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阿奇霉素口服对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患者(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收治时间为2014年3月7日至2016年3月8日,采用电脑软件随机抽签的方式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45例,分别采用红霉素(对照组)以及阿奇霉素(观察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阿奇霉素)患者治疗后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红霉素),对比差异显著(P小于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阿奇霉素 小儿呼吸道肺炎 支原体感染 效果及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普米克令舒联合阿奇霉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96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和观察组(采用普米克令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临床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联合阿奇霉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患儿的住院时间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短,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用药安全性比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普米克令舒 阿奇霉素 支原体肺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骨窗开颅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以来我院就医的84例脑出血患者(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使用信封随机法对84例患者进行分组。甲组42例患者应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乙组42例患者应用钻孔引流术治疗,研究对比两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甲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8.10%、19.05%,和乙组患者无显著区别,P>0.05;甲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乙组患者,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脑出血均具有较显著的疗效,且安全性均较高,但钻孔引流术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更少。

  • 标签: 小骨窗开颅术 钻孔引流术 脑出血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替格瑞洛在冠脉介入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在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8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氯吡格雷)和研究组(替格瑞洛)各43组。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1周、1个月研究组患者ADP诱导的IP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对照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95%,明显高于研究组的2.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在冠状介入治疗中的血小板抑制作用更强,且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

  • 标签: 替格瑞洛 冠脉介入治疗 治疗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予以曲美他嗪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两组相比,观察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观察组高,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以有效的提高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曲美他嗪 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74例,分为观察组(给予40mg/d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与对照组(给予20mg/d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2组,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血压指标以及血脂指标改善情况均分别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有轻微不良反应出现,但并未影响后续治疗。结论针对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采取辛伐他汀治疗疗效理想,同时剂量调整为40mg/d时能够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情况下提升疗效,更好的调节及控制血压与血脂,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辛伐他汀 高血压 高脂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不同的治疗方案,并观察两种不同方案带来的不同效果。方法将7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各35人。对照组患者选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进行胺碘酮与美托洛尔的联合治疗方案。验证联合疗法的疗效。结果采用联合治疗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优,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胺碘酮相比,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使用的疗效更佳,且安全保障更强。

  • 标签: 快速心律失常 胺碘酮 美托洛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情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该院确诊收治的90例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丙泊酚进行治疗,而观察组给予地佐辛联合丙泊酚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后相关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术后30min腹痛VAS评分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丙泊酚用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唤醒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离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4/4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2%(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地佐辛联合丙泊酚进行宫腔镜手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麻醉效果较好,苏醒及时,且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剂量 地佐辛 丙泊酚 宫腔镜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儿科和外科细菌性感染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于2015年6月~2017年6月按照统一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标准对320例儿科和300例外科细菌感染性患者,静脉滴注哌拉西林舒巴坦,成人每次1.5~3.0g,每12小时1次,儿童每日50~100mg/kg,每8小时1次,疗程7~14d,观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儿科和外科感染患者的痊愈率分别为90.31%和88.67%,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0.31%和90.1%,62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6.61%,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儿科和外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可作为急性细菌性感染治疗的一线药物。

  • 标签: 特灭茵 哌拉西林钠 舒巴坦钠 细菌感染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安全性。方法采取用随机抽样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在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患者中,抽选出病例数80例,将其按照不同的手术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病例数各为40例。对照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实施分期膝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同期膝关节置换术,对比2种手术方式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2组手术患者术后治疗情况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2种手术方式并发症发生率并无较大差异性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中应用效果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可靠。

  • 标签: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妊娠产后出血中的运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产后出血产妇共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注射液,观察组分娩后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秩和检验表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高(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5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妊娠产后出血能有效的改善临床疗效,运用的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 妊娠 产后出血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卡维地洛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80例心律失常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研究组(n=43)与对照组(n=37)。对照组给予胺碘酮单独治疗,研究组给予卡维地洛与胺碘酮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0.70%,治疗后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分别为LVEF(60.28±10.67)%,HR(86.12±11.49)次/min,hs-CRP(8.65±3.62)mg/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卡维地洛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心律失常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水平,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有效。

  • 标签: 心律失常 卡维地洛 胺碘酮 安全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安全性的提高进行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到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编号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手术室的安全护理,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手术室安全护理,采用细节护理方法进行。结果实验组患者安全护理满意度为94.00%,对照组患者仅为72.00%;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0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实验组患者手术室评分、消毒隔离、器械评分以及设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实验组患者安全护理满意度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实验组使用手术细节护理方法,对患者手术室安全护理应用效果更高。

  • 标签: 细节护理 手术室护理安全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治疗中应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取我院开展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治疗的患者7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以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抗痴呆治疗)20例、研究组50例。结果在治疗第4周末时,研究组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2周末及第8周末时,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治疗中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能够获取理想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低,可在临床中借鉴。

  • 标签: 痴呆 精神行为症状 抗精神病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美多芭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0例帕金森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美多芭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美多芭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0%、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给予美多芭联合普拉克索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美多芭 普拉克索 帕金森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帕金森病治疗时,应用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到2017年1月间收治的8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美多巴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0%相对高于对照组60.0%,且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是观察组7.5%相较于对照组10.0%低。结论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相较于单纯的美多巴治疗而言,可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提高治疗的有效性,故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 标签: 帕金森病 美多巴 普拉克索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协同缬沙坦在慢性肾炎病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近年来来院治疗的慢性肾炎患者作为试验研究样本,梳理分析病例资料,挑选出符合试验要求的100例建立试验研究模型并进行入组试验,对照组50例行缬沙坦单药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层面增加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分析治疗有效率、肾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组间差异性。结果在表征肾功能状况的4项指标方面,Scr、BUN水平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24hpro、CRP水平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优势更明显;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优势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阿托伐他汀、缬沙坦协同用于慢性肾炎病症的治疗实践中,不但起到了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而且安全性有保障,临床应用前景好。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缬沙坦 慢性肾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甘草锌颗粒佐治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以2016年12月2018年2月为病例选取时间,纳入9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小儿,按照患儿入院登记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常规治疗组)、观察组(甘草锌颗粒组),各48例,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平衡饮食,保护胃肠粘膜,调节肠道微生态等基础治疗,观察组附加甘草锌颗粒佐治,对比两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3d内、5d内腹泻消失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且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结论甘草锌佐治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可快速改善患儿的腹泻症状,安全有效,推广应用价值高。

  • 标签: 甘草锌 轮状病毒性肠炎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含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82例,根据对患者实施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单一组患者41例,其接受左氧氟沙星治疗,联合组患者41例,其接受左氧氟沙星联合莫西沙星治疗。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单一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联合组患者共有4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与单一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实施左氧氟沙星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莫西沙星 耐多药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治疗脊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08年5月~2015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44例脊髓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试验组采用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大切口全椎板切除入路进行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的手术一般情况及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为Ⅰ、Ⅱ级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为Ⅲ、Ⅳ级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6%,低于对照组的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50,P=0.0423)。结论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治疗脊髓肿瘤效果显著,创伤较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 脊髓肿瘤 临床效果 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