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组配式肿瘤型反肩关节假体在肱骨近肿瘤行MalawerⅠ型切除后重建中的适应证、早期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及注意事项。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7例行肱骨近肿瘤大段切除组配式肿瘤型反肩关节假体置换的患者资料,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32.4±16.2)岁(范围:14~59岁)。7例的肿瘤类型:骨巨细胞瘤3例,骨肉瘤2例,骨髓瘤1例,肾癌转移瘤1例。采用肱骨近MalawerⅠ型肿瘤切除后采用组配式肿瘤型反肩关节假体重建。随访摄肩关节X线片观察手术部位情况及假体情况,并测量肩关节活动度,末次随访使用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及国际骨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功能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5~215 min,平均158 min;术中出血量100~500 ml,平均257 ml;切除肱骨近10~16 cm,平均12 cm。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7个月,平均8个月。至末次随访7例肩关节主动外展平均108°(范围:80°~175°),主动前屈平均124° (范围:90°~175°)。3例诉肩部轻度不适,余患者无肩部疼痛;所有患者睡眠均无影响,7例手均可过顶。7例患者的肩关节内、外旋受限,肩关节外展力量下降,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72%(范围:59%~78%),MSTS功能评分为84%(范围:67%~93%)。7例均未发生切口感染等相关并发症。1例三角肌止点切除重建患者术后1个月出现脱位,经切开复位采用更大关节盂球,并收紧三角肌张力后未再脱位。结论组配式肿瘤假体具有安装简便,手术要求相对复合异体骨反肩低,容易控制假体长度的优点,同样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 标签: 骨肿瘤 关节成形术,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瘦素(LEP)诱导的人近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表达。方法用DMEM/F12培养液培养HK-2,分别用不同浓度的LEP(10、50、100 ng/mL)刺激体外培养的HK-2细胞48 h,以及100 ng/mL的LEP刺激不同的时间(24、48、72 h)。倒置显微镜观察HK-2形态;RT-PCR检测H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HGF和TGF-β1蛋白含量。结果①LEP刺激可以使HK-2逐渐由椭圆形变成长梭形,类似肌成纤维细胞的形态;②不同浓度的LEP可以上调HGF和TGF-β1 mRNA及其相应蛋白的表达,其作用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③同浓度LEP作用下的HK-2早期即出现HGF mRNA高表达,48 h后表达逐渐下降,之后TGF-β1 mRNA出现表达快速持续上升;细胞培养液中HGF和TGF-β1蛋白表达量与各自相应mRNA表达相似;④α-SMA随LEP浓度的提高或作用时间延长均呈持续性高表达。结论LEP参与了HK-2转分化,它可以在HK-2转分化过程诱导HGF高表达,该表达的上升是一种有益的防御反应。

  • 标签: 肾小管, 近端 细胞, 培养的 瘦素 肝细胞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分期手术的治疗策略与吻合膝下外侧动脉的腓骨近骨骺移植治疗儿童Ⅲ型先天性桡侧纵列缺如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显微创伤手外科收治Bayne Ⅲ型先天性桡侧纵列缺如畸形患儿5例,男3例,女2例;年龄3.3~5.8岁,平均4.3岁。采取分期手术的治疗策略,一期手术行前臂与腕部桡侧软组织松解、外固定架固定及桡偏畸形的逐级矫形,酌情附加尺骨弯曲截骨、接骨板内固定术;二期手术行吻合血管的腓骨近骨骺移植修复桡骨缺损、重建腕关节,腓骨近骨骺移植物的血管蒂为膝下外侧动脉;三期手术行拇指畸形的矫形术。术后对患儿腕关节桡侧偏斜程度、前臂长度及肘关节、前臂、腕关节、手指活动度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本组5例患儿平均随访52.6个月(42~72个月)。移植腓骨平均长度为4.1 cm,全部存活并在3个月内与桡骨远端骨性愈合。最终随访时腕关节桡侧偏斜平均矫正28°;尺、桡骨平均长度分别为14.4、12.1 cm,占健侧长度的64.0%、56.3%;腕关节稳定性好,活动度为健侧的56%;前臂旋前为健侧的75%,旋后为健侧的45%,肘关节屈伸基本正常;平均手指活动度为103°,为健侧的39%。结论儿童Ⅲ型先天性桡侧纵列缺如采取分期手术的治疗策略,吻合膝下外侧动脉的腓骨近骨骺移植能达到恢复桡骨长度、稳定腕关节的治疗目标,长期随访效果满意。

  • 标签: 腓骨近端 骨骺移植 膝下外侧动脉 桡侧纵列缺如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 比较 近胃大部与全胃切除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8 月 -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84 例 胃底贲门癌患者作为本次的 研究对象 ,按照手术方式不同 分为治疗 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 42 例。治疗 组患者行近胃大部切除 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全胃切除术 治疗。对所有患者术后随访 3 年、 5 年, 比较两组的 并发症发生率 及生存率 。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后 3 年并发症发生率为 9.52%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8.5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所有患者随访 3 年、 5 年,治疗组患者生存率为分别为 85.71% 、 71.43%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64.29% 、 52.3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全胃切除术治疗胃底贲门癌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远期生存率较高 ,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病情进行选择性应用。

  • 标签: 近端胃大部切除术 全胃切除术 胃底贲门癌 远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股骨近防旋髓内钉(PFNA)与解剖锁定钢板两种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国药同煤三医院骨科收治的7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男40例,女34例,年龄(58.14±3.28)岁,年龄范围为48~76岁。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解剖锁定钢板组和PFNA组,每组37例。解剖锁定钢板组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方式治疗。PFNA组采用PFNA方式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PFNA组患者的疼痛[(38.04±3.07)分]、功能[(40.46±3.23)分]、关节活动度[(3.17±0.42)分]、肢体畸形[(3.20±0.38)分]及总分[(85.27±3.15)分]均高于解剖锁定钢板组[(33.53±2.64)分、(35.86±2.71)分、(2.38±0.36)分、(2.65±0.42)分、(77.32±3.47)分];治疗后3个月PFNA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90.61±3.65)分]显著高于解剖锁定钢板组[(82.72±4.08)分];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2.76±12.98)min]、住院时间[(14.60±2.16)d]、负重时间[(7.25±0.62)周]、骨愈合时间[(11.36±1.47)周]均短于解剖锁定钢板组[(88.41±14.35)min、(17.57±2.72)d、(8.57±0.74)周、(13.58±1.63)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7%(1/37)]显著低于解剖锁定钢板组[21.6%(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解剖锁定钢板、PFNA治疗均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与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方法比较,采用PFNA治疗能够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解剖锁定钢板 髋关节功能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运用胫骨近双平面截骨术治疗效果 。 方法: 回顾本院 2018 年 4 月— 2020 年 4 月 期 间 收治 的 15 例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患者的 一般 资料,所有患者均选择 胫骨近双平面截骨术 作为手术方案,并在手术后对患者的痊愈状况 、和各项评分指标进行记录,了解患者的康复状况。 结果: 在所有患者治疗完成后, 15 例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 , 随访时间 3-24 个月,平均 13 个月。 大约在手术后三个月患者的 截骨 部位恢复正常完全愈合,而其中有 7 例患者在手术后两个月内愈合,所有患者中未见感染、 腓 总神经损伤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所有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疼痛评分、 KSS 评分以及 HSS 评分相较于手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选择胫骨近双平面截骨术 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 症状 ,能够优化传统的胫骨高位截骨手术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可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胫骨近端双平面截骨术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运用胫骨近双平面截骨术治疗效果 。 方法: 回顾本院 2018 年 4 月— 2020 年 4 月 期 间 收治 的 15 例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患者的 一般 资料,所有患者均选择 胫骨近双平面截骨术 作为手术方案,并在手术后对患者的痊愈状况 、和各项评分指标进行记录,了解患者的康复状况。 结果: 在所有患者治疗完成后, 15 例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 , 随访时间 3-24 个月,平均 13 个月。 大约在手术后三个月患者的 截骨 部位恢复正常完全愈合,而其中有 7 例患者在手术后两个月内愈合,所有患者中未见感染、 腓 总神经损伤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所有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疼痛评分、 KSS 评分以及 HSS 评分相较于手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选择胫骨近双平面截骨术 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 症状 ,能够优化传统的胫骨高位截骨手术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可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胫骨近端双平面截骨术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ox2OT过表达对Aβ1-42诱导PC12细胞损伤及PI3K/Akt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大鼠嗜铬神经瘤细胞株(PC12),利用Aβ1-42对PC12细胞进行处理,建立AD的细胞模型。将Aβ1-42诱导前的PC12细胞设为空白组;将Aβ1-42诱导后的PC12细胞分为control组、Sox2OT过表达(p-Sox2OT)组、p-Sox2OT空载体(p-NC)组、抑制Sox2OT表达(si-Sox2OT)组和si-Sox2OT空载体(si-NC)组。使用噻唑蓝(MTT)方法对细胞的增殖活性进行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对转染后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进行检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MT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99.67±10.50 )相比,control组(29.33±5.51 )的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t=10.27,P<0.05)。RT-qPCR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0.52±0.06)相比,p-Sox2OT组(2.19±0.16)中的Sox2OT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16.93,P<0.05),si-Sox2OT组(0.22±0.02)中的Sox2OT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t=15.28,P<0.05);与p-NC组(0.53±0.12)相比,p-Sox2OT组(2.19±0.16)中的Sox2OT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16.25,P<0.05);与si-NC组(0.51±0.09)相比,si-Sox2OT组(0.22±0.02)中的Sox2OT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t=16.93,P<0.05);control组与p-NC组以及si-N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p-Sox2OT组细胞的增殖能力(145.00±5.12)显著高于si-Sox2OT组(23.33±4.93)、control组(55.00±5.00)、si-NC组(57.33±8.51)以及p-NC组(56.00±5.57)(t=29.65,21.78,27.55,21.35,均P<0.05)。Control组与p-NC组以及si-NC组间细胞增殖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检测实验显示,p-Sox2OT组G1期的细胞数量显著低于control组和p-NC(t=9.80,8.57;均P<0.05),而p-Sox2OT组G2期的细胞数量与control组和p-NC组相比却显著升高(t=11.02,10.25;均P<0.05);si-Sox2OT组G1期的细胞数量显著高于control组和si-NC组(t=8.22,3.11,均P<0.05),而G2期的细胞数量与control组和si-NC组相比却显著下降(t=6.32,5.33;均P<0.05);control组与p-NC组以及si-NC组间的细胞周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S期中,只有p-Sox2OT组与control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P<0.05)。p-Sox2OT组细胞凋亡率[(3.66±0.26)%]低于si-Sox2OT组[(14.25±0.80)%]、control组[(8.46±0.44)%]、si-NC组[(8.78±0.44)%]以及p-NC组[(8.40±0.21)%](t=21.81,16.27,20.32,21.35,均P<0.05)。Control组与p-NC组以及si-NC组间的细胞凋亡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Sox2OT组中p-PI3K和p-Akt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p-NC(P<0.05);与si-NC组相比,si-Sox2OT组PC12细胞中p-PI3K和p-Akt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lncRNA Sox2OT可以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促进Aβ1-42诱导的PC12细胞的增殖,抑制细胞的凋亡。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Sox2OT 阿尔茨海默病 PI3K/Akt Aβ1-42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左侧锁骨下静脉半永久透析导管动脉穿出上腔静脉致右侧血胸1例患者资料,经予非手术疗法成功救治并保留左侧锁骨下静脉导管。

  • 标签: 锁骨下静脉 透析 上腔静脉 穿孔 血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近胃癌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术后营养状况及胆囊结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82例行近胃切除患者资料,其中40例行传统食管残胃吻合术(EG组) ,19例行单通道空肠间置术(JI组) ,23例行双通道空肠间置术(DTR组),采用SPSS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围术期指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三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及胆囊结石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DTR组及JI组较EG组手术时间更长(P<0.05);术后发生并发症反流性食管炎DTR组与JI组发生率低于EG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1、3、6个月营养状况比较(总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DTR组和JI组均优于EG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2年累计发生胆囊结石比较,DTR组与JI组发生率低于EG组(P<0.05)。结论早期近胃癌采用空肠间置吻合术可明显降低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并且能够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降低胆囊结石的发生率,可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胃肿瘤 胆囊结石病 营养状况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串联质谱、基因检测技术的普及,遗传代谢性疾病在儿科疾病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总体发病率达1∶1 000,患病人群总数庞大。遗传代谢性疾病急性失代偿期致残率及病死率高,急性期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对于许多氨基酸、有机酸遗传代谢性疾病患者,急性期限制蛋白饮食是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目前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急性期蛋白限制尚无标准,临床上易造成过度治疗,导致代谢障碍性肢皮炎的发生。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遗传代谢性疾病急性期饮食疗法的应用水平,现总结一些常见氨基酸、有机酸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急性期饮食治疗要点,探讨遗传代谢性疾病急性期的一般蛋白限制原则,希望为临床医师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 标签: 饮食治疗 遗传代谢性疾病 限制蛋白 肢端皮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切缘阳性的近胆管补充切除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7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患者临床资料。最终入组214例患者,其中男性126例,女性88例,年龄(62.3±17.1)岁。根据近胆管是否补充切除以及胆管切缘病理情况,将214例患者分为三组,A组(n=161):近胆管初始切缘阴性即R0切缘;B组(n=21):近胆管初始为R1切缘补充切除后阴性;C组(n=32):近胆管初始切缘或补充切除后为R1切缘。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以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A组、B组、C组患者术后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7.1%、28.6%、0,5年累积生存率为18.5%、10.7%、0。A组与B组患者累积生存率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近胆管R1切缘(HR=3.728,95%CI:2.531~4.936)、切缘宽度>5 mm(HR=0.534,95%CI:0.224~0.857)、T3-4分期(HR=5.655,95%CI:3.174~8.203)是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近胆管切缘阳性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补充切除胆管获得阴性切缘可明显改善生存率。近胆管R1切缘是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胆管肿瘤 切缘 补充切除 生存率
  • 简介:摘要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胰瘘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本案例介绍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胰瘘并最终导致十二指肠残迟发瘘的病情演变过程,从原因分析到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此提高大家对胃癌术后胰瘘的认知及治疗水平。

  • 标签: 胃肿瘤 胰腺瘘 十二指肠残端瘘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脑梗塞应用血栓通、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2017 年 10 月~ 2019 年 10 月,本院收治脑梗塞 100 例,将脑梗塞患者平均分组并分别给予血栓通注射治疗(对照组)、血栓通聯合依达拉奉注射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脑梗塞结局。结果 两组脑梗塞治疗 1 疗程后,观察组脑梗塞的疗效比对照组高( P<0.05 )。两组脑梗塞用药期间均有轻微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 4 例,对照组 12 例,无需用药自行好转。结论 血栓通、依达拉奉注射治疗脑梗塞,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关键词】血栓通 ; 依达拉奉 ; 脑梗塞 ; 疗效 ; 安全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自体髂骨条植骨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Neer3/4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64例肱骨近Neer3/4型骨折患者资料,其中采用锁定钢板治疗36例(对照组),采用自体髂骨条植骨联合锁定钢板治疗28例(观察组),术后均采用Matta复位标准评价手术复位质量,采用Neer评分标准评价末期随访时的手术治疗效果,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肩关节活动范围,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SES)、视觉模拟评分(VAS)和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末期随访(随访6个月)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评定,观察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近期术后的复位效果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远期手术效果的优良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61.11%)(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屈、伸、内旋、外旋及外展的度数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SES评分及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髂骨条植骨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Neer3/4型骨折疗效确切,能有效获得内侧支撑和成角稳定,提高了手术和肩功能改善情况,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及生活质量,较单纯锁定钢板治疗骨折的效果要好。

  • 标签: 骨折固定术,内 锁定钢板 自体移植物 肱骨骨折,近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二维基波超声造影(简称"二维基波造影")联合盆腔水造影对输卵管伞形态和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不孕症女性患者246例,首先接受子宫输卵管动态三维谐波超声造影(简称"动态三维谐波造影"),排除双侧输卵管不通的16例后,230例行二维基波造影联合盆腔水造影,其中21例在检查后6个月内接受腹腔镜直视下输卵管通染术(laparoscopy and dye test,LDT)并以此作为金标准。结果①排除不通的输卵管,二维基波造影联合盆腔水造影、动态三维谐波造影对其余伞的总显示率分别为77.4%、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根据二维基波造影联合盆腔水造影的超声表现,将伞分类为正常、疑似异常、异常。当输卵管处于通畅时,正常伞占86.4%,疑似异常伞占13.6%;当输卵管处于通而不畅时,异常伞占81.2%,疑似异常伞占18.8%。正常、异常伞根据输卵管通畅性不同,出现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将伞进一步分类为正常(正常伞)和非正常(疑似异常和异常伞),与LDT比较,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92.0%、100%、88.2%、80.0%、100%、0.88,与LDT结果高度一致(Kappa=0.828)。④上述230例在检查过程中、结束后30 min内发生的不良反应均为自限性,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二维基波造影联合盆腔水造影能无创、直观、准确地评估输卵管伞形态和功能,可以为临床选择治疗策略、判断手术预后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 盆腔水造影 输卵管伞端 声诺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进行了肱骨近骨折手术的患者术后运用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康复方案,对患者骨折部位局部肿胀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治疗效果。方法:筛选在 2018年 3月至 2020年 3月份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肱骨近骨折手术患者 96名,使用乱数表法进行分组,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48人。为对照组使用通常的手术后康复治疗方案,为观察组使用中医骨折三期康复治疗方案,观察两组在肩关节功能恢复和局部肿胀恢复方面的康复效果。结果:在两组患者接受不同康复治疗方案后,观察组的肩关节局部肿胀改善二到三级发生率,总体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效果对比对照组更显著,观察组的肩关节功能活动恢复程度对比对照组恢复的程度更高,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肱骨近骨折术后患者行中医骨折三期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术后局部疼痛肿胀的情况,并对患者肩关节的活动功能恢复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 标签: 中医骨折三期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 局部肿胀 肩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型股骨近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23例严重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9例,女14例;年龄为80~91岁,平均85.3岁。骨折AO/OTA-2018版分型:31-A1.3型2例,31-A2.2型5例,31-A2.3型13例,31-A3.3型3例。骨质疏松按Singh标准分级:1级4例,2级16例,3级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骨水泥强化型PFNA固定。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56.3 min(47~91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97 mL(110~450 mL)。23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4.7个月(5~27个月)随访。1例患者于术后5个月因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而死亡,该患者死亡前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为良。23例患者术后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1.3周(8~18周)。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1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为91.3%。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髓内钉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骨水泥强化型PFNA固定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提高螺钉把持力,降低内固定物失效风险,近期疗效良好。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髓内 骨钉 骨质疏松 骨水泥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防旋型股骨近髓内钉( PFNA)微创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 2015 年 4月 -2019年 3月本院接收的 72例高龄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基于系统抽样法分为两组,各 36例;对照组开展动力髋螺钉( DHS)治疗,观察组行防旋型股骨近髓内钉( PFNA)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在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方面,对照组分别是 22.22%和 72.22%;观察组分别是 5.56%和 91.67%,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优,差异明显( x2=4.181、 4.599; P=0.032; 0.041);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方面,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 t=9.853、 21.285; P均为 0.000)。结论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治疗过程中,防旋型股骨近髓内钉微创治疗效果明显,除减少术中出血量外,有助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改善髋关节功能,值得采纳、推广。

  • 标签: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由于近胃癌具有一定特殊性和复杂性,目前对其手术切除范围和消化道重建,学术界争议颇多。本研究旨在了解中国外科医生对近胃切除及消化道重建的认知和态度以及治疗选择的现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研究对象:(1)全国范围内具有胃癌诊疗资质的公立三级甲等(省级和地市级)肿瘤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2)具有高年资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职称的外科医生。使用"问卷星"平台设计关于"近胃切除及消化道重建"认知和治疗选择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含:医生基本信息,开展胃癌手术现况,对于近胃癌手术方式及相关细节的选择和处理,近胃切除及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近胃切除术后相关并发症及营养状况监测等32个问题,并通过微信向调查对象发送问卷链接。2019年7月29日至8月25日,共发出问卷76份。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纳入47家三甲医院,共发放调查问卷76份,回收问卷及有效问卷所占比率均为100%。对于早中期、尤其<4 cm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72.37%(55/76)的医生优先考虑行近胃切除术,而22.37%(17/76)的医生选择行全胃切除术;90.79%(69/76)的医生认为早期AEG可以考虑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或者近胃切除术,60.53%(46/76)的医生认为T3以下、肿瘤在4 cm以下的AEG优先考虑近胃切除术,60.53%(46/76)的医生认为根治度较高的进展期AEG行近胃切除术,残胃不小于1/2;若考虑抗反流效果、术后体质量恢复及临床效果好,适用范围广又容易推广,中国外科医生优先选择双通道重建;肿瘤专科医院的外科医生对施行近胃切除术及认为Kamikawa吻合最不易被推广使用的认同率要高于省级及地市级综合三甲医院外科医生;年手术量在200例以上的外科医生对于早中期AEG选择近胃切除术的比例高达8/9;认为"临床效果好,适用范围广又容易推广"而选择双通道重建比例较高的为年手术量在50~100例的外科医生(60.00%,15/25)。结论中国外科医生对于近胃切除及消化道重建总体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一般,期待未来"近胃切除消化道重建中国专家共识"的推广,可指导和优化近胃癌的治疗。

  • 标签: 近端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认知 治疗选择 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