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各型休克临床体征之间的一致性程度,确认临床医生优先选择哪些体征来确定休克类型和选择血管活性药物,并测试休克类型-血管活性药物不匹配与患者器官功能障碍时间延长或死亡(复杂病程)的相关性。设计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场所单中心大型学术型PICU。对象2012-2016年间按重症监护脓毒症路径治疗的18岁以下患儿。测量方法和主要结果临床体征(四肢温度、毛细血管再充盈、脉搏强度、脉压、舒张压)之间的一致性采用Fleiss和Cohen′s κ进行测量。临床体征与休克类型的关系,休克类型-血管活性药物不匹配(如采用血管加压药而非正性肌力药治疗冷休克)与复杂病程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认。469例患儿中,临床医生确定307例(65%)为暖休克,162名(35%)为冷休克。所有临床体征的一致性较低(κ0.25,95%CI 0.20,0.30),但肢体温度、毛细血管再充盈和脉搏强度间的一致性好于脉压和舒张压。只有肢体温度(aOR 26.6,95%CI 15.5,45.8),毛细血管再充盈(aOR 15.7,95%CI 7.9,31.3)和脉搏强度(aOR 21.3,95%CI 8.6,52.7)与临床医生记录的休克类型相关。接受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86例患儿,其休克类型与所用血管活性药物并不一致(κ0.14,95%CI -0.03,0.31),休克类型-血管活性药物不匹配与复杂病程无关(aOR0.3,95%CI 0.1,1.02)。结论用于描述休克类型特点的常见临床征象的一致性较低,临床医生优先选择指标为肢体温度、毛细血管再充盈和脉搏强度。虽然临床医生判定的休克类型通常与所用血管活性药物不一致,但休克类型-血管活性药物不匹配与复杂病程无关。根据临床征象对休克进行分类应慎重。

  • 标签: 儿童脓毒性休克 暖休克 冷休克 血管活性药物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各型休克临床体征之间的一致性程度,确认临床医生优先选择哪些体征来确定休克类型和选择血管活性药物,并测试休克类型-血管活性药物不匹配与患者器官功能障碍时间延长或死亡(复杂病程)的相关性。设计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场所单中心大型学术型PICU。对象2012-2016年间按重症监护脓毒症路径治疗的18岁以下患儿。测量方法和主要结果临床体征(四肢温度、毛细血管再充盈、脉搏强度、脉压、舒张压)之间的一致性采用Fleiss和Cohen′s κ进行测量。临床体征与休克类型的关系,休克类型-血管活性药物不匹配(如采用血管加压药而非正性肌力药治疗冷休克)与复杂病程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认。469例患儿中,临床医生确定307例(65%)为暖休克,162名(35%)为冷休克。所有临床体征的一致性较低(κ0.25,95%CI 0.20,0.30),但肢体温度、毛细血管再充盈和脉搏强度间的一致性好于脉压和舒张压。只有肢体温度(aOR 26.6,95%CI 15.5,45.8),毛细血管再充盈(aOR 15.7,95%CI 7.9,31.3)和脉搏强度(aOR 21.3,95%CI 8.6,52.7)与临床医生记录的休克类型相关。接受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86例患儿,其休克类型与所用血管活性药物并不一致(κ0.14,95%CI -0.03,0.31),休克类型-血管活性药物不匹配与复杂病程无关(aOR0.3,95%CI 0.1,1.02)。结论用于描述休克类型特点的常见临床征象的一致性较低,临床医生优先选择指标为肢体温度、毛细血管再充盈和脉搏强度。虽然临床医生判定的休克类型通常与所用血管活性药物不一致,但休克类型-血管活性药物不匹配与复杂病程无关。根据临床征象对休克进行分类应慎重。

  • 标签: 儿童脓毒性休克 暖休克 冷休克 血管活性药物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内镜治疗十二指肠降部非壶腹部散发型腺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分析总结其内镜下高危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9年9月于南京鼓楼医院病理确诊的十二指肠降部非壶腹部散发型腺瘤患者54例,依据病理分级将患者分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癌变(adenocarcinoma,AC)组以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长径、病变形态、病变色泽、治疗方式、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随访等临床资料,并评估内镜下治疗效果。结果54例患者中HGIN/AC组12例,LGIN组42例,2组间病变长径以及病变色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4例患者接受相应内镜下治疗,8例较小病变予活检钳除,32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14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术中小穿孔1例,内镜下钛夹封闭,内科治疗后无并发症;2例出现术后迟发性出血,均经内镜下治疗后出血控制。术后随访2~58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内镜治疗十二指肠降部非壶腹部散发型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病变长径>10 mm以及色泽发红时,应警惕病变恶变倾向。

  • 标签: 十二指肠肿瘤 手术中并发症 内窥镜 高危
  • 简介:【摘要】 新课程理念强调数学教学是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那么数学的学习只有设法让学生卷入其中,进行探究式教学,让其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启发其内心的感悟,激发其心理的共鸣,才能真真正正让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核心素养。

  • 标签: 问题情境 数值落差 生生交流 师生交流 数学核心素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BL混合教学在药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校2017级药学专业《药理学》课程中,随机选择3个单元为对照组,开展传统讲授式教学;其余3个单元为实验组,开展融合WBL(web-based learning)、CBL(case-based learning)和TBL(team-based learning)于一体的X-BL教学。采用线上的单元测试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教学效果。测试成绩用SPSS 20.0分析,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各单元测试成绩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且低分人数全部归零;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课堂气氛、教师指导及学习效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以CBL和TBL为主、线上和线下教学融合、信息化教学特点突出的X-BL混合教学,在《药理学》课程中教学效果优于传统讲授,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 标签: X-BL混合教学 药理学 教学
  • 简介:摘要国内外关于X射线防护服的质量评价主要针对铅防护服的出厂检测,对于铅防护服使用中的检测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当存在质量缺陷的铅防护服被多次使用时,这一现象将对放射工作人员及患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对铅防护服实施定期检测和质量评价,制定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对于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和患者极其重要。本文介绍了X射线铅防护服的国内外检测现状,总结了其使用中的检测与评价方法,主要有屏蔽透射系数、缺陷检测和均匀性检测。并针对X射线铅防护服不同的质量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相关机构的管理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X射线 铅防护服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1+X证书制度自实施起至今已有2年多的时间,证书制度不仅彰显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特点,而且在培养复合技能型人才,建立中国智能制造,输出中国职教特色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方案学生在获取学历证书同时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理论学习与实践相互融通,为高质量就业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建立桥梁,企业参与下实施新开发的活页教材是促进书证融通的重要基础,有效实施书证融通对于定位职教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书证融通 职业技能人才 1+X证书制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提高数字X射线平板探测器图像数据吞吐量,同时保证数据稳定可靠,提出优化改进型的可靠UDP协议。连接管理方式为探测器进行UDP广播通知计算机建立连接并周期性进行消息发送以进行保活。针对图像数据传输提出确认机制、重传机制和流量控制方案,稳定可靠地传输图像数据。命令传输针对各种不同丢包逻辑设计重传方案确保可靠。整体方案数据传输稳定可靠,图像数据流吞吐量稳定在700Mbps以上。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我国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我国在2019年实施了“1+X”证书制度,并且在各个高校试点,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本文主要就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会计教学展开研究,并分析了“1+X”证书制度的重要意义、当前高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会计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措施,希望给相关的教育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 标签: “1+X”证书制度 高职会计教学
  • 简介:【摘要】为了满足全社会对高职高专教育提出的要求,针对高职教育中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尝试分析在“1+X”模式下高职高专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方案的建立,探索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共和职业技能和核心竞争力。本文分别从这门课程在高职高专教育中的作用、制定“1+×”课程设置方案要遵循的原则,以及尝试建构基于“1+X”模式下的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重点介绍计算机公共课在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 标签: 高职教育 计算机基础课程 “1+X”模式 教学改革 作用 原则
  • 简介:摘要:“1+X”证书制是一种新的人才培训模式,对职业院的教学改革、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完善和技能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缩短了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实现了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真正体现了职业院存在的价值,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职业院校中全面开展“1+X”证书制,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1]。

  • 标签: “1+X”证书制 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 知识结构
  • 简介:摘要:近年来数控转塔冲床行业逐渐被激光切割所取代,通过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产品的技术竞争力,通过改变一些机械结构、控制方式等使产品向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满足用户需求。

  • 标签: 数控转塔冲床 X轴 送料机构 自动调整
  • 简介:摘要:目前,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冶金、地质、化工、建材、石油、农业、环保等领域。它已成为生产控制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分析工具。它以其谱线简单、干扰小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低背景、高灵敏度;共存元素间谱线的重叠和基体的吸收增强效应有明确的数学校正模型;智能软件与仪器硬件的最佳结合,可形成高智能的自动分析系统;由于元素分析(be-u)的广泛范围和含量覆盖率(0.000 1%~100%)。

  • 标签: X射线光谱分析 表观浓度 两点法校准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对铸造产品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大幅度的提升。铸件在出厂前几乎都需要对其进行无损检测以保证产品质量。如今,无损检测技术已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射线检测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所占比例约40%,可见,射线检测仍然是十分重要的检测方法。传统的X射线检测技术是基于胶片成像和人工测评胶片,但这种方法存在工作效率低、人为客观因素影响大、无法实时成像、成本高以及图像管理不便等缺点。X射线实时成像及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结合了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光电转换技术,可以通过图像增强将X射线图像转换为视频图像,再对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以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缺陷的识别能力,再利用计算机分析处理检测结果,进行检测结果评定,检测图像可长期在计算机或者光盘中进行保存,从而可使X射线检测实现自动化。

  • 标签: 工业X射线 检测图像 预处理
  • 简介:摘要:为改变语文课堂上语言训练点“支离破碎”与“死读教材”的教与学现象,实现学生阅读能力与核心素养的综合提升,我在教学中运用“1+X”阅读从课文中找到切入点,结合单元目标明确到课时要素,大胆取舍语言训练点形成螺旋上升式阅读策略,并促使学生在拓展的文本中迁移运用且发生深度思考,力争课堂有效时间内实现阅读效益最大化。这对学科本身、学生以及教师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1+X” 阅读 教学策略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X物流企业运输现状及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找出X物流企业运输成本存在问题,并针对其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为降低X物流企业运输成本、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奠定基础。

  • 标签: 运输成本 物流 路线
  • 简介:摘要:高校作为高质量、高素质人才培养主阵地,既要实现立德树人总目标,又要与时俱进地适应时代变迁提出的新要求。因此,要积极实现从“智育为主、德体美劳为辅”向“德智体美劳全面提升”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如何科学把握劳动教育的现实意蕴,对于结合新时代学生的新需求开展有效探索而言,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章对高校“3+X”劳动教育模式与实践路径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 标签: 高校 “3+X” 劳动教育模式 实践路径
  • 简介:摘要:高职院校在开展1+X证书试点过程中,将1+X证书和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相融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调研27所浙江省高职院校,316名教学管理人员、专业负责人和专业教师,深入分析了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试点影响因素,从高职院校层面提出了多方健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将“1+X”证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重构基于1+X证书制度的专业课程体系、建立人才培养多元评价体系、持续扩大试点规模等措施,进而提高1+X证书在高职院校中的试点成效,提升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 标签: 1+X证书 高职院校 影响因素 对策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对职业技术型人才培养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为适应社会的多样化需求,促进多样化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发展,“1+X”证书制度一经推行就受到普遍欢迎,不仅从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了人才的多技能、多方位发展,提升了人才就业机会,而且从岗位需求方面满足了多样化职业技能的要求,提高了人才利用率,改善了在相关技能需求上人力之间、技能之间难以协调同步的问题。

  • 标签: 建筑结构 1+X证书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