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易患乳糜泻人群血清中抗组织转谷氨酰胺酶IgA抗体(TTGA)、抗脱酰氨基麦胶蛋白IgA、IgG抗体(DGPA、DGPG)的测定,进一步分析人口学特征、生活饮食习惯与血清学阳性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指导我国南方乳糜泻的防治工作。方法选取2015年广东省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疾病项目中的易患乳糜泻人群(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炎、腹泻、贫血、低体重指数、身材矮小、1型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牛皮癣, 布利斯托粪便为第6或第7型)1 273例为本横断面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乳糜泻特异性抗体TTGA、DGPA、DGPG水平,比较不同高危人群乳糜泻血清抗体阳性率情况,另外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饮食习惯等一般临床资料,评价以上因素与血清学抗体阳性的相关性。结果中国南方高危人群乳糜泻血清阳性率为0.94%(95%CI 0.54%~1.64%),其中TTGA阳性率为0.08%(1/1 273),DGPA阳性率为0.47%(6/1 273),DGPG阳性率为0.39%(5/1 273)。各组高危人群血清学阳性率分别为牛皮癣组3.6%(1/28),低体重指数组2.1%(2/95),1型糖尿病组1.9%(1/53),腹泻症状组1.8%(3/169),类风湿关节炎组1.1%(5/463)。研究发现血清抗体阳性组和抗体阴性组在年龄、性别、有无吸烟及饮酒不良嗜好、饮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在中国南方,乳糜泻血清学阳性率在高危人群为0.94%。因此,推荐在高危人群中进行乳糜泻血清学筛查,可以为乳糜泻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乳糜泻 抗体 流行病学 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对超低出生体重儿进行脐静脉置管后,并发乳糜胸的相关原因与其特点,以提升对该疾病具有的认知、诊疗。方法 回顾性收集超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并发乳糜胸相关的资料,共1例。结果 对于该早产超低体重儿而言,在生后的第1天,处于B超下,对其进行脐静脉置管手术,并经X线确定位置合适,开始输注营养液,在置管的第5天,该患儿发生呼吸困难、缺氧,经胸腔进行穿刺、抽液,确定出现乳糜胸,极有可能是因为脐静脉置管引发中心静脉压较高,对胸导管回流带来影响,引发导管扩张与破裂,引起营养液渗漏至胸腔。经胸腔进行穿刺与抽液(在右侧胸腔,共30ml,左侧胸腔抽出11ml,均为乳白色液体,经检验明确为营养液)处理,患儿呼吸困难、缺氧明显缓解。经胸腔进行穿刺与引流,并拔脐静脉导管,B超监测胸腔积液逐渐吸收,3天后继续予外周输注营养液,无上述情况发生。结论 对新生儿进行脐静脉置管会引发乳糜胸,临床中对进行脐静脉置管的患儿发生呼吸困难,需仔细查体,并及时完善胸片、B超检查,除外并发乳糜胸的可能。

  • 标签: 超低出生体重儿 脐静脉置管 乳糜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血清CysC、尿NAG和尿β2-MG对监测原发性高血压肾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和酶联法对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血清CysC、尿NAG和尿β2-MG水平测定,并与35名健康人做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清CysC、尿NAG和尿β2-MG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且血清CysC水平与尿NAG、尿β2-M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γ=0.4925,0.6139、P<0.01)。结论血清CysC,尿NAG和尿β2-MG水平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胱抑素C 尿N-乙酰-&beta -D 氨基葡萄糖苷酶(NAG) 尿&beta 2-微球蛋白(&beta 2-MG)
  • 简介:摘要目的尿液干化学法检测尿隐血与沉渣镜检尿红细胞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方法对500份新鲜尿的干化学试带法检测尿隐血与尿沉渣镜检尿红细胞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干化学隐血阴性与尿沉渣仪镜检红细胞(RBC)的符合率为97.4%,干化学隐血微量与尿沉渣仪镜检RBC的符合率为69.2%,干化学隐血(+~+++)与尿沉渣仪镜检RBC的符合率为29.4%。结论只有将尿液分析仪与尿沉渣镜检联合检测,才能提高尿液检验的质量。

  • 标签: 尿液分析仪 尿沉渣镜检 尿红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逼尿肌活动低下(DU)患者自由尿流率曲线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因下尿路症状(LUTS)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尿动力学检查的275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8.0±13.0)岁;症状主要为尿频、尿急、尿不尽感、排尿费力、尿失禁等。根据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诊断DU 141例,非DU 134例。对两组患者的自由尿流率曲线形态进行分型,并分析各型曲线患者自由尿流率、膀胱充盈期测压和压力-流率测定的指标,分析比较DU组和非DU组患者中各型异常曲线的比例。结果DU组141例中无正常钟形尿流曲线,异常曲线形态可分为5种:Ⅰ型(带锯齿的钟形曲线)20例(14.2%),Ⅱ型(类盒子形曲线)34例(24.1 %),Ⅲ型(递减三角形曲线)62例(43.9%),Ⅳ型(递增三角形曲线)6例(4.3%),Ⅴ型(潮汐波浪形曲线)19例(13.5%)。DU组Ⅰ型患者的最大尿流率[(28.4±9.7) ml/s]显著大于Ⅱ、Ⅲ、Ⅴ型[分别为(17.0±4.1)、(15.8±5.4)、(12.9±6.4)ml/s,P均<0.05];Ⅲ型和Ⅴ型患者的尿流时间[(43.7±17.2)s和(50.1±28.9)s]显著长于Ⅰ、Ⅱ型[(18.5±7.3)s、(27.2±9.7)s,均P<0.05];在Ⅲ型和Ⅴ型患者中残余尿量>50ml者分别占30.6%(19/62)和36.8%(7/19),明显高于其他类型[Ⅰ型0,Ⅱ型2.9%(1/34),Ⅳ型0];膀胱充盈测压期异常表现主要为膀胱感觉过敏、逼尿肌无抑制收缩和压力性尿失禁;Ⅴ型患者最大流率时逼尿肌压力[(7.4±5.0)cmH2O]显著低于Ⅰ、Ⅱ、Ⅲ型[(11.8±6.7)、(12.0±5.3)、(12.1±5.0)cmH2O,P均<0.05]。非DU组134例中正常钟形曲线19例(14.2%),Ⅰ型曲线88例(65.7%),Ⅱ型4例(2.9%),Ⅲ型15例(11.2%),Ⅳ型1例(0.7%),Ⅴ型7例(5.2%)。DU组Ⅱ、Ⅲ、Ⅴ型曲线的比例显著高于三者在非DU组中的比例(P均<0.05)。结论女性DU患者逼尿肌收缩力降低、收缩持续性不足、膀胱排空延迟或排空不全的特点可以反映在自由尿流率曲线形态上,这些曲线形态的变异,尤其是Ⅱ、Ⅲ、Ⅴ型尿流曲线,有助于女性DU的初步筛选性判断。

  • 标签: 尿动力学 女性 逼尿肌活动低下 下尿路功能障碍 自由尿流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 研究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针对我院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 47 例(实验组)与同时期于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体检者 50 例(参照组)作为观察对象,针对两组观察对象实施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的检测,对比两组观察对象的诊断结果差异。 结果: 两组观察对象之间对比的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及尿微量白蛋白 / 尿肌酐比值等存在显著差异( P < 0.05 ),有统计学意义 。 结论: 针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的检测诊断价值较高,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提供相应的参考。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 尿肌酐比值 早期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临床诊断泌尿系统感染目前实验室以干化学白细胞酯酶试验(LeukocyteesteraseLE)和亚硝酸盐还原试验(NitreNit)作为筛查,以尿细菌培养作为金标准。但实际实验中60-80%尿培养结果阴性1、时间长、费用贵、增加细菌室的工作量。为了避免这些缺点、通过尿中检查Nit、LE和细菌培养进行比较。目的评价Nit、LE诊断细菌尿筛查中准确性和可信性。方法同时检查尿常规和尿细菌培养标本163例,标本取必须清洁的中段尿、晨尿,女性患者均要求清洗外阴部后留标本。用接种环尿接种到伊红美兰和血平皿,置350C18-24小时以后分通过尿中检查Nit、LE和细菌培养进行比较,离出纯细菌。结果根据Nit、LE选择性进行尿细菌培养,助于满足临床的需要。

  • 标签: 尿亚硝酸盐 白细胞酯酶试验 尿细菌培养
  • 简介:尿蛋白持续增多是肾脏损害的标志,24h尿蛋白定量测定是长期以来的“金指标”,但常常存在收集尿液繁杂、定时和定量不准确、部分尿样丢失、膀胱排空不完全、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为纠正此缺陷,美国肾脏病基金会改善肾脏疾病预后和生存质量的指南(NKFK/DOQI)推荐了尿蛋白/尿肌酐比值法。

  • 标签: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尿肌酐比值法 相关性分析 晨尿 24h尿蛋白 肾脏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痛风早期肾损伤尿微量白蛋白和尿 α1-微球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2019年 6月至 2020年 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疗的 90例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急性发作期及间隙期组患者数分别为 47例与 43例。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尿常规指标正常者 9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 MA与 α1-MG检测采用散射比浊法进行测定分析,仪器采用日立 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由贝克曼公司提供。比较健康对照组、间隙期组与急性发作期组 MA、 α1-MG阳性检测率;比较健康对照组、间隙期组与急性发作期组 MA、 α1-MG水平。结果:( 1)间隙期组、急性发作期与健康对照组在 MA、 α1-MG阳性率,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 P均< 0.05);( 2)间隙期组、急性发作期与健康对照组在 MA、 α1-MG水平,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 P均< 0.05)。结论: MA、 α1-MG对痛风早期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 尿 α1-微球蛋白 痛风 早期肾损伤 临床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社区老年人晨尿以及餐后尿尿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抽取晨尿、餐后尿尿常规检验结果正常的老年人 37例作为对照组,抽取晨尿无蛋白、而餐后尿有蛋白的老年人 37例作为研究组,比较这两组的肾功能生化检验以及研究组晨尿、餐后尿检查情况。结果 两组肾功能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晨尿、餐后尿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明显( P<0.05)。结论 晨尿、餐后尿作为互补型常规检查,在社区体检中,对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老年患者,通过晨尿、餐后尿尿常规检查,及时发现肾脏是否发生病理变化。

  • 标签: 尿常规检查 社区服务 老年人 检验结果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疫比浊法与生化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患者的尿液作为研究样品分析。对180份样本采用免疫比浊法与生化检测,并对比两种检测方式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的检出率。结果免疫比浊法的检测微量白蛋白及尿肌酐含量的阳性检出率(57.58%)显著高于生化检测的阳性检出率(40.00%),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的检测效果显著高于生化检测,并且具备操作简便,准确性更高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免疫比浊法 生化检测 微量白蛋白 尿肌酐
  • 简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过程有少尿期与多尿期,少尿期是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特征,一般在病程持续14d出现.由于肾功能不全尿量减少,体内多余的水份和代谢产物不能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引起水中毒、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多尿期是肾功能趋向恢复的阶段.由于肾小球功能逐渐恢复使滤过率增加,但肾小管的再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使尿量增加,此期可在少尿期后8~14d出现,24h尿量可达数千毫升,可因大量水份和电解质丢失并发脱水、低血钠、低血钾,如不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仍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少尿期与多尿期均应加强对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肾脏功能恢复.我院自1998年至2000年共收治急性肾功能衰竭30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98%的患者肾脏功能得到恢复.

  • 标签: 多尿并发症 少尿 尿多尿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尿干化学分析法与尿镜检法检测白细胞的差异。方法同时用两种方法测定789人份尿液标本中的白细胞,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89人份尿液标本中假阳性43例,假阳性率为18.4%;假阴性81例,假阴性为14.6%。结论尿干化学分析仪具有标本用量少、检测速度快、检测项目多等优点,但也易受其它外源性物质或人为因素干扰,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只有两者联合应用,优势互补,才能使检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 标签: 尿干化学法 镜检法 白细胞
  • 简介:摘要多尿期是众多接受肾移植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必经的阶段,患者尿量峰值多集中于术后24h内,能达数千或上万毫升。肾移植患者术后多尿期随着尿液电解质大量丢失,若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易引发电解质紊乱、严重脱水等相关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个性化护理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患者个体差异,目的在于满足不同患者的多元需求,能根据不同个体情况与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实施不同护理措施,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尊重、关怀、理解等人性化护理理念。为改善肾移植患者术后多尿尿中电解质水平,本研究开展个性化护理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肾移植 多尿期 电解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便携式集尿装置在24小时尿标本采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尿管气囊内注水量与尿液渗漏、尿管脱出等的关系,并制订针对性的对策。方法120例留置气囊尿管者分别予气囊内注入10ml、15ml生理盐水后,对所致尿液渗漏、尿管脱出、尿道损伤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气囊内注水量与留置尿管时间相比较,尿液渗漏及尿管脱出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留置气囊导尿管,气囊内注水15ml液体,留置天数10d内能减少尿液渗漏,防止尿管脱出的发生和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 标签: 气囊导尿管 注水量 尿液渗漏 应对策略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累计在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间抽取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再取同期10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应开展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肌酐检测,对比分析诊断价值。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内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指标超出正常范围的分别有42例、17例,两组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肌酐比值对比观察组明显较高,数据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 尿肌酐比值 早期糖尿病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与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在济南市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患者,实验组为糖尿病肾病患者1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130例为对照组。观察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的指标。分析随机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结果:实验组患者的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随机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明显高于对照组,随机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有明显的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机尿液的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的检测更加简便,被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早期肾脏病变的敏感指标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效提高临床应用诊断价值。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 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出现乳糜胸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新生儿期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出现的乳糜胸病例49例。分别为大血管转位矫正术13例,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弓离断术后13例,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改良B-T分流术后9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8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4例,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后1例,永存动脉干矫治术后1例。乳糜胸发生在右侧19例,左侧20例,双侧9例,心包1例。诊断时间为术后1~22天,平均8天。结果乳糜胸一旦诊断明确,即开始非手术治疗(禁食/中链脂肪酸奶粉喂养),治愈43例(87.75%),其中41例(83.67%)经饮食及支持治疗痊愈,治疗时间4~65天,平均11天;2例保守治疗无效,1例行化学胸膜固定术联合生长抑素维持治疗后痊愈,1例行手术治疗痊愈。死亡6例,为术后心功能差/严重肺动脉高压、病情危重家长放弃治疗。结论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乳糜胸,禁食待胸腔积液减少后逐渐予中链脂肪酸奶粉喂养仍是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严重及恶性乳糜胸及时手术干预可提高患儿生存率,节省住院时间及费用。

  • 标签: 乳糜胸 先天性心脏病 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