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语言本身植根于一定的社会基础,美国社会状况的演变也自然导致美式英语的演变。七八十年代的美国刚刚经历了麦卡锡主义,经济上凯恩斯主义失灵,逐渐陷入滞胀的泥淖。在这种背景下,反文化思潮出现,朋克和嬉皮士文化逐渐兴起,美式英语的表达习惯发生重大变化。从文化研究和符合学研究的视角看,这背后涉及了更多的权力和意识形态的斗争。

  • 标签: 反文化 美式英语 权力 意识形态
  • 简介:辜正坤先生提出了鉴赏诗歌的'五象美'论,对于我们鉴赏诗歌提出了新的角度。译诗也可以用五象美的角度鉴赏,所以从这五象美的角度对辜正坤先生所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做简要的评论。

  • 标签: 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 辜正坤 五象美
  • 简介:5月10日下午,天津外国语大学赵彦春教授来到南师大外院,在700号楼报告厅为大家做了一场题为“语言表征与形意张力——以宋词英韵为例”的学术讲座。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杰教授、副院长辛斌教授以及各位老师出席了讲座,由张杰院长致开场词。

  • 标签: 学术讲座 教授 科技文化 外国语大学 外国语学院 副院长
  • 简介:2014年6月13日至15日,"东方学"视野下的东方文学研究全国研讨会暨中国东方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年会在天津外国语大学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东方文学研究会主办,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承办。会议开幕式于13日晚举行,天外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张晓希主持开幕式,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修刚从美国致电祝贺,副校长王铭玉致欢迎辞,中国东方文学研究会会长王向远教授、天津市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孟昭毅教授、天津市外国文学研究会会长王立新教授分别讲话,

  • 标签: 东方文学 比较文学研究 外国语大学 东方学 日至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简介:摘要演奏李斯特《彼得拉克十四行诗》这首钢琴作品,掌握它的文学内涵和背景是非常重要的。要准确的揭示作者的内心情感,引起共鸣,就要求对作品理解透彻。本文针对这首作品的文学背景揭示彼特拉克诗歌原文情感与李斯特作品创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作品的认识。

  • 标签: 李斯特 彼得拉克十四行诗 创作 诗歌
  • 简介: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诗人大多以圆形对世界上的一切进行观察和思考。十四行诗被称为西方的"格律诗",Sonnet75选自斯宾塞的著名十四行诗集《小爱神》;起承转合理论是中国古代圆形观在诗歌理论上的体现。文章拟使用主述位推进的方法分析斯宾塞第七十五首十四行诗中的起承转合,同时分析李商隐的五言律诗《落花》中的起承转合做对比;探究中西方文化的相通之处。

  • 标签: 圆形观 起承转合 斯宾塞第七十五首十四行诗 李商隐的无题诗 主述位推进分析
  • 简介:十四届全国古代汉语学术研讨会拟于2018年8月中旬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陕西师范大学共同主办,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全国古代汉语学术研讨会是一个以古代汉语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术会议,欢迎学者就文字、语音(音韵)、词汇(训诂)、语法等各个方面进行交流。本次会议不收取会务费,交通和住宿费用自理。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古代汉语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征文 语言研究所
  • 简介:迄今已有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1种译本,其中九种采用了忠实于原文形体和意义的手法。然而,诗歌的抗译性是众所周知的。作为传统形式,又深深置根于西方文化的十四行诗,更是具有这一深层次的特征了。从理论上说,英语和汉语两种文字,有着不同的异质结构,要移花接木,是不易做到的。从实践来看,八十多年来的阅读史和十四行诗创作史说明,移植英国和西方本土味的十四行诗形式到中国的土壤,还远远没有形成。这种理想和实践上的抵捂说明,英语中的十四行诗和汉语中的十四行诗[如果能够存在的话],是无法殊途同归的。总结起来,这是一个形式的文化的问题。思考这个问题,既有助于在理论上提高认识,纠正一些认识论的偏差,也有助于给诗歌翻译,尤其是传统的格律诗翻译提供启迪和指导。

  • 标签: 形式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汉译 可行性
  • 简介: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讨论会暨汉语音韵学第九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24至25日在南京东郊国宾馆召开,这是国际汉语音韵学界的又一次盛会。本次会议由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科和徐州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共同主办,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及美国、日本、韩国等地的学者共计170余人与会,提交论文151篇。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南京大学中文系 汉语音韵学 学术讨论会 音韵学研究 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