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以浅表性膀胱癌多见。膀胱灌注化疗是预防其复发和进展的重要措施,常用的灌注药物有卡介苗、羟基喜树碱、表柔比星、丝裂霉素等。而恰当的灌注方法和精心的护理,可防止或减少患者在灌注治疗过程中的不适,保证灌注治疗的连续性,对提高治疗效果,预防肿瘤复发有着重要意义。方法对30例膀胱癌患者行膀胱灌注化疗前、灌注中、灌注后的观察护理。结果30例患者跟踪随访,随访时间1年-2年,经膀胱内灌注化疗2年均明显好转和得到控制。结论正确有效的护理是保证膀胱癌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关键。

  • 标签: 膀胱癌 灌注化疗 护理
  • 简介: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施工相对比较普遍,应用范围大多为沿海地区的项目,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钻孔灌注桩的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工艺逐渐改进与完善,本文主要就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配比及其灌注工艺进行研究。

  • 标签: 钻孔灌注桩 混凝土配比 灌注工艺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工程经验,对于钻孔灌注桩水下灌注混凝土的各道工序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以及各类容易产生的断桩问题的应对措施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 标签: 钻孔灌注桩 水下灌注混凝土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前,地方政府颁布了限制挖孔桩基础的相关政策,挖孔桩最终必定被钻孔桩所替代,并且在不同领域广泛应用钻孔灌注桩,现如今,该施工工艺已经比较成熟,不过,当开展实际施工时,对于钻孔灌注桩而言,许多环节都会影响其施工质量,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引出质量问题,而该工艺本身也有所缺陷,孔底沉渣及桩身垂直度等都极易导致施工质量问题出现,因此必须对其做到足够重视。

  • 标签: 钻孔灌注桩 灌注过程 施工要点
  • 简介: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血流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脑出血患者59例,分别在人组时、人组后7d、14d、28d应用CT灌注测量血肿周围组织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参数数值,计算脑出血侧(患侧)与其健侧镜像部位各参数的比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出血后rCBF、rCBV7d时最低,随后逐渐升高,其患侧与健侧比值各时相点均〈1。MTT与TTP7d时达高峰,随后逐渐缩短,其患侧与健侧比值各时相点均〉1。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存在持续的低灌注状态,且这种低灌注状态随时间改变呈波动性的变化规律。

  • 标签: 脑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因此,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应对水下混凝土浇筑施工全程进行质量监控,保证水下混凝土施工质量符合灌注桩整体施工标准和要求。本文对水下混凝土浇筑施工准备工作以及施工工艺技术和质量控制要点等进行了分析。

  • 标签: 钻孔灌注桩 混凝土 灌注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尿电切术道联合吉西他滨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观察肿瘤以及术后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尿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3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24例患者术后定期联合吉西他滨膀胱内灌注化疗持续膀胱灌注1年,对照组6例患者只接受了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观察记录肿瘤复发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肿瘤复发4例(16.7%),对照组肿瘤复发2例(33.3%)。采用联合吉西他滨灌注治疗患者的1年无瘤生存率达到87.5%,显著高于对照组传统的手术治疗66.4%(P<0.05),两组患者组间均有1列发生肾功能不全,未发生严重的血液学不良反应。结论膀胱肿瘤,手术仍为首选治疗方式,单纯手术治疗复发率高,术后联合吉西他膀胱内灌注,明显降低膀胱癌的复发率,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经尿道电切术 浅表性膀胱肿瘤 吉西他滨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治疗在心肌再灌注、心功能两方面给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带来的影响。方法择取2014年11月到2016年11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80例心肌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入两组并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分别为加行中医治疗的40例研究组患者、加行西医治疗的40例对照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肌灌注分级与心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中心肌灌注分级为2~3级的患者数量多于对照组,并且其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患者的介入治疗后加行中医治疗可以比西医治疗更加显著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心肌再灌注状况。

  • 标签: 中医 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心肌再灌注 心功能 改善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氧氟沙星、替硝唑腹腔灌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氧氟沙星、替硝唑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采用氧氟沙星、替硝唑腹腔灌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氧氟沙星、替硝唑腹腔灌注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慢性盆腔炎 氧氟沙星 替硝唑 腹腔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用臭氧治疗糖尿病足感染性溃疡的疗效。方法3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糖尿病足感染性溃疡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分成治疗组15例,对照组15例,治疗组采用医用臭氧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换药治疗;每天1次,10天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丰富,感染控制明显,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医用臭氧灌注治疗糖尿病足感染性溃疡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生活负担,降低糖尿病足的致残率,是一种安全、高效、经济、便捷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医用臭氧 糖尿病足 溃疡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995年7月至今采用经皮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岩舒治疗中晚期肝癌35例,治疗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34~72岁。对照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40~71岁。方法:对照组Seldinger法经皮股动脉穿刺,采用F6.S导管,在X线电视引导下,插至肝固有动脉或肝总动脉,灌注化疗药物(F-Fu800~1000mg丝裂霉素10~20mg表阿霉素30~40mg)。术毕,拔出导管,加压包扎,抗生素3~5d,间隔3~4周再灌注1次,连续3次为1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配合应用岩舒12~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点,10次为1疗程,连续使用2

  • 标签: 肝动脉灌注 中晚期肝癌 临床观察 化疗药物 联合应用 岩舒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顺铂腹腔灌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2月-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晚期胃癌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顺铂治疗,观察组顺铂+卡培他滨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52.63%,对照组的有效率为39.47%,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不良反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灌注顺铂和卡培他滨联合治疗晚期胃癌效果优于单纯使用顺铂,在临床上可广泛使用。

  • 标签: 顺铂腹腔灌注 卡培他滨 晚期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卵巢癌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对26例卵巢癌患者行手术(主要为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术中术后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记录患者术后5d体温及心率变化,并进行心理护理和灌注前后的护理。结果26例患者共进行51次腹腔热灌注化疗,术后排气时间为48~72小时,13例患者有轻微的毒副反应,包括轻微呕吐、恶心,2例患者术后不完全性肠梗阻,21例患者治疗后发生低蛋白血症,24例患者治疗后发生血红蛋白降低,1例患者术后切口疝。结论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癌,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好,未出现明显不良事件,能有限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对灌注前,灌注中,灌注后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的不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已形成一种全新的护理理念。

  • 标签: 腹腔热灌注 卵巢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腹腔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胃癌恶性腹水患者共56例,利用计算机随机将这56例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8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静脉化疗和腹腔穿刺抽液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的患者采用腹腔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没有显著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没有意义(P>0.05);在治疗的总有效率上,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85.7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57.14%,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要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高28.57%,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胃癌腹腔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腹腔灌注化疗 静脉化疗治疗 恶性腹水
  • 简介:腹膜转移癌(peritonealcarcinomatosis,PC)是恶性肿瘤较常见的转移部位,是癌细胞直接种植生长或经微血管转移到腹膜上所致,常见于胃癌、肠癌和卵巢癌等。一旦出现腹膜转移,预后都很差,生存期一般不超过半年。T3、T4期的胃癌患者大约有60%在根治术后会出现腹膜转移,10%~20%的患者在根治性切除时已有腹膜转移,

  • 标签: 腹膜转移癌 化学治疗 腹腔灌注 应用 根治性切除 转移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时侧支循环状况与出血转化(HT)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卒中中心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49例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的AIS患者进入研究,根据患者是否出现HT将其分为HT组(90例)及非HT组(359例)。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并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明确影响AIS患者出现HT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探讨脑侧支循环分级[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SITN/SIR)分级、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与患者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2组患者年龄、心房颤动史比例及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及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比例及血小板、急诊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s分析结果显示:中度脑卒中(NIHSS评分9~15分)、重度脑卒中(NIHSS评分≥16分)、急诊血糖升高、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及桥接治疗为HT的独立危险因素,良好的侧支循环状态、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HT的独立保护因素。(3)侧支循环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侧支循环ASITN/SIR分级、mTICI分级与患者出院时mRS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s=-0.201,P=0.003;rs=-0.222,P=0.001)。进一步按不同再灌注治疗形式分组后显示,静脉溶栓组ASITN/SIR分级及桥接治疗组的mTICI分级与患者出院时mRS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s=-0.176,P=0.016;rs=-0.271,P=0.010)。结论相对于侧支循环良好患者,侧支循环不良的AIS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后更易发生HT,且短期预后相对较差。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再灌注治疗 出血转化 侧支循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孙氏手术优先或分支动脉开通优先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缺血导致灌注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共302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收集其中17例合并下肢灌注不良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1例;平均年龄(52.6±4.2)岁。术前腔内支架开通下肢动脉3例,术后行腔内支架开通1例,直接行孙氏手术14例。结果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灌注不良的发生率为5.6%,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271.8±38.9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186.3±31.8)min,平均脑灌注时间(48.75±11.3)min。术后因多器官灌注不良死亡3例,发生率为17.6%(3/17),2例孙氏手术后因腹腔脏器灌注不良死亡;1例孙氏手术前行髂动脉开通支架后因腹腔脏器灌注不良死亡。因大面积脑梗塞自动出院2例,发生率为11.7%(2/17),因骨筋膜室切开1例,术后使用血液灌流5例。术后随访显示术前重度下肢缺血患者有下肢皮肤神经受损表现,表现为患侧肢体无力,麻木,在康复医院康复治疗中,肌力较前有好转;轻度下肢缺血患者患侧皮肤麻木有好转,无遗留肌力障碍。结论对于轻度下肢缺血的A型主动脉夹层直接行孙氏手术效果良好;对于重度下肢缺血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可先行支架开通后再行孙氏手术,术后使用血液灌流器可以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损伤预后。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下肢灌注不良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外泌体是细胞主动分泌的一种纳米囊泡,其选择性包裹蛋白质、RNA、细胞因子等生物活性分子,在细胞间通讯、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以作为靶向递送药物的载体。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视力健康的视网膜病变。目前临床上治疗此类疾病多为对症治疗,部分患者疗效欠佳甚至失明。外泌体作为一种富含功能性蛋白和RNA的细胞外囊泡,其不仅可作为药物治疗RIRI;同时,也可以作为载体进行药物递送,发挥协同治疗作用。随着对外泌体分子结构、内容物成分及生物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眼科生物和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外泌体未来有望发挥其作为治疗性药物及载体的巨大潜力,成为治疗RIRI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外泌体 再灌注损伤 综述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5例接受肝动脉灌注抗生素治疗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此5例患者无法进行经皮穿刺引流并且对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无效。应用介入手术操作将剪短的溶栓导管插入肝动脉并固定,同时给予持续全身肝素化。将抗生素通过溶栓导管泵入。药物均选择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给药剂量和频率参考体静脉给药。5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疗效。平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为3 d,平均动脉置管灌注时间为9 d。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本研究显示经肝动脉灌注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有效手段。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