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李若竹 朱俊霞 王媛媛 赵双云 彭楚芳 周琼 孙瑞青 郝爱民 李帅 王勇 夏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10019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医学数字化研究中心 口腔修复教研室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卫生健康委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深度学习的方法,开发具备判断儿童牙齿是否龋坏尤其是判断未成洞龋能力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雏形。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2013年10月至2020年6月拍摄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全身麻醉治疗前患儿单颌口内数码照片712张,以记录完备的治疗后病历诊断结合口内像确定牙齿是否龋坏以及龋的类型,具体包括:已成洞的龋(成洞龋)、未成洞的窝沟龋、边缘嵴釉质未破坏的邻面龋(未成洞邻面龋)。由儿童口腔科医师使用VoTT软件(Windows 2.1.0,Microsoft,美国)对不同牙齿及龋坏类型进行标注。分5个标签组:未成洞窝沟龋、未成洞邻面龋、完好无龋坏的牙齿邻面、成洞龋及无龋牙(含已完好充填的牙齿);每个标签组数据按6.4∶ 1.6∶ 2.0的比例采用随机数表的方法随机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数据。采用标注后的训练数据集进行深度学习训练,并建立龋齿人工智能识别系统,以龋坏概率大于50.0%作为患龋的判断标准输出判断结果,并对测试集数据进行识别。应用灵敏度、特异度等作为识别各类龋坏准确性的指标评价人工智能系统的判断能力。结果712张单颌口内照片经分割标注得到未成洞窝沟龋953张,未成洞邻面龋1 002张,成洞龋3 008张,无龋牙3 189张,无龋邻面862张,共计9 014张图像数据。测试集的识别结果:对成洞龋识别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0%和97.0%;对未成洞窝沟龋灵敏度为95.8%,特异度99.0%;对未成洞邻面龋灵敏度为88.1%,特异度97.1%。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儿童龋人工智能识别系统雏形,具备判断龋坏的能力,对同组样本该系统不仅能准确判断成洞龋,对未成洞的窝沟龋、边缘嵴釉质未破坏的邻面龋也能准确判断。

  • 标签: 龋齿 人工智能 儿童口腔医学 深度学习 计算机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DCE)-MRI测量早期舌鳞癌浸润深度(DOI)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早期舌鳞癌100例,其中病理分期T1期48例、T2期52例。所有患者术前行常规MRI平扫、DCE-MRI及对比增强T1WI(CE-T1WI)。由2名医师分别独立在横断面不同时相的DCE-MRI(注射对比剂后30、60、120 s)和CE-T1WI图像上测量DOI(MRI-DOI)。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较DCE-MRI 30、60、120 s和CE-T1WI测量MRI-DOI与基于病理切片测量的DOI(病理-DOI)的差异,两两比较采用LSD法。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RI-DOI和病理-DOI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RI-DOI诊断T1与T2期舌鳞癌的效能。结果2名医师基于DCE-MRI 30、60、120 s和CE-T1WI测量MRI-DOI的一致性良好,ICC分别为0.752、0.875、0.883、0.841,MRI-DOI分别为(8.35±3.52)、(6.88±2.41)、(7.52±2.65)和(8.60±3.39)mm,病理-DOI为(5.75±2.01)mm,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25,P<0.001);MRI-DOI均大于病理-DOI(P均<0.05)。基于DCE-MRI 30、60、120 s和CE-T1WI测量的MRI-DOI与病理-DOI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74、0.851、0.731、0.663,P均<0.001)。基于DCE-MRI 60 s测得MRI-DOI诊断T1与T2分期舌鳞癌的效能最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931(95%CI 0.881~0.982),以6.0 mm为诊断阈值,诊断准确度为88.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2%和79.2%。结论DCE-MRI能有效用于测量早期舌鳞癌DOI,基于DCE-MRI 60 s测得的MRI-DOI与病理测量值相关性最佳,有助于术前准确评估早期舌鳞癌临床T分期。

  • 标签: 舌肿瘤 癌,鳞状细胞 磁共振成像 肿瘤浸润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数据构建深度学习分类模型,以辅助诊断双相障碍患者,并分析双相障碍关键影像学特征,提高双相障碍识别率。方法收集符合 DSM-Ⅳ诊断标准的双相障碍患者146例(患者组)以及健康对照者234名(对照组),进行fMRI扫描。采用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和低频振幅2种方法分析fMRI数据。基于ReHo和低频振幅指标分别采用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s,DNN)和双通道卷积神经网络(dual-channel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s,DCNN)构建分类模型,并通过比较分类准确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获得最佳分类模型;采用准确率较高的影像指标对基于自动解剖标记图谱(anatomical automatic labeling,AAL)的90个大脑区域使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构建基于单个脑区的分类模型,并通过比较准确率指标,识别双相障碍的关键影像学特征。结果基于ReHo和低频振幅指标构建的DCNN分类模型的准确率分别为75.3%和72.6%,优于同指标下准确率分别为67.1%和65.1%的DNN分类模型,且使用ReHo指标构建的分类模型准确率相对优于低频振幅指标;同时基于SVM分类模型使用ReHo指标显示枕叶(枕中回、枕上回、舌回)、海马、丘脑等为识别双相障碍的关键脑区,且准确率均高于65.0%。结论基于ReHo指标的DCNN分类模型可用于双相障碍的辅助诊断;同时枕叶、海马、丘脑可能是辅助识别双相障碍的关键影像学特征脑区。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磁共振成像 诊断,计算机辅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基于深度学习构建的前列腺癌经直肠超声图像分类网络模型对经直肠超声图像中前列腺组织良恶性分类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203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其中恶性89例,良性114例)的1 462张包含明确病理结果的经直肠前列腺穿刺二维灰阶超声图像(其中恶性图片658张,良性图片804张),将其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应用训练与验证集训练得到辅助诊断网络模型,再用测试集对网络模型与两位不同年资超声医师进行测试,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评估三者的诊断效能。结果①网络模型分类的准确性为80.5%,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91.9%,阳性预测值为87.1%,ROC曲线下面积为0.922。②低年资医师与高年资医师判断准确性分别为57.5%、62.0%,敏感性分别为51.5%、56.8%,特异性分别为62.0%、66.3%,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3.1%、58.1%。③对图像分类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网络模型>两位超声医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年资医师>低年资医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深度学习构建的辅助诊断网络模型能对经直肠超声图像中前列腺组织进行良恶性分类,能够提高超声医师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对提升临床高度怀疑前列腺癌患者的筛查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超声检查,经直肠 前列腺肿瘤 深度学习 图像分类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深度学习对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图像中骨转移瘤进行智能诊断,并设计肿瘤负荷的定量评估指标。方法回顾性纳入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间621例患者(男389例、女232例;年龄12~93岁)的骨显像图像,分为骨转移瘤组和非骨转移瘤组。从2组分别抽取80%作为训练集,余20%作为测试集。利用深度残差卷积神经网络ResNet34构建骨转移瘤诊断分类及分割模型。计算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以评估分类模型性能,分析分类模型在<50岁(15例)、≥50且<70岁(75例)及≥70岁(33例)组的性能差异。利用模型分割骨转移瘤区域,以骰子系数评估分割模型结果与人工标注结果的比对。计算骨显像肿瘤负荷系数(BSTBI)以定量评估骨转移瘤肿瘤负荷。结果骨转移瘤图像280例,非骨转移瘤图像341例;其中,训练集498例,测试集123例。诊断分类模型识别骨转移瘤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2.59%(50/54)、85.51%(59/69)和88.62%(109/123)。分类模型在<50岁组表现最佳(灵敏度2/2,特异性12/13,准确性14/15),其特异性在≥70岁组中最低(8/12)。分割模型中,骨转移瘤区域骰子系数为0.739,膀胱区域骰子系数为0.925,模型在3个年龄组表现相当。初步结果显示,BSTBI随病灶数目的增多、99Tcm-MDP摄取程度的增高而增大。构建的骨转移瘤智能诊断模型从输入原始数据到最终完成BSTBI计算所需时间为(0.48±0.07) s。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的骨转移瘤智能诊断模型能较准确地识别骨转移瘤、进行自动区域分割及计算肿瘤负荷,为骨显像图像的解读提供了新方法。研究提出的BSTBI有望成为骨转移瘤肿瘤负荷的定量评估指标。

  • 标签: 肿瘤转移 骨骼 放射性核素显像 99m锝美罗酸盐 神经网络(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右旋美托咪啶的镇静效应和其对全麻患者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4例,按照不同用药时期分为镇静组和全麻组,而后将分别将两组分为对照组和右旋美托咪啶组,镇静组为A1、B1,全麻组为A2、B2,B1、B2组给予右旋美托咪啶0.4ug/kg,在5分钟内注射完毕,之后给予30min的0.4ug?kg-1?h-1右旋美托咪啶的持续静注,A1、A2组以同样的方式注射生理盐水,全麻组患者在术中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将BIS维持在50±3即可。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BIS,并对患者进行OAA/S镇静评分,全麻组要对丙泊酚的浓度进行对比。结果镇静组中给予右美托咪啶的B1患者OAA/S镇静评分要明显低于A1组(P<0.05),且B1组患者的BIS要明显低于基础值,但A1组的BIS无明显变化;而且B2组的BIS也要明显低于A2组,其所用的丙泊酚的剂量明显小于A2组(P<0.05)。结论给予患者右旋美托咪啶,可起到明显的镇静作用,并且能够有效降低丙泊酚的使用剂量的同时加深全麻镇静的深度

  • 标签: 右旋美托咪啶 镇静 全麻镇静深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七氟醚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泌尿手术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年 4月 -2020年 1月我院治疗的 114例老年泌尿手术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67例,对照组患者的七氟醚麻醉浓度为低浓度,观察组患者的七氟醚浓度则为高浓度,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认知功能和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以及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呼气末七氟醚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 1d、术后 2d、术后 3d的认知功能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术后 5d认知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于老年泌尿手术的患者,不同麻醉深度的七氟醚对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有一定影响,深度七氟醚麻醉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低,因此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七氟醚 不同麻醉深度 老年泌尿手术 术后认知功能
  • 简介:自体皮源不足一直是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的一大难题,微粒皮移植技术的运用可大大节省自体皮源,是烧伤创面修复的有效方法之一。2000年9月~2002年6月,笔者采用喷洒法皮粒播植术[1,2]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11~58岁,平均39岁。烧伤总面积均>70%TBSA,其中烧伤总面积>90%TBSA3例,Ⅲ度烧伤面积>50%TBSA4例。6例患者四肢创面均为深Ⅱ~Ⅲ度烧伤。异种皮的准备:(1)新鲜条状猪皮的制备:选用120kg左右健康纯白猪,处死后,用肥皂水刷洗冲净污垢,剃毛,以0.1%新洁尔灭溶液淋洗猪身,用辊轴刀切取7~10cm宽、尽可能长的条状刃厚或薄中厚猪皮。将切取的猪皮用等渗盐水冲净血迹,再以0.1%新洁尔灭溶液浸泡20min,等渗盐水漂洗,如此反复3次,最后将条状猪皮反裹(真皮面向外)在消毒绷带上,置于无菌盘中,喷以含抗生素的等渗盐水保护剂,置0~4℃普通冰箱保存,2周内使用。(2)辐照猪皮:...

  • 标签: 喷洒法 大面积深度 播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诺扬对人工流产术患者麻醉深度和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自愿接受人流流产术终止妊娠的初产妇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观察组采用诺扬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深度及镇痛效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诱导后脑电双频指数(45.26±6.34)高于对照组(34.22±5.32),观察组丙泊酚总使用量(121.34±10.33)mg少于对照组(154.32±12.34)mg,观察组的体动率为38.70%(12/31)低于对照组77.41%(24/31),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人工流产术中采用诺扬进行麻醉诱导,可有效控制患者的麻醉深度与术中体动反应,减少丙泊酚的使用量。

  • 标签: 诺扬 人工流产术患者 麻醉深度 镇痛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功能状态指数(CSI)在全麻中作为镇痛深度监测效果。方法收治50例全麻手术患者,采用全麻诱导、丙泊酚、瑞芬太尼,以及维库溴铵,详细记录患者在插管前后和切皮前后,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BIS,以及CSI。结果在气管插管的前后以及切皮刺激的前后,经过比较BIS、CSI,无显著差异(P>0.05);在气管插管的前后,以及切皮刺激的前后,在心率,以及收缩压方面,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术中的镇痛深度面,CIS、BIS并不能检测出患者的伤害性刺激反应。

  • 标签: 脑功能状态指数 麻醉 镇痛深度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插管深度的灌肠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75例粘连性肠梗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插管深度分别为18-23cm和7-10cm。结果两组在改善症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提高插管深度是提高食醋灌肠法治疗肝昏迷疗效的关键。

  • 标签: 灌肠 肠梗阻 插管深度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被应用于临床腹部手术的麻醉深度监测中后的效果。方法接收于我院的82例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应用BIS对其麻醉深度监测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诱导时,在心率、血压及BIS值方面,2组患者均显著降低;插管时,2组除BIS值下降外,其余2项指标(心率和血压)均出现上升;在其切皮与缝皮阶段心率、血压方面无显著变化,而其BIS值有所下降;另外,在苏醒、拔管时间方面,七氟醚组显著低于丙泊酚组,2组差异度明显(P<0.05)。结论BIS能够将麻醉深度监测以数字化的形式直观的显示出来,其能够提供给腹部外科手术中麻醉深度监测指标以临床依据。

  • 标签: 脑电双频指数 腹部手术 麻醉深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康复干预对功能部位深度烧伤患者愈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我科84例功能部位深度烧伤患者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瘢痕挛缩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关节活动度、生活自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抑郁状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康复干预的实施可以减少瘢痕挛缩,增加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深度烧伤 全程康复干预 瘢痕挛缩 关节活动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 改良经骨性标志测量胃肠 减压插管深度可行性 。 方法: 选取 88 例 行胃肠 减压的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成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 44 例。常规组患者应用传统测量法,实验组患者应用改良测量法,对比两组患者实际插管长度与胃管体表测量长度及胃管通畅度。 结果 : 实验组患者插管深度明显优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胃管通畅度明显优于常规组, P < 0.05 。 结论: 应用改良经骨性标志进行测量,插管深度能够到达患者胃窦部或者是胃中部,并且引流效果更加,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 标签: 插管深度 胃肠减压 改良经骨性标志
  • 简介:“虽然使用的化妆品在不断变化,但是护肤的手熏百十来岁时就被固定下来了。”但是从25岁以后,人的皮脂分泌量会呈下降趋势,肌肤的新陈代谢也会变得迟缓,随着这些变化的发生,肌肤会出现暗沉、干燥和皮脂堆积的问题,来尝试一下可以调整新陈代谢和为肌肤保湿的“棉片划圈护肤术”怎么样?

  • 标签: 肌肤保湿 棉片 护肤 皮脂分泌量 妙用 毛孔
  • 简介:手背部深度烧伤,创面采用早期切除或削除焦痂植皮覆盖,可使绝大部分病人的手部功能和外形恢复,但是仍有些病人的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影响手部的功能。现将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处理方式总结如下。

  • 标签: 并发症 深度烧伤 手背部 术后 常见 植皮术
  • 简介:目的对深度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神经再生状况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135例深度烧伤且被诊断为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瘢痕组织采取免疫组化LSAB法进行检验,利用图像采集分析系统对神经微丝蛋白以及S-100的平均积分光度值进行测定.结果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加,在患者受伤后4~5个月内增长速率最大,在患者受伤后18个月起增生速率开始减小,其中对S-100与神经微丝蛋白的表达在患者受伤后各个阶段的表达也渐渐减少,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S-100与神经微丝蛋白,增生性瘢痕在各个阶段的表达高于瘢痕疙瘩,除4-5个月内,其余各个阶段比较均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微丝蛋白和S-100能够对深度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中神经再生状况做出有效而准确的反应,患者深度烧伤以后,病理性瘢痕中的神经再生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增生性瘢痕中枢神经再生较瘢痕疙瘩更多.关键词深度烧伤;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中图分类号R6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43-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深度镇静麻醉下行腹腔内镜检查的诊断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于我院行腹腔内镜检查的13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6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进行深度镇静麻醉,而对照组患者则不进行麻醉。将两组患者的检查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与比对。结果两组患者检查前与退镜时的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血压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插镜时的血压、心率与检查前相比明显升高,且其血氧饱和度产生明显变化(P<0.05),而观察组插镜时的各项指标与检查前相比却无显著变化。在检查过程中,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0.61%)显著低于对照组(27.2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深度镇静麻醉应用于腹腔内镜检查中的诊断效果极佳,该麻醉方法能够将患者在检查中产生的并发生情况进行减少,其安全性相对较高。

  • 标签: 腹腔内镜 深度镇静麻醉 诊断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信息技术无论对于高校改革教学方法,还是优化教学模式,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将高校基础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就是课堂教育信息化有效实现的奋斗目标和重要渠道。若想将深度地融合有效实现,必须要认识到融合中既有阻碍又有困难,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应该积极学习,将全面深度教育观树立起来,设计教学模式中,学生主体地位应突出,各种资源形式的教学内容,必须要合理地运用,从而使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发展得以促进,使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 标签: 高校 学科教育 信息技术 深度融合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