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介绍了神户大学“法经联合研究”(Econo-LegalStudies)项目的基本思路,指出其不同于以往“法与经济学”研究特性。在此基础上,运用卢曼社会系统理论,从法官群体和案件受理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日本法律系统封闭性,以及改变这种封闭性困难。这具体表现为法律研究生制度改革顿挫,还有“诉讼爆炸”预期落空。本文还通过“定期租赁权”论争等事例,指出经济学者与法学者在认识论层面的差异。不同于经济学者总是基于对未来不准确预测来进行法律政策判断,法学者恰恰认识到了法学可能存在局限,强调“法”通过在社会成员之间预先设定共同谅解,来应对未来不确定事态功能。法学者这种思路在司法改革中可能是十分重要

  • 标签: Econo-Legal STUDIES 法与经济学 法律系统 日本司法改革 卢曼
  • 简介:什么是刑事错案?笔者认为,公诉案件被告人经人民法院判决无罪,均属于错案。错案分为两种:一是法律适用上错案,二是证据适用上错案。错案形成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对法律错误理解而导致错案,这是一种法律适用上错案。二是由于违反证据规则而导致错案.这是一种适用证据认定事实上错案。从司法实践情况来看,这两类错案均有发生,但多数情况还是后者,即适用证据认定事实上错案。

  • 标签: 刑事错案 证据意识 检察人员 预防 法律适用 证据认定
  • 简介:<正>保障措施是WTO允许成员采用一种贸易救济措施。它是指当不可预见发展导致一产品进口数量增加,以致于对生产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进口成员方可以在非歧视原则基础上对该产品进口实施限制。GATT1994第19条第1款(a)项规定:"如因不可预见发展和一缔约方在本协定下负担包括关税减让在内义务影响,进口至该缔约方领土产品数量增加如此之大且情况如此严重,以致对该领土内同类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国内生产者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则该缔约方有权在防止或补救此种损害所必需限度和时间内,对该产品全部或部分终止义务或撤销或修改减让。"《保障措施协定》第2.1条规定:"一成员只有在根据下

  • 标签: 保障措施协定 上诉机构 缔约方 关税减让 贸易救济措施 WTO
  • 简介:宪法上基本权利保障有其基础理论和核心内容,西方实证宪法和宪政理论都肯定"人尊严"构成了人权内核.人尊严是人权宪法保障哲学依据,是人权生长原点,是对基本权利限制限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一种规范性表述,而非描述性表述,其中蕴含着一定价值判断,表明"以人为本"已经从实证法形式上升为国家理念,构成了我国宪政制度建构根本,是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宪政和人权理论与制度坚固基础.

  • 标签: 人权 “以人为本” 宪法 公民权利 权利限制 中国
  • 简介:<正>一、绪论(一)问题意识作为一名来自我国台湾刑法初习者,笔者认为,我国大陆通说刑法学采用是苏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然而,时至今日,随着我国大陆刑法面向世界以及与其他国家理论对话需求增加,德国与日本刑法解释学三阶层犯罪论体系逐渐为我国大陆所重视。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考察间接正犯这一具有浓厚德、日刑法学色彩理论,具有指标性意义。间接正犯(mittelbareT(a|¨)terschaft)概念是在近30年前引入我国大陆刑法学,传

  • 标签: 间接正犯 刑法解释学 比较刑法 犯罪论体系 犯罪构成理论 陈兴良教授
  • 简介:1998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围绕实现“公正与效率”这一世纪工作主题,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人民法院在司法理念、物质装备、审判程序制度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善,已经能够基本适应新时期审判工作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法官素质大众化成为制约法院深化改革瓶颈因素。当前,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大力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这标志着法院队伍建设进入了一个新历史阶段,对于发挥人民法院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进程中作用有着极为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拟对法官职业化几个重要问题略陈管见,以期有益于新时期法院队伍建设实践。

  • 标签: 职业化 法官 国家裁判权 人民法院 依法治国方略 制度保障
  • 简介:传统社会纠纷解决一直受到民间习俗和国家制度影响.民间习俗和国家制度共同建构了传统社会纠纷解决机制.习惯沿用、皇权干预、空间隔离等方式存在纠纷解决机制维度中,对复仇案件处理与复仇文化修成有着和合作用.同时传统社会解纷核心观念是情理法和谐,具有经权理论特色,不仅重视国家稳定,同时也会适时调整、灵活变化.所以对复仇案件解决范式研究,可以丰富和完善当今社会纠纷解决方式,有利于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传统社会 复仇 纠纷 解决机制
  • 简介: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我受教育厅派遣,赴名古屋大学法学院做为期一年访问学者。正如被日语原原本本套用俗语“百闻不如一见”,在日本所见所闻,感触良多。

  • 标签: 律师 课堂 名古屋大学 访问学者 教育厅 法学院
  • 简介:<正>少年犯一般是指已满14不满18周岁触犯刑事法律规范未成年人。由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加上社会、家庭等外在因素影响,少年犯罪数量持续增长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社会问题。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社会行为规范,具有其他社会规范所不具备强制性,因此具有严厉性和剥夺性刑事法律规范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处于最消极地位,只有在万不得已情况下才采用。目前,我国尚未有一部专门适用少年犯罪刑事法律规范,只是在刑法中比照成年人犯罪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刑罚方式最常见就是自由刑及财产刑。少年本身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特点,但在处以刑罚过程中却

  • 标签: 成年人犯罪 免除处罚 财产刑 自由刑 刑罚方式 暂缓判决
  • 简介:<正>在论点与论据安排中展开论证,是完成毕业作业主要环节。安排得好,不但思路顺畅,层次分明,而且富有逻辑说服效果;反之,则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毕业作业文体大多是议论文范畴,主要是按照事理逻辑联系进行安排,有自己基本型,即序论、本论、结论三段式。一、序论序论是毕业作业开头部分,它主要任务是提出问题,明确中心论点,使读者对文章所要论述内容,先有一个概括了解,并引起注意。常见写法有:直接申明自己主张和看法,提出中心论点。如:

  • 标签: 毕业作业 中心论点 基本型 主要任务 提出问题 社会主义法制
  • 简介:由“双重空间分割”形成土地所有权以及与其相对立公益之间关系建立框架,形成了都市空间古典型法律结构,但其本身难以回避或者会重新出现再生公地悲剧。日本1968年城市规划法建立了“最小限度规制”原则,随着“城市型社会”和“缩小城市”浮现,“协议模式”作为“权利模式”补充制度,建立利害关系人之间交涉与调整制度框架,显得越发重要。自2004年行政事件诉讼法修改以来,针对城市规划争讼可能性正不断扩大。未来司法判断,应更为注重程序化作用,努力“促进利害关系人之间协议”,并利用司法事后性影响政策决定,再对城市规划进行重新审视。

  • 标签: 都市空间 城市规划法制 城市化社会 城市型社会 缩小城市 公地悲剧
  • 简介:本文从习惯与法历史渊源入手,论证习惯对法产生、发展和走向成熟过程中至关重要作用,并提出在我国未来法适用和发展中,应该尊重民族习惯,加强传统和道德两个因素作用。

  • 标签: 习惯 民族
  • 简介:1914年5月,袁世凯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该约法确立了其统治"合法性",标志着其法统形成,可视为他领导北洋军阀和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一系列斗争"阶段性成果"。这样斗争表面上是法统之争,但是本质上却是各种实力综合性较量。"袁记约法"虽然出台,但是却引发了一系列严重后果,从此"革命护法"成为贯穿整个民国时期斗争形式。其间种种行为昭示着:虽然清廷覆灭后"法治"已经逐渐成为时代潮流,但是如果没有保障法律基础,"法治"不免沦为空谈;"革命护法"因此具备了一定合理性,但其中不免受到了传统政治文化深刻影响。这种种因果,值得我们在百年以后再省思。

  • 标签: 袁世凯 孙中山 “中华民国约法” 法统 “革命护法”
  • 简介:1897年,美国大法官O·W·Holmes在波士顿大学法学院发表了对美国20世纪法理学影响深远著名演讲:《法律道路》。一百年后,R·波斯纳法官在哈佛大学Holmes讲座上作了题为《道德和法律理论难题》演讲,波斯纳演讲主要涉及霍姆斯提出支配美国法理学其中主题之一:法律和道德。众所周知,围绕这一主题,二战后,新分析法学派哈特和新自然法学派富勒展开过一场著名争论。时隔几十年后,法律和道德这一西方法理学上永恒话题再次引人注目。不过,这次争辩是在当今美国法理学中经济分析法学(或新实用主义法学)代表人物波斯纳和权利与原則学派代表人物德沃金之间展开,限于篇

  • 标签: 法律 道德 波斯纳 道德相对论 道德主观论 德沃金
  • 简介:本文探寻刑法学发展思想轨迹,从前科学朝代犯罪与刑罚、犯罪刑罚学、刑罚犯罪学、刑罚犯罪学研究趣旨等四个层面,揭示了刑法学发展规律:人类对犯罪认识,引导着刑罚理性;刑法科学,已从犯罪刑罚学迈向刑罚犯罪学,并且必将益投身于犯罪学。指出,刑法学在步入刑罚犯罪学今天,应当至为关切与犯罪原因不同特征相适应犯罪人类型及其相应刑事处置措施。

  • 标签: 犯罪 刑罚学 犯罪学 犯罪行为 犯罪人
  • 简介:在司法鉴定实践工作中,可通过拍摄被鉴定人损伤部位数码照片,使用Photoshop7.0图像处理软件,在损伤部位照片比例尺上得到图像像素线密度或面密度数值,利用图像处理工具选择损伤长度或面积范围,求得该长度或面积范围内像素数,从而计算出损伤长度或面积.

  • 标签: Photoshop 测量 法医 图像处理软件 损伤部位 实践工作
  • 简介:人究竟要什么?人本质是什么?法律与人又是一种怎样关系?法律最终价值何在?法律对人需求满足应到怎样程度?当人偏离其本质时,法律应不应核、能不能够进行干预和匡正?这些是本文所要讨论主要问题。

  • 标签: 法律 “人的本质” “人的需求” 自由 价值取向 人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