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加速器机架旋转角度、机器跳数(MU)、准直器到位和多叶准直器(MLC)叶片到位等误差对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剂量验证γ通过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已行VMAT的直肠癌和宫颈癌各10例,分别引入加速器各参数运行误差。通过比较引入误差计划与临床计划的剂量验证γ通过率,分析各参数误差对γ通过率的影响及其敏感性。结果评价指标取3%/3 mm、3%/2 mm和2%/2 mm时,引入机架旋转误差、机器跳数误差和准直器到位误差后的直肠癌和宫颈癌计划相比临床计划的剂量验证γ通过率变化均<7.0%,引入两侧MLC叶片反向、相向、同向运动误差后,每毫米误差导致绝对剂量验证γ通过率变化分别<19.13%、18.53%、0.19%,19.87%、20.01%、0.42%和23.11%、23.45%、0.65%。结论执行VMAT计划时,相比机架旋转角度误差、机器跳数误差、准直器到位误差和MLC叶片同向偏移误差,MLC叶片反向或相向运动误差对绝对剂量验证γ通过率的影响更加明显,评价指标取3%/3 mm、3%/2 mm和2%/2 mm时绝对剂量验证γ通过率受加速器各参数误差影响依次递增。执行特定患者剂量验证时,应适当使用评价指标并以绝对剂量验证γ通过率为评估计算和测量剂量分布一致性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剂量验证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到位精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 2017年 10月 -2018年 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患儿 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 30例。对照组采用 X线造影检查,实验组采用超声诊断检查,比较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差异以及两组检查的确诊率。结果:在肠旋转不良的检测中,超声检查与手术结果具有相当满意的一致程度;在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患儿检测中,超声检查与手术结果具有相当满意的一致程度;实验组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患儿中的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怀疑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患儿,术前通过超声和 X线造影检查均可进行诊断,而超声检查对于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患儿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超声诊断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观察微囊化PC12细胞移植后帕金森病大鼠旋转行为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隔离微囊技术将能分泌多巴胺的PC12细胞包裹后,移植到帕金森病大鼠脑内,观察阿扑吗啡诱发病鼠旋转行为的变化,酪氨酸羟化酶(TH)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移植区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帕金森病大鼠旋转行为有明显改善,由移植前(11.88±2.04)圈/min减少为移植后(3.46±1.01)圈/min。移植后3个月,大鼠脑内微囊完整,仍有TH阳性PC12细胞存活。结论微囊化PC12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帕金森病大鼠的旋转行为。

  • 标签: 微囊技术 PC12细胞 移植 帕金森病 旋转行为
  • 简介:目的探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胫骨近端侵袭性骨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9例胫骨近端肿瘤进行广泛切除或根治性切除后,采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重建,术前施行心理护理,术后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功能锻炼,并对术侧膝关节进行定期随访。结果29例患者平均随访4.2a,7例出现复发,复发率24.13%;3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0.34%;膝关节平均屈曲96°,伸直可达180°。结论对胫骨近端侵袭性骨肿瘤采用旋转铰链型膝关节置换治疗是有效的保肢方法,而围手术期护理在保证手术成功、膝关节功能恢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胫骨近端 膝关节置换 骨肿瘤 护理 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 胫骨近端侵袭性骨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头位难产产妇应用徒手旋转助产联合体位干预对阴道分娩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头位难产孕妇共9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徒手矫正胎位助产法,观察组采取徒手旋转助产联合体位干预法。对比两组产妇的胎位扭转成功率与分娩结局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总转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头位难产 徒手旋转胎位 体位干预 阴道分娩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应用旋转平台膝关节假体置入方法对膝关节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5年4月收治治疗的100例膝关节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旋转平台膝关节假体置入方法实施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膝关节病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其中获得优的患者为40例(40.0%),获得良的患者为37例(37.0%),获得可的患者为20例(20.0%),其优良率为97.0%。结论应用旋转平台膝关节假体置入方法对膝关节病患者进行治疗,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少,手术简便,且术后恢复良好,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旋转平台 膝关节假体置入 膝关节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旋转推进瓣法治疗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单侧不完全性唇裂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0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单侧不完全性唇裂患儿98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旋转推进法进行手术治疗,比较患儿治疗前后健患侧鼻唇部对称性指标对称率及上唇与鼻部的主观满意评分。结果患儿术后健患侧唇峰口角距不对称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患儿术后健患侧鼻底宽对称率、健患侧鼻孔宽对称率、健患侧鼻孔高对称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医生对患儿鼻部和上唇的VAS满意评分(7.98±1.2)分,显示手术结果较为满意。结论改良旋转推进法治疗单侧不完全性唇裂可初步改善患儿健患侧对称率,要得到更优的临床效果,尚需进一步精细手术治疗。

  • 标签: 单侧不完全性唇裂 改良旋转推进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滚法结合旋转复位手法用于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门诊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倍他司汀、针灸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滚法结合旋转复位手法进行治疗,治疗周期均为1周。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滚法结合旋转复位手法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倍他司汀、针灸治疗。

  • 标签: 滚法 旋转复位手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X线造影检查,实验组采用超声诊断检查,比较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差异以及两组检查的确诊率。结果在肠旋转不良的检测中,超声检查与手术结果具有相当满意的一致程度;在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患儿检测中,超声检查与手术结果具有相当满意的一致程度;实验组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患儿中的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怀疑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患儿,术前通过超声和X线造影检查均可进行诊断,而超声检查对于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患儿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超声诊断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 临床意义。
  • 简介:自Pho(1979年)、程国良等报道以血管、神经、肌腱一期转位再植成功后,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伤由再植的禁忌证转为相对适应证。我们采用前臂掌侧静脉倒植桥接拇指主要动脉解决旋转撕脱性拇指离断再植中动脉修复问题25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拇指离断再植 离断再植术 旋转撕脱性 前臂掌侧 静脉移植 动脉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治疗复杂膝关节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应用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严重膝关节畸形及翻修手术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及HSS评分,明确其疗效。其中骨关节炎3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为叉韧带及内侧副韧带断裂),强直性脊柱炎双膝关节病变1例,膝关节翻修2例。术前膝关节活动度80°~100°,平均90°;HSS评分11~40.5分,平均25.5分。结果术后全部获得随访,随访3~28个月,平均12个月,畸形矫正,疼痛消失,无1例发生并发症;所有患者行走步态恢复,膝关节屈曲达110°~140°,平均127.5°,无伸展滞缺,较术前平均增加37.5°。HSS评分88~95分,平均91.25分,较术前平均提高65.75分,优良率100%。结论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对复杂膝关节病变及翻修术近期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旋转铰链 膝关节假体 畸形 力线 髌骨轨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旋转联合推进形式的臀上下穿支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臀部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8年4月,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整形烧伤外科收治臀部褥疮患者37例,男27例,女10例,年龄35~79岁。所有病例均进行一次清创负压治疗,控制局部感后,根据拟修复创面与臀上、下穿支动脉穿出部位及局部软组织情况,选择相应穿支动脉为蒂,形成岛状皮瓣,以旋转及推进联合的方式转移修复创面。结果37例伤口经一次清创负压引流后局部感染均控制,二期皮瓣修复术后33例伤口均一期愈合,其中4例术后出现伤口脂肪液化局部伤口裂开,经2期清创换药后愈合,术后局部外观良好,无明显隆起畸形。所有病例均随访,最长随访时间2年,电话随访患者,局部均无褥疮复发。结论旋转联合推进形式的臀上、下穿支动脉岛状皮瓣是修复臀部褥疮一种良好方法。

  • 标签: 修复外科手术 穿支皮瓣 褥疮 旋转联合推进 岛状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和固定野调强放疗作用于鼻咽癌患者的剂量学区别。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52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每例患者分别设计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与固定野调强放疗计划,对比2种计划的危及器官受照剂量、靶区剂量分布。结果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的腮腺V30、颞颌关节平均剂量、腮腺平均剂量以及PTV2、pGTVnx的靶区适形度,均显著高于固定野调强放疗计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技术与固定野调强放疗技术存在相似的靶区剂量分布情况,并且均可符合临床要求。

  • 标签: 鼻咽癌 容积旋转 固定野调強 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转变换体位胸腹联合切口治疗胸段食管癌的可行性。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切口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旋转变换体位胸腹联合切口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淋巴结数量、无病生存年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淋巴结数量、无病生存年限和引流量结果分别是(22.42±1.17)个、(38.42±5.57)月和(400.40±134.90)ml,和对照组各项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旋转变换体位胸腹联合切口方式治疗胸段食管癌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手术视野清晰,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探讨 旋转变换体位胸腹 切口 胸段食管癌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肘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成人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上肢骨科收治的20例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患者资料。男13例,女7例;年龄36~65岁,平均46岁。尺骨冠突骨折按O'Driscoll分型:ⅡA型15例,ⅡB型4例,ⅡC型1例。内侧入路给予冠状突骨折直视下复位、克氏针或空心螺钉固定,然后置入冠状突专用钢板辅助支撑固定;20例患者的肘关节外侧不稳,常规给予外侧入路带线锚钉缝合外侧副韧带复合体。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度、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2 min,术中平均出血85 mL,平均住院时间12.5 d。20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4.5个月随访。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冠状突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全部患者肘关节活动稳定,无内置物松动、断裂。2例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3例患者出现异位骨化。末次随访时患者肘关节功能:屈曲平均113.2°,伸直平均10.3°,前臂旋前平均72.4°,前臂旋后平均83.4°。末次随访时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5例,良5例,优良率为100%(20/20);评分平均88.5分。结论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为肘关节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通过内侧入路复位并坚强固定冠状突骨块同时修复内侧副韧带,外侧入路探查修复外侧副韧带,指导患者早期肘关节功能锻炼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肘关节 冠状突骨折 骨板 外侧副韧带 肘关节半脱位 缝合锚钉
  • 简介:儿童的“知更鸟”畸形临床上以疼痛性的寰枢椎旋转强直为特点。传统的诊断方法是在X线片上观察齿突脱位的程度以及齿突与两侧寰枢关节的对称关系。虽然近年来动态CT以及MRI被用于该病的诊断,但是当患者在没有麻醉状态时强直的寰枢椎位置会误导诊断。

  • 标签: 寰枢椎旋转 诊断价值 半脱位 旋转固定 CT扫描 全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产患者选用徒手旋转胎头辅以对侧卧位的价值。方法:纳入84例难产患者研究(2019.06~2020.06),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n=42,选用胎背对侧卧位分娩)、观察组(n=42,选用徒手旋转胎头辅以对侧卧位分娩),统计两组分娩成功率、新生儿质量。结果:(1)分娩成功率:观察组(95.24%)较对照组(78.57%)显著升高,统计值 =5.1258,P

  • 标签: 徒手 旋转胎头 对侧卧位 头位难产 新生儿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70例,对70例患者均实施两种检查,对照组(70例,二维DSA全脑血管造影)和观察组(70例,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检出85.7%患者狭窄率>70%,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旋转DSA 三维重建技术 颈动脉狭窄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更改体位和徒手旋转纠正头位异常在减少剖宫产中的作用。方法 2020.07-2022.06在本院分娩的枕横(后)位产妇合计160例,结合抽签法将其中80例归为对照组(未开展特殊性处理,于自由卧位下分娩),余下80例归为观察组(更改体位加徒手旋转纠正头位异常),统计两组在产程耗时、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的第1产程活跃期、第2产程及总产程耗时为(4.15±0.45)h、(0.88±0.20)h、(8.10±1.75)h均短于对照组(6.58±0.56)h、(1.60±0.45)h、(11.24±2.35)h(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比例为7.50%低于对照组60.00%(P<0.05),顺产比例为92.50%高于对照组40.00%(P<0.05)。观察组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比例为0.00%低于对照组10.00%(P<0.05)。结论 更改体位和徒手旋转纠正头位异常能有效减少剖宫产发生,缩短产妇的产程耗时,减少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出现,值得采用。

  • 标签: 改变体位 头位异常 剖宫产率 新生儿窒息 产后出血 徒手旋转胎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眼部肿物切除术后对患者行旋转带蒂皮瓣修复治疗对其皮肤缺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26例眼部肿物切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此26例患者均接受旋转带蒂皮瓣修复治疗,统计对比患者在旋转带蒂皮瓣修复治疗前后的美学评分。结果:与诊疗前相比,诊疗后26例眼部肿物切除术后患者的眼部美学评分显著更高,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眼部肿物切除术后皮肤缺损患者行旋转带蒂皮瓣修复治疗,不仅能促进患者移植皮瓣处的愈合速度,还能提升其创伤修复处的外观美感度,能提升患者眼部外观的美学评分,避免患者因眼部皮肤缺损,而对其面部外貌造成过多影响。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