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期间院内收治的60例新生儿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患者,通过随机分组,两组患儿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红蛋白、白蛋白、ALT、肌酐水平比较(P<0.05);观察组的血小板计数以及总胆红素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患儿通过利奈唑胺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利奈唑胺 新生儿 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了解淋球菌阳性与淋球菌阴性患者之间的其他性病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将患者分为淋球菌阳性组和淋球菌阴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滴虫和念珠菌检测。结果淋球菌阳性组解脲支原体和念珠菌阳性率均高于淋球菌阴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淋球菌感染可增加解脲支原体和念珠菌的感染率。

  • 标签: 淋球菌 性病 病原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我院降生的60例革兰球菌败血症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常规治疗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利奈唑胺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IL-6、NK细胞和IgG、Hb、均高于对照组,CRP、PCT、sIL-2R、Cr、ALT、CD64+和IgM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新生儿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应用利奈唑胺治疗,利于降低并发症和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肝肾功能情况和免疫功能。

  • 标签: 利奈唑胺 新生儿 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观察革兰染色法对妇科阴道分泌物真菌检验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本院检验的阴道分泌物 160例,随机分为 2组即对照组 80例采用盐水湿片法,观察组 80例采用革兰氏染色法进行真菌培养,对检验结果和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检出率为 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51.25%,两组差异明显,两种方法的阴道清洁度检验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革兰染色法在阴道分泌物真菌检验中可快速、全面地对妇科炎性反应,可做为临床初步判断,是可靠病原体初筛手段,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革兰氏染色法 真菌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淋球菌感染对妊娠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研究了35名孕期淋病感染孕妇和35名同期在医院进行例行产前检查的健康孕妇。在观察组中招募了35名患有淋病奈瑟菌生殖道感染的孕妇,并将35名接受常规产前检查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探讨早产、胎膜早破、宫内感染、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和产后期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早产、宫内感染、胎膜早破、胎儿窘迫、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淋球菌感染的发生率增加了早产,宫内感染,胎膜早破,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和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因此,应加强对孕妇的淋球菌感染的早期筛查。对于被诊断患有生殖器淋球菌感染的孕妇,应及时进行临床治疗,以确保母婴安全。

  • 标签: 妊娠期孕妇 生殖道感染淋球菌 影响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解金葡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细菌鉴定应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鉴定系统,头孢西丁和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检测MRSA。结果59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45株占24.3%;MRSA对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替加环素、喹努普汀/达福普汀100%敏感;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70.0%、64.8%、27.0%。MRSA的耐药率明显高于MSSA,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可作为MRSA重症感染患者的首选药物。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食源性疾病样品的采集和阳性结果探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入的食源性疾病患者74例,对其进行样本采集并对阳性结果进行探究。结果 食源性疾病样品阳性46份62.16%;6~8月、9~11月两个时间段食源性病原体阳性率高于3~5月和12~2月;0~10岁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较大P<0.05。结论 食源性疾病高发季节为夏秋两季,主要致病菌为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等,其中主要年龄段则为0~10岁,所以需强化疾病宣传,提升人们健康意识。

  • 标签: 食源性疾病 阳性 分布特征