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针灸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研究形式采用分组对比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展开。对5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针灸疗法;对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观察对比FMA评分、MMSE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对比FMA评分、MMSE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发现,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采用针灸治疗方法,可以将日常运动生活能力显著恢复,最终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针灸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方法与相关评价展开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40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对他们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受检对象中,死亡10例(25.0%),猝死2例,其他死亡原因为肺真菌感染、肿瘤、丘脑出血。15例(37.5%)接受了r-tPA、尿激酶静脉荣溶栓,体征症状获取各种程度的缓解,10例(66.7%)复查CT呈现血管通畅。结论为了尽可能防止PTE误诊、漏诊情况,应当有效提升医务人员诊断意识及方法,增强CT系最佳检测,D-二聚体测定、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操作简便,对PTE诊断具备重要价值。

  • 标签: 肺血栓 栓塞症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化产科服务模式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产妇根据不同的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实施家庭化产科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化产科服务模式能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及护理满意度,提高产科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家庭化产科服务模式 自然分娩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临床护理带教分级管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5名护生作为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带教分级管理,选取另外35名护生作为对照组,未实施护理带教分级管理,比较2组护生综合考核成绩。结果实验组护生的基本理论知识、护理工作流程掌握及护理工作制度掌握、法律法规掌握、护理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临床护理带教分级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生综合成绩和临床带教工作水平,值得借鉴和积极推广。

  • 标签: 分级管理 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小针刀治疗中风后肩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中风后肩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对症治疗,即关节腔注射曲安缩松,而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小针刀治疗手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在基线上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在治疗1周之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状况都明显改善,在治疗四周之后,观察组症状改善明显,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风后肩疼痛和肩胛下肌的痉挛症状密切相关,而利用小针刀治疗手段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肩胛下肌痉挛的症状,减轻患者肩疼痛的症状。

  • 标签: 针刀 曲安缩松注射液 中风 肩疼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策。方法以三维质量结构理论作为基础,运用检索、小组讨论、层次分析法以及函询法等多种方式对各项指标权重进行明确,然后对I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结果两轮函询之后,其回收率为92.3%与96.1%,权威系数达到为0.865、0.868,协调系数为0.175与0.265,采用χ2进行检验后,发现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构建出一个包括三项1级指标,21项2级指标以及97项2级指标为主要内容的I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医院依据ICU的实际特点,构建出一套专门针对护理安全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拥有较高的可靠性与科学性,可以为医院ICU护理安全质量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ICU 护理安全质量体系 评价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超声检查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血管超声检查应用于PICC置管的全过程,包括穿刺前的血管评估,穿刺中的血管定位,穿刺结束后X线摄片检查前对导管异位于颈内静脉的检查。结果2016年15例病人置管均成功,无一例发生静脉炎,病人舒适度提高。

  • 标签: PICC 超声检查 外周静脉
  • 简介:目的:评价中国临床药师干预效果的研究,考察临床药师的干预模式,评价临床药师的干预结果。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纳入中国临床药师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两名评价员按照固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独立对文献资料进行提取。结果:共纳入临床药师参与的随机对照试验25篇,干预领域从高到低依次为内分泌科、呼吸科、心血管科、抗感染科、肿瘤科。干预方式为医院药学信息服务、药物认知或生活方式干预、患者教育与用药咨询、出院用药与随访、建立医疗团队等项目。药师干预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有效率分别为50%、75%、76%、86%。结论:临床药师的干预可以提高依从性、认知度,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药费。临床药师工作模式已经初见成效,但我国药学服务的模式与评价模式仍有待改善。

  • 标签: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药学服务 系统性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诊断以及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特点,分析神经功能康复期癫痫对脑卒中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82例脑卒中患者,参照组患者是此次研究期间收治的未发生癫痫41例脑瘁中患者,癫痫组患者是此次研究期间发生癫痫的41例脑瘁中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神经功能情况。结果癫痫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效果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且差异性比较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脑卒中并发癫痫患者的神经功能与效果低于参照组,给予合并癫痫患者抗癫痫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脑卒中癫痫 临床诊断 治疗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以及分析其中出现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8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价降糖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临床合理选择降糖药物作出分析。结果180例患者应用口服降糖药治疗后,用药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和HbA1c均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常用治疗药物以二甲双胍、格列齐特、阿卡波糖和瑞格列奈使用较多。结论口服降糖药物要加强对安全性的认识,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因人而异,合理化用药,合并用药时要科学使用降糖药物,并且密切观察用药,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 标签: 降糖药 糖尿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中医凝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医学领域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肿瘤作为临床中难以治愈的疾病之一,应用中医药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命质量。伴随着我国医学的发展,积极完善肿瘤的中医药疗效标准逐渐受到医学研究者的关注,并达成共识,将PFS、生活质量、中位生存期与一年生存期作为第一评判标准、第二评判标准与次要评判标准。

  • 标签: 中医药 肿瘤 临床疗效 评判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于白内障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对预后的影响,并评价其效果。方法自2013年8月~2015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中随机抽取134例,双盲分为对照组、实验组两组,各67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循证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良好,且大大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其并发症出现率为5.97%远低于对照组的19.40%;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程度为98.51%远高于对照组的88.06%,两组间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缓解患者不适,缩短病程,减轻患者并发症的出现,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循证护理 白内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院中药制剂不良反应进行详细的评价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报的57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情况作为研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57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中,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为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21%;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主要涉及到的人体器官或系统为皮肤及其附件方面的损害,以及消化系统方面的损害。结论医院需要重视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进行有效的管理,加强对临床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监管与研究,提高中药制剂用药安全性。

  • 标签: 中药制剂 不良反应 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