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4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实体瘤几乎完全取代自体骨髓移植,在白血病的自体移植中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国内已对此进行了多项研究探讨[2,3],但所用分离机多为连续流动式血细胞分离机,有关间断流动离心式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冻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资料甚少.笔者自2001年7月~2002年8月应用间断流动式血细胞分离机进行9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冻存,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间断流动离心式血细胞分离机 采集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移植 治疗 实体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间断性血液透析和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在心肾综合征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94例心肾综合征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间断性血液透析,实验组患者接受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实验组治疗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等心、肾功能指标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间断性血液透析和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治疗心肾综合征均可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其中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的效果更好,具有更大的临床优势。

  • 标签: 间断性血液透析 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 心肾综合征 临床效果
  • 简介:利用能量方法和单元正交分析方法,构造了特殊的Radau型单元正交展开和张量积分解,简明论证了一阶双曲方程组时空间断有限元的收敛性,得到了丰满阶的整体误差估计.数值实验证实了这些理论结果.

  • 标签: 全离散有限元 双曲型方程组 收敛性 时空 一阶 间断有限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胸腔闭式引流术联合生理盐水间断性胸腔冲洗治疗脓胸的效果。方法:2018年3月-2021年3月,选取在本院就诊治疗的46例脓胸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单纯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术及生理盐水间断性胸腔冲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4.35%小于对照组26.09%(P<0.05)。结论:脓胸确诊后,联合应用胸腔闭式引流术及生理盐水间断性胸腔冲洗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脓胸 胸腔闭式引流术 生理盐水 间断性胸腔冲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SLED)与间断血液透析(IHD)在治疗心肾综合征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46心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血液透析方式不同分为间断组和持续组,最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能有效地清除P、Scr及BUN(均P<0.01),而治疗后MAP及HR组间变化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清除毒素效果好,能在患者血压、心率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有效脱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液透析 心肾综合征 疗效
  • 简介: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应用止血带可对局部软组织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术后神经麻痹、肢体肿胀、创口延迟等损伤。目的:探讨在合并下肢血管疾病患者中实施TKA时,间断使用止血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实施TKA的3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止血带使用情况分为间断组(158例,切皮时不用止血带,截骨完成后开始使用止血带,假体安装完后待水泥完全凝固后释放止血带)和连续组(142例,从切皮开始起全程使用止血带)。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失血量、手术前后的血清炎症指标、患侧肢体软组织肿胀程度。结果:间断组的术中失血量大于连续组(P〈0.05),两组术后出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断组的手术时间长于连续组患者(P〈0.05),止血带使用时间短于连续组(P〈0.05)。术后3d,间断组的血清IL-6、IL-8、CRP、乳酸水平低于连续组(P〈0.05)。术后第1、3、5天,间断组患者的大腿周径、肢体肿胀率低于连续组(P〈0.05)。间断组的手术并发症率显著低于连续组(1.90%vs7.04%,P〈0.05)。结论:合并下肢血管疾病的患者实施TKA中,间断使用止血带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及手术并发症、肢体肿胀程度,却不会显著增加患者的总出血量。

  • 标签: 血管疾病 全膝关节置换术 间断使用 止血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SD负压吸引加间断冲洗在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我科于2012年6月~2013年4月对26例下肢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在彻底清创后创面行VSD负压吸引,0.9%N.S500(24小时更换)用输液器连接VSD引流管间断冲洗,每2~4h冲洗一次,每次1~2min,液体滴速60~90d/min,治疗5~14天,创面情况改善后予植皮或皮瓣转移。结果VSD负压吸引加间断冲洗能有效防止堵管,26例患者创面感染控制,肉芽组织生长良好,二期植皮或皮瓣转移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VSD负压吸引加间断冲洗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效果满意,减少了传统换药次数,减轻病人痛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了医生工作效率。

  • 标签: 缺损 间断冲洗 VSD负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间断与持续肠内营养喂养方式对ICU人工气道老年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为优化危重患者的肠内营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256例老年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间断肠内营养组(实验组)和持续肠内营养组(对照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肠内营养耐受性评分以及临床结局[1],最后作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0%和45%(P

  • 标签: 肠内营养 持续肠内营养 间断肠内营养 危重患者 肠内营养耐受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湿化与间断雾化吸入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24~67(44.32±4.72)岁,采取间断雾化吸入方法。观察组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20~65(43.96±5.25)岁,采取持续气道湿化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痰液湿化效果、患者舒适度、睡眠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痰液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67,P=0.010)。干预前,两组患者的Koi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GCQ评分为(78.19±5.48)分,高于对照组的(70.35±6.63)分,PSQI评分为(7.93±1.25)分,低于对照组的(11.27±2.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69、7.079,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4/36),低于对照组的33.33%(1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3,P<0.05)。结论持续气道湿化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间断雾化吸入,利于增强湿化效果,提高患者舒适度和睡眠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持续气道湿化 间断雾化吸入 湿化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小剂量间断补充铁剂与饮食强化治疗轻度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5年06月—2016年01月于我院治疗的轻度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共105例,根据知性自愿选择小剂量间断补充铁剂与常规治疗量铁剂进行分组,小剂量间断补充组55例,以小剂量铁剂(元素铁2mg/Kg/次,每周三次,治疗3月复查)与饮食强化展开治疗,常规剂量组50例,以常规剂量铁剂(元素铁4~6mg/Kg/日,分成3次服用,治疗1月复查),两种方法均为餐间服用,同时服用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继续补铁2个月,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后,小剂量间断补充组总有效率98.18%、不良反应发生率3.64,治疗后复查血红蛋白水平与常规剂量组98.0%、12%(P<0.05)对比,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率低。结论对轻度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以小剂量铁剂间断补充联合饮食强化进行治疗,小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治疗均达到效果,小剂量组治疗时间略长,但小剂量组治疗后患儿不良反应较少,且家长易于接受服药,同时还能减轻儿童服药的不良情绪等,可在口服困难儿童采用间断补充与饮食强化方式补铁,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小剂量铁剂 饮食强化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腰大池外持续引流脑脊液是神经外科治疗交通性脑积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近两年我科将此项技术应用于治疗结核性脑膜合并脑积水患者中,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此项技术与传统的腰椎穿刺相比损伤小、可控制引流速度及引流,便于病情观察、疗效明显、并发症小的一系列优点。通过持续腰大池引流将颅内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减轻脑水肿,促进脑脊液的循环和吸收,并可通过连接治疗泵间断缓慢地给以抗结核药物的治疗疾病。

  • 标签: 腰大池 持续引流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4周模拟失重大鼠股动脉血管整合素(integrin)αvβ3信号通路重要分子表达和黏着斑(focaladhesion,FA)形成的变化及间断人工重力(intermittentartificialgravity,IAG)对抗的影响。方法42只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每组14只):尾部悬吊模拟失重组(HU组),间断人工重力组(IAG组)和对照组(CON租)。采用免疫蛋白印迹和免疫组化(荧光)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股动脉integrinαvβ3、存在于胞浆的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黏着斑激酶(focaladhesionkinase,FAK)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kinase1/2,ERK1/2)的蛋白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检测股动脉FAK形成的变化。结果免疫蛋白印迹显示,HU组大鼠股动脉integrinαv、integrinβ3、p-FAKY397、p-SrcY418和p-ERK1/2的表达较CON组显著减少(P<0.05);IAG组大鼠股动脉以上蛋白的表达较HU组显著增加(P<0.05),与CO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AK、Src和ERK1/2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U组大鼠股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上integrinαvβ3、p-FAKY397、p-SrcY418和p-ERK1/2的阳性表达较CON组显著减少(P<0.05);而IAG组较HU组显著增加(P<0.05),与CO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FAK、Src和ERK1/2的阳性表达在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荧光结果显示,HU组大鼠股动脉的黏着数目较CON组明显减少,而IAG组大鼠股动脉FAK的数目较HU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模拟失重使得股动脉integrinαvβ3以及其下游信号转导通路中p-FAKY397、p-SrcY418和p-ERK1/2的蛋白表达量降低,FAK形成减少,而1h/d的IAG能逆转这种变化。提示,integrinαvβ3及其下游的信号通路转导分子可能参与了失重所致的动脉重塑以及IAG对抗作用中的机械力信号转导过程。

  • 标签: 模拟失重 间断人工重力 整合素 局部应力 血管重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歧杆菌活菌胶囊联合间断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分析72例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根据随机表分组。蓝光治疗组采用间断蓝光照射;蓝光+活菌治疗组采用双歧杆菌活菌胶囊联合间断蓝光照射。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治疗转归率;皮肤黄染完全消退时间、胆红素监测水平正常时间、每次摄奶量;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蓝光+活菌治疗组新生儿黄疸治疗转归率比蓝光治疗组高,P<0.05;蓝光+活菌治疗组皮肤黄染完全消退时间、胆红素监测水平正常时间短于蓝光治疗组,每次摄奶量比蓝光治疗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蓝光+活菌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蓝光治疗组低,P<0.05。结论双歧杆菌活菌胶囊联合间断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大,可更好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病程,提高每次摄奶量,对新生儿有益。

  • 标签: 双歧杆菌活菌胶囊 间断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新生儿 血清胆红素水平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运用5%葡萄糖持续滴注和0.9%的生理盐水间断冲洗比较l老年人外周静脉插管留置时间。方法随机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共100例,第一组(n=50)老年人被注入葡萄糖3ml/h,第二组(n=50)套管每天用2ml0.9%的生理盐水冲洗六次。结果两组在外周静脉插管留置时间相似,一组出现的并发症多于二组(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组的医疗费用和护理时间低于一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给药和间断滴注给药在外周静脉插管留置时间相似,但是间断套管冲洗与并发症的减少、低消费、护理时间的减少有关。

  • 标签: 老年人 外周静脉插管 持续给药 间断滴注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霉酚酸酯(MMF)与间断性环磷酰胺静脉冲击疗法(CTX)治疗狼疮肾炎(LN)的不同效果。方法 将2019年2月-20[裴1]22年1月期间[裴2]经治的68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随机分组,MMF组(n=34)与CTX(n=34),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结果 经对比,两组有差异性(P

  • 标签: 霉酚酸酯(MMF) 间断性环磷酰胺静脉冲击疗法 狼疮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