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世界上的政党数以千计。几乎每一个政党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历史的认可、民众的支持,但真能实现这一愿望且长期保持这一状态的政党却并不多见。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已有97年历史,成为执政党也已69年,至今不仅稳如泰山,而且风华正茂,原因究竟何在?历史和人民为什么会选择中国共产党?答案就是八个字:特质、形象、实力、贡献。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历史 党的领导 人民 执政党
  • 简介:镇江蚕种场是近代镇江蚕桑业的历史见证。镇江有两个蚕种场与中华职教社有历史渊源。三益蚕种场、四益农场到镇江蚕种场1929年10月,由中华职教社、中华职业学校、黄炎培、冷御秋等创办三益蚕种场。资本8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性质,目的是提倡女子职业教育,改进农村妇女生活。

  • 标签: 中华职教社 历史渊源 蚕种场 镇江 中华职业学校 女子职业教育
  • 简介:场镇,作为传统聚落形式中特殊的一类,是乡村人民定期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北方的'集'、江南的'镇'都是场镇的代名词,西南地区习惯称之为'场',丙安场就是西南地区众多场镇中的一个。丙安场位于贵州省赤水市,自古是人与环境相互协调的结果,与一般传统村落不同,它是古代商业运输与贸易的集散地,有着寨堡型的空间形态与格局。本文从丙安场的形成原因着手进行研究,大致梳理出了丙安场发展的地理和空间线索,揭示了丙安场作为古老的盐运文化和商业重镇,其空间聚落的结构和发展均围绕盐运与商贸展开的空间体系。通过本文对丙安场的空间的深入探讨,为其保护与修缮提供基础性的研究。

  • 标签: 形成原因 空间变迁 空间特征
  • 简介:魁北克的语言问题非常复杂和具有争议性。这种复杂性和争议性来自魁北克特殊的社会历史处境。作为民族集体身份认同核心的语言与法裔加拿大民族有着相同的遭遇和命运,魁北克法语的历史就是一部法裔加拿大民族的生存斗争史。魁北克法语经受了四百年的生存考验,克服了种种危机,它既承载了古老欧洲的历史,保留了法语的古老韵味,又汲取了新大陆的养分,体现了北美大陆的社会变迁。当今的魁北克法语一方面向标准化法语靠近,另一方面又坚持自己独特的文化属性,构成了法语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 标签: 魁北克法语 语言问题 历史境遇 生存 身份认同
  • 简介:察合台维吾尔文记录的社会、经济契约文书以其数量多、内容广、学术价值高等特点,在维吾尔古文献体系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买卖契约文书不仅反映当时的历史、社会、经济状况,而且还真实表达了人们的法律意识。本文简要介绍了买卖契约文书的形成情况,并以两篇契约手稿为例指出其特点。

  • 标签: 察合台文 买卖契约文书 历史价值
  • 简介:《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汇集了北京、西藏、河北、重庆、青海五省(市、自治区)21家文物收藏单位共216件(组)文物。其中,西藏自治区提供文物180余件(组),大昭寺、扎什伦布寺、萨迦寺等寺庙提供的文物是首次与公众见面。展览从“文明溯源”“高原天路”“雪域佛韵”“和同一家”四方面展示了西藏的历史与文化,西藏与周边地区及内地的文化交往,进而形成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历史面貌,带领观众以较全面的视点,探寻西藏与内地的血脉联系。

  • 标签: 西藏自治区 历史文化 博物馆 文物收藏 首都 扎什伦布寺
  • 简介:历史的严妆:解读道学阴影下的南宋史学》(以下简称《严妆》)为蔡涵墨教授(CharlesHartman)的论文集,包括七篇论文与一篇书评,主题都与南宋史学史相关。作者研究涉及的具体时段,从北宋末年的开封围城延展至南宋晚期,大体是从人物、具体文本和历史著作入手,研究其形成过程,关注其中受到的政治、思想和社会影响。

  • 标签: 历史著作 史学史 南宋 阴影 道学 解读
  • 简介:本刊讯2018年5月13日上午,由梅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梅县区区委宣传部、梅县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大埔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共同主办,中国客家博物馆、梅县区博物馆、大埔县博物馆、梅州市大观园陶艺博物馆、梅县区精宫博物馆承办的“岁月芳华——梅县区博物馆藏拓片展”在中国客家博物馆举行开幕仪式.

  • 标签: 博物馆 客家 中国 拓片 馆藏 新闻出版局
  • 简介:为什么香港缺乏客家认同?听到这个问题的人通常会有两种反应,第一种是香港有客家人吗?第二种反应则是香港果真缺乏客家人认同?其实香港新界地区原来有将近一半是客家村落,研究新界的人类学者也记录了客家人存在的事实,不过早期的研究并没有特别注意客家人存在的问题,我们随后再讨论其详情。前述的第一种反应通常来自香港以外的人,正好表明了香港认同的表征缺乏客家成份,以致外人多不理解。最近笔者在香港的随机访谈中发现,不少香港年轻人也有同样反应,显示了香港主流社会漠视客家的存在。

  • 标签: 客家人 社会学分析 香港 语言政策 身份认同 政治
  • 简介:刘迎胜先生,河南获嘉人,1947年生。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国学院特聘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中国蒙古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海外交通史学会副理事长。1987--2001年,分别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班贝格大学、英国伦敦大学、以色列希伯莱大学及葡萄牙里斯本大学从事专题研究。

  • 标签: 中国历史 访谈录 大学教授 眼光 世界 博士生导师
  • 简介:《翰林记》为明代史家黄佐编纂的一部翰林院专志,也是明代官署志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本文认为该书始纂时间当在嘉靖元年,成书时间则不晚于嘉靖四年。该书史料来源较为广泛,涉及实录、会典等官方史料及文集、笔记等私家著述,具有较高的史料及文献价值。自唐宋以来,翰林志的编纂呈现较为完整的发展脉络,黄佐《翰林记》作为明代翰林志编纂的代表性著作,是唐宋以来翰林志发展历史谱系中重要的一环。

  • 标签: 《翰林记》 编纂 史料文献价值 翰林志发展
  • 简介:汉末的五斗米道从巴蜀汉中迁徙到中原,永嘉之乱时再从中原迁徙到江南地区,汉末五斗米道与晋宋天师道是一源单绕的传承,这几乎已是早期道教史中一个固定的论述模式。本文认为降曹之後的五斗米道,很难再保有自己的宗教组织形态;永嘉之乱时从北方传到江南地区的道教组织,主要是来自青徐兖豫诸州信奉“大道”的南渡流民。束部地区的“大道”信仰源自汉末的太一崇拜,与五斗米道不同。从地域和信仰上,都可说明两晋之际传入江南的道教组织,并非来自巴蜀汉中的五斗米道。这些青徐之地的北方流民,被晋、宋政府集中在京口、晋陵一带,给予户籍和赋税政策上的特殊待遇,也是理解《三天内解经》《陆先生道门科略》等六朝天师道经典的重要历史背景。

  • 标签: 东晋南朝 五斗米道 天师道 历史渊源 大道信仰
  • 简介:河湟流域汉人中广为流行的"南京珠玑巷移民"祖源传说,实为明代朱元璋上元节观灯野史传说和南雄珠玑巷传说相结合的产物,是在明代万历年间的特殊时期由于汉人族群的文化需要而出现并被逐渐传播开来,形成为一种族群历史记忆的。之后由于多民族文化的互动,又出现了在汉、藏、土族等多民族中演化互动的现象,从中反映出多民族地区祖源传说生成的机制性特点。

  • 标签: 南京珠玑巷 移民传说 河湟汉人 多元文化互动 族群历史记忆
  • 简介:若从张弼士在槟城的事迹去看他对自己张家宗亲的贡献,张弼士曾先后直接替槟城张氏宗亲做过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他向“大伯公”认亲,并以已故“大伯公”张理是本身“嗣伯祖父”为由,请求清廷追封本区域华人心目中象征大众开拓主权的英灵。第二件事,是他出钱出力,率领槟城各籍贯张氏宗亲创立联合各系子孙的张氏清河堂。

  • 标签: 张弼士 槟城 历史 张姓 清代 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