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近年来,心肌梗死发病率越来越高,患者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这一变化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为了更进一步了解青年人群心肌梗死的血脂特点及预后,我们通过收集、分析小于45岁的青年心肌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及1年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血脂特点。为青年心肌梗死患者的调脂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的100例<45岁的青年患者作为病例组,100例>65岁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入院24h内的血脂水平、出院后半年复查的血脂水平、1年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血脂水平,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青年组入院24小时内血脂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他汀类调脂治疗后半年随访患者,青年组血脂水平降低幅度大于老年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一年内再发心血管事件青年组低于老年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青年组再发心血管事件时TC、LDL-C较初发时降低,TG较初发时升高;老年组再发心血管事件时血脂异常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青年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血脂水平高于老年组。青年组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升高,老年组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胆固醇升高。(2)经他汀类调脂治疗后,青年组血脂水平下降明显,疗效优于老年组。(3)青年组一年内再发心血管事件低于老年组。青年组再发心血管事件与高TG有关。老年组再发心血管事件与血脂异常、糖尿病、身体机能等多因素相关。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青年 血脂异常 心血管事件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侵犯(perineuralinvasion,PNI)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辅助治疗的关系,并分析其对宫颈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06例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进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宫颈癌PNI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接受辅助治疗的关系,并分析其对宫颈癌术后复发及死亡结局的影响。结果:506例宫颈癌患者中PNI阳性48例,发生率为9.5%(48/506),PNI发生率在淋巴结转移、切缘累及、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NI阳性患者术后需接受辅助治疗比例明显多于PNI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宫颈癌无复发生存率与PNI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宫颈癌PNI为宫颈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NI是判断宫颈癌复发的独立指标,可以为宫颈癌术后是否需要进一步辅助治疗提供指导。

  • 标签: 宫颈癌 神经侵犯 独立危险因素 辅助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复发转移模式和生存情况,分析影响TNBC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从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市中医院外科治疗的37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根据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分为三阴性乳腺癌组(61例,TNBC组)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组(317例,non-TNBC),比较2组在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生存之间的差异性。结果与non-TNBC组患者相比,TNBC组在初诊年龄〈35岁、乳腺癌家族史、肿瘤最大径〉5cm、术前腋窝淋巴结状态阳性、肿瘤临床分期为Ⅲ期、组织学分级为Ⅲ级、Ki67及P53阳性过表达等方面异性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发病月经状态、病理类型和手术方式等方面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NBC组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均高于non—TNBC组。TNBC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survival,DFS)和总生存率(overallsurvival,OS)均明显低于non-TNBC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TNBC组5年DFS的因素为:初诊年龄、肿瘤最大径、术前腋窝淋巴结状态、肿瘤临床分期、P53阳性过表达:而影响TNBC组5年0S的单因素为:肿瘤最大径、术前腋窝淋巴结状态、肿瘤临床分期。影响TNBC组5年DFS的独立因素为:初诊年龄、肿瘤最大径、术前腋窝淋巴结状态;影响TNBC组5年OS的独立因素为:肿瘤最大径、术前腋窝淋巴结状态。结论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发病年龄较年轻、有乳腺癌家族聚集现象、肿瘤最大径较大、术前腋窝淋巴结状态阳性多、肿瘤临床分期偏晚、组织学分级较高,易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5年DFS和5年OS均较低;此外,患者的初诊年龄、肿瘤最大径、术前腋窝淋巴结状态、肿瘤临床分期、P53阳性过表达对判断其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状况。方法择本科室2010年12月到2012年12月间12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了解患者免疫组化分型状况、不同分型患者病理特征状况及患者预后状况。结果120例患者中LuminalA型74例,LuminalB型14例,三阴型22例,HER2阳性型10例。不同分型患者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存在明显差异(P<0.05),HER2阳性型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5年总生存率均明显低于LuminalA型(P<0.05)。结论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存在差异。

  • 标签: 乳腺癌 分子分型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危重患者预后与早期胃肠营养护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接收的100例ICU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肠胃营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体重指数、上臂围、淋巴细胞总数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均较护理前有所提高,但实验组患者以上指标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CU危重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联合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可为患者补充必要的营养,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帮助患者恢复胃肠功能,对于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状况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ICU危重患者 预后 早期胃肠营养护理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肛肠脓肿手术联合中医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90例肛肠脓肿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分别为(22.65±4.86)、(20.42±4.65)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66±7.02)、(31.25±6.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满意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联合中医治疗肛肠脓肿,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肛肠脓肿手术 中医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46例直肠黏液腺癌的临床资料,分析直肠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对比直肠普通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黏液腺癌患者在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等方面存在差异,且生存率明显低于普通腺癌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低龄、肿瘤直径大、TNM分期高为主,预后较差。

  • 标签: 直肠癌 黏液腺癌 病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判断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预后中血清总胆固醇测定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肝硬化患者,并选择同期健康者40例,为所有研究对象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统计并对比检测结果。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固醇显著低于健康者,A级组、B级组、C级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逐渐降低,并且不同分级组间总胆固醇水平差异显著(P<0.05)。40例患者中5例患者死亡,其总胆固醇水平均<1.1mmol/L。40例肝硬化患者Child-push记分和总胆固醇呈负相关(r=0.273,P=0.012)。结论肝功能损害程度和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关系密切,胆固醇水平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而降低,且越容易导致不良预后。可见肝硬化患者总胆固醇水平和肝功能受损情况关系密切,引起胆固醇异常的主要原因是肝功能受损,实际工作中判定肝功能的重要手段就是测定血清胆固醇水平,可为医生判断患者预后提供依据和参考。

  • 标签: 肝硬化 血清总胆固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癌外周血p53基因定量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胃癌转移和未转移各50例),并选择同期前来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抽取外周血并利用荧光定量PCR(RTFQPCR)技术进行p53基因定量检测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P53检测阳性率为3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0例胃癌转移患者的P53检测阳性率为62.00%,显著高于未转移的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外周血p53基因定量表达对胃癌的检测、有无转移以及预后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胃癌 外周血 p53基因 定量表达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门诊妊娠糖尿病孕产妇预后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产科门诊行血糖筛查确诊为妊娠糖尿病的孕产妇80例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另随机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产科门诊行血糖筛查确诊为妊娠糖尿病的孕产妇80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母婴结局。结果:两组孕产妇干预前血糖值及焦虑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有效降低,与干预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研究组孕产妇手术准备时间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孕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门诊妊娠糖尿病孕产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孕产妇血糖水平,缓解其焦虑状态,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准备时间,提高孕产妇满意度,还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

  • 标签: 妊娠糖尿病 综合护理干预 妊娠结局
  • 简介:目的综合脑胶质母细胞瘤(GBM)术前非影像学危险因素评估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脑GBM病人术前非影像学因素对总生存期(OS)的影响,对性别、发病年龄、术前KPS评分、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PLR)、肿瘤部位、肿瘤最大直径等因素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并利用回归系数计算预后指数(PI),利用CutoffFinder网页工具求PI界值划分高危、低危组,并对两组病人的O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KPS评分(RR=1.78)、PLR(RR=1.68)、年龄(RR=1.45)是影响GBM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I界值为2.25,PI〉2.25为高危组,PI≤2.25为低危组,两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计算简单易于推广,对GBM病人具有较高的预后预测价值。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危险因素 非影像学 术前 预后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sirt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对胃癌细胞发展的影响以及对患者雨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4例胃癌患者,检测其体内胃癌组织中sirt1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对24个患者对等分为两组,降低其中一组12名患者的sirt1表达,记为A组,另外12名患者记为B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癌细胞发展情况并记录分析下调sirt1表达对癌症细胞的影响。结果:B组患者体内的癌细胞有明显的扩散和恶化,而A组患者体内的癌细胞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基本没有任何扩散及发展。且A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8.33%,B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33.33%。结论:sirt1的表达对胃癌组织具有重要意义,下调sirt1表达有利于抑制胃癌细胞的扩散,且sirt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预测胃癌手术治疗患者预后的标志物之一。

  • 标签: SIRT1 胃癌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在评估老年危重AECOPD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老年危重AECOPD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入院时血常规中的血嗜酸粒细胞百分比(Eos%)将入选患者分为阴性组、(Eos≤2%,n=58)和阳性组(Eos>2%,n=22)。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一步对生存及死亡患者进行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Eos水平、激素使用及有创机械通气使用率等临床资料进行组间分析、比较。结果阴性组与阳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吸烟史、合并症、APACHEⅡ评分、CRP、血小板、无创通气使用率等指标差异比较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白细胞指标及有创通气使用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等差异比较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死亡组患者与60例生存组患者在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等一般资料差异比较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Eos水平、激素使用、有创通气使用率等差异比较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嗜酸粒细胞在老年危重AECOPD患者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其中嗜酸粒细胞≤2%患者住院时间较长、有创通气使用率及死亡率均较高,临床中应对该类患者予以重点关注。

  • 标签: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 老年危重AECOPD 治疗效果 预后评估
  • 简介:背景:钉棒系统内固定已成为重建骨盆Ⅰ区及Ⅰ+Ⅳ区肿瘤切除术后骨盆环缺损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固定方式尚无统一的认识。不同固定方式的内固定失败率有所不同,其临床疗效比较仍需进一步探讨。目的:对比不同钉棒系统重建骨盆Ⅰ区及Ⅰ+Ⅳ区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临床效果,并评估患者发生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42例累及骨盆Ⅰ区及Ⅰ+Ⅳ区的肿瘤患者,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15-69岁,平均(41.0±17.7)岁。所有病例均接受了骨盆肿瘤切除以及钉棒系统固定,部分患者同时进行了植骨或骨水泥强化。钉棒系统固定时,12例使用单棒双钉,30例使用双棒四钉。对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及其他治疗情况、临床效果以及内固定失败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3-168个月,平均(36.1±32.3)个月。6例患者出现了内固定失败,其中单棒双钉组4例,双棒四钉组2例。2例内固定失败患者进行了翻修手术,其中1例进行了内固定拆除,另一例接受了内固定翻修以及自体腓骨植骨重建。双棒四钉组的内固定生存率明显高于单棒双钉组(P=0.003)。内固定生存率与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P=0.009),年龄≤21岁的患者内固定失败率较年龄〉21岁高。骨盆Ⅰ+Ⅳ区肿瘤切除组内固定失败率高于骨盆Ⅰ区切除组(P=0.007)。结论:骨盆Ⅰ区及Ⅰ+Ⅳ区肿瘤切除术后双棒四钉固定可以提供良好的短期及长期稳定性,而单棒双钉固定的强度相对不足,内固定容易失败。对于年轻患者以及良性肿瘤患者,肿瘤切除后建议采用钉棒系统固定联合自体骨移植的生物学重建;对于老年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以及需要放化疗的患者,建议采用钉棒系统固定联合骨水泥强化的机械性重建。

  • 标签: 骨盆肿瘤 保肢手术 骨盆Ⅰ区/Ⅰ、Ⅳ区 骨盆环重建 内固定失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实施LEEP刀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将2016年2月15日至2017年10月20日我院70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应用LEEP刀治疗)、对照组(35例,应用宫颈激光烧灼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脱痂期阴道出血时间、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20.24±2.63)min、术中出血量(14.24±2.45)ml、脱痂期阴道出血时间(8.24±1.26)d相比对照组明显更少,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14%)相比对照组(74.29%)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实施LEEP刀治疗具有较佳的效果,有效性更强,值得各医疗机构推广。

  • 标签: 宫颈癌前病变 LEEP刀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肌梗死急救护理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16例心肌梗死患者,将其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8例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58例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急诊球囊扩长时间、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CQQC和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救护理中给予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有效改善其预后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肌梗死 急救护理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观察护理干预联合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预后的影响。护理干预联合营养支持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