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手法复位联合克氏针固定与单纯手法复位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8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发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40例),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40例),两组患儿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和肘内翻发生率等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住院天数分别是(4.34±1.1)天与(9.14±2.1)天(〈0.05),骨折愈合时间分别是(56.74±5.3)天与(58.14±5.1)天(〉0.05),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22.5%与5%(〈0.05)。两组远期临床疗效的优良率分别是90%(对照组)与92.5%(观察组)(〉0.05)。结论手术内固定联合手法复位组相对于单纯手法复位组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具有肘内翻发生率低和并发症少等优点,但两组患儿远期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别。

  • 标签: 手法复位 克氏针内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
  • 简介:目的总结手法复位结合U型石膏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2014年5月共采集我院急诊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3例,共124例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分别予以手法复位固定,其中实验组采用采用U型石膏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掌侧或背侧石膏托固定,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基于PRWE评分的腕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腕关节疼痛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U型石膏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稳定骨折操作简便、疗效满意。

  • 标签: 手法复位 U型石膏 外固定 桡骨远端稳定骨折 老年
  • 简介:目的总结关节镜辅助手法松解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27例原发性和继发性冻结肩患者采取关节镜下松解术结合麻醉下手法松解。术前、术后根据缩减的CMS评分系统作为疗效判定标准进行评分。结果27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12个月。术前评分40.19±5.60,术后评分62.78±6.5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肩关节镜进行肩关节粘连松解,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 标签: 冻结肩 关节镜 松解术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下颈椎骨折脱位在麻醉下闭合复位失败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我科于2006年1月~2011年1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病例85例。分别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颅骨牵引重量、颅骨牵引时间、骨折脱位节段、交锁、并发多颈椎骨折、关节突关节骨折、前纵韧带及椎间盘损伤、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等相关因素,观察患者麻醉下复位的情况,分析引起复位失败原因。结果影响复位失败的相关因素和顺序为关节突关节交锁;前纵韧带及椎间盘损伤;多发颈椎骨折。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双侧交锁是麻醉下手法复位的适应症;单侧交锁或多发颈椎骨折受伤是相对禁忌症,选择适当的病例,可以减少医源性损伤,简化手术。

  • 标签: 下颈椎脱位 全身麻醉 闭合复位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USB接口技术在多参数监护仪的设计中的应用。方法根据USB接口可即插即用并能提供一定电流的特点,应用高集成数据采集芯片ADμC812和数字化技术,设计高性价比、小型化、低功耗的监护参数信号采集和数据处理功能模块;采用USB转UART的单芯片桥接器技术CP2101,硬件实现USB,把所有检测模块的数据实时传送到PC主机。软件整体设计采用C++面向对象的编程及复用技术,充分利用MFC的框架,控制USB接口并从USB接收数据,利用PC强大的计算和数据存储功能及良好的人机界面,实现监护参数的实时采集、连续显示及波形分析。结果多参数监护系统具有监护心电、呼吸、血氧饱和度和体温等生理参数的功能。测量模块集成了心电、血氧饱和度、呼吸、体温测量电路,实现了参数的数值采集、控制和通讯功能。模块小型低功耗设计,满足USB供电不大于500mA的要求,实现即插即用。用户程序自动识别测量模块、发出测量启动命令并接收USB接口传来的数据,测量数据以波形和数值的形式在计算机上显示出来,形成监护功能。系统具有病人信息和监护参数设置功能,可存储监护数据,可打印心电、血氧饱和度、呼吸的波形和心率、血氧饱和度、体温、呼吸率的趋势图,具有静态和动态回放、演示等功能。结论测量模块体积小,质量轻,非常便于携带,既适合医生出诊使用,也适用于手术室或重症监护。无需外接电源,插入计算机的USB接口,直接使用,实现了即插即用的功能。软件系统的可移植性,增加了监护仪应用的灵活性。由于监护系统具有数据存储与实时回放功能,所以也可用于临床分析与研究工作。

  • 标签: 监护 通用串行总线 接口 面向对象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