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血管病的典型影像学表型包括无症状腔隙性梗死、脑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以及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这些影像学表型常同时存在且彼此相互关联。为了更好的评估整体脑损伤,近年来提出了"脑血管病总体负担"的概念。文章对脑血管病总体负担的评估及与卒中、卒中后抑郁、认知损害和步态障碍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脑小血管疾病 磁共振成像 卒中 认知障碍 抑郁症 步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 在晚期非细胞肺癌脑转移 患者 中实施分子 TKI 并同期 放疗 后的临床价值。 方法:研究病例均为我院 2019 年 2 月 -2020 年 2 月间 收治的 32 例 晚期非细胞肺癌脑转移 患者 ,病例数 32 例 。按照抽签法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实验组,其中接受全脑放疗的 16 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分子 TKI 并同期放疗治疗的 16 例患者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临床比较价值 ( P < 0.05 )。 结论:在 晚期非细胞肺癌脑转移 患者 的治疗中应用分子 TKI 并同期 放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在临床中广泛推广的临床价值 。

  • 标签: 晚期 非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 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NMEP)监测技术在桥脑小脑角区占位切除术中对面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1月至12月应用术中FNMEP监测技术行面神经功能监测的83例桥脑小脑角区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监测数据,对比分析术后/术前FNMEP波幅比与术后早期(术后3 d)面神经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83例患者中肿瘤全切75例(90.4%)、次全切8例(9.6%)。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100%,术后迟发出血死亡1例(1.2%)。术后3 d,面神经House-Brackmann (H-B)分级Ⅰ~Ⅱ级患者62例,术后/术前FNMEP波幅比为85.3%(66.8%,93.4%);H-B分级Ⅲ级患者11例,术后/术前FNMEP波幅比为45.6%(38.7%,43.8%);H-B分级Ⅳ级患者7例,术后/术前FNMEP波幅比为23.1%(16.4%,25.6%);H-B分级Ⅴ~Ⅵ级患者3例,术后/术前FNMEP波幅比为6.7%(3.5%,7.7%)。术后/术前FNMEP波幅比与术后早期面神经H-B分级呈负相关关系(rs=-0.895,P=0.000)。结论桥脑小脑角区占位切除术中行FNMEP监测可有效保护面神经功能。

  • 标签: 面神经 运动诱发电位 桥脑小脑角 功能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肝脏腹腔镜外科患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及干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 2019年 01月 -2020年 01月收治的 66例行肝脏腹腔镜外科手术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分组方式选取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 33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与参照组血浆 D二聚体指标和住院时间相比,研究组均明显偏低( P< 0.05);与参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相比,研究组明显偏低( P< 0.05);与参照组整体护理满意度相比,研究组明显偏高( P< 0.05)。 结论 分析行肝脏腹腔镜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能够显著减少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概率,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肝脏外科 腹腔镜手术 深静脉血栓 形成因素 干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 在行 多排螺旋 CT 诊断时的影响 。方法:在 2017 年 2 月至 2019年 9 月期间,选取 106 例于我院收治的 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 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研究组 和参照 组,各 53 例,分别采取 多排螺旋 CT 和常规超声诊断,对两组患者的 病况检出率进行比较 。 结果:经诊断,研究组 结节增生的发生率为 28.30% ,血管瘤的发生率为 15.09% ,脂肪缺失发生率 30.18% , 肝癌发生率 18.86% ,检出率为 92.45% ; 参照 组结节增生的发生率为 20.75% ,血管瘤的发生率为 18.86% ,脂肪缺失发生率 16.98% , 肝癌发生率 15.09% ,检出率为 71.69% 。 结论:与 常规超声诊断比较 , 多排螺旋 CT 在 诊断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 中准确率较高,有应用价值。

  • 标签: 多排螺旋 CT 脂肪肝 肝脏结节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C趋化因子ligand-5(CCL5)促进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巨噬细胞浸润的机制。方法使用成年雄性C57BL/6野生型和CCL5缺陷小鼠进行实验,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小鼠经历缺血灌注模型方案,但没有进行血管闭塞,n=10);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用异氟烷麻醉小鼠,进行中线剖腹手术,并将一个无创伤夹子放置在静脉门、肝动脉和胆管上,以中断左侧外侧叶和中叶的血液供应,在部分肝脏缺血60 min后,移除夹子以开始再灌注,n=10);CCL5拮抗剂+模型组[在即将开始再灌注之前,CCL5拮抗剂+模型组接受单次推注静脉注射趋化因子受体5(CCR5)受体拮抗剂马拉维诺,n=10];CCL5缺陷组(CCL5缺陷小鼠,n=10);通过收集小鼠血液用VTROS DT60 Ⅱ化学系统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ALT mRNA及MPO mRNA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的数量;通过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巨噬细胞对肺部的浸润情况;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检相关炎性因子的蛋白表达。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中ALT含量[(521.36±20.65)比( 4126.55±326.68),F=16.237,P<0.05]及MPO[(1.78±0.54)比(7.66±2.34),F=14.211,P<0.05]活性升高,CCL5拮抗剂+模型组较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前1~3 h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与CCL5缺陷组中CD45 +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4小时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较CCL5缺陷组CD45+的数量升高[(2.91±0.23)比(1.65±0.17),F=16.311,P<0.05]。再灌注后1、2、8和24h中,发现缺血再灌注模型组CD68 +细胞数量较假手术组高[(94.62±8.55)比(23.68±3.11),F=16.35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缺血再灌注早期CCL5缺陷组中较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降低[(76.38±6.77)比(94.62±8.55),F=16.35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模型肿瘤坏死因子(TNF)-α[(1.12±0.23)比(3.24±0.42),F=11.352,P<0.05] 、白细胞介素(IL)-1β[(1.03±0.08)比(2.87±0.35),F=12.452,P<0.05] 、IL-6[(0.95±0.02)比(2.58±0.21),F=15.652,P<0.05]的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CCL5拮抗剂+模型组较缺血再灌注模型组TNF-α[(3.24±0.42)比(1.35±0.14),F=14.252,P<0.05]、IL-1β[(2.87±0.35)比(1.22±0.15),F=13.723,P<0.05]、IL-6[(2.58±0.21)比(1.35±0.26),F=14.312,P<0.05]的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CL5促进早期肝脏缺血再灌注期间循环巨噬细胞对肝脏的浸润,并介导随后的促炎症损伤。

  • 标签: 肝脏缺血再灌注 巨噬细胞 CC趋化因子ligand-5 炎性反应 拮抗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型凝集素结构域家族4成员G(CLEC4G)在肝脏疾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细胞肝癌(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株洲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经外科手术切除治疗的40例HCC患者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距癌组织边缘至少2 cm)及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肉眼所见尽量远离癌组织边缘)和10例肝硬化标本。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筛选HCC转录组数据集,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制作热图和箱图分析CLEC4G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CLEC4G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CLEC4G蛋白的表达水平。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分析CLEC4G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热图显示CLEC4G在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显著下降,箱图中CLEC4G mRNA在癌组织的相对表达量为(82.5±18.9),在癌旁组织中为(3 354.4±29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qRT-PCR及IHC分别表明CLEC4G的mRNA在正常肝组织中表达丰富(3 301.3±286.4),在肝硬化(1 742.6±208.7)和癌旁组织(1 553.2±249.9)中表达明显下降,而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甚少(63.6±3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且CLEC4G的低表达与HCC患者的肿瘤血管转移有关。结论CLEC4G在正常肝脏组织中大量表达,而随着肝脏疾病的恶性病变进展其表达显著减少,在HCC组织中表达甚少,有望成为HCC良好的病理诊断标志物。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硬化 肿瘤,血管组织 肝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性脾栓塞(PSE)术后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连续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PSE的26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资料,男性19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5岁。比较患者PSE术前、术后1个月实验室指标以及全肝CT灌注成像测量的肝脏五叶肝动脉灌注量、门静脉灌注量、总肝灌注量和肝动脉灌注指数。结果26例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高于术前,凝血酶原时间少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术后1个月肝左外叶、左内叶、右前叶、右后叶肝动脉灌注量分别为10.0(7.0,13.5)ml·min-1·(100 ml)-1、9.3(5.4,12.8)ml·min-1·(100 ml)-1、8.0(6.0,11.2)ml·min-1·(100 ml)-1、10.7(7.1,13.8)ml·min-1·(100 ml)-1,高于术前7.7(4.2,11.0)ml·min-1·(100 ml)-1、6.9(2.6,10.2)ml·min-1·(100 ml)-1、7.1(4.1,8.7)ml·min-1·(100 ml)-1、5.9(4.4,8.5)ml·min-1·(100 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肝叶门静脉灌注量、总肝灌注量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左外叶、右前叶、右后叶术后肝动脉灌注指数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SE不仅能有效缓解肝硬化患者脾功能亢进状况,同时也能增加肝动脉血流灌注,进而改善肝功能。

  • 标签: 脾功能亢进 部分性脾栓塞术 血流动力学 CT灌注成像 肝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训练与心理护理对改善患者肝脏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肝脏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患者共15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给予呼吸训练与心理护理,共77例,男40例,女37例,年龄53.18±3.59(38~72);对照组按常规指导进行检查,共77例,男39例,女38例,年龄54.21±3.66(41~70)。对比两组患者行肝脏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后的图像清晰度,病灶区域对比度,和患者检查过程体验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肝脏核磁共振增强扫描图像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图像清晰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表现为其图像伪影更少,病灶的对比度更高、更清晰,高质量图像占91%,明显优于对照组6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检查过程体验满意度结果表明,观察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100% VS 75%)。。结论: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与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肝脏核磁共振扫描图像质量,有利于临床阅片与疾病的诊断,同时提高患者检查过程中的体验度,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呼吸训练 心理干预 肝脏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