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在肿瘤护理中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是我院100例肿瘤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在2016年7月至2017年5月,将所有入选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肿瘤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实验组肿瘤患者使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的护理,对比两组肿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肿瘤患者的发生并发症的比例是8.00%(4/50),比对照组低76.00%;患者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1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的护理给予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的措施,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极大地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的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使用推广。

  • 标签: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26名肿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遵从患者意愿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3名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的方法进行护理,三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病情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肿瘤患者经过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的护理,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实验组患者家属对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很高,两组患者的数据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护理方法对肿瘤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好,可以更加细致、周到的照顾患者,降低常见肿瘤疾病并发症的发病率,适合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进行应用。

  • 标签: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肿瘤护理,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肺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带管患者的自我护理方案以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96例肺癌PICC带管患者,随机分为各48例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以及常规护理加行延续护理平台。对比两组PICC带管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水平。结果肺癌PICC带管患者出院后组间健康行为水平以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相关指标对比,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出院后延续护理干预利于肺癌PICC带管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的提高,具有实施价值。

  • 标签: 肺癌 PICC带管 自我护理能力 健康行为 延续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了解新生儿经脐静脉中心置管(UVC)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感染病原菌。方法对112名出生体重大于1500g、出生24h内行UVC的新生儿,于置管后即时做血培养及置管后24h和1周的脐根部皮肤拭子细菌培养。置管相关性感染定义为"脐轮持续红肿超过24h或置管后明显腹胀,或无原因精神反应差,或血培养阳性"。结果置管相关性感染率为8.9%。所有标本的细菌培养总阳性率为9.4%,置管后24h和1周脐根部皮肤表面拭子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1%和16.2%。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的所占比例分别为55.2%和44.8%,革兰阳性菌中以B族链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中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杆菌为主。结论UVC与新生儿院内感染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UVC相关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相似。

  • 标签: 脐静脉中心静脉置管 置管相关性感染 病原菌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中心导管溶栓治疗picc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5例肿瘤患者,对其进行经中心导管溶栓治疗picc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并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与护理后,患者在12到24h后疼痛缓解;5d后彩色多普勒血液显像血栓为2到4cm;6d后肿胀消除;1月后血管超声显示血栓完全消失,管壁光滑,未发生并发症。结论经中心导管溶栓治疗picc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能够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溶栓治疗 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在肿瘤患者的护理中所具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1.01-2022.03病例系统中选出的75例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设置观察组肿瘤患者37例,对照组肿瘤患者38例,前者应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后者采取一般护理,其他条件保持基本一致。结果:在观察组和对照组肿瘤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方式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结论:当肿瘤患者应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后,所取得的护理效果优于一般护理,可见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肿瘤 PICC 满意度
  • 作者: 周晓丽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楚雄州中医医院    67500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88位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前者行常规护理,后者行PICC护理。护理一段时间后,对比留置时间及患者依从性、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从而了解PICC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情况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PICC护理的应用有着积极意义,医院可在肿瘤护理中应用该方法,以提高肿瘤治疗效果。

  • 标签: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肿瘤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患者治疗时选择中心输液装置的影响因素。方法:在肿瘤科选择110例静脉治疗患者,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住址、诊断分期、静脉治疗周期、付费方式、经济条件、医生建议、选择则的输液装置等项目。结果:110例肿瘤患者中,75例选择中心输液装置,35例选择外周静脉输液装置,在输液装置的选择方面存在较多影响因素,包括医生建议、经济情况、付费方式、诊断分期和血管条件等。结论:实验数据表明,更多人选择中心输液装置。对于低收入人群,国家应该加大医疗报销比例,增加报销范围,让患者能选择更适合至深的治疗方式。医护人员也应该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帮助患者理解治疗原理,选择合适的输液装置。

  • 标签: 静脉治疗 肿瘤 静脉输液装置选择 影响因素
  • 简介:【摘 要】目的: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探究;方法:选择120位患有肿瘤的病患作为此次探究对象,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取PICC,而对照组采取静脉留置针穿刺,对比两组各项参数;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病患手术采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治疗小组的建立对ICU中心导管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ICU就诊的留置中心导管患者98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融入静脉治疗小组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在患者进行肿瘤护理时采取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肿瘤患者79例,通过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并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状况。结果:从数据来看,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同时实验组患者在满意度调查中打出了较高分数。结论: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升患者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广泛借鉴。

  • 标签: 肿瘤疾病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肿瘤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20年12月--2021年12月纳入本病区的50例肿瘤患者作为临床护理对象,按照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而设置为参照组(予以普通的护理)、研究组(予以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的护理),两组分别25例。结果:研究组感染、栓塞、导管脱出、静脉炎等并发症少于参照组(P

  • 标签: 肿瘤 中心静脉导管 临床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探讨在肿瘤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21年4月到2022年4月期间接收的肿瘤疾病患者80例进行研究,结合护理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针对观察组实施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在护理肿瘤疾病患者时有效应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护理模式,并且在全过程体现应有的护理操作,这样可以体现出良好的护理成效,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防范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因此这种护理模式具备推行的价值。

  • 标签: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护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肿瘤护理中应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的作用,分析该给药方式是否具有积极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肿瘤患者8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A、B两组,分别应用一般静脉留置针穿刺以及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P

  • 标签: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肿瘤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20年12月--2021年12月纳入本病区的50例肿瘤患者作为临床护理对象,按照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而设置为参照组(予以普通的护理)、研究组(予以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的护理),两组分别25例。结果:研究组感染、栓塞、导管脱出、静脉炎等并发症少于参照组(P

  • 标签: 肿瘤 中心静脉导管 临床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特重烧伤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导管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内接诊的146例烧伤患者,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平均分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和临床护理路径(研究组),比对最终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护理工作结束后的不良症状发生率比较得出,研究组更低,对照组相对较高,P

  • 标签: 烧伤 临床护理路径 静脉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临床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置管术(PICC)应用及其护理的基本方法。方法 选取64例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同步实施置管前护理、置管期间护理、并发症护理等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置管一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置管一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88%>81.25%,χ =4.01),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25%<28.13%,χ =5.38),P均<0.05。结论 在PICC置管术治疗过程中予以实施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缓减患者痛楚,且并发症发生率得以显著降低,有助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穿刺 中心静脉置管术 护理 应用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的肿瘤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针对性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置管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置管情况以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的肿瘤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 静脉导管 肿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标是分析在肿瘤护理中运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的实效。方法:在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间,我们依据可行性选择了72位肿瘤患者,并以随机方式将他们分为两组,各36位。在这两组中,实验组使用PICC作为治疗工具,而对照组则接受了常规护理。我们对比了两组的治疗成果、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满意度、导管保留期和一次性成功置管的概率。结果:研究结果指出,实验组的总体治疗效果(84.72%)和护理满意度(92.36%)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分别为62.50%和70.83%),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显著的。同时,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8.06%)明显低于对照组(48.61%),这个差异也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除此之外,实验组的一次性成功置管率(95.83%)和导管保留时间(平均为88.23±11.05天)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0.83%和平均为8.17±1.95天),这些差异都具有显著意义。结论:在肿瘤护理中使用PICC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并且可以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此外,通过使用PICC,我们还可以有效地延长导管保留期和提高一次性成功置管的概率,从而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这些结果都证明,在肿瘤护理中运用PICC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肿瘤护理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治疗效果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