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肺动脉的左上叶先天性肺隔离症的临床特点。该患儿母亲孕24周产前B超发现胎儿左侧胸腔可见一高回声均匀密度肿块,病变体积与头围比值为1.16,来源于左肺动脉。孕27周完善MRI检查提示胎儿左肺体积增大,容积约48.52 ml,右肺容积约8.56 ml,总肺容积约57.08 ml。产前诊断考虑左侧先天性肺气道畸形,左侧支气管闭锁或先天性肺叶过度膨胀待排。孕38周+1经产钳助产娩出,新生儿1、5、10 min Apgar评分均9分,生后胸部CT和MRI均考虑先天性肺气道畸形,左上叶支气管闭锁待排。生后第2天完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排除支气管闭锁,考虑叶外型肺隔离症。生后呼吸促,先后予吸氧、无创及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等保守治疗2周后症状无缓解,予胸腔镜探查术,术中证实为左侧肺隔离症,异常肺组织基底处可见左肺动脉,予胸腔镜下左侧病变肺组织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肺隔离症,术后恢复好,顺利出院。

  • 标签: 支气管肺隔离症 呼吸系统畸形 支气管 先天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西药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10例椎基底动脉不足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联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较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中西药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疗效
  • 简介:目的获得Mu趾、第2趾系统彩超检查的资料,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彩超对正常人100只足的足背动脉、第一跖背动脉、第一跖底动脉进行超声探测并给予分型,临床应用26例,证实其可靠性、实用性。结果足背动脉内径(2.00±0.44)mm,按其口径可分为粗大型、中间型、纤细型,出现率分别为46%、52%、1%;第一跖背动脉起始处距皮肤距离(9.12±3.10)mm,中点距皮肤距离(7.14±2.34)mm,中点处内径(1.17±0.36)mm,按第一背侧骨间肌的关系可分为浅表型、肌内型、肌下型,出现率分别为46%、45%、7%,按口径可分为粗大型、中间型、纤细型,出现率分别为15%、69%、4%;第一跖底动脉出现率为92%,口径与第一跖背动脉有互补关系。临床应用26例,术中探查情况与术前彩超检查完全吻合,对血管变异病例行相应处理,再造38指均成活。结论彩超对Mu趾、第2趾系统的检查结果与解剖学资料相似,是准确、可信、可靠的,术前应用可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判断手术的难易程度、指导术中操作等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供血系统 彩超检测 分型 Mu趾甲皮瓣移植 第2趾移植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肝外动脉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52例进行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化疗栓塞治疗,在患者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其生存情况,同时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甲胎蛋白指标,分析肝外动脉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结果:研究发现,患者治疗前后甲胎蛋白指标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 标签: 肝外动脉供血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塞通和脑蛋白水解物联用治疗脑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应用血塞通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对照组单用血塞通治疗,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23%,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不足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塞通 脑蛋白水解物 脑供血不足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麝香保心丸和心可舒改善心肌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4例心脏疾病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观察组,给予研究组患者心可舒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麝香保心丸治疗。结果治疗周期结束后,两组患者的心肌血情况均得到了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的血脂情况明显优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心可舒治疗心脏疾病患者,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肌状况,还可有效控制患者血脂状况,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麝香保心丸 心可舒 心肌供血 心脏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春西汀联合天麻素对椎基底动脉不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62例椎基底动脉不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30例患者使用长春西汀静脉滴注,对观察组32例患者使用长春西汀联合天麻素静脉滴注,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平均住院时间为(13.26±2.52)d,观察组为96.88%,平均住院时间为(9.63±1.27)d,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不足总有效率高,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治疗效果较好,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长春西汀 天麻素 联合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动脉彩超检测对椎基底动脉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已确诊的60例椎基底动脉不足患者椎动脉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椎基底动脉不足检出异常47例,占78.33%;单侧血管病变39例,占82.97%,双侧病变8例,占17.02%。其中检出血流频谱异常者34例,占72.34%;局部斑块导致狭窄者2例,占4.26%;检出椎动脉走行迂曲6例(12.77%),单侧闭塞1例(2.12%),发育异常4例(8.51%)。显示椎动脉彩超检测椎动脉病变与椎基底动脉不足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结论椎动脉彩超检测对椎基底动脉不足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椎动脉彩超检测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流频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脑不足头晕患者采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50例慢性脑不足头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2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性护理,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脑不足头晕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患者血压的恢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慢性脑供血不足 头晕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对慢性脑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6月至 2018年 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70例脑不足头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94.29%> 74.29%),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慢性脑不足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模式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头晕情况,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不同护理模式 慢性脑供血不足 头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塞通冻干粉治疗椎-基底动脉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治疗组予血塞通冻干粉,对照组予丹参注射液。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亦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塞通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不足性眩晕有良好疗效。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塞通冻干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用于脑不足头晕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其护理措施。方法:选取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78例脑不足头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39例,实验组 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脑不足头晕患者予以综合护理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头晕等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疗效,提升护理满意度,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供血不足 头晕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脑不足型头晕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2017年1月至12月因患脑不足型头晕而至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00例平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头晕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头晕发作频率、头晕持续时间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头晕发作频率、头晕持续时间明显较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高,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不足型头晕患者给予整体护理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头晕发作频率,减少头晕持续时间,而且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整体护理 脑供血不足型头晕 治疗效果 头晕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对慢性脑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脑不足头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29%>74.2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慢性脑不足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模式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头晕情况,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不同护理模式 慢性脑供血不足 头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椎-基底动脉不足性眩晕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中医护理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椎-基底动脉不足性眩晕患者资料,根据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常规护理加中医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护理措施之前的焦虑评分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接受不同的护理措施之后两组焦虑评分对比存在显著差异;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中针对椎-基底动脉不足性眩晕采取中医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效果,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中医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用于评估女性乳房乳头乳晕特点的可行性,为乳房整形手术提供乳头乳晕的参考。方法从2012年3月至2019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影像数据库中收集女性乳腺DCE-MRI图像资料,选择未发现肿物的正常乳房的DCE-MRI图像进行研究。在西门子工作站将患者乳腺DCE-MRI图像通过图像减影获取乳房血管图像,分别对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的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进行评估,结合三维MIP图像识别所有供应乳头乳晕的血管。乳头乳晕的被划分为内上、内侧、内下、外上、外侧、外下、中央、上方和下方9个象限,对各个象限血管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测量血管至乳房皮肤表面投影的最大距离。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卡方检验分别比较左侧与右侧乳房的乳头乳晕复合体(NAC)象限分布构成比。计算血管到皮肤距离的平均值、标准差及95%置信区间,通过方差分析比较各象限血管至皮肤距离的差异。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收集到245例患者490只女性乳房DCE-MRI图像,其中97例患者97只乳房发现有乳腺肿物,其余393只为正常乳房(97例单侧乳房、148例双侧乳房),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3~72岁,平均43.7岁。393只乳房(左侧200只、右侧193只)共发现有637条(左侧311条、右侧326条)乳头乳晕供应血管。在637条血管中,内上象限269条(42.2%),外上180条 (28.3%),内侧57条(8.9%),下方37条(5.8%),中央30条(4.7%),内下25条(3.9%),外下25条(3.9%),上方11条(1.7%),外侧3条(0.5%)。卡方检验表明左侧乳房和右侧乳房在NAC象限分布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6.4,P=0.602)。除中央象限血管以外,所有血管到皮肤表面投影最大距离的平均值为0.91 cm, 95%置信区间为0.86~0.96 cm。方差分析表明各象限血管到皮肤投影的最大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P<0.001)。结论DCE-MRI可以清晰地显示乳头乳晕的来源。乳头乳晕主要来源于内上象限和外上象限的血管,血管在皮下约1 cm深度走行。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成像,三维 乳房 乳头 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