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3 个结果
  • 简介:公孙忠烈祠,位于今忻府区逯家庄村。它是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义士公孙杵臼所建的一座古祠堂,祠堂南200米处有公孙杵臼墓。据资料记载:今之逯家庄古称公孙里(见清·胡聘之(《山右石刻丛编》。亦

  • 标签: 考析 傅山 楹联 春秋时期 祠堂 晋国
  • 简介:克里斯托弗·德威尔是英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他在1930年代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文学批评中,为专注于文本细读以及道德和文化批判的利维斯主义的英国文学批评注入了新的血液,让文学艺术从人的内心转向了社会生活,和反法西斯、共产主义的理想结合起来,因此德威尔被誉为“战前英国唯一真正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1]而《幻象与现实》也被认为是“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第一部重要文献”。[2]然而,

  • 标签: 文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马克思主义理论 英国文学 议题 马克思主义者
  • 简介:广西那坡的“黑衣壮”,是广西壮族中颇具特色的一个分支①。“黑衣壮”的命名,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由音乐学研究员冯明洋在其论文《壮族“双声”的腔调类论》中提出(他称为“黑衣壮人”).

  • 标签: 广西壮族 黑衣壮 文献记录 新桂系 20世纪80年代 研究员
  • 简介:几回合卷睡难香,披服灯前读锦囊。肺腑情浓真学问,胸怀坦荡好文章。

  • 标签: 读后感 山人 文章
  • 简介:吉家营故事戏表演形式古朴、原始,音乐唱腔简单、独特,并且还伴有相应的仪式程序;本文试图从故事戏手抄本入手,结合其表演形式、音乐唱腔,对抄本的外观形制、剧情梗概、故事本源、创编手段、剧本特点等方面进行初步考证与研究。

  • 标签: 故事戏 抄本 程式化 祭祀 仪式
  • 简介:一、古堡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三井古堡,位于三井村的最北面。北纬38.49度,东经111.40度,海拔1400米,在岢岚县城北部20公里处,这里是山间盆地。很早以前是由寺坡、圪塔、围牙子三个小村组成。

  • 标签: 古堡 岢岚县 地理位置
  • 简介:<正>一、刘细君的出塞年代直到目前,不少介绍刘细君的文章,都把她出嫁乌孙的时间定为汉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就连上海书店1981年出版的很具权威的《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也是这么写的:"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乌孙王昆弥(一作昆莫)献马千匹,愿尚公主,武帝乃以细君嫁他,做他的右夫人。"河北科技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中国妇

  • 标签: 刘细君 生卒年代 元封 乌孙 献马 王昆
  • 简介:以此写本与诸多刊本比勘,发现除个别行草字、敦煌俗字、法定异体字外,还有更重要的异文,于地名有:陶沐(牧),于时间有:逾己(纪),于名物有:(匏瓜)夸斤爪等,有待释文。今不揣浅陋,试予论之。

  • 标签: 登楼赋 异文 校考
  • 简介:本文旨在查考和澄清《官场现形记》在《世界繁华报》上的连载过程及其初版单行本的刊行过程。它从1903年5月开始在《世界繁华报》上连载,至1905年11月连载结束。每连载12回汇为一编,经作者统一修饰,由世界繁华报馆出版单行本。初编(1—12回)单行本署“光绪癸卯(1903)八月既望”,即1903年10月6日,至1905年11月出版第五编单行本。

  • 标签: 《官场现形记》 《世界繁华报》 连载 单行本
  • 简介:曹丕的、邯郸淳的和无名氏的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三部小说,笔者对它们的成书年代作了具体的考证,得出如下结论:成于东汉建安二十二年至魏黄初七年间(217-226),成于魏黄初五年至正始二年间(224-241),成于三国吴初.

  • 标签: 《列异传》 《笑林》 代考 三国时期 成书年代
  • 简介:台湾简锦松先生《杜甫夔州诗现地研究》否定了杜诗旧注中有关公孙述屯田的史实.对杜诗“行官张望”一语现有的理解也表示怀疑。本文通过考证认为:公孙述屯田是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旧注虽不确当亦有历史的依据;行官张望只能解为称谓和人名。

  • 标签: 旧注 夔州诗 杜诗 杜甫 考论 中国
  • 简介:曲学概念自来混乱模糊。要实现对古典曲学的全面超越,完成曲学的现代化转换,首先应当对本学科的常用术语进行清理,使之具有透明和确定的科学话语的品质。本文对“元曲”与“词曲”两个常用术语的产生时间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指义做了详尽的析和阐释,并对时下错误或片面的看法有所纠正。

  • 标签: 元曲 词曲 散曲 戏曲 杂剧
  • 简介: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一批批东北沦陷区作家或自主或被动地出走,形成离散作家群。作家流离的原因多种多样,逃离法西斯文化统治、反抗殖民是绝大多数人的诉求。同时代满系①作家用文艺作品形象记录了宛如生离死别的作家的流离的情形。

  • 标签: 东北沦陷区 青年作家 离散 九一八事变 1931年 文艺作品
  • 简介:盛唐教坊曲《抛球乐》,由于其名称与"抛打令"术语中的"香球""抛打""抛打曲"等名称较为相似,前人对这些名称关系的认识多有混乱,多将《抛球乐》曲调的起源直接归于"抛打曲";甚至将《抛球乐》曲名与"香球令"名称混为一谈,主要是因为"抛打曲"的含义及其产生时间的关键问题没有解决。"抛打曲"一词最早出现于元稹与白居易诗歌的自注中,其本义指行"抛打令"时的伴奏曲,产生于贞元、元和年间,是随着"抛打令"的兴盛而产生的一类曲名称呼,其曲调多来源于盛唐教坊曲。《抛球乐》非起源于"抛打曲",相反,是产生于中唐时期的"抛打曲"借用了盛唐时期的教坊曲《抛球乐》,以用于行"香球"抛打令,而流行于中晚唐时期。

  • 标签: 《抛球乐》 抛打曲 抛打令 教坊曲
  • 简介:孟森的《董小宛》于1915年发表于《小说月报》,其本意是对史实的澄清,更是对王梦阮、沈瓶庵《红楼梦索隐》的正面抨击。这一抨击利器随着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实现了其彻底摧垮王、沈一派索隐陈说的使命。孟森的《董小宛》一文兼具史学意义与红学意义,已被多方载入红学史,对“新红学”的建立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 标签: 孟森《董小宛考》 《红楼梦索隐》 董小宛 顺治帝
  • 简介:明代,是宁夏在政治、经济、文学等各方面的大发展时期,由于宁夏在明政府边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促使着明政府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开发和管理,于是大批的人力资源被分派此地,其中就有许多文士因为各种原因往来于此地,他们在宁夏的文学创作给当地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所谓“往来宁夏文士的文学创作”,就是指明代因各种原因曾经实地往来过今宁夏地区的文士在此地进行的文学创作,那些本土文士的创作和未曾实地来往于宁夏的文士想象和遥寄之作,都不在研究范同内。

  • 标签: 宁夏地区 创作意义 文士 明代 文学创作 考论
  • 简介:摘要国务院《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通知》文件中指出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培训,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证书“双证书”制度,努力使相关专业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国家职业证书。大量高职院校引入“以证代”考核方式改革,改革必将有利有弊,如何正确处理弊端是目前改革的重要工作。

  • 标签: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16
  • 简介:  房中乐是掖庭女乐中最重要的一类音乐,两汉掖庭伎人作为乐府乐员的一部分,"其郊祭乐、诸族乐人兼《云招》给祠南郊乐及《安世乐》、长乐、缦乐等鼓员与掖庭女乐相关联

  • 标签: 两汉掖庭 女乐考论 掖庭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