过程中脊髓JNK磷酸化水平变化及JNK选择性抑制剂对炎症痛觉敏感化的作用。方法:采用福尔马林(F)直肠粘膜下注射诱导的内脏炎症痛模型,共1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N组);福尔马林致炎组(F组);福尔马林致炎和脊髓蛛网膜下腔内插管组(IT组);IT+DMSO组(DMSO组);IT+SP600125组(SP600125组),其中50只大鼠(每组10只)诱导模型后每隔15min,共记录8个时间段,观察各组内脏炎症痛疼痛表现,通过评分公式计算结果分析疼痛行为反应。另120只雄性SD大鼠(5组,每组每时段6只)诱导模型后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分别应用Western-blot、Gel-DOC凝胶成像系统,分析大鼠L6-S2节段脊髓组织蛋白中JNK、p-JNK变化水平。结果:造模30 min后各组疼痛评分达峰值,抑制剂组较F组、IT组及DMSO组能降低炎症痛模型大鼠疼痛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JNK抑制剂 内脏炎症痛 脊髓 JNK JNK磷酸化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方舱医院内新型冠状病毒复阳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并分析心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月-5月上海松江区新桥方舱医院收治的108例复阳新冠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焦虑与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患者实施八段锦运动、趣味游戏活动、趣味健康大讲堂和广播站舒缓音乐放松治疗等团体和个体相结合的心理干预方案,观察患者入舱时及出舱时焦虑、抑郁状况的变化。结果:在108例患者中,存在焦虑与抑郁症状的患者例数分别为72(66.67%)与70(64.82%),平均得分分别为(60.59±5.27)、(61.6±5.72)分,干预后分别为(52.06±4.85)、(51.62±5.04)分,差异相比(P

  • 标签: 方舱医院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核酸复阳 心理健康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鼻腔菌群的情况,探讨敏感穴位贴敷疗法对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40例,并按照随机单盲对照分组,分到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有患者均选取大椎、肺俞、脾俞、肾俞(7个)穴位进行穴位贴敷。对照组采用安慰剂贴敷,治疗组采用敏感穴位药物贴敷。两组患者均每次贴药1小时(受试者如有不适随时停止贴药并记录),1周贴2次。2次为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共6次。比较两组患者鼻腔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样本中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TaxonomicUnit,OTU)的是数量为(204.14±75.03);而在对照组组样本中OTU数量为(203.65±74.28),两组OTU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样本中共计获得66213条有效序列,治疗组共计获得条序列、对照组获得条有效序列,序列的有效长度在410~431bp。治疗组样本中OTU的是数量为(188.46±64.35);而在对照组组样本中OTU数量为(147.59±58.86),治疗组OTU数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OTU物种注释结果,为了便于后续分析和比较,选取待测样本中丰度较大Top10的物种进行分析比较。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放线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梭杆菌门丰度相对增加,而厚壁菌门、蓝藻、TM7、嗜热菌门等丰度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减少。结论 变应性鼻炎患者敏感穴位贴敷疗法可改善患者鼻腔菌群。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中医 敏感穴位贴敷疗法 鼻腔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局部皮温变化情况。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7月接诊且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50例患者,测量术前、术后不同节点双膝关节皮温,分析双膝关节皮温变化规律。结果:术前,健侧、患侧膝关节皮温无明显差异,P>0.05;较之健侧膝关节,患侧膝关节术后不同阶段(术后第3d、1周、2周、4周、8周)的皮温更高,P

  • 标签: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膝关节 皮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合引导性反馈的小规模限制性混合式教学在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以参加2019、2020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的62名学员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和2020年的培训学员作分别为对照组(32名)和试验组(30名)。试验组采用结合引导性反馈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培训结束后,通过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及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两种教学方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试验组手术室专科护士的理论知识、手术安全核查、手术体位安置成绩分别为(89.90±3.92)、(91.37±3.57)、(92.03±2.98)分,对照组为(87.44±3.06)、(88.53±4.23)、(87.28±3.1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员对结合引导性反馈的SPOC教学法的效果评价较好,满意度均超过90%。结论结合引导性反馈的SPOC教学法能更好地提高手术室专科护士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人文关怀意识,培训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手术室专科护理教学质量。

  • 标签: 手术室 在职培训 引导性反馈 混合教学 专科护士
  • 简介:[摘要]研究目的:描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规模核酸检测中采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现状;描述职业暴露高风险环节现状;探讨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以EICU重症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抗感染治疗前后痰细菌培养结果变化。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我院EICU收治的38例重症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对症治疗、抗感染治疗,并进行多次痰细菌培养。观察患者痰细菌培养结果、分布特点。结果:患者入住EICU时痰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5.26%,治疗1周、2周、3周、4周时痰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3.68%、84.21%、94.74%、100.00%。组间比较,治疗2周、3周、4周时的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入住EICU时(P<0.05)。从痰培养病菌分布情况上看,早期多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细胞等,后期主要为铜绿假单细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等。结论:EICU重症感染患者早期痰细菌培养阳性率偏低,随着病程延长其阳性率有明显升高,且病变早期及晚期的病菌分布有所差异,可作为临床用药的参考。

  • 标签: 痰细菌培养 抗感染治疗 重症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下射频消融治疗肝外胆管癌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山西省人民医院2019年10月至2022年1月就诊的不可手术切除的78例肝外胆管癌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患者均行内镜下射频消融术。取患者治疗前1天、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因子水平。选取与患者年龄、性别相同的健康体检者78名作为健康对照,并行相同指标检测。结果患者治疗前1天外周血总胆红素为(193±83)μmol/L,治疗后1周降至(55±49)μmol/L(t=16.70,P<0.001);治疗前1天γ-谷氨酰转移酶为(242±108)U/L,治疗后1周降至(92±70)U/L(t=19.12,P<0.001)。患者治疗前1天自然杀伤(NK)细胞、CD3+ T细胞、CD4+ T细胞比例和CD4+ T细胞比例与CD8+ T细胞比例比值(CD4/CD8)、干扰素γ(IFN-γ)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CD8+ T细胞比例、调节性T细胞比例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01),患者治疗前1天与健康对照组间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差异无统计意义(P=0.545)。治疗后1周及1个月患者NK细胞、CD3+ T细胞、CD4+ T细胞比例和CD4/CD8、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1天升高(均P<0.001),治疗后1个月均较治疗后1周下降(均P<0.001);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1个月患者CD8+ T细胞比例、IL-4水平均较治疗前1天下降(均P<0.001),治疗后1个月均较治疗后1周上升(均P<0.001);治疗后1周和1个月调节性T细胞比例均较治疗前1天下降(均P<0.001),治疗后1个月较治疗后1周下降(P<0.001)。结论肝外胆管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内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可减轻患者的免疫抑制,提高细胞免疫水平。

  • 标签: 胆管肿瘤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脉冲射频治疗 免疫,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发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化学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特征变化。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襄阳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收治的86例复发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为卵巢癌组,年龄(52.16±10.35)岁,年龄范围为45~70岁。另选取同期在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襄阳市中心医院进行体检的40名健康女性为健康组,年龄(52.13±10.34)岁,年龄范围为45~70岁。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粪便标本中的肠道菌群分布特征。比较两组纳入者化学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特征的变化。结果健康组变形菌门水平[(9.73±1.15)%]高于卵巢癌组[(7.46±1.26)%],放线菌门水平[(2.63±0.65)%]低于卵巢癌组[(5.47±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患者化学治疗后的拟杆菌门、放线菌门水平[(12.29±1.17)%、(4.41±0.74)%]低于化学治疗前[(16.48±2.17)%、(5.47±1.02)%],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水平[(72.83±1.56)%、(18.43±1.42)%]高于化学治疗前[(69.53±3.02)%、(7.46±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患者化学治疗前的双歧杆菌属、拟杆菌属、粪梭杆菌属水平[(10.23±1.78)%、(14.32±2.23)%、(15.71±1.04)%]高于化学治疗后[(2.53±0.26)%、(1.72±0.41)%、(3.21±0.16)%],化学治疗前的乳杆菌属、链球菌属、肠志贺菌属水平[(3.42±1.45)%、(1.74±0.08)%、(2.36±1.05)%]低于化学治疗后[(24.06±1.85)%、(8.87±1.46)%、(17.64±1.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肠道菌群处于失衡状态,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治疗后,会抑制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进一步加重肠道菌群失调。

  • 标签: 复发上皮性卵巢癌 化学治疗 肠道菌群 双歧杆菌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在巨噬细胞内连续传代诱导后的表型变化情况。方法布氏田鼠型鼠疫菌201株在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中连续传代50次后,获得诱导株(201-MI)。通过巨噬细胞内生存能力、生长曲线测定、生物膜形成能力、酸生存能力、过氧化氢生存能力、对Raw264.7及HeLa细胞的毒力以及小鼠攻毒等实验,比较野生株201和诱导株201-MI的特定表型差异。并利用全基因组测序初步分析了201株与201-MI株的遗传差异。结果与野生型201株相比,201-MI株的巨噬细胞生存能力显著增强,在铁(Fe)缺乏培养基中生长较快,酸生存及过氧化氢耐受能力增强,生物膜形成能力减弱,对Raw264.7和HeLa细胞的损伤程度降低,但对小鼠毒力减弱(皮下攻毒与腹腔攻毒)。比较基因组分析未发现201-MI株存在基因片段的缺失,但存在一些小的插入/缺失(Indel)和单核苷酸突变(SNP)。结论巨噬细胞连续传代诱导后,鼠疫菌出现了一些表型变化,可能反映了其巨噬细胞压力下的适应性进化。对诱导菌株进行后续多组学研究将有助于了解这些变化的遗传机制,以及鼠疫菌-巨噬细胞相互作用的生物学过程。

  • 标签: 鼠疫菌 巨噬细胞 适应性变化 毒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度近视(HM)合并视盘旁脉络膜空腔(PICC)患眼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和厚度的变化。方法横断面研究。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HM合并PICC患眼65例65只眼(HM+PICC组)以及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单纯HM患者69例69只眼(单纯HM组)、正常健康志愿者65名65只眼(正常对照组)纳入研究。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仪对受检眼黄斑区3 mm×3 mm范围进行扫描,测量黄斑中心凹区、旁中心凹区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SCP)、深层毛细血管层(DCP)血流密度以及黄斑区平均、上半侧、下半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全层视网膜厚度。HM+PICC组、单纯HM组、正常对照组受检眼间检测结果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组内黄斑区上半侧与下半侧检测结果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黄斑区相同区域视网膜血流密度与mGCC厚度、全层视网膜厚度之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偏相关分析法。结果HM+PICC组65只眼中,PICC病灶位于视盘周围颞下、鼻下、颞上、鼻上象限者分别为57 (87.7%,57/65)、25 (38.5%,25/65)、3 (4.6%,3/65)、1 (1.5%,1/65)只眼。HM+PICC组、单纯HM组、正常对照组受检眼之间黄斑区各区域全层视网膜厚度、mGCC厚度以及SCP、DCP血流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097、51.929、16.253、6.135,P<0.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M+PICC组黄斑区全层视网膜、mGCC厚度以及除中心凹区外的SCP、DCP血流密度均明显降低(P<0.05);与单纯HM组比较,HM+PICC组患眼黄斑区下半侧全层视网膜厚度、中心凹区DCP血流密度、各区域SCP血流密度和mGCC厚度均明显降低(P<0.05)。HM+PICC组患眼黄斑区下半侧视网膜血流密度以及mGCC厚度、全层视网膜厚度均明显低于上半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6、11.693、6.212、2.936,P<0.01)。Pearson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M+PICC组患眼黄斑区各区域SCP血流密度与所对应的mGCC厚度、全层视网膜厚度呈正相关(r=0.584、0.534、0.592、0.496、0.485、0.517,P<0.001);黄斑区DCP血流密度,除下半侧与全层视网膜厚度呈弱正相关外(r=0.319,P=0.014 ),其余区域均与mGCC厚度、全层视网膜厚度无相关性(r=0.066、0.002、0.125、0.184、0.016、0.319,P>0.05 )。结论与单纯HM患眼比较,HM合并PICC患眼黄斑区各区域SCP血流密度、mGCC厚度以及下半侧全层视网膜厚度均明显降低,尤其以黄斑区下半侧mGCC厚度和SCP血流密度变化最为显著,且两者呈强正相关关系。

  • 标签: 近视,退行性 视网膜 脉络膜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局部血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在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中的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间在新乡医学院附属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46例,分为合并房颤组11例,未合并房颤组35例。心脏核磁共振成像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质量指数、容量指数,以及左心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室间隔厚度。取患者外科手术切除的室间隔基底部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检测微血管密度和心肌纤维化百分比。结果合并房颤组左心房内径明显高于未合并房颤组(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质量指数、容积指数以及左室射血分数、室间隔厚度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房颤组患者的心肌纤维化水平(18.94±7.60)%,明显高于未合并房颤组患者的心肌纤维化水平(11.07±6.13)%(P<0.01);合并房颤组患者的微血管密度(348±54)个/mm2,明显低于未合并房颤组患者的微血管密度(519±185)个/mm2(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全部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以及合并房颤组、未合并房颤组患者的心肌纤维化水平均与微血管密度呈负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微血管密度下降是肥厚性心肌病合并房颤患者心肌纤维化水平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中合并房颤者的微血管密度较未合并房颤者明显下降,微血管密下降是肥厚性心肌病合并房颤患者心肌纤维化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心肌病,肥厚性 心肌,纤维化 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1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分为CA19-9正常组和CA19-9升高组。结果显示,CA19-9升高比率为25.0%;CA19-9升高组合并急性胆管炎、黄疸、血或胆汁培养阳性率及ERCP实施率均高于CA19-9正常组;内科治疗或ERCP术后CA19-9均较治疗前或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A19-9预测ABP合并急性胆管炎的AUC值为0.724(95%CI 0.592~0.865),对ABP合并急性胆管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胆源性胰腺炎 糖链抗原19-9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 急性胆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0~19岁儿童青少年智力残疾现状及其1990-2019年疾病负担的长期变化趋势。方法数据来源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分性别、年龄及残疾严重程度比较2019年全球与中国儿童青少年智力残疾患病率及伤残损失健康生命年(YLDs)分布特征。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1990-2019年中国儿童青少年智力残疾患病率及YLDs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2019年中国儿童青少年智力残疾患病率和YLDs分别为1 522.65/10万(95%UI:1 228.62/10万~1 817.55/10万)和109.81人年/10万(95%UI:72.15人年/10万~158.09人年/10万),明显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而重度智力残疾患病率和YLDs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990-2019年中国儿童青少年智力残疾患病率和YLDs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分别为-0.23%(95%CI:-0.26%~-0.21%,P<0.001)和0.74%(95%CI:0.66%~0.81%,P<0.001)。重度智力残疾患病率及YLDs在这30年间呈现持续上升趋势。结论2019年中国儿童青少年智力残疾疾病负担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重度智力残疾疾病负担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990-2019年中国儿童青少年智力残疾患病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YLDs呈现上升趋势。

  • 标签: 智力残疾 患病率 伤残损失健康生命年 变化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中国≥15岁人群的吸烟现况,并与既往调查比较,分析其发展变化趋势。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全球成人烟草调查的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个区/县。于2018年7-12月收集个人问卷19 376份,应答率为91.50%。数据采用SAS 9.4软件进行复杂抽样加权分析。结果2018年我国≥15岁人群吸烟率为26.59%,男性(50.47%)高于女性(2.07%),农村(28.87%)高于城市(25.05%)。吸烟者戒烟率为20.10%,女性(30.22%)高于男性(19.64%),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4)。与既往调查结果相比,吸烟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25~44岁和45~64岁人群吸烟率下降明显,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的吸烟率下降幅度最大。此外,2018年我国≥15岁吸烟者平均每日吸烟量为16.00支,现在每日吸烟者开始每日吸烟的平均年龄为20.95岁。结论我国≥15岁人群吸烟率下降速度不足以保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既定控烟目标的顺利实现,需加大控烟工作力度。

  • 标签: 吸烟 吸烟率 烟草 尼古丁
  • 简介:摘要煮散法是将药物打成散末,以较少水量煎煮服用的一种药物制作与服用方法。该法始于晋代,发展于唐,盛行于两宋。随着宋代煮散法的盛行,日用器物“盏”在中医古籍中由计量服药量转变为计量用水量。这一变化具有确定具体古籍形成年代的标志性意义,从而成为我们考察相关中医文献形成时代的一个参考尺度。《金匮要略》的2种主要传本,就可以利用这一尺度比出其间的关系。

  • 标签: 煮散 量词 《金匮要略》 吴迁本 邓珍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乐清市气候变化与鼻出血发生的相关性,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乐清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就诊的鼻出血患者及其他科室并发鼻出血的患者1 8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按照时间排序进行汇总整理,分析乐清市气候变化与鼻出血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日平均气温与鼻出血的发生呈负相关(r=-0.65,P=0.003),日相对湿度与鼻出血的发生呈近似于倒“U”型非线性关系。当日相对湿度 < 65%时,日相对湿度与鼻出血的发生呈正相关(r=0.54,P=0.007),当日相对湿度 > 65%时,日相对湿度与鼻出血的发生呈负相关(r=-0.68,P=0.002);日温差与鼻出血的发生呈近似于线性正相关(r=0.52,P=0.009);日平均大气压与鼻出血的发生呈近似于线性正相关(r=0.60,P=0.004);温度下降1 ℃,鼻出血发病风险增加1.48%(95%CI:-2.15~-0.81);当日相对湿度<65%时,湿度变化对鼻出血发病风险影响的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当日相对湿度 > 65%时,湿度每上升一个单位,鼻出血发病风险降低1.82%(95%CI:-2.71~-0.93);温差每增加1 ℃,鼻出血发病风险增加2.86%(95%CI:0.54~5.18);气压每增加1 Pa,鼻出血发病风险增加1.18%(95%CI:0.50~1.87)。结论温度变化与鼻出血发病呈负相关,大气压、气温差与鼻出血发病呈正相关,三者对鼻出血的影响短暂。高湿度对鼻出血发病有着明显保护作用,且作用时间较长。

  • 标签: 鼻出血 气候变化 温度 湿度 气压 时间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 因素分析,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尾部悬吊模拟失重大鼠视乳头周围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方法6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15只)和尾部悬吊(简称尾悬)组(45只)。尾悬组采用-30°尾部悬吊建立模拟失重效应动物模型。分别在尾悬前及尾悬4、8周后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深度成像(enhanced depth imaging-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OCT)测量两组大鼠视乳头周围视网膜厚度;分别在尾悬前及尾悬4、8、10、12周后采用EDI-OCT测量两组大鼠脉络膜厚度。结果尾悬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视乳头周围视网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89,P<0.001),且随着尾悬时间延长,其厚度呈下降趋势。尾悬8周后,尾悬组视乳头周围视网膜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3,P<0.001)。尾悬组大鼠在尾悬4、8、10、12周后脉络膜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2、12.78、9.69、6.39,P值均<0.001);不同时间点尾悬组大鼠脉络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08,P<0.001);随着尾悬时间延长,脉络膜厚度及其与尾悬前的差值均呈上升趋势,8周后达到峰值,后略有下降。结论随着尾悬时间延长,尾悬组大鼠的视乳头周围视网膜厚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脉络膜厚度变化值总体呈上升趋势,达到峰值后略有下降。

  • 标签: 大鼠 失重模拟 视网膜 脉络膜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